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柔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范志刚, 吴晓波
    2014, 35(1): 1-8. 
    摘要 ( 1966 )  
    动态环境中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现有文献还缺乏深入剖析。本文从主动与被动两个角度出发,识别了前瞻型战略柔性与反应型战略柔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变化速度和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性为调节变量,提出并验证了两种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作用机制。对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前瞻型与反应型战略柔性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其作用效果和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前瞻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效果更明显;环境变化越迅速,前瞻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越明显;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性越高,反应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明显。这些结论深化和拓展了战略柔性理论,也为企业的战略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联盟竞合的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祁红梅, 王森
    2014, 35(1): 9-15. 
    摘要 ( 1689 )  
    本文在剖析知识产权风险对联盟创新绩效影响的深层机理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风险通过竞合意识和技术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验证。结论认为知识产权风险通过激发成员的竞合意识而最终提高联盟的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能力、组织隐性知识获取与突破性创新绩效
    范钧, 郭立强, 聂津君
    2014, 35(1): 16-24. 
    摘要 ( 1909 )  
    运用网络能力高效获取外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隐性知识,对提升KIBS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省内213家KIBS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规划、配置、运作和占位能力对组织文化型和根植型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类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网络运作、配置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规划、占位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VAR模型的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动态效应分析—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
    卢方元, 李小鸽
    2014, 35(1): 25-32. 
    摘要 ( 1969 )  
    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建立S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强度和生产设备投入能力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R&D经费投入强度冲击、R&D人员投入强度冲击和生产设备投入能力冲击都会对自主创新产出产生正向的影响,其中生产设备投入能力的贡献最大,其次为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长期的滞后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城市内部企业R&D模式与创新绩效研究
    吴素春
    2014, 35(1): 33-40. 
    摘要 ( 1902 )  
    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径,而R&D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利用创新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数据,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创新型城市内部企业不同R&D模式的创新产出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内部研发的产出弹性远高于R&D合作的产出弹性,并且无论对知识型还是经济型产出都呈现稳健性;不同的R&D合作模式的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企业研发实力、城市研发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企业集聚度和国际化程度,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影响企业对R&D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哈肯模型的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机制—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
    孙玉涛, 刘凤朝
    2014, 35(1): 41-47. 
    摘要 ( 1777 )  
    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机制研究是全球创新系统领域的新探索。本文采用国际贸易数据构建跨国技术流动网络,运用哈肯模型建立网络系统演化方程,并以跨国技术流动网络节点TOP20国家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节点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的关键变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网络的基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结构—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
    周艳菊, 邹飞, 王宗润
    2014, 35(1): 48-57. 
    摘要 ( 1954 )  
    基于126家沪市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08-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间的关系,并考察盈利能力对"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专利授权量(公开量)与负债水平正相关,而研发资金投入、发明专利申请量与负债水平负相关。盈利能力的"风险基准"降低作用与"激励动机"提升作用并存。拥有高盈利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能会为了提高员工的研发积极性,在某些情况下,虽有"风险基准"降低的优势,但更倾向使用股权融资,即"激励动机"的提升作用。本文丰富了现有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群企业网络特征与创业行为:基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
    叶峥, 郑健壮
    2014, 35(1): 58-65. 
    摘要 ( 1669 )  
    集群企业创业已成为当前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受所在集群企业网络的影响,集群企业创业行为决策存在巨大差异。本文首先构建了以创业能力为中介作用的集群企业网络特征对其创业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132份浙江产业集群企业的问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创业认知能力、机会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对其创业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集群企业的关系内容、网络规模和中介中心性特征对其创业认知能力、机会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均存在正向影响,而关系强度和网络密度对其创业认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却对其机会获取能力存在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专利保护产业中的创新与模仿研究
    吴昌南
    2014, 35(1): 66-72. 
    摘要 ( 1360 )  
    在服务业中,多数产品或服务创新无专利保护,且几乎不存在模仿成本,当某一企业率先创新后,其他企业会纷纷模仿,因此创新激励不足。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创新成果被模仿企业即时模仿和滞后模仿两个层次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得出在无产权保护条件下,如果创新成果的销售速度快于模仿者的模仿速度,有利于创新;模仿者进入模仿时间长,也有利于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调查的中国企业非实施专利申请动机实证研究
    毛昊, 刘澄, 林瀚
    2014, 35(1): 73-80. 
    摘要 ( 1974 )  
    在我国迅速增长的专利申请数量中,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企业出于哪些目的而进行专利申请,其主要影响因素何在,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申请专利的动机正不断超出通过垄断保护获取市场收益的传统目的,大量专利申请出于非实施专利因素考量。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开展的中国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企业近年专利申请中非实施动机的具体情况,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开始呈现多样化的非实施申请特征,"进入专利池与标准"、"塑造企业形象"、"用于交叉许可"等特点与国际发展趋同。而现阶段在中国,企业规模、知识产权组合利用能力、知识产权工作成熟度、外部政策等因素对企业非实施申请动机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LED封装技术专利丛林测量实证研究
    袁晓东, 罗恺
    2014, 35(1): 81-88. 
    摘要 ( 1855 )  
    如何证明并测量专利丛林,一直是一个难题。专利丛林是指众多且重叠的专利,可能形成稠密的网络,寻求将新技术商业化的企业必须获得多个专利权人的许可。由于我国专利文献不要求说明专利引证关系,所有国外的测量方法在我国无法适用。本文以1997-2010年我国LED封装技术专利为样本,综合运用帕累托位序规模法、比例法和首位度等方法进行测量,研究表明我国LED封装技术领域专利呈现分散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创新关系研究—基于学习能力和成员集聚度的视角
    谢洪明, 任艳艳, 陈盈, 程聪, 程宣梅
    2014, 35(1): 89-96. 
