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3-1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PB科学研究的质量保证问题研究/FONT/B/P PSTRONG/FONT/STRONG /P
    钟灿涛
    2008, 29(2): 1-9 . 
    摘要 ( 1788 )   PDF(1181KB) ( 2089 )  
    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科学研究活动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资助科学研究活动的政府和企业等机构也越来越多地要求研究机构证明科研活动是按照最高的标准完成的。充分考虑到目的适用性,在科研活动中采用质量保证方法不仅能够保持科研活动本身的创造力和灵活性,还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金管理地区联络网组织模式的现状分析
    刘卫,唐郁,田起宏
    2008, 29(2): 10-14 . 
    摘要 ( 1834 )   PDF(905KB) ( 2680 )  
      经过多年的运行以其网络化的高效快捷、经济的方式,伴随科学基金各个阶段发展在基金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通过总结分析地区联络网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角度探讨联络网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制度的战略观:战略理论的新发展
    孙卫,,唐树岚,管晓岩
    2008, 29(2): 15-21 . 
    摘要 ( 2099 )   PDF(1249KB) ( 2605 )  
      摘要:基于制度的战略观是近年来继基于产业的战略观和基于资源的战略观之后最新的战略基础理论。本文对基于制度的战略观的形成、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理论框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文献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部创业型文化: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的耦合/FONT
    李晶,陈忠卫
    2008, 29(2): 22-27 . 
    摘要 ( 2593 )   PDF(956KB) ( 3157 )  
    内部创业的形成、发展、繁荣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尝试构建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的耦合模型及内部创业型文化的斜坡模型,对内部创业型文化的运营机理作深入探讨,得出内部创业型文化是企业内部创业激情的持续性动力和精神性支持的基本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基于塑造自主创新环境的企业文化管理概念模型/FONT
    朱凌,陈劲
    2008, 29(2): 28-36 . 
    摘要 ( 2100 )   PDF(1323KB) ( 2356 )  
    本研究在详细的理论考察和文献梳理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情况,提出理论研究者应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幅“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的企业文化管理工具,以应对当今愈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愈益繁复的企业管理工作。研究通过提炼、总结、提升企业子文化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设计了初始的“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认为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可以从纵向、职能两大分类角度分别考察“战略高层子文化、中层管理执行子文化、基层操作型子文化”和“工程技术型子文化、生产操作型子文化、市场营销型子文化”的创新特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文化构建和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思路,同时获得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P P /P P/FONT /P
    程华,赵祥
    2008, 29(2): 37-43 . 
    摘要 ( 2059 )   PDF(1110KB) ( 2626 )  
    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建立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采用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数据,测度了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一步,分别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等不同视角研究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探索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滞后一年的R&D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科技资助激励效果越好;政府科技资助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激励企业R&D投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创新的外部联系制度的组织与演变——来自英国企业的实证研究/FONT
    王松
    2008, 29(2): 44-51 . 
    摘要 ( 2094 )   PDF(934KB) ( 2271 )  
      本文着重研究企业获取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外部联系制度。以创新系统理论和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研究随着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工业企业创新的外部联系制度所发生的变化。对英国中部的处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的信息/电子企业以及处于成熟期的汽车制造/工程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创新的外部联系制度的组织和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创新的外部联系制度的依赖更大,发生联系的外部知识/信息源的种类更多样化等。同时,两类企业在联系方式、特点以及获取知识的用途等方面也具备一些相似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P P /P P/FONT /P
    陶厚永,刘洪
    2008, 29(2): 52-60 . 
    摘要 ( 2052 )   PDF(1110KB) ( 2992 )  
    知识共享有助于群体绩效水平的提高,然而对于拥有不同知识位势的个体而言,其绩效水平的高低却取决于知识共享的机制。本文分析了影响群体知识共享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多主体模型,动态模拟了不同的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以及对个体加入群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个体预期的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降低知识共享成本,维持个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提高群体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 /P 组织知识共享能力的测评与识别方法
    樊治平,欧伟,冯博,孙永洪
    2008, 29(2): 61-66 . 
