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技术战略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FONT
    陈劲,何郁冰,姚威于洁
    2008, 29(5): 1-8 . 
    摘要 ( 1759 )   PDF(1333KB) ( 2320 )  
          本文从外部环境、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企业技术资源和内部凝聚力等四个因素出发,研究影响技术战略和公司战略匹配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这四个因素对两种战略的匹配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企业可以通过管理上的创新,促成技术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匹配,以提高创新绩效和经营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的空间关联机理及实证
    徐雪琪,程开明
    2008, 29(5): 9-15 . 
    摘要 ( 1703 )   PDF(1042KB) ( 2484 )  
    城市体系具有规模——等级分布特征,创新在城市体系中的扩散表现为多种扩散模式。关联分析表明,创新扩散系统的四大要素与城市体系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空间关联机理。基于回归、聚类、典型相关等方法的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的创新能力与城市规模都具等级特征,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创新在长三角城市间的空间扩散次序与城市等级结构具有一致性,呈明显的等级扩散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性知识交流和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林筠,杨雪,李随成
    2008, 29(5): 16-23 . 
    摘要 ( 1814 )   PDF(1811KB) ( 2648 )  
      针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问题,建立了隐性知识交流、隐性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12个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AMOS5.0把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部分制造企业和研究所收回的255份有效正式问卷数据导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研究
    陈爽英,邵云飞,唐小我
    2008, 29(5): 24-28 . 
    摘要 ( 1942 )   PDF(1000KB) ( 2493 )  
        本文主要是对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基于财务业绩与创新行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进行研究。在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OBI观点与BBI观点激励冲突的文献述评基础上,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创新行为与财务业绩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经营者技术创新组合激励模式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改进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期望收益,以此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著名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及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启示
    肖利
    2008, 29(5): 29-34 . 
    摘要 ( 2029 )   PDF(1102KB) ( 2675 )  
        丰田与佳能公司是日本著名的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主要归结于其技术创新的魅力、颇具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卓有成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独树一帜的选拔和用人制度,这些经验为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间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FONT
    李璟琰,焦豪
    2008, 29(5): 35-41 . 
    摘要 ( 1975 )   PDF(1835KB) ( 2866 )  
        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动态复杂多变,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创业导向的战略,但是从公司创业导向战略到组织绩效,中间需要一定的转化途径与组织学习的作用。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统计上论证了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塑造学习导向型的文化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研发联盟:国际经验及我国对策
    张义芳,翟立新
    2008, 29(5): 42-48 . 
    摘要 ( 1858 )   PDF(1196KB) ( 2801 )  
    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促进产学研研发联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的战略选择。然而,对于这种新型的研发组织形式,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对各国的管理者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重点探讨产学研研发联盟的组织特性,总结国际上产学研研发联盟组织管理的基本经验,提出对我国政府推动产学研研发联盟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集群的两个理论模型/FONT
    王铮,,朱艳鑫,毛可晶,杨念,刘涛
    2008, 29(5): 49-54 . 
    摘要 ( 1956 )   PDF(1806KB) ( 2599 )  
        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发生的机制,进而对集群发生的两个“剑桥现象”作了解析,从而得到关于产业集群的一些规律认识:1知识溢出破坏了正常的霍特林过程,使得区域发生集群。集群的紧密程度与知识溢出的阻尼呈反比。当产品成本逼近价格并且低于价格容易发生集群。2中小企业较大企业容易发生集群。3企业集群存在一个空间最佳规模,它由人才工资、土地租金、土地供求关系等决定,空间规模不可能任意发展。4发生集群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是占地较少的人才密集型高科技企业。传统大工业难以发生集群。5集群发生具有涌现性质,是一种复杂性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块化的微观结构与风险特性:基于产业集群的分析/FONT
    郭岚,张祥建,徐晋
    2008, 29(5): 55-62 . 
    摘要 ( 1961 )   PDF(1179KB) ( 3016 )  
    模块化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秘笈”和演进的主流趋势,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模块化过程中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探讨了模块化的微观结构,分析了产业集群模块化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包括兼容性风险、网络性风险、生态风险、信息风险和锁定风险,这些风险影响着模块化产品的市场结构和收益特征。因此,在产业集群模块化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风险,降低其危害和冲击,进一步促进价值模块整合和产业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因素——基于AH模型的一种解释
    许治,周寄中
    2008, 29(5): 63-69 . 
