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2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跨国公司R&D机构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互动路径研究—基于强迫进入法的分析
    李晓娣, 田也壮, 刘强
    2012, 33(9): 1-9. 
    摘要 ( 2062 )   PDF(1213KB) ( 2946 )  
    论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构建了跨国公司R&D机构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互动路径图,并提出相关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强迫进入法对跨国公司R&D机构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互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互动路径系数。研究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企业角色对双方互动具有间接影响;(2)区域创新氛围、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区域企业学习能力与双方互动成正相关,而区域扩散能力和区域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对双方互动呈负向影响;(3)跨国公司R&D机构与区域文化、法律法规融合度对双方互动的影响非常显著。本文结论对于充分利用跨国公司R&D投资,建设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
    陈劲, 吴波
    2012, 33(9): 10-21,106. 
    摘要 ( 2329 )   PDF(1617KB) ( 2753 )  
    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外部技术合作成为企业有效获取技术创新所需关键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模式和开放度成为有效管理企业技术合作获取外部资源的关键。本研究对213个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统计和曲线拟合得到了在不同模式下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合作化开放度对新技术获取和专用性互补资产获取都呈现不同形状的倒U型关系,市场化开放度对新技术获取也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对专用性互补资产呈现直线下降关系。统计结果有助于企业对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合作模式和开放度以有效获取外部关键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全产业及其下属五大行业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
    曹勇, 苏凤娇
    2012, 33(9): 22-31. 
    摘要 ( 2304 )   PDF(982KB) ( 2684 )  
    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改进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首次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下属5个典型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与其下属行业之间、以及下属各行业彼此之间,其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即使相同的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对初始创新绩效和最终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也有显著差别;R&D投入和非R&D投入对创新绩效都有重要影响;对于不同行业创新资源的高投入并不一定都能带来高产出。在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就今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社会资本的影响
    谢洪明, 陈盈, 程聪
    2012, 33(9): 32-39. 
    摘要 ( 2234 )   PDF(908KB) ( 3338 )  
    前人的研究尚未将网络强度和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分析其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也未考虑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对这些变量间的关系的作用。因此,本文纳入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了社会资本、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社会资本在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在小规模企业中,网络强度与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新不再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特征对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影响 —基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
    汤建影
    2012, 33(9): 40-46. 
    摘要 ( 2026 )   PDF(833KB) ( 2829 )  
    本文在总结企业技术获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研发成本、技术不确定性、技术距离、技术生命周期等变量对民营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影响,并基于245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技术不确定性较高,或者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中期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内部研发;当技术的研发成本或不确定性较高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合作研发;当技术的研发成本、不确定性较低时,或者技术距离较大、处于生命周期的后期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外部购买;技术距离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倾向之间,以及技术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内部研发倾向之间呈倒U型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溢出、研发投资与社会福利效应
    孙晓华, 郑辉
    2012, 33(9): 47-53. 
    摘要 ( 2379 )   PDF(1090KB) ( 2875 )  
    本文以AJ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纳入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的三阶段古诺竞争博弈模型,根据逆向归纳法求得的均衡解考察了不同合作研发模式下技术溢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和社会福利效应。结果表明:除了在不合作的情况下,企业研发投资总是随着垂直溢出的上升而增加;在混合与水平合作情况下,水平溢出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垂直溢出的社会福利效应并不确定;在不合作与垂直合作情况下,水平溢出对研发投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不确定,而垂直溢出对社会福利具有正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溢出对中国省域知识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赵树宽, 胡彩梅
    2012, 33(9): 54-62. 
    摘要 ( 2321 )   PDF(1264KB) ( 2347 )  
    本文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省域知识产出和投入要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综合考虑知识产出和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改进的知识生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通过LM和Wald检验确定空间Durbin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国省域知识生产活动。通过研究发现,知识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活动人员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和FDI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并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省域知识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结构的实证研究
    林敏, 李南, 吴贵生
    2012, 33(9): 63-70. 
    摘要 ( 2248 )   PDF(945KB) ( 2979 )  
    在对中航集团某企业3个产品研发团队的知识交流活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了研发团队知识交流活动具有的非正式性和交流对象选择的偏好性,并结合相关研究将选择偏好归纳为四类。本文对调研网络和英国帝国化工集团研发交流网络的结构分析表明,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特性,同时发现了国内外研发人员在知识交流行为上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者们运用小世界理论研究知识交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希望为知识交流微观过程的研究以及团队知识交流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EMATEL和Choquet积分的文明城市测评方法研究
    章玲, 周德群, 高岩, 周鹏
    2012, 33(9): 71-77. 
    摘要 ( 2353 )   PDF(1009KB) ( 3137 )  
    文明城市测评是创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省会/副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为例,探讨了集成DEMATEL方法和Choquet积分的文明城市测评方法。首先应用DEMATEL方法对省会/副省级文明城市的测评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出原因指标和结果指标,从而实现测评指标的精简。在此基础上,考虑指标间不满足独立性利用λ模糊测度对原因指标(集)的重要程度进行建模,最后利用Choquet积分计算省会/副省级市的文明综合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冗余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治理制度的调节作用
    陈晓红, 王思颖
    2012, 33(9): 78-86. 
