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9-24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技术学习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洪伟, 李纪珍, 王 彦
    2007, 28(5): 1-8. 
    摘要 ( 1613 )   PDF(1030KB) ( 2411 )  
    技术学习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并产生一定的学习费用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假设。学习成本是决定技术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在基础性因素。技术学习的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积累和投入的不足直接表现为企业技术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欠缺,从而构成技术学习的巨大障碍。企业原有技术基础、技术知识的表现形式、技术交易费用、技术的潜在市场价值,以及技术学习战略与学习过程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等,是影响企业技术学习成本的主要因素。从学习成本的视角考察影响技术学习的各种要素及其作用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决定技术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内在原因,全面把握技术学习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研究
    马庆国, 胡隆基
    2007, 28(5): 9-17. 
    摘要 ( 1554 )   PDF(1061KB) ( 2194 )  
    目前技术跨越研究领域正面临着概念危机:各类研究中的技术跨越定义的模糊不清和互不相同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进行。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基础上,借助分析哲学中的"概念置换"方法,利用技术管理中的经典分析工具"技术S曲线",提出了一个严格的、可计量的技术跨越的定义。基于这个定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的研究,如技术跨越的条件、技术跨越的规划、技术跨越的评价等,都变得简易可行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体制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计量分析
    吴晓波, 黄 娟
    2007, 28(5): 18-24,51. 
    摘要 ( 1402 )   PDF(1637KB) ( 2568 )  
    本文从技术体制这个新的视角,分析了影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以及FDI技术扩散的因素。基于对我国28个制造行业1999年到2002年面板数据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对于FDI总的溢出效应,行业技术机会越少、知识基础越倾向于应用科学、行业的技术轨道流动性越弱,FDI溢出效应越容易发挥;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对FDI溢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独占性和外部知识可获得性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并不显著。而技术体制对FDI技术扩散的作用则略有不同:技术机会、创新独占性和技术轨道流动性的反向作用在统计结果中十分显著,其他技术体制因素对FDI技术扩散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分析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一结论对我国的引资和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机制对创业能力与突变创新关系影响研究
    郭 海, 李 垣, 段 熠
    2007, 28(5): 25-30. 
    摘要 ( 1527 )   PDF(959KB) ( 2326 )  
    通过建立一个概念模型论证了企业家创业能力、控制机制与突变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行业的大样本数据验证了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需求不确定阻碍企业创新的转型时期,企业家创业能力促进突变创新开展,这一关系进一步受到不同控制机制的调节影响。具体地,行为控制增强创业能力与突变创新间的正相关关系,而结果控制削弱两者间关系。这反映出控制机制在企业突变创新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创新界面有效性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
    刘新梅, 徐丰伟, 张永胜
    2007, 28(5): 31-35. 
    摘要 ( 1412 )   PDF(953KB) ( 2486 )  
    本文运用和谐理论及和谐分析矩阵,从界面和谐态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企业创新界面状态有效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建立了企业创新界面有效性状态测度模型,;最后对陕西省Q公司的界面状态有效性(和谐性)问题进行案例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分销型企业服务创新的支持平台及工作原理
    喻友平, 蔡淑琴, 刘志高, 梁凯春
    2007, 28(5): 36-40. 
    摘要 ( 1414 )   PDF(1673KB) ( 2232 )  
    本文分析了制造分销型企业服务创新的需求、过程和特点,提出了基于平台方法的客户服务创新支持平台,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比较了产品平台与服务平台,最后给出了其应用实例和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创业企业生存分析
    吴 冰, 王重鸣
    2007, 28(5): 41-44,135. 
    摘要 ( 2165 )   PDF(1646KB) ( 2198 )  
    本文通过对小型创业企业相关数据的生存分析,使用生存表分析和半参数Cox模型,研究了小型创业企业的生存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描绘了不同教育水平和性别的创业企业生存率表,通过对Cox模型预后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分层的Cox模型,模型表明教育水平对创业者的小企业创业生存影响显著。对模型的假设检验证明,文章建立的Cox模型是合理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关键要素的企业文化模型研究
    樊 耘, 熊晓哲, 余宝琦
    2007, 28(5): 45-51. 
    摘要 ( 1432 )   PDF(975KB) ( 2256 )  
    本文试图将难以捉摸的企业文化整合为有规律、可观察的企业文化现象,并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共同语言、流程、优先权、企业结构、授权、制度和会议"等七个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并进一步将其归结为企业文化的理念、制度两个不同的层面,建立了相应的企业文化模型,得出了一些具有普适性和实践性的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与企业升级
    陈菲琼, 王丹霞
    2007, 28(5): 52-59. 
