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前沿研究”、“转化型研究”与新交叉模型的建立
    石兵,曹效业,肖利
    2008, 29(4): 1-5 . 
    摘要 ( 2061 )   PDF(1935KB) ( 2298 )  
    近年来,科技活动的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出现了“前沿研究”(frontier research)和“转化型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等新概念。本研究在分析前沿研究、转化型研究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巴斯德象限模型的修正,并进一步提出用新模型思考与认识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定位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GA科学图形计量的学科发展研究——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潜伟,高小扬
    2008, 29(4): 6-11 . 
    摘要 ( 1958 )   PDF(1935KB) ( 2220 )  
    科学图形面积比例(FGA)方法,采用科学图形面积占整个文章页面面积的比例作为定量指标,是科学图形计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运用FGA方法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通过对选取的10种期刊进行FGA测量,获得FGA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考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后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历一个振荡期之后,20世纪末又出现了新的增长势头。我国虽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总体发展水平上相对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但是在增长速度上却远远领先。各分支学科发展逐渐平衡,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趋势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景规划在新兴技术动态评估中的应用/FONT
    银路,李天柱
    2008, 29(4): 12-18 . 
    摘要 ( 1939 )   PDF(1109KB) ( 2139 )  
          针对现有新兴技术评估方法的不足,分析了将情景规划应用于新兴技术动态评估的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新兴技术动态评估的过程模型,并以微硬盘技术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特点与应用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思想挖掘工具的认知地图及其应用 /FONT /P
    倪旭东,张钢
    2008, 29(4): 19-27 . 
    摘要 ( 1835 )   PDF(1129KB) ( 2587 )  
        认知地图是表征认知主体思想的一种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决策分析和战略管理。本文介绍了认知地图的涵义,特点,功能,绘制以及分析方法,并选择了一家企业作为应用对象,对认知地图作了实际运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互惠动机的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林昭文,张同健,蒲勇健
    2008, 29(4): 28-33 . 
    摘要 ( 3116 )   PDF(1734KB) ( 3127 )  
      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是隐性知识转移、知识转移与知识管理的主体内容。隐性知识的非编码性、垄断性和知识主体的诚信缺失性决定了个体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契约存在软性约束,从而引致知识转移困境的存在,而传统的激励机制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最佳方式。互惠性偏好正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隐性知识转移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具有天然的拟合性,通过互惠性假设的植入,可以对基于知识转移的传统委托—代理模型实施优化性改造。知识转入方可以充分利用知识转出方非理性的互惠性偏好来获取更高的知识转移价值,从而实现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效率的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人力资本管理:一个理论框架
    戚振东,曾宪聚,孙晓华,段兴民
    2008, 29(4): 34-40 . 
    摘要 ( 2081 )   PDF(1087KB) ( 2332 )  
        知识能力是人力资本的内核,影响企业绩效。本文应用和谐管理理论研究了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对知识能力的作用机理,尝试提出了一个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人力资本管理框架。研究表明,有效的人力资本管理应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对人力资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控制程序和制度规范进行设计优化;第二,培育合作信任的环境氛围;第三,从组织整体的角度,使流程优化与合作信任培育形成组织协同;第四,建立和完善两阶段绩效评价的自我监督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全员创新运作机理的结构方程分析
    杨志蓉,谢章澍
    2008, 29(4): 41-47 . 
    摘要 ( 1828 )   PDF(1042KB) ( 2489 )  
        随着创新对企业发展作用的日益明显以及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延伸,企业全员创新受到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往往将创新主体人的要素视为“因变量”,而创新环境视为“自变量”,未能对全员创新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导致当前全员创新在实践中流于形式。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建立创新环境、个体创新、集体创新、全员创新与创新绩效等五个要素在内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我国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与结构方程统计分析以验证相关的理论假设,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全员创新梳理复杂的逻辑关系并提供一个支撑的理论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东权保护的比较研究/FONT
    庞梅
    2008, 29(4): 48-54 . 