    摘要 ( 2129 )   PDF(851KB) ( 2726 )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组织冗余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治理制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一定的冗余资源有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压力以提升企业绩效,而过量的冗余资源由于其高额成本及代理问题对企业绩效造成损害。同时,随着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减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组织双元性的中介作用
    李桦
    2012, 33(9): 87-94. 
    摘要 ( 2300 )   PDF(881KB) ( 2692 )  
    本文探讨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战略柔性能否通过组织双元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战略柔性-组织双元性-企业绩效"模型,通过对广东23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战略柔性对组织双元性和企业绩效有正面的影响;(2)组织双元性在资源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3)组织双元性在协调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Supply-hub营运主体下的批量与成本比较研究
    桂华明, 马士华
    2012, 33(9): 95-106. 
    摘要 ( 2245 )   PDF(1193KB) ( 2468 )  
    本文考虑了JIT环境下基于Supply-hub的供货模式,建立了制造商、Supply-hub和供应商的平均成本函数,并提出了分别由制造商和供应商负责Supply-hub营运及成本的生产与订货批量模型。结果表明,在Supply-hub适用的条件下,相比由制造商负责,供应商负责Supply-hub的运营及成本时,对供应商有利而不利于制造商,但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减少,通过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协商和利益转移,可以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成本都有所减少,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Pareto优化,此外,供应商距离Supply-hub越远,相比制造商负责,由供应商负责Supply-hub的营运及成本对整个供应链更有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特性、知识缄默性对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 基于网络特性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朱亚丽, 孙元, 狄瑞波
    2012, 33(9): 107-115. 
    摘要 ( 2495 )   PDF(835KB) ( 3060 )  
    本文从企业层面出发,探讨知识转移双方企业的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网络范围、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缄默性负向影响知识转移效果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是知识源企业的网络范围和网络中心度,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知识接受企业的网络范围和网络中心度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暗示了在缄默程度高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取得知识源的积极配合比知识接受方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值链升级过程中东软集团核心能力演进
    许晖, 郭净
    2012, 33(9): 116-122. 
    摘要 ( 2110 )   PDF(987KB) ( 2718 )  
    以东软集团为例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了东软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升级的全过程,分析了各阶段对应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价值链升级过程与核心能力演进的动态互动模型。研究发现:软件企业的价值链升级路径包括软件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跨组织合作开发三种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核心能力也相应地进行动态演进,并实现了从内部资源整合向外部资源整合的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文化类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杨晶照, 杨东涛, 孙倩景
    2012, 33(9): 123-129,153. 
    摘要 ( 3076 )   PDF(1443KB) ( 3182 )  
    员工创新行为的实现需要环境的支持与个体的努力,文章根据计划行动理论,以个体创新信念为中介,研究组织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首先借助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个维度,将组织文化分为高聚合型、市场导向型、中庸型和层级型等四种不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通过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以企业为调查样本,取得有效问卷497套,采用回归与方差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两者关系中起中介效应;且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现状、问题与对策
    郑代良, 钟书华
    2012, 33(9): 130-137. 
    摘要 ( 2605 )   PDF(1190KB) ( 3259 )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定位研究
    肖尤丹
    2012, 33(9): 138-145. 
    摘要 ( 2070 )   PDF(834KB) ( 2887 )  
    就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的质疑由来已久,但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却得到了日益的强化。如何理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基本性质,如何分析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尝试从制度内涵、国际比较与中国特色三方面分析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基本性质,并从优化知识产权执法的角度为该制度的定位提供了包括整合必要执法力量、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协调、健全执法程序等若干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层空间整合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
    严北战
    2012, 33(9): 146-153. 
    摘要 ( 1992 )   PDF(1060KB) ( 2553 )  
    现有的研究通常是从单纯的本地化、全球化以及两者互动的角度研究集群升级问题,本文以基于本地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空间整合的集群升级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论述基于多层空间整合的产业集群升级机理;在对产业集群本地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的高级化途径及其空间自然演化次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炼出内生型与外生型产业集群基于多层次空间协同整合的升级模式与路径。分析的结论拓展了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领域,为地方政府制定与实施相关升级政策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
    李梅芳, 刘国新, 刘璐
    2012, 33(9): 154-160. 
    摘要 ( 2326 )   PDF(929KB) ( 2796 )  
    分别从企业与高校两个视角基于湖北省的问卷调查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基于使用频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三梯度结构,构建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解释框架。结果表明,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合作研发是合作的主流模式,人才交流咨询、合作申报课题、共建实验室与研究平台和委托研发模式用得也较多,而成果转化与创建新企业模式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形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使用频率存在明显的梯度层次、以成果转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有碍合作的健康发展、产学研合作的重心应由技术成果转化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转变、会议模式是值得探讨的一种合作模式等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