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2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重庆第三产业R&D投入产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曾国平, 苏宏, 曹跃群
    2011, 32(7): 1-8,17. 
    摘要 ( 1835 )   PDF(1056KB) ( 2736 )  
    本文构建了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把要素投入分为R&D投入与非R&D投入两个部分,计算了重庆第三产业五个主要行业的R&D投入与非R&D投入的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研究发现这些行业目前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人力投入与资本投入之间的替代弹性平均约为1,R&D资本投入替代弹性比R&D人力投入替代弹性小,非R&D投入的产出弹性高于R&D投入的产出弹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质互补与国际化中的日本企业技术创新
    张化尧, 史小坤
    2011, 32(7): 9-17. 
    摘要 ( 1789 )   PDF(917KB) ( 2883 )  
    日本企业在创新国际化上表现出与欧美企业不同的特色,本文对日本国际化大公司的专利进行分析从而观察其是否遵循异质互补的国际共识。研究选取五个日本国际化大公司和两个美国参照公司的专利作为讨论重点,并配合对全部电学领域专利的分析,考察日本企业的创新特征。本文的分析得出虽然日本企业在创新国际化上有明显的创新向心化倾向,但对资源寻求和能力互补战略的运用并不落后于美国的国际化大公司。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的启示是不应只看到日本企业在创新国际化中落后的一面,更应注重从其变化的趋势中思考企业创新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结构对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来自广东工业产业的证据
    吴梅, 龙志和, 林光平
    2011, 32(7): 18-24. 
    摘要 ( 1695 )   PDF(889KB) ( 2771 )  
    本文采用广东省2000—2006年21个地区30个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广东省工业产业中知识溢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各地区工业产业间存在MAR溢出效应及Jacobs溢出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Porter溢出效应也日益凸现。本文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MAR溢出效应最为显著,而非珠三角区域Jacobs溢出效应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争环境和技术战略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玉荣, 杨震宁, 李军
    2011, 32(7): 25-33,44. 
    摘要 ( 1964 )   PDF(945KB) ( 2986 )  
    如何在超竞争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是每个制造业企业关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竞争环境快速多变,企业的静态资源、能力加速退化,战略管理研究学者逐渐开始重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战略选择问题。企业对技术战略的不同选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能并不相同,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截面数据,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超竞争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类型技术战略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竞争环境的威胁性、复杂性和动态性背景下,讨论不同类型技术战略选择(低端技术战略和高端技术战略)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的不同表现,进而总结制造业企业技术战略选择经验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田刚, 李南
    2011, 32(7): 34-44. 
    摘要 ( 2117 )   PDF(991KB) ( 2534 )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外生性影响因素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联合估计的方法(SFA一步法),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考察了人力资本、制度、政府干预、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发现有: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在扩大;政府干预、国有率阻碍技术效率提升,但负面影响在减小;人力资本、开放程度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但由于二者存在交互影响使得它们对物流效率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弱于东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地区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变为显著;就物流发展环境而言,中部地区存在"塌陷"现象;改善物流环境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MT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
    王德应, 刘渐和
    2011, 32(7): 45-52,75. 
    摘要 ( 1937 )   PDF(956KB) ( 2856 )  
    文章从TMT有限理性出发,构建TMT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分析模型,然后以2007、2008两年披露创新投入的35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TMT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MT特征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变量;但中小企业的研究结论与以往其他样本的研究结论有差异,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同TMT规模、教育水平、年龄、任期、持股显著相关,而与异质性、技术背景关系不显著;TMT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所属行业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创企业与成熟企业技术创业的组织方式比较研究
    彭学兵, 胡剑锋
    2011, 32(7): 53-59. 
    摘要 ( 1993 )   PDF(936KB) ( 2663 )  
    由于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组织经验和市场地位,初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往往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开发机会。本文从创业过程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分析技术创业的组织方式,比较技术型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在三个环节所采取的组织方式的差异。通过对11家初创型技术企业深度访谈材料和6家上市公司年报材料的内容分析,发现初创型企业的技术创业更偏向于一体化和非股权联盟的组织方式,而成熟企业的技术创业更偏向于公司风险投资、少量持股联盟的组织方式。文章还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1997-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江珂, 卢现祥
    2011, 32(7): 60-66. 
    摘要 ( 3334 )   PDF(879KB) ( 3956 )  
    本文利用中国1997-2007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三类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技术创新没有显著的正影响。环境规制必须要与一定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才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对东部、中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区域几乎没有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扩大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文化差异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锟
    2011, 32(7): 67-75. 
    摘要 ( 2114 )   PDF(1205KB) ( 2664 )  
    Bass模型参数与创新扩散曲线的事先估计,既有研究未能充分回答。本文认为,不同地域消费者文化的差异是导致Bass模型参数变化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倾向四个文化维度对Bass模型参数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测量验证成都和重庆两地消费者文化的差异,以及估计比较手机、软饮料和经济型轿车三类产品在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市场扩散曲线,本文所提的研究假设得到证实。所以,在新产品上市推广时,企业应当依据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文化差异,调整新产品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联盟策略影响——以吸收能力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龙勇, 梅德强, 常青华
    2011, 32(7): 76-84. 