    摘要 ( 1750 )   PDF(1000KB) ( 2200 )  
      摘要:无论是在股权分散的英美国家的公司中,还是在股权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欧亚大陆和东亚国家的公司中,股东权益的保护都是公司制度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股东权保护演进历程的比较,法律的作用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法律保护股东权利的有效途径是强化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回应了股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顺应了股东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T能力及信息共享对企业间研发合作的影响研究/FONT
    李随成杨功庆
    2008, 29(4): 55-63 . 
    摘要 ( 1968 )   PDF(1087KB) ( 2572 )  
        研究了IT能力及信息共享对研发合作的影响,给出了IT能力和信息共享与研发合作的直接产出、研发合作效果、研发合作的长期效用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并以SPSS和AMOS管理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T能力对研发合作的直接产出、研发合作效果、研发合作的长期效用三个维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增,而信息共享对研发合作三维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同时,IT能力对信息共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层供应链制造商创新投资协调研究 /FONT /P
    孙国岩,郭耀煌
    2008, 29(4): 64-70 . 
    摘要 ( 1772 )   PDF(1044KB) ( 2453 )  
        合约的不完全性直接导致两级供应链上制造商创新投资套牢问题。在信息对称时,通过增加合约重谈机制,双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完全性。当合约用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交易并且制造商从事成本降低投资时,由于存在套牢问题一般不能执行供应链最优的投资水平。通过设计协调机制,即签订初始合约并允许事后重谈可以激励制造商达到供应链最优投资水平并且给出初始合约。最后针对一个特例给出了更加具体的结果并通过数值算例对研究结果做了说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物期权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投资决策分析
    郭岚,张祥建,徐晋
    2008, 29(4): 71-75 . 
    摘要 ( 1729 )   PDF(1018KB) ( 2508 )  
    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高密度交叉点,并逐步发展成为各科技产业之间的引导性科技领域。本文针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产业化之后利润的不确定性,基于实物期权方法构造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产业化过程中的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实物期权价值和最优投资决策的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微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合作R&D效率的DEA分析 /FONT /P
    龙勇,李薇
    2008, 29(4): 76-81 . 
    摘要 ( 1815 )   PDF(1745KB) ( 2041 )  
    合作R&D是竞争对手间组建战略联盟的重要动机之一,因此对研发活动的效率进行测量与评价是分析此类联盟的重要内容,而评价方法的设计与选择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尝试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引入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效率评价领域,应用多时段生产效率变化指数模型,分析了医药产业中竞争性联盟对R&D效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当前竞争性联盟中研发活动的效率水平。研究表明,与竞争对手合作开展R&D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组织的总体研发效率,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升级。本文研究结果对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序列投资的R&D联盟组织结构研究 /FONT /P
    薛明皋,龚朴
    2008, 29(4): 82-88 . 
    摘要 ( 1855 )   PDF(1761KB) ( 2583 )  
        本文研究开发了两阶段序列投资道德风险模型。基于价格和成本这两个影响R&D项目价值的关键因素,建立道德风险模型,并比较专有权、共同所有权和期权合同(Option Contract)三种R&D联盟组织结构,分别讨论结盟的两公司的投资决策及其投资的相互依赖性,和关键的协议参数对两公司最优投资水平的影响。并证明了期权合同组织结构占优于其他所有权组织结构。从而对期权合同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D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述评 /FONT /P
    王宗军,徐星,夏天
    2008, 29(4): 89-94 . 
    摘要 ( 2208 )   PDF(1022KB) ( 2461 )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R&D人员是企业保持知识创新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当前学者大多集中于研究R&D部门、项目和团队的绩效,对R&D人员的绩效评价较少涉及。本文对国内外R&D人员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评述了当前R&D人员绩效评价研究的难点与问题,指出了R&D人员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希望对R&D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制造”如何通过开放式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中集集团自主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FONT
    郑刚,何郁冰,陈劲,陶婷婷,蒋键
    2008, 29(4): 95-102 . 