    摘要 ( 1408 )   PDF(1105KB) ( 2205 )  
    当今世界,融入全球价值链已成为我国企业跻身全球市场,并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影响企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动态性与企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对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一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向知识中心型组织转型 ——以美国海军部知识管理为例
    周 宏, 王 芳
    2007, 28(5): 60-65. 
    摘要 ( 1223 )   PDF(955KB) ( 2431 )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以美国海军部知识管理的实践为案例,分析了其如何向"知识中心型组织"转型的变革10项策略,以期对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转移对企业ERP实施成效的影响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谭大鹏, 霍国庆, 董纪昌
    2007, 28(5): 66-75. 
    摘要 ( 1362 )   PDF(1297KB) ( 2122 )  
    本文从知识转移角度探索企业ERP实施,构建了影响ERP实施成效的两阶段知识转移概念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影响ERP实施成效的关键知识转移要素,通过逻辑推导提出了6个相关假设。最后,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技术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基于实证结果对企业ERP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许箫迪, 王子龙, 谭清美
    2007, 28(5): 76-87. 
    摘要 ( 1772 )   PDF(1217KB) ( 2610 )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子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测度影响因子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度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企业知识溢出与模仿结构中存在向稳定性水平收敛的格局及模仿收益递减的趋势,形成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知识溢出效应除了与交易成本、时空间距有关外,与R&D投入总量、劳动力流动性、交易运输条件、知识溢出时滞、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厂址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R&D投入总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差距、地区或企业之间的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显著负相关;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成正比,当企业知识存量差距等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时,知识溢出效应最大;知识溢出时滞、知识退化率与知识溢出效应成反比,而地区或行业的销售收入及该地区或行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和对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实质性的直接影响。知识溢出时滞是由知识本身特性和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决定的,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的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政府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和道德约束等诸多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环境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创造关系研究
    郝迎潮, 万迪昉, 吴翠花
    2007, 28(5): 87-93. 
    摘要 ( 1405 )   PDF(1040KB) ( 2048 )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因而,知识创造就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在中国企业管理情境下,工作环境因素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运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41家企业的有效数据,结果证实了工作环境中工作团队支持、挑战性工作和工作资源与知识创造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知识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互动、市场知识能力和商品成功化程度研究 ——基于中国台湾地区数字产业的实证
    陈晓红, 蔡志章
    2007, 28(5): 94-101. 
    摘要 ( 1438 )   PDF(1047KB) ( 2404 )  
    为了可以在新产品开发阶段找出真正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企业应该及早将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提供给组织各部门了解,让新产品开发后的失败率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顾客互动和市场知识能力对商品化成功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开发阶段的过程中与顾客合作与互动的程度愈高,对商品化成功程度则愈有正向的影响;而市场知识能力对商品化成功程度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产品研发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不同的企业创新战略
    方 炜, 孙树栋
    2007, 28(5): 102-109. 
    摘要 ( 1614 )   PDF(1152KB) ( 2244 )  
    在国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企业新产品研发(NPD)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企业创新战略对NPD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六条相关的基本假设,问卷调查了国内97家企业,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验证了六条假设基本成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件工程师潜在胜任力特征实证研究
    赵西萍, 周 密, 李 剑, 赵文红
    2007, 28(5): 110-114,75. 
    摘要 ( 1303 )   PDF(1622KB) ( 2106 )  
    潜在胜任力与软件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但由于其难以评估与测量,所以很少在企业中获得有效应用。本文在分析、界定软件工程师工作的基础上,运用BEI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与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软件工程师潜在胜任力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到了关于软件工程师潜在胜任力的五项特征,即:成就导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主动性,坚韧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说明了在管理实践中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研究
    方阳春, 姚先国
    2007, 28(5): 115-120. 
    摘要 ( 1393 )   PDF(944KB) ( 2324 )  
    人力资本是高新企业的关键资源,薪酬是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的主要激励手段。"制度重于技术",薪酬制度对高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新企业的特征和人力资本的特征,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新企业薪酬制度是一个采用高薪酬水平、能力工资、宽带工资结构,推行股权激励等剩余分享制,实施全面薪酬,引入竞争机制的体系。本文还利用调查数据对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为高新企业薪酬制度安排提供数据支持。文章最后对我国高新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B忠诚模型预测厂商绩效的实证研究
    唐小飞, 周庭锐, 陈淑青
    2007, 28(5): 121-127. 
