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2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治理绩效研究
    罗珉,张晟义,刘永俊
    2010, 31(3): 1-9 . 
    摘要 ( 1853 )   PDF(1097KB) ( 2473 )  
    摘要:本研究建立以知识资源与知识特性为自变量,以知识市场机制设计、社会互动与实践社群构建等变量的知识分享途径为干扰变量,而知识治理绩效为因变量的研究架构,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验证各研究假设。本研究建议高新技术企业最好不断扩增专属性知识资源、良好的知识市场机制设计、社会互动与实践社群构建、善用多元化交流渠道或建立效率化系统技术,以实现和强化组织创新,增进知识治理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经营者人因风险预警研究
    向刚,巫英,杨一杰
    2010, 31(3): 10-16 . 
    摘要 ( 1708 )   PDF(1205KB) ( 2522 )  
    摘要:企业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其中经营者人因风险对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创新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章在对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经营者人因风险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对经营者人因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初步构建了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三级经营者人因风险预警框架体系,为下一步的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提供一个基本可操作的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王锐淇,张宗益
    2010, 31(3): 17-26 . 
    摘要 ( 1764 )   PDF(1641KB) ( 2862 )  
    摘要: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源动力。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地域经济发展形式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东部和西部存在各具典型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原动力的科技创新在东西部的不同地域也存在各自的特点。分析项目组实地调研的资料,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的异质性特点,运用省际空间面板数据(Spatial Panel Data)和面板GLS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东部和西部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综合进行实证分析,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合作者合作创新现状
    王萍,魏江,邓爽
    2010, 31(3): 27-34 . 
    摘要 ( 1823 )   PDF(935KB) ( 2288 )  
    摘要:作为创新推动者、传播者和发起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承担着企业服务创新合作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中,与各种不同的主体进行创新合作,并与客户企业进行高度的互动。本文从KIBS与合作者的互动入手,基于中国KIBS合作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类型的现状调查,对KIBS与合作者合作创新进行分行业分析,由此深入探讨互动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从而为KIBS企业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市场的协同关系研究
    陆克斌,郭伟
    2010, 31(3): 35-43 . 
    摘要 ( 1766 )   PDF(1336KB) ( 2330 )  
    摘要: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给出知识市场与产业集群内全要素协同技术创新概念模型。以陕西纺织产业为例,揭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集群内知识市场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即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建立完善和开放的知识市场;集群内知识市场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竞争优势,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院创立技术衍生公司的模式研究
    刘二军
    2010, 31(3): 44-51 . 
    摘要 ( 1757 )   PDF(1105KB) ( 2460 )  
    摘要:中国科学院创立技术衍生公司的活动开始形成系统化的模式,而认识和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于此做了经验研究。首先,通过辨析科研机构创立技术衍生公司模式的概念,提出了一个五维两联结的描述性分析框架,据此解构了当前中国科学院各个维度和联结的特征,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创立技术衍生公司的经验模式。之后,对中国科学院创立技术衍生公司的模式作了评述,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照科研机构创立技术衍生公司的理论,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生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知识创造
    林岩
    2010, 31(3): 52-60 . 
    摘要 ( 1983 )   PDF(961KB) ( 2331 )  
    摘要:随着商业竞争加剧,生产企业越来越需要与供应商合作;同时知识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那么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创造新知识的活动尤为重要。以往研究显示,对生产商而言,各供应商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以供应商所供应的商品的差异表达供应商的异质性,进而探讨供应商与生产商开展合作知识创造的情况,揭示不同供应商在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就此问题,以美国汽车生产行业中供应商与生产商共同创造知识的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利数据计量方法,开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供应产品部件的供应商比供应生产设备的供应商更可能与生产商开展合作;供应部件的供应商中,部件对生产商越重要,越有可能与生产商开展合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都市圈创新系统城市科技潜力研究
    陈莞,谢富纪
    2010, 31(3): 61-67 . 