    摘要 ( 1898 )   PDF(1132KB) ( 2477 )  
      文章分析了中集集团近年来实施自主创新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经验,并提炼出中集以全面成本领先和“三高”(高起点引进、高速度吸收、高水平超越)为特色的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及概念模型。作者认为,中集的自主创新模式对于很多中国传统制造企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集群特征对集群内人才成长的影响——基于我国四个产业集群的一项实证研究 /FONT /P
    翁清雄,胡蓓,古家军
    2008, 29(4): 103-110 . 
    摘要 ( 2024 )   PDF(1041KB) ( 2570 )  
        本文研究产业集群经济状况、集群人才政策、集群文化、集群生活环境、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集群内人才成长的影响,并以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东莞振安工业园四个产业集群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1)集群经济状况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2)集群人才政策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3)集群文化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间接影响到集群内人才成长;(4)集群生活环境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5)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6)集群文化、集群人才政策对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产业集群人才成长优势以及人才集聚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政府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开发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下我国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演进研究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
    2008, 29(4): 111-118 . 
    摘要 ( 1591 )   PDF(1156KB) ( 1849 )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0~2002年各个统计年度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7个主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水平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2年期间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其提高幅度均大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幅度;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的技术进步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从短期来看,某一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还受到除技术进步之外的诸如政策等因素的很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下我国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演进研究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
    2008, 29(4): 111-118 . 
    摘要 ( 2141 )   PDF(1156KB) ( 2369 )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0~2002年各个统计年度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7个主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水平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2年期间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其提高幅度均大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幅度;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的技术进步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从短期来看,某一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还受到除技术进步之外的诸如政策等因素的很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下我国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演进研究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
    2008, 29(4): 111-118 . 
    摘要 ( 1679 )   PDF(1156KB) ( 2501 )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0~2002年各个统计年度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7个主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水平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2年期间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其提高幅度均大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幅度;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的技术进步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从短期来看,某一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还受到除技术进步之外的诸如政策等因素的很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下我国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演进研究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
    2008, 29(4): 111-118 . 
    摘要 ( 1413 )   PDF(1156KB) ( 2138 )  
      摘要: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0~2002年各个统计年度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7个主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水平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2年期间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其提高幅度均大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幅度;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的技术进步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从短期来看,某一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还受到除技术进步之外的诸如政策等因素的很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下我国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演进研究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
    2008, 29(4): 111-118 . 
    摘要 ( 1359 )   PDF(1156KB) ( 1834 )  
      摘要: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0~2002年各个统计年度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7个主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水平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2年期间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其提高幅度均大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幅度;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的技术进步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从短期来看,某一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还受到除技术进步之外的诸如政策等因素的很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产业集群中企业家认知网络演化路径差异/FONT
    陶海青,刘冰,
    2008, 29(4): 119-126 . 
    摘要 ( 1948 )   PDF(2018KB) ( 2356 )  
    企业家网络是企业家获取知识、识别商业机会的重要渠道。企业家网络的发展嵌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受其影响和制约。本文比较了内生型和外源型两种产业集群背景中企业家网络的演化路径差异,发现内生型集群中的企业家本地网络密集,同时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多样性的信息十分丰富。而外源型集群中的企业家网络是随着外部企业的迁入而整体移植的,主要承载了单一的生产性知识的传递。另外,企业家网络发展路径的不同,也导致了企业家认知行为的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差异化研究 /FONT /P
    卢方元,焦科研,郭国峰
    2008, 29(4): 127-133 . 
    摘要 ( 1747 )   PDF(1020KB) ( 2467 )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化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鸿沟系数从总体上分析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存在的差异,然后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出的结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结构差异并说明其存在的原因,为各地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技术创新政策演变与绩效实证研究(1978-2006) /FONT /P
    彭纪生,孙文祥,仲为国
    2008, 29(4): 134-150 . 