    摘要 ( 1653 )  
    企业(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如何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企业网络成员的互惠程度对其管理创新的影响,同时分析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成员集聚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的控制作用,并基于458份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或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网络互惠程度、学习能力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学习能力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并在低集聚企业网络中起到更强的中介作用;同时,网络互惠程度、学习能力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受制于企业规模大小和研发投入高低的影响。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产业集群和网络理论中关于外部组织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忠诚度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牛乳制品消费者的视角
    陈晓峰
    2014, 35(1): 97-105. 
    摘要 ( 1995 )  
    本文尝试以品牌信任度为中介变量来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忠诚度的关系,基于江苏部分地区牛乳制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对调查量表各维度进行了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以及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忠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品牌信任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品牌信任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忠诚度之间的关系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应多关注消费者的品牌感知和评判,着力构建起品牌的信任和忠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实践、人力资源系统强度与创新氛围关系研究
    王艳平, 刘效广, 张亚莉
    2014, 35(1): 106-114. 
    摘要 ( 1668 )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支持创新的HR实践、HR系统强度和创新氛围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开发了HR强度的量表。并通过对陕西省11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HR系统强度包含三个维度,即显著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支持创新的HR实践对一贯性有正向影响,对一致性有负向影响,一贯性和一致性对显著性有正向影响,一贯性对一致性有正向影响,显著性对创新氛围有正向影响。总体上看,HR实践通过HR系统强度影响创新氛围的观点得到了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主导逻辑导向与资源互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
    张婧, 何勇
    2014, 35(1): 114-121. 
    摘要 ( 2288 )  
    本研究整合服务主导逻辑与资源互动观的理论框架,探讨知识密集型企业服务情境下服务主导逻辑导向、资源互动能力、价值共同创造活动、顾客价值认知间的关系。228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主导逻辑导向将提升服务企业与顾客企业进行资源互动的能力,进而改善二者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执行计划、共同解决问题等价值共创活动,最终提升顾客价值认知。研究从实证层面推动了尚处于理论建构和定性研究阶段的服务主导逻辑范式和资源互动观的纵深发展,也为产业服务企业如何通过组织间资源整合利用和价值共创活动来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提供了管理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CSR的影响机制研究
    沈奇泰松, 葛笑春, 宋程成
    2014, 35(1): 122-129. 
    摘要 ( 2052 )  
    在"企业经济绩效和企业社会绩效"关系无一致性结论的背景下,本研究以组织合法性为切入点构建了"制度压力—社会战略反应—企业社会绩效"的分析模型。研究发现,规制、规范和认知三种制度压力对社会战略反应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对企业社会绩效的显著影响效应则只体现在规制压力上。社会战略反应对企业社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而在外部制度压力和企业社会绩效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传接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
    张振刚, 陈志明, 胡琪玲
    2014, 35(1): 130-137. 
    摘要 ( 1809 )  
    本文运用1997-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域空间面板数据,从专业、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产业水平提升以及产业信息化程度的增强,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着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后,其产业规模扩张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逐步减弱,而产业水平、产业信息化与空间相关性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本文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未发现统计上的显著联系。最后从协同机制、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产业和营商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区位拉动因素的中国企业OFDI动机的实证研究
    朱华
    2014, 35(1): 138-148. 
    摘要 ( 1902 )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 OFDI)浪潮的主要来源国。本文首先在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兴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动机的理论框架,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划分为资源强化型、资源补充型和资源开发型三类;接着从东道国区位拉动因素着手构建假设,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探索中国企业OFDI的战略动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08年间中国在53个经济体的OFDI活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主要是资源强化型和资源补充型投资。投资动机随时间和国内政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呈现出依次多元化的特点,并因东道国区位优势的不同而异。本研究不但有利于研究中国企业OFDI的成因,而且为新兴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一般规律性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路径及其演化
    王瑜, 任浩
    2014, 35(1): 149-155. 
    摘要 ( 1582 )  
    作为市场中一种新兴的制度安排,模块化组织彰显了价值创新的优越性。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路径是组织成长方式、战略方案和实施途径选择匹配的集合。本文首先识别了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三种路径——竞合互动、价值对流和模块操作路径,并对比了三种路径的价值创新要素及创新效率。基于此,构建了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路径演化模型,路径演化沿着"竞合互动路径→价值对流路径→模块操作路径"的方向。最后,以美邦集团26年的发展历程为纵向案例研究,实证剖析了价值创新路径的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政府角度的PPP项目融资效益研究—以BOT与BOO模式为例
    汤薇, 吴海龙
    2014, 35(1): 156-161. 
    摘要 ( 2159 )  
    公私合营的PPP模式能有效解决政府项目资金不足,其融资模式选择和评价成为重要问题。本文根据财务评价方法,提出项目融资方案的评价指标——项目融资效益。从政府角度出发,建立特许经营项目BOT和BOO两种模式的融资效益模型和计算步骤,以煤矿项目为例进行验算,结论表明BOT模式更适合此类项目。两种模式融资效益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分析立场和计算时间。论文研究的融资效益模型为各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方案综合评价提供重要指标和方法。研究结论可用于此类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设计与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