    摘要 ( 1845 )   PDF(1691KB) ( 2575 )  
    摘要:从大都市圈创新系统发展现状看,城市群在经济、技术发展中逐步形成空间层级结构,地理联系对区域空间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空间结构理论在大都市圈创新系统研究中的主要观点,提出“城市科技潜力”的概念;其次,介绍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模型——潜力模型,阐述其对大都市圈创新系统中城市科技潜力分析的适用性及扩展;再次,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例,测算其中各城市的科技潜力并以此划分结构体系。实证结论与政策规划的差异显示,大都市圈创新系统层级应该是在市场力量支配下形成的,而非由特意的行政区划、政策规划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演变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蒋军锋,张玉韬,王修来
    2010, 31(3): 68-77 . 
    摘要 ( 1950 )   PDF(1999KB) ( 2820 )  
    摘要:技术创新与技术变迁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是当今管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知识作为技术创新最为核心的资源,在技术创新研究中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当今基于知识演变视角的技术创新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现有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基于知识演变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寻找统一的研究范式、合适的分析工具和建立严密的概念逻辑体系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另外,发展出适应于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的计算试验理论也是优先努力的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慧英,申红芳,廖西元,陈金发
    2010, 31(3): 78-88 . 
    摘要 ( 1805 )   PDF(1101KB) ( 2302 )  
    摘要:鉴于科技成果奖励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成果奖励指标为例对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科研机构成果产出和科技资源分布均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农业科研机构的成果产出不仅受科研投入规模及结构的影响,也与机构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目前的科研投入增加仍能带来成果产出的迅速增加,部分机构可能存在边际产出递减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合谈判策略配置与选择机制
    单子丹,高长元
    2010, 31(3): 89-98 . 
    摘要 ( 1719 )   PDF(1309KB) ( 2504 )  
    摘要:组合谈判策略的制定与选择是提升高技术虚拟企业个体谈判目标价值,保证联盟任务顺利执行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全面分析个体Agent思维状态、外部环境信息、成员社会关系与行为模仿、议题空间特性等因素对联盟冲突决策的影响,提出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合策略的执行方案与实施方法。结合个体Agent谈判策略的表现形式,建立回避、响应和折衷三种策略选择机制间的互动关系模型。促进了联盟多边谈判的网络资源、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共享和集成,并为群体谈判规划的确立以及谈判决策效力的发挥提供了有效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转移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
    孙翊,王铮,熊文,姚梓璇,夏崔粹,薛俊波
    2010, 31(3): 99-105 . 
    摘要 ( 1790 )   PDF(998KB) ( 2660 )  
    摘要:本文在探讨产业转移若干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技术产业转移的特殊性,包括快速转移、涌浪转移、逆梯度转移、聚集现象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现象等五方面,并从模态形式的角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转移进行分类,将转移分为风浪型转移和涌浪型转移两大类,最后从技术转移过程和转移动力因素两个方面对高技术产业转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测量组织战略绩效的指标体系方法研究
    程卓蕾,孟溦,齐力,刘文斌
    2010, 31(3): 106-112 . 
    摘要 ( 1947 )   PDF(1382KB) ( 2593 )  
    摘要:组织战略管理绩效服务于组织战略目标,是对组织战略行为和结果的考察与评价。组织战略管理的绩效决定了组织的绩效。由于组织战略的长期性、动态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组织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愈发复杂。本文提出了以简化SSM系统分析和3E理论为基础,从组织的愿景和战略出发,在“目标-过程-结果”系统地逻辑分析和理性思考基础上,基于组织功能模块和管理流程,构建具有逻辑关联性的测量组织战略绩效的指标体系。并以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例,将高校发展战略分解运用到科研评价和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此方法不但可以测量组织战略管理的绩效,还可用以重新设计、调整现有组织结构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并购目标选择分析
    陈搏,王苏生
    2010, 31(3): 113-119 . 
    摘要 ( 1708 )   PDF(994KB) ( 1965 )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并购中如何选择并购目标的问题。知识并购的真正目标是目标组织的嵌入知识。首先,分析了嵌入知识的心理机制和基本特征。其次,从嵌入知识转移和整合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并购目标选择的因素,并得出了八个有助于组织并购决策的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理性行为模型
    黄芳,马剑虹,霍荣棉,徐美玲
    2010, 31(3): 120-126 . 
