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
    穆荣平, 杨利锋, 蔺洁
    2014, 35(3): 1-7. 
    摘要 ( 1442 )  
    文章探讨了创新的本质和内涵,构建了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模型,并对我国风电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功能演化分析。研究认为,创新的本质是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新的价值,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创新系统构成、创新系统功能和创新政策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闭环。风电产业创新系统功能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并遵循政策路线和技术成长两条路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景气状态测度的国家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以中美日法德为例
    杨武, 肖俊雄, 解时宇
    2014, 35(3): 8-17. 
    摘要 ( 1477 )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成为制订区域创新政策的基础分析框架,学术界和政府加大了对区域创新指数的测度研究。但是目前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指数测度,这类指数指标之间缺乏时序性、指数的动态时效性也不足、无预警功能,指标越来越宽泛、不能反映科技创新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较弱。本文从景气状态的视角,基于创新周期波动的理论,提出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对中国等五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预警信号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闫春, 蔡宁
    2014, 35(3): 18-24. 
    摘要 ( 1746 )  
    在已经揭示的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将变量进行细分,并且引入对开放式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中介变量——创新导向与商业模式,构建起更加综合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操作化转换。然后收集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深化了对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解。结论表明:创新导向和商业模式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虽然细分的创新开放度(探索式创新开放度和开发式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最终依然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它们的绩效贡献存在差异很大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
    付敬, 朱桂龙
    2014, 35(3): 25-34. 
    摘要 ( 1631 )  
    本文提出一个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343家技术中心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R&D投入直接影响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而外部R&D合作提高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但对实际吸收能力并无直接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并无直接作用,而对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实际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却对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企业内部R&D与其知识基础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广度与外部R&D合作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专利合作和引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陈子凤, 官建成
    2014, 35(3): 35-42. 
    摘要 ( 1631 )  
    专利合作和专利引用作为重要的知识流动途径,可以帮助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降低自身创新的投入和风险,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6个创新型国家在1981-2007年专利活动为实证对象,通过负二项式模型,在国家层面研究基于国际专利合作和国外专利引用的知识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各国将外部知识转换为自身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专利合作对创新数量和质量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专利引用对创新数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创新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对创新数量和质量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服务开发引入阶段前后台知识转移机制
    李靖华, 马鑫
    2014, 35(3): 43-50. 
    摘要 ( 1390 )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中小商业银行越来越扮演起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金融服务的独特角色。为更好地开发新产品,其前后台间知识转移活动日趋活跃。本文采用整体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银行新服务开发引入阶段前后台知识转移机制进行了分析性归纳的跨案例研究。选择位于浙江省的两家中小银行的贷款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引入阶段活动——前后台知识转移——新服务开发绩效”模型,并验证了组织文化和关系信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是,在中小银行这样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情境下,前后台的知识转移(吸收)意愿,是新服务开发知识转移成功的主导因素。而这在新服务开发的市场引入阶段得出的结论,表明新服务开发研究已经超越传统的服务营销范畴,值得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区域比较研究
    余冬筠, 金祥荣
    2014, 35(3): 51-57. 
    摘要 ( 1442 )  
    通过构建旨在评价中国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三大主体的创新活动均对创新资源的依赖较大,创新效率值均小于1,其中企业的创新效率值最低。技术非效率因素显著存在,其中政府资助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截然不同。同时,在以创新效率的聚类分区中,企业创新高效区的省份相当少,高校创新高效区和科研院所创新高效区的省份较多,但又有所差异。区域创新主体间的效率差异,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别,显示出了区域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忘记与创新绩效: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卢艳秋, 赵英鑫, 崔月慧, 王向阳
    2014, 35(3): 58-65. 
    摘要 ( 1731 )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战略柔性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组织忘记、战略柔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构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忘记对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占主导地位,而直接作用不显著;战略柔性对组织忘记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起到明显的中介作用;在战略柔性中资源柔性对组织忘记和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远远大于能力柔性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企业创业导向、关系利用及绩效关系研究
    安舜禹, 蔡莉, 单标安
    2014, 35(3): 66-74. 
    摘要 ( 1605 )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转型经济制度和市场环境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新企业转型经济背景下实施创业导向存在独有的特征,基于关系利用视角来更好地揭示这种独特性,并探讨新企业创业导向向绩效转化的作用机理。基于吉林长春的149个新企业样本的数据结果显示,新企业实施创业导向积极促进绩效的提升,新企业对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利用积极促进绩效的提升,同时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在创业导向与绩效间起着积极的中介作用。该结果完善了转型经济背景下创业导向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变情景下团队学习的时间效应和阶段特征
    邓今朝, 余绍忠
    2014, 35(3): 75-81. 
    摘要 ( 1282 )  
    通过实验模拟方法,以66个3人小组在决策任务中的交流中断为情景,对突变情景下团队状态目标取向和互动过程对适应性的多重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根据Lewin的变革三阶段模型,运用多层数据模型(HLM)和层次回归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突变情景下,学习和绩效取向对团队适应性有积极的作用,团队成员的变革承诺在学习取向与团队适应性的作用关系中有调节效应,高变革承诺水平强化了团队学习取向对适应性的影响。在不同的变革阶段,状态目标取向对团队适应性的影响不同,而互动过程对团队适应的作用也存在差异性,随着时间的延展,团队出现高水平适应的概率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排斥与反生产行为:状态自控和心理资本的作用
    闫艳玲, 周二华, 刘婷
    2014, 35(3): 82-90. 