    摘要 ( 1883 )   PDF(1865KB) ( 2597 )  
    知识共享是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如何测评与识别组织的知识共享能力是有关知识共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本文,首先给出了组织知识共享能力的概念,分析了构成组织知识共享能力的两个维度: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组织知识共享能力两个维度的测评指标体系;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知识共享能力测评方法,并建立了识别组织知识共享能力的矩阵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分析组织知识共享能力的强弱及成因;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分析,说明了本文给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商控制机制的使用与零售商知识转移——渠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FONT
    刘益,刘婷,薛佳奇
    2008, 29(2): 67-74 . 
    摘要 ( 1797 )   PDF(950KB) ( 2427 )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的渠道关系持续时间下,制造商的契约与关系规范使用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它们对零售商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渠道关系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契约与关系规范作为互补的手段可以共同促进零售商的知识转移,而在渠道关系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关系规范和契约是相互替代的,只能强调其中一种控制机制的使用,此时仅关系规范的使用可以促进零售商的知识转移。本文研究解释了以往契约和关系规范互动作用研究产生矛盾结论的原因,为制造商如何使用控制机制来促进零售商知识转移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及应用/FONT
    任素宏,黄瑞华
    2008, 29(2): 75-80 . 
    摘要 ( 2013 )   PDF(1115KB) ( 2678 )  
        合作创新过程存在知识产权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认识维和类别维两个维度构建了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企业间合作创新中技术秘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细致、深入地识别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企业知识团队的生成及知识创新的模型与机制/P P/FONT /P
    邹波,张庆普,田金信
    2008, 29(2): 81-88 . 
    摘要 ( 1862 )   PDF(1486KB) ( 2318 )  
      企业知识团队是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不同企业知识团队——“同血型”和“混血型”知识团队的生成过程,并建立了生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类企业知识团队知识创新的机制,认为是由互馈机制、弥补机制、催化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演化机制及控制机制组合而成,并建立了两类企业知识团队知识创新的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设计及实施研究 P /P P/FONT /P
    陈方丽,胡祖光
    2008, 29(2): 89-96 . 
    摘要 ( 1887 )   PDF(1108KB) ( 2614 )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当前重大而新颖且具有前沿性的研究课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极少进行实证研究。而可操作的量化分配方案对于企业来说更具现实指导意义。于是笔者对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量化分配方案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模型图,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配思路——自助式分配组合方案, 对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着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标准引致的产业创新集群效应分析 /FONT /P
    曾德明,彭盾
    2008, 29(2): 97-102 . 
    摘要 ( 1928 )   PDF(1637KB) ( 2581 )  
        技术创新拉动产业创新集群,技术标准起着桥梁和催化剂作用。网络效应、兼容性、知识产权及消费者预期,决定了技术标准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技术产业以协作R&D为工具,技术标准为动力形成分工创新。技术标准的确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它要带动产业发展,还需要实现有效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标准所有者形成自身技术创新轨道,其它企业实现模仿创新,呈现创新集群现象。这一方面促进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系统演化与相应的知识演化理论综述 /FONT /P
    吴晓波,聂品
    2008, 29(2): 103-114 . 
    摘要 ( 1948 )   PDF(2329KB) ( 2308 )  
        本文以技术创新演化进程为切入点,沿技术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演化过程对知识管理的内在要求、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对促进技术演化的支持这一路径,按各研究内在的机理一致性对技术系统演化与相应的知识演化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各个子领域自身的文献综述,可以使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领域研究者和管理者对整个技术创新管理及相应知识管理的研究脉络有清明地认识,从而就具体的研究对理论体系及企业R&D实践的支持作用等达成全局性的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D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路径依赖——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方法(SFA)的经验分析
    唐德祥,李京文,孟卫东
    2008, 29(2): 115-121 . 
    摘要 ( 2227 )   PDF(1616KB) ( 2454 )  
        技术效率是经济增长源泉和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技术创新则是影响技术效率的根本因素,那么作为技术创新核心的R&D对技术效率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方法(SFA)考察了我国三大经济区域R&D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R&D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③随着时间推移,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呈继续扩大态势。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R&D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区域差异的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创新平台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 P /P
    陆立军,郑小碧
    2008, 29(2): 122-127 . 