    摘要 ( 1356 )   PDF(1034KB) ( 2223 )  
    虽然既有的研究表明忠诚与绩效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剥去忠诚的多维性和复杂性特点,直接用忠诚预测厂商绩效,其结果使一些现象不能得到很好地解释。用D&B的忠诚模型去预测厂商绩效,并把这种预测置于顾客赢回管理的背景下去考查,结论有利于厂商制定正确的顾客赢回管理战略,并把有限的营销资源分配到需要赢回的、最有价值的顾客身上,结论也对中外管理者成功开展CRM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高新区产业积聚度的测算与分析
    刘会武, 王胜光, 冯海红, 钱金秋
    2007, 28(5): 128-135. 
    摘要 ( 1621 )   PDF(1158KB) ( 2461 )  
    单独对国家高新区或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很多,但用产业集群的思想和理论研究国家高新区产业积聚度的文献却很少。本文首先回顾产业集群测算的常用方法,然后根据高新区的产业特点和测算目的,选择并修正了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区位熵系数法LQ (Location Quotient)。随后,分四步对高新区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1)选定测算聚集度的产业范围;2)明确四类测算产业的权重;3)计算产业积聚度;4)采用0-1方法处理,并排序。最后,根据积聚度的计算结果,把高新区分为四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中选择比较典型的高新区,重点分析影响高新区排序的相关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问题探讨
    卫 琳, 赵定涛, 梁 樑
    2007, 28(5): 136-142. 
    摘要 ( 1411 )   PDF(1010KB) ( 2624 )  
    本文将心理契约理论与方法引入到我国公共管理领域,阐述研究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和实施心理契约管理的可能性。分析了我国具体环境下影响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的显性与隐性因素,并给出共建和谐心理契约的十个原则。最后在分析心理契约内涵和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心理契约的动态演化模型并就演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示与思考:英国大学科研的政府资助体系
    湛毅青, 李一智, 陈 军
    2007, 28(5): 143-149. 
    摘要 ( 1477 )   PDF(1263KB) ( 2308 )  
    英国政府通过"双重资助系统"对大学科研提供基础条件拨款和项目拨款,保持和提升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实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科研投入的多样化改变了大学科研投入结构原有的平衡,威胁到大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政府大幅增加了对大学的科研投入,并改革了科研拨款办法。研究英国政府对大学科研的资助体系,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大学科研拨款体制和经费管理体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道德风险的高校专利许可契约研究
    李攀艺, 蒲勇健
    2007, 28(5): 150-155,177. 
    摘要 ( 1394 )   PDF(1638KB) ( 2340 )  
    研究什么样的专利许可契约有利于促进高校专利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从专利许可的角度构建了基于发明者和专利受让方道德风险的高校专利转化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均衡结果的求解,揭示正是道德风险导致了高校专利转化低效的可能性;从激励的角度对最优许可契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约束发明者与受让方道德风险行为、进而促进专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构建
    赖院根, 朱东华, 胡望斌
    2007, 28(5): 156-162. 
    摘要 ( 1526 )   PDF(1395KB) ( 2057 )  
    专利情报分析是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的基础。本文建立了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框架体系,并对各种专利策略内容及专利情报分析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引导我国高技术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申请评价的特征:专业性
    张光进, 廖建桥
    2007, 28(5): 163-169. 
    摘要 ( 1405 )   PDF(947KB) ( 2307 )  
    本文通过一个准试验研究,验证了以第三层次学科目录作为划分同行标准的相对有效性;并比较分析了以此标准划分的同行和非同行对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科研申请评价效果的差异;研究还验证了源于"棋局试验"的系统优劣评判思想并不适宜于科研申请评价,进一步证明了专业性同行在科研申请评价中的关键角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港口生产效率研究与实证
    匡海波, 陈树文
    2007, 28(5): 170-177. 
    摘要 ( 1420 )   PDF(975KB) ( 2496 )  
    本文首先借助生产法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港口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类似研究中的指标选择及统计、量化方法不完善。第二,建立了基于DEA港口生产效率评价模型,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解决了指标过多的问题,并定量探讨了影响港口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地评价港口生产效率。第三,对大连港等8个国内主要港口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港口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得出港口的生产效率值与相对排序。第四,本研究为我国港口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的方式选择
    黄晓凤
    2007, 28(5): 178-184,190. 
    摘要 ( 1365 )   PDF(1706KB) ( 2011 )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农业技术的国际转移,是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技术转移能否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与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的双重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移方式的选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方式的选择理论,继而分析了农业技术供需双方即中国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技术、市场、成本等方面的条件,推出了中国农业技术向发达国家转移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出口和许可证贸易为主的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总拥有成本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
    马 强
    2007, 28(5): 185-190. 
    摘要 ( 1180 )   PDF(1140KB) ( 2179 )  
    高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困难是高校科学仪器设备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根源,科学仪器设备总拥有成本中的间接成本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在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一些思路,对我国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如何解决间接成本的支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