    摘要 ( 2043 )   PDF(921KB) ( 3001 )  
    风险投资相对于传统的投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投资方式,它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多种形式的非资本增值服务提升企业价值。非资本增值服务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企业联盟策略的制定。本文研究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联盟策略的影响,引入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多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部技术获取对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研究
    宋宝香, 彭纪生, 王玮
    2011, 32(7): 85-95. 
    摘要 ( 1887 )   PDF(917KB) ( 2518 )  
    如何有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是本土企业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基于过程视角,本文选取外部技术获取模式、转移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技术学习过程四个方面,以苏州制造业本土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战略、学习文化和技术学习过程对提升技术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整体上外部技术获取对技术能力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本土企业应将重点从外部技术获取转向内部技术学习和自主研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效率视角下我国服务业外资溢出效应研究
    何枫
    2011, 32(7): 96-103,121. 
    摘要 ( 1886 )   PDF(925KB) ( 2336 )  
    本文利用我国2001-2007年间分省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从技术效率这一视角研究了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不仅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显著地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技术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比较低;因此,提高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是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由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上,且位于倒U型曲线的右边;因此,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持续提升应该着眼于其它因素而非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
    张鹏程, 彭菡
    2011, 32(7): 104-112. 
    摘要 ( 1922 )   PDF(963KB) ( 2720 )  
    知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创造新知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视角出发,对科研合作网络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本文选取了管理学领域的24个科研合作团队,收集了他们在6年时间发表的1494篇论文,并通过识别888个作者的合作关系建立合作网络模型。数据结果表明,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团队知识创造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1)合作网的派系数量与知识创造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最大子图比例以及合作网络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3)中心性则与其无关。最后,本文从合作结构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绩效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研究之横断历史元分析
    霍伟伟, 罗瑾琏
    2011, 32(7): 113-121. 
    摘要 ( 2108 )   PDF(991KB) ( 2555 )  
    从跨文化视角出发,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考察近年来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领域相关研究结论的总体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程度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关系呈现情景差异,东方文化情境下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影响更显著,而在西方情境下交易型领导的效果更强;东方文化情境下,在遭受金融危机或企业面临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新的影响效果略微上升而变革型领导的作用明显下降。尽管这一结论与西方背景下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但为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的选择提供了跨文化的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53-2008年数据的分析
    尹建华, 王兆华
    2011, 32(7): 122-129. 
    摘要 ( 1983 )   PDF(1050KB) ( 3080 )  
    能源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二者间关系的探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由于研究选取的国家不同、时间序列选取的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在对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E-G两步法对1953-2008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虽然短期内仍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3D视角的机遇发现路径图式与演化研究
    蔡淑琴, 肖泉, 徐升华
    2011, 32(7): 130-137. 
    摘要 ( 1826 )   PDF(1184KB) ( 2367 )  
    机遇发现近年来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总结机遇发现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了机遇及其发现过程的需求、供给和运作三个核心维度并构建了机遇发现的DSO三维空间模型,研究了机遇发现的路径图式,对机遇发现路径演化的作用力进行了微观建模,通过分析机遇发现维度与决策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机遇发现路径演化机制模型,分析讨论了一个电信行业企业的机遇发现实例,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文分词的专利挖掘分析方法研究
    徐河杭, 顾新建, 陈国海, 王海军, 张玉梅
    2011, 32(7): 138-142. 
    摘要 ( 1937 )   PDF(960KB) ( 3080 )  
    专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受到企业的日益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文分词的专利挖掘分析过程,首先进行专利信息的检索、提取和清洗,然后利用中文分词对专利名称进行关键词组的提取,细化专利名称、摘要等专利信息,最后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专利的技术发展路线,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相似专利簇等。该过程方法在空调行业专利数据中得到了应用,有助于企业进行专利地图绘制、技术研发和专利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乔永忠
    2011, 32(7): 143-149,164. 
    摘要 ( 1863 )   PDF(904KB) ( 2364 )  
    研究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对提高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非常重要。技术领域和专利族等是影响专利维持时间的技术性因素;专利维持年费制度、保护范围、创造性标准和专利侵权的认定方式等是影响专利维持时间的制度性因素;专利管理制度和专利战略等是影响专利维持时间的创新主体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同论文数(EPN):学术论文质量评估的新指标
    徐芳, 刘文斌, 李晓轩
    2011, 32(7): 150-156. 
    摘要 ( 1703 )   PDF(879KB) ( 2724 )  
    现有的学术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主要基于论文的引文数,关注论文产出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价值理论出发,聚焦于学术论文创作过程,提出通过测量学术论文中包含的等同工作量,实现对学术论文质量的评估,从而提出一系列基于等同论文数的指标,例如X指标等。实例研究表明,基于等同论文数的系列指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不同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检验
    王谦, 高军
    2011, 32(7): 157-164. 
    摘要 ( 1860 )   PDF(890KB) ( 3073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结果发现,仅有东部地区的这三项指标与人均收入成倒"U"的关系,而EKC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中西部地区不同污染物的收入-污染曲线分别呈现"U"型或线性关系。从回归结果上来看,中西部的污染加剧速度要快于东部。外商投资的流入已经使东部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好转,但在中西部还未看到这个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