    摘要 ( 2386 )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部地区企业组织的356组主管-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自我控制资源视角考察了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状态自控和心理资本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反生产行为和人际反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场排斥通过状态自控的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组织反生产行为和人际反生产行为;心理资本对职场排斥与状态自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职场排斥对状态自控的负向影响越强,进而对员工的反生产行为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为组织预防和控制职场排斥引起的员工反生产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2014, 35(3): 91-98. 
    摘要 ( 1595 )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了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以社会支持为调节变量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模型,分别从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情绪耗竭的缓解作用。以10家企业的197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认知性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工具支持有利于降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情感支持则会缓解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采用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组合策略,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尔、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案例相似性对比研究
    白长虹, 刘春华
    2014, 35(3): 99-107. 
    摘要 ( 1827 )  
    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海尔和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定性研究方法,以海尔和华为公司为例,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研究,得出两家公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都采取了国际化人才战略及重要的领导人影响因素的结论。从而,给予其他企业在探索国际化道路上以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集团研发协同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
    陈志军, 王晓静, 徐鹏
    2014, 35(3): 108-115. 
    摘要 ( 1564 )  
    本文以企业集团研发协同为研究对象,将企业集团研发协同分为母子公司研发协同、子公司间研发协同和公司内部研发协同三个维度,构建研发协同影响因素、企业集团各维度协同水平和研发绩效的测量量表。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战略导向、组织文化、激励机制及沟通机制四个因素对企业集团研发协同各维度的影响:战略导向对母子公司研发协同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对子公司间和公司内部研发水平影响不显著;组织文化对母子公司研发协同和公司内部研发协同水平有正向影响,对子公司间研发协同水平影响不显著;激励机制在子公司之间、公司内部有促进研发协同水平的作用,对母子公司的研发协同水平影响不显著;沟通机制对于企业集团各维度的研发协同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研发协同各维度的实现水平对集团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子公司间、子公司间以及公司内部研发协同水平均对研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部融资、企业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
    周方召, 符建华, 仲深
    2014, 35(3): 116-122. 
    摘要 ( 1437 )  
    本文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了外部融资、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外部金融发展和外部融资对于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采用手工收集整理的广义技术创新变量来衡量公司的技术创新程度,通过对微观层面的2007—201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更为便利的外部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则呈现倒U型关系,金融发展和外部融资对较小规模公司的技术创新有更为明显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心价值观认同与知识转化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国有企业研发人员的数据检验
    林昭文, 张同建
    2014, 35(3): 123-130. 
    摘要 ( 1368 )  
    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技术创造力的研究是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一个热点。研发人员技术创力体现于成功智力,并受到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局限于管理学科的狭隘领域,一直未能产生明显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国有企业研发人员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地检验了核心价值观认同、知识转化和成功智力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研发人员核心价值观认同对知识转化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知识转化对成功智力也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技术创造力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颖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经验研究—基于技术差距门槛视角
    尹建华, 周鑫悦
    2014, 35(3): 131-139. 
    摘要 ( 1522 )  
    在考虑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运用中国2003-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差距在逆向技术溢出中确实存在影响,通过LM检验及自举法,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两个门槛值,据此将我国按技术差距分为低、中、高技术差距三类区域;(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高技术差距区域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技术差距区域,而中技术差距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3)短期内,国内研发存量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内研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线零售商和物流商的配送能力博弈分析
    丁斌, 罗秋慧
    2014, 35(3): 140-146. 
    摘要 ( 1340 )  
    考虑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销售潜在的波动性和物流服务特点,引入额外供应成本分担因素,对在线零售商和物流提供商的配送能力建立博弈模型,分别讨论双方在非合作和合作情形下的均衡解及其与相关参数的关系。分析论证在完全独立决策下,在线零售商不会分担物流提供商的额外供应成本;在Stackelberg博弈下,在线零售商的收益要大于完全独立决策的情形,而物流提供商的收益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有改进;在合作博弈下,供应链的整体收益最大,并且存在具有Pareto改进的均衡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物流协同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谢磊, 马士华, 桂华明, 黄培
    2014, 35(3): 147-154. 
    摘要 ( 1532 )  
    在企业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供应物流协同研究量表,用于实证研究供应物流协同与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供应链敏捷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供应链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e-works”合作发放问卷收集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供应物流协同量表具备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合作伙伴关系与信息共享对供应物流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以供应物流协同作为中间变量对敏捷性有间接作用;供应物流协同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以供应链敏捷性为中间变量产生间接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围专利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张米尔, 孟珊珊, 田影
    2014, 35(3): 155-160. 
    摘要 ( 1427 )  
    技术专利正从保护手段演变为竞争工具,导致外围专利的涌现和专利泡沫的泛起,给专利管理和科技评价带来新的困扰。面对海量的专利数据,如何有效测度外围专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外围专利的生成机制和基础数据,基于典型专利族的差异,研究提出定量测度外围专利的方法,构建外围专利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以苹果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外围专利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