    摘要 ( 1854 )   PDF(1248KB) ( 2685 )  
        尽管基础研究经费在不断增加,但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始终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均衡状态。本文在借鉴内生增长理论A H模型基本结论的基础上,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基础研究强度与基础研究生产知识的弹性系数正相关,而与应用研究投入(尤其是导向型科学研究)对基础科学新知识的弹性、“干中学”学习效率负相关。并据此结论对我国基础研究强度长期维持低水平均衡状态原因做出尝试性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周和荣,张鹏程,张金隆
    2008, 29(5): 70-77 . 
    摘要 ( 1874 )   PDF(1122KB) ( 2836 )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师徒制技能提升模型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探讨
    吕妍,梁樑
    2008, 29(5): 78-83 . 
    摘要 ( 2620 )   PDF(1123KB) ( 2998 )  

    本文介绍隐性知识的概念及组织学习的综合模型——OADI-SMM循环。提出了师徒制技能提升模型,主张按专业技能、复合技能、创新技能的培训程序,实现隐性知识的组织学习,最终完成知识共享与创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启发企业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补救当今中国社会高技能工作者人才断层危机,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东西部地区差距评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绩效——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视角
    岳利萍,白永秀
    2008, 29(5): 84-88 . 
    摘要 ( 1831 )   PDF(1930KB) ( 2457 )  
    本文在比较分析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东西部地区六个方面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西部大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市场政策差异、市场容量差异和市场体制差异是目前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的主要因素。因此,缩小地区差距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切入点,发挥市场机制在东西部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内部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蔡卫民,高俊山
    2008, 29(5): 89-92 . 
    摘要 ( 2289 )  

    本文分析了徐渝教授提出的知识传播模型,实际上是说明知识的传播遵循一种Logistic增长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仅适用于知识在企业中自然增长的状况,而考虑到企业对知识传播的努力因素时,该模型就明显不能解释其增长规律。论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努力进行知识传播时的机理,并据此对知识传播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考虑到企业的努力因素时,企业的知识传播遵循指数增长的规律,而当企业放弃努力时,知识传播则遵循Logistic增长的规律,因而存在一个传播的临界点,临界点的位置是随着知识的性质和作用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组织信任、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P P
    曹科岩,龙君伟,杨玉浩
    2008, 29(5): 93-101 . 
    摘要 ( 2103 )   PDF(1938KB) ( 2854 )  
      近年来,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被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虽然很多学者相信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在组织信任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却极少给出实证的结果。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对组织信任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知识分享行为影响组织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验证了组织信任、知识分享和组织绩效各概念的建构效度。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信任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进一步通过知识分享行为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合作产品开发中的双边道德风险与报酬契约设计 /FONT /P
    张子健,刘伟
    2008, 29(5): 102-110 . 
    摘要 ( 1871 )   PDF(1149KB) ( 2634 )  
        摘要:在双边道德风险模型下,研究供应链合作产品开发中报酬契约的设计。在报酬契约设计中,同时考虑了供应商努力的动机以及制造商自身努力的动机。契约中通过一个部件技术价格,实现了制造商与供应商间产品收益的转移,分享产出,同时通过一个固定补贴费用,满足供应商参与开发的约束。结果表明,这一最优契约中的部件技术价格随供应商研发努力的成本参数降低,随制造商努力成本参数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循环经济的EPR责任主体选择研究进展与启示
    赵一平,武春友,傅泽强
    2008, 29(5): 111-118 . 
    摘要 ( 1809 )   PDF(1805KB) ( 2526 )  
    EPR通过转移“责任主体”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路径角度出发,对有关EPR概念以及责任主体选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述评,在此基础上,剖析EPR的本质内涵及责任主体的选择原则,以期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MC不良资产债转股期权优化决策模型研究/FONT
  • 李卫,匡海波
  • 2008, 29(5): 119-125 . 
    摘要 ( 1847 )   PDF(1023KB) ( 2445 )  
        本文在分析AMC不良资产债转股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期权思想,建立了基于期权的AMC不良资产债转股优化决策模型,从理论上给出了对企业是否实施债转股的判别条件,同时也得出了债转股比例计算公式,解决了现有研究没有考虑企业债转股后资产的预期价值变化和债转股比例约束限制导致债转股比例确定不合理的弊端,使模型更符合实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投资行为研究——基于非有效市场视角
    郝颖,刘星
    2008, 29(5): 126-137 . 