    摘要 ( 1831 )   PDF(1032KB) ( 2325 )  
        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者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参与机制。在两类企业共同的“一般动力机制”之外,它们各自还有不同的动力机制,前者是一种“联网机制”,后者是一种“技术利用机制”。正是基于两类企业不同的动力机制,应有侧重地使用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控制机制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以使企业成功跨越“参与陷阱”,消除创新网络结构失衡,最终使其高效参与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溢约束下的多重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增进研究
    林昭文,王焕祥
    2008, 29(2): 128-132 . 
    摘要 ( 1882 )   PDF(1080KB) ( 2404 )  
        区域创新体系并非仅仅是传统经济学所谓的投入—产出系统,它既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静态均衡的特征,也具有区域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外溢效应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域制度机制作用下的制度形态特征。因而,将区域创新效率拓展和定义为包含市场效率、外溢效率及制度形态的后发效率在内的多重效率,并借助“区域创新效率的可能性边界”概念模型,讨论了原发型效率和后发型效率的两种效率增进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行为的工作绩效结构理论研究述评 /FONT /P
    陈亮,段兴民
    2008, 29(2): 133-141 . 
    摘要 ( 2073 )   PDF(1781KB) ( 2802 )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有关工作绩效结构问题的深入探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跟随这一前沿动态,对近年来工作绩效结构研究的理论观点从个体绩效内涵研究、绩效行为结构要素及相关模型扩展研究、管理者工作绩效结构研究三个方面做出梳理和评述,以便于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绩效和福利的影响研究
    王颖,张生太
    2008, 29(2): 142-148 . 
    摘要 ( 2338 )   PDF(1110KB) ( 2316 )  
      本文以三维度组织承诺模型为基础,采用489名IT企业员工的样本,研究了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员工的行为、绩效以及个人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维度的组织承诺对部分的态度和行为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且三个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离职意图、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团队成员需求特征的实证研究 /FONT /P
    孟建平,蒋日富,谭红军
    2008, 29(2): 149-153 . 
    摘要 ( 2210 )   PDF(980KB) ( 2351 )  
        本研究考虑到科研人员以团队开展工作的特点,对10项与团队和个人相关的需求因素的吸引力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选取了中国科学院在京5个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人员,并分不同性别、年龄段、职称分析了调查结果,得出了科研团队成员的需求特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
    周岱,刘红玉赵加强,黄继红,叶彩凤
    2008, 29(2): 154-165 . 
    摘要 ( 4025 )   PDF(1662KB) ( 3368 )  
      国家实验室在我国是新生事物,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框架中的核心部分,代表国家在相关领域科技自主创新的实力和水平。文中在阐明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论述了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国家实验室构成的三要素,提出体制机制模式构建的五项原则,着重研究了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合同管理制、主任负责制、聘任制与聘期制、开放与流动、创新团队建设、绩效考核与评估、竞争与激励、合作与联合、资源和信息共享、产学研合作等,以期对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立科研单位成本核算框架体系研究 /FONT /P
    杨涛,董纪昌
    2008, 29(2): 166-171 . 
    摘要 ( 1970 )   PDF(958KB) ( 2473 )  
        当前,我国国立科研单位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立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已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对国内外国立科研单位现行成本核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国立科研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立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框架体系,并指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资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展望 /FONT /P
    徐伟青
    2008, 29(2): 172-178 . 
    摘要 ( 1838 )   PDF(1690KB) ( 2334 )  
        顾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有关顾客资产的研究近几年来愈来愈成为营销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顾客资产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顾客资产研究的模型,总结了以往相关研究的结论,并在此基础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美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比较研究 /FONT /P
    湛毅青,刘奇伟,向蓉,袁牧星
    2008, 29(2): 179-184 . 
    摘要 ( 2202 )   PDF(1875KB) ( 2456 )  
        科研间接成本是保证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通过对中美政府及我国部分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对比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在分摊比例、管理制度、核算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科研间接成本角度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 /FONT /P
    万小丽,朱雪忠
    2008, 29(2): 185-191 . 
    摘要 ( 2795 )   PDF(943KB) ( 3495 )  
        专利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有效评估其价值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专利价值的时效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尝试建立一个科学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专利的现时货币价值量,以期为企业专利价值评估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