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技术:技术特征的视角
    孙元, 朱亚丽
    2014, 35(9): 1-8. 
    摘要 ( 1190 )   PDF(1KB) ( 1741 )  
    本研究从技术特征的角度来解析信息技术制具,构建了技术特征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机理模型。对问卷调查收集的367份有效样本通过PLS结构方程方法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受到技术特征中的灵活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显著影响,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受到技术特征中的可及性和呈现性的显著影响。此外,随着用户使用经验的增加,灵活性和完整性对用户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将增加。本研究能够促进对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技术制具的理解以及为信息技术设计者、实施者和管理者驾驭信息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67年以来世界主要科技悬赏奖研究
    曾婧婧
    2014, 35(9): 9-16. 
    摘要 ( 1416 )  
    科技悬赏奖是指为解决某一特定领域的难题,而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奖励制度安排。1567年以来,科技悬赏奖的数目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出现过3个“井喷期”。科技悬赏奖的设奖中心从欧洲转移至美国,这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保持一致。科技悬赏奖的主体包括组织者以及资助者,且组织和资助机制灵活;科技悬赏奖的客体囊括了传统科研机构和人员以及非传统科研爱好者;科技悬赏奖的设奖技术具有较高创新性以及较强外部性。我国应推行科技悬赏制度,作为我国科技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形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GWR模型的实证分析
    齐亚伟, 陶长琪
    2014, 35(9): 17-24. 
    摘要 ( 1338 )   PDF(1KB) ( 1630 )  
    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以我国各省市为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物质资本集聚、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环境规制水平等变量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物质资本集聚带来的资本深化并未转化为技术深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溢出效应增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足迹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双重效应,当期环境规制政策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滞后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正在凸显,超过了环境成本负效应。其中,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当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晨光, 张永安
    2014, 35(9): 25-35. 
    摘要 ( 1175 )   PDF(1KB) ( 1467 )  
    创新政策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驱动力,已有文献中鲜有企业层面政策影响创新效率的研究。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创新政策对中关村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平均影响程度在0.31左右,其中政府项目和资金补助,以及创新人才资助和研发软硬件扶持都对企业创新的专利产出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税收优惠和资金补助,以及高端人才税收补贴都对企业创新产品收益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政策资金补助的影响程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此外,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影响程度较高,而装备制造业较低且呈现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微小企业对区域创新政策的依赖程度高于大型企业,政策作用于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效果好于大型企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韩国创新集群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何彬, 范硕
    2014, 35(9): 36-43. 
    摘要 ( 1082 )   PDF(1KB) ( 1767 )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韩国2001-2010年创新集群的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知识整合、网络、风险资本、政府投资、中小企业的增量等创新因素对于韩国创新集群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韩国创新集群发展过程中,大企业及政府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而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小企业的创新作用并不显著。韩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的创新集群发展模式,但同样获得了成功。韩国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面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该采取适当的创新集群发展模式,而不是盲目的照搬西方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用性标准、创新激励与社会福利
    赵旭梅
    2014, 35(9): 44-49. 
    摘要 ( 1094 )   PDF(1KB) ( 1475 )  
    实用性标准主要限制累积创新过程中阶段性成果的专利可获性。建立两阶段创新博弈模型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放宽实用性标准,企业更倾向于以专利形式、而非商业秘密形式持有先期创新成果。宽标准下,后续创新企业让渡的专利使用费将增加先期创新企业的预期利润,这虽然有助于增加先期创新投资,却不利于后续投资,由此专利转让费必须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保证企业参与创新活动。在这一前提下,专利授权带来的创新分工和竞争性市场结构,将提高企业预期利润总和与消费者剩余,即放宽实用性标准,获得的社会福利更高。当先期创新成果难度偏高或溢出效应较大时,采取宽标准尤为有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能源供给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研究
    孟凡生, 李美莹
    2014, 35(9): 50-57. 
    摘要 ( 1240 )   PDF(1KB) ( 1895 )  
    能源消费研究视角比较重视短期管理,研究成果往往难以解决能源管理的根本问题,能源供给视角的研究更有利于为能源的长期管理提供借鉴。本文选取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作为影响我国能源供给的主要因素,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我国能源供给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和最小二乘法(OLS)对我国1991年-2011年各指标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对我国能源供给具有显著性促进作用,其中,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它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实证评价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和提炼我国能源供给影响因素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张优智
    2014, 35(9): 58-68. 
    摘要 ( 1290 )   PDF(1KB) ( 1333 )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分别研究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LSTR2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LSTR1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到我国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性成本含义、估测方法和控制方法研究述评
    高妮妮, 刘子先
    2014, 35(9): 69-78. 
    摘要 ( 1218 )   PDF(1KB) ( 1474 )  
    隐性成本作为成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财务绩效,更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隐性成本已成为近些年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对目前隐性成本的研究有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隐性成本含义、隐性成本的估测方法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述评,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隐性成本进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不确定性与政府支持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
    曾敏刚, 朱佳
    2014, 35(9): 79-86. 
    摘要 ( 1284 )   PDF(1KB) ( 1751 )  
    本文旨在研究环境不确定性与政府支持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揭示环境不确定性分别对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客户整合的作用机理,以及政府支持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80家制造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为样本,主要采用阶层回归分析以及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研究结果为:环境不确定性对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环境不确定性与供应商整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政府支持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客户整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然而,政府支持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内部整合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是供应链整合的驱动因素之一,而政府支持能够改变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整合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及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
    葛永盛, 张鹏程
    2014, 35(9): 87-97. 