    摘要 ( 1785 )   PDF(1123KB) ( 2839 )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研究视角,首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及其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不同股权融资结果和融资规模下的公司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对于未取得股权融资的公司,股票市价与企业投资水平不相关。(3)对于取得了股权融资的公司,股票市价与企业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4)股权融资的规模越小,企业投资水平对股票市价的敏感性越高。(5)股权融资的规模越大,内部人控制下的公司投资行为倾向于更大规模的扩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科技人才影响因子评价方案研究——基于医学科技的实证研究/FONT
    阮鹏,彭云,黄燕
    2008, 29(5): 138-148 . 
    摘要 ( 2023 )   PDF(998KB) ( 2215 )  
    科学的评价科技人才不仅有助于人才的发现和任用,更有助于人才的成长进步。但如何评价一个科技人才?目前尚无科学统一的方案。本文以医学专业人才为例,结合影响因子法、加权平均法、多数据库法、布拉德福定律法、贡献法、同行专家评议法等评价方法,从医学科技人才科技论文、论文被引、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图书专著、发明专利、承担科研课题、学术任职、新药研发等主要科研活动项目出发,提出了定量评价人才的公式、指标,并初步构建了科技人才科技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风险识别和控制的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及实证研究
    管晓永
    2008, 29(5): 149-154 . 
    摘要 ( 1874 )   PDF(1149KB) ( 1952 )  
    国内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基于“能力决定信用”的假设一直锁定在企业的履约能力方面。但尤努斯“穷人银行”、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大样本调查和浙江商业信用担保实例却发现,“能力决定信用”的假设并不成立,企业负责人品格对企业信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此,本文基于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视角对影响企业信用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调查实证对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系统框架、影响机理、因子结构和影响程度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得出信用品质和信用能力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两大基本因素以及企业家品格是企业信用最大影响因子的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成长的内生能力模型与实证研究/FONT
    庄亚明,李金生,何建敏
    2008, 29(5): 155-166 . 
    摘要 ( 1839 )   PDF(1321KB) ( 2312 )  
    企业成长是一国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微观基础,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拟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分析关系企业成长的内源性因素,提出关键种因子、优势种因子和冗余种因子是企业成长能力的内在生态载体,它们的生态属性、生态结构、生态关系和形成机理构成了企业的内生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内生能力模型。最后,以我国高技术企业2001-2005年的运行与发展情况为例,对企业的内生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形成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企业与公共研发机构专利产出效率的比较研究/FONT
    张传杰,万小丽
    2008, 29(5): 167-172 . 
    摘要 ( 1926 )   PDF(998KB) ( 2586 )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这两类创新主体在不同类型的专利产出效率上存在差异,即公共研发机构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高于企业,而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效率高于公共研发机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区域研发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FONT
    岳书敬
    2008, 29(5): 173-179 . 
    摘要 ( 1888 )   PDF(1014KB) ( 2187 )  
    本文以1998-2005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研发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活动的平均研发效率在06左右。东部沿海地区的研发效率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研发效率较低,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研发效率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人力资本都和研发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强,可以进一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我国研发效率的溢出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领导组织学习: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学习的关系/FONT
    于海波,郑晓明,方俐洛,凌文辁,刘春萍
    2008, 29(5): 180-186 . 
    摘要 ( 1999 )   PDF(1102KB) ( 2488 )  
    为了对我国企业领导者领导组织学习提供指导,研究了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学习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到10家企业的276份有效问卷。结构方程建模的结果显示,家长式领导的仁慈领导对组织学习的六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威权领导对团体学习、组织间学习、开发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这启发我国企业领导者要继续保持仁慈的传统文化理念和行为风格,尽量避免威权领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始网络信任和持续网络信任形成与作用机制比较/FONT
    陈明亮,汪贵浦,邓生宇,孙元
    2008, 29(5): 187-192 . 
    摘要 ( 2131 )   PDF(1512KB) ( 2684 )  
    网络信任的缺位是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探讨消费者信任的决定要素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意愿,对于指导业界制定正确的消费者信任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无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与有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的持续信任形成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分别建立了两类消费者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B2C和C2C网站消费者的大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和相应的一系列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信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无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基于对卖家声誉、网站安全性和网站易用性等反映客体(卖家和网站)特征的因素的感知,判断是否应当信任卖家;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则更依赖对商家响应能力和联系沟通水平等反映双方互动特征的因素的体验,判断是否应当继续信任卖家。(2)两类信任的作用机制相似。不论是网络初始信任还是网络持续信任,都决定了消费者的信息提供意愿和网上购物意愿,并且网上购物意愿与信息提供意愿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