    摘要 ( 2187 )   PDF(1181KB) ( 2532 )  
        科技政策对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科技政策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的尚未见到,所以,无法较为准确的评估科技政策对于技术绩效乃至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特色和理论意义在于,尝试通过量化科技政策,建立经典的计量模型来客观评估中国科技政策。本文收集了1978-2006年国家颁布的技术政策,并从中选择与科技创新最为相关的423条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定量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轨迹。本文发现: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显示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国家对技术的高度重视,政策协同程度也在迅速提高;技术政策话语权分布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制度路径依赖和部门利益之争。本文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将科技政策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科技政策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更进一步,本文还探讨了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63计划利益主体的知识产权平衡机制研究 /FONT /P
    赵筱媛,黄萃,谭丽红,苏竣
    2008, 29(4): 151-156 . 
    摘要 ( 1746 )   PDF(1156KB) ( 2051 )  
    我国863计划知识产权权属经历了从归国家所有到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所有的演进历程。本文通过在微观层次上分析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各利益主体在参与863计划的行为目标及主体间知识产权权属冲突与博弈的过程,旨在探讨目前863计划知识产权权属的分配方式在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平衡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包括863计划在内的科技计划知识产权权属制度,实现有效保护、激励并促进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经济增长的农业科研机构投资时滞的实证分析/FONT
    周宁,廖西元
    2008, 29(4): 157-163 . 
    摘要 ( 1811 )   PDF(1019KB) ( 2039 )  
    本文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参数谨慎估计的基础上,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投资的时滞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时滞较长,平均滞后年限为4.7年,而且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不同行业的科研投资时滞呈现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明显不同。对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调整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科研投资的比例和方向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度追求量化科研指标的弊端及原因探讨/FONT
    曾晓娟,宋兆杰
    2008, 29(4): 164-168 . 
    摘要 ( 1920 )   PDF(1705KB) ( 2602 )  
    学术评价主要有同行评议和量化考评两种形式。多数国家以同行评议为主,辅以量化考评。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越来越重视量化指标,目前有走向极端之势,这对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都极为不利。只有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正确合理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才能发挥学术评价的激励和引领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管理在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ONT
    李正锋,叶金福,邹艳,曹郑玉
    2008, 29(4): 169-174 . 
    摘要 ( 1875 )   PDF(1018KB) ( 2327 )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理论及知识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组织要素、知识管理活动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基于对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活动有显著影响,但IT工具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则不显著,限制IT工具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使用的不便利性;组织要素的各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航空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推进知识管理时应采取的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FONT
    袁志明
    2008, 29(4): 175-179 . 
    摘要 ( 1731 )   PDF(994KB) ( 2331 )  
    文章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构建的意义和指标设计的原则,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分“目标、分类指数和具体指标”三个层面、五个类别、30个具体指标,并对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基金组织的变革管理及其经验比较/FONT
    孟太生,张远,井润田
    2008, 29(4): 180-184 . 
    摘要 ( 1788 )   PDF(1048KB) ( 2625 )  
    本文回顾了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组织变革特点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的组织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照于国家创新体系和基金委长远规划的要求,本文比较了NSFC与其它国家科学基金组织在资助板块设计上的差异性。最后,论文针对如何推进面向未来的组织变革,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国科学评估经验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启示/FONT
    陈乐生
    2008, 29(4): 185-189 . 
    摘要 ( 1694 )   PDF(981KB) ( 2295 )  
    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加快,德国教育研究实力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提升德国教育研究机构的竞争力,德国政府对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实施国际科学评估,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改革,促进了德国教育研究事业发展。本文系统介绍了德国科学评估组织体系、科学评估原则及其程序、科学评估主要标准及评估实践经验,研究提出了德国科学评估经验对中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中介竞争力评价指标问题研究—指标的建立和三层BP网络模型的应用
    刘广珠,王玉梅,陈文莉
    2008, 29(4): 190-195 . 
    摘要 ( 1692 )   PDF(1064KB) ( 2243 )  
    科技中介可以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权威、客观、科学的评价,可以提升科技中介的竞争力,加速科技中介的发展。本文从操作性和方法性方面对科技中介竞争力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三层BP网络模型评价科技中介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