    摘要 ( 1240 )   PDF(1KB) ( 1565 )  
    相比较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族企业不仅是一个企业系统,它还包含着家族伦理,具有家族和企业的二元特征。本文以2004-2010年我国A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二元特征下家族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并分析了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内家族企业在引进外部投资者时受到利他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进一步发现,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能够长期有效地提升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而财务投资者的引进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视角下动态能力对多元化战略影响的研究
    胡钢, 曹兴
    2014, 35(9): 98-105. 
    摘要 ( 1066 )   PDF(1KB) ( 1725 )  
    以知识观理论为出发点,研究动态能力对企业多元化的作用,并建立二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动态能力对于基于创新的多元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对基于复制的多元化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与知识创造能力对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对知识整合能力间接起作用。特别的,知识吸收与知识创造能力对基于复制的多元化没有直接作用,必须通过知识整合能力对基于复制的多元化起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卓越学术合作特征:模式、强度及影响力视角
    缪亚军, 孙见山, 戚巍
    2014, 35(9): 106-114. 
    摘要 ( 1266 )   PDF(1KB) ( 1966 )  
    本文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C9高校H-index论文为样本,利用科学计量学指标,从合作模式、合作强度及影响力维度对合作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如下发现:(1)合作模式方面,C9高校全体呈“国际合作为主,独立撰写与国内合作并行”走势且不同模式均与影响力高度正相关;C9各校合作模式存在四种走势且不同模式与影响力间相关度需个案分析。(2)合作强度方面,C9高校全体与C9各校基本完全一致,即合作强度从无章可循到呈现一定规律性,且与影响力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合作模式与合作强度间不存在明显依 赖关系。文末讨论了合作特征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对中国科研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三螺旋强度及TTO特征对TTO效率的影响研究
    李小丽, 余翔
    2014, 35(9): 115-122. 
    摘要 ( 1132 )   PDF(1KB) ( 1473 )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量了我国区域三螺旋强度,并且基于我国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TTO)的投入产出、组织特点和区域三螺旋强度等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TTO效率状况。研究发现:我国TTO技术转移效率总体偏低;区域三螺旋强度对TTO技术转移效率提高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促进技术转移合同金额的影响更大;组织内部因素包括收益分配机制、技术转移方式、人员因素等与TTO效率关系密切等。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文章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模式、信任对农业企业及农户意愿的影响
    马亚男
    2014, 35(9): 123-130. 
    摘要 ( 1135 )   PDF(1KB) ( 1641 )  
    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对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间的技术知识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寻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合作模式对农业龙头企业知识转移意愿及农户学习意愿产生的影响。运用大规模调查法获取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采用的合作模式越紧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知识转移意愿越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信任关系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知识转移意愿和农户学习意愿均存在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利用私募成功完成跨国并购交易:一个网络视角的多案例研究
    崔淼, 苏敬勤
    2014, 35(9): 131-137. 
    摘要 ( 1289 )   PDF(1KB) ( 1757 )  
    鉴于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利用私募成功完成跨国并购交易,但缺乏相应理论解释的现状,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文章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联想联合美国德州太平洋集团、新桥资本和泛太平洋集团并购IBM PC业务,以及中联重科联手弘毅、曼达林和高盛并购意大利西法的案例。研究结论表明:并购企业构建的以自身为核心、包括私募及其既有网络中的组织在内的跨国并购交易网络是并购交易成功的关键;这些相关主体能够为并购企业提供互补性的资金、信息和关系资源,帮助并购企业规避风险、取得交易的成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视角下的中美银行专利计量分析和创新对策研究
    丁堃, 曲昭, 张春博
    2014, 35(9): 138-146. 
    摘要 ( 1273 )   PDF(1KB) ( 1696 )  
    在金融数字化和技术化时代,银行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金融技术产品间的竞争,尤其是专利壁垒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障碍。在初步探讨我国银行专利保护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德温特数据库中的银行专利数据,从年度走势、外部合作率、地域分布、学科类别的视角对8家著名中、美资银行专利进行了统计比较。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德温特分类代码共现网络,从频数和中介中心度角度量化了中美银行各自专利的侧重点。最后,针对中资银行专利现状,提出了国内银行业完善专利保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政治技能对员工组织忠诚的影响研究
    韩翼, 杨百寅
    2014, 35(9): 147-153. 
    摘要 ( 1058 )   PDF(1KB) ( 1851 )  
    领导政治技能是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探讨领导政治技能对员工组织忠诚的影响,并深入挖掘员工圈内人感知和心理授权对此关系的中介作用。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对205名领导和员工配对有效样本调查研究发现:(1) 领导政治技能、员工圈内人感知和心理授权对员工组织忠诚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员工圈内人感知和心理授权对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组织忠诚之间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对研究结论和启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团队反思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
    张文勤, 刘云
    2014, 35(9): 154-160. 
    摘要 ( 1056 )   PDF(1KB) ( 1849 )  
    团队已经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基本工作单元,而影响研发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主要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企业中的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将团队反思纳入到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研发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并推导一个多层次研究框架。通过对118支研发团队(118名研发主管,605名研发员工)的调查分析,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次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研发主管发展员工目标取向与能力展示目标取向对研发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主管回避失败目标取向对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团队反思在研发主管发展员工取向与能力展示取向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管理启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