    摘要 ( 1949 )   PDF(1140KB) ( 2762 )  
    摘要: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本研究构建了企业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理性行为模型,探讨企业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驱动因素体系。对12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证明:①理性行为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知识共享行为;②积极的知识共享态度和主观规则显著促进了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③知识共享态度部分中介了主观规则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④经济报酬、人际关系以及预期收益显著影响了员工知识共享态度;⑤互惠责任感和成就感显著影响了主观规则感知。以上结论为企业系统性调整知识共享激励政策提供了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产品研发流程中的质量差距和知识差距
    荆宁宁,胡汉辉
    2010, 31(3): 127-133 . 
    摘要 ( 1805 )   PDF(1073KB) ( 2291 )  
    摘要:本文分析了质量差距与知识差距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产品研发流程中质量差距和知识差距的数学模型。在新产品研发流程中,质量差距主要来源于知识差距;质量差距和知识差距分别是由研发流程各阶段产生的质量差距和与之对应的知识差距积累起来的;质量差距随研发进程呈非线性增大趋势;前期阶段产生的质量差距对总质量差距的贡献较大。在知识过程一个循环中,知识差距随知识过程进程呈非线性增大趋势;知识过程前期阶段产生的知识差距对总知识差距的贡献较大;新产品研发流程中产生的总知识差距等于研发流程中每一个知识过程循环的知识差距之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委托仓单质押下银行对3PL的激励和监督
    徐鹏,王勇,杨金,
    2010, 31(3): 134-142 . 
    摘要 ( 1732 )   PDF(1831KB) ( 2664 )  
    摘要: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3PL)努力工作是仓单质押业务有效开展和保证银行贷款安全的重要因素,针对质押物对其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融资企业,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融资企业参与下银行对3PL的激励问题,并考虑在激励基础上进行监督时的均衡结果。研究发现,在有融资企业参与激励情况下,3PL的努力水平不变,但银行的固定支付和激励系数减小;银行和融资企业在激励基础上进行监督会提高3PL的努力水平。研究还揭示,对某些较差质押物(价格波动较大、质地不稳定、变现差等)银行也可放贷,其收益可能高于较好质押物的收益,该结论对提高银行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积极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区间效率的决策单元排序方法研究
    邢会歌,王卓甫
    2010, 31(3): 143-148 . 
    摘要 ( 1735 )   PDF(1026KB) ( 2411 )  
    摘要:针对DEA评价与排序时单独采用相对最优效率模型与相对最差效率模型,存在丢失重要信息的不足,引入DEA模型区间效率的概念,把两种评价模型有机结合,可实现对决策单元更合理的评价与排序。进一步改进了DEA区间效率模型,并对其计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了计算决策单元区间效率的合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决策者的偏好系数β来计算区间效率的评价指标,分析得出当0≤β≤05时采用相对最差效率模型,05≤β≤1时采用相对最优效率模型来计算区间效率这一结论。通过具体的数值算例,对决策者偏好不同的情况下决策单元区间效率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DEA区间效率模型对决策单元排序更为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张旭,宋超,孙亚玲
    2010, 31(3): 149-157 . 
    摘要 ( 1802 )   PDF(994KB) ( 2514 )  
    摘要:本文以59家医药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当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竞争力越高;从前期来看,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增强当期企业竞争力,尤其是近三年的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影响企业竞争力;同时,本文对控制变量的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非国有企业,而企业经营年限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EA模型在中小上市企业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
    林莎,雷井生
    2010, 31(3): 158-164 . 
    摘要 ( 1695 )   PDF(946KB) ( 2447 )  
    摘要:相对于大型企业,我国中小上市企业失信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研究中小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对DEA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Nomal/Worst DEA方法以及分层技术相结合,对中小上市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上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前两年预测的精度较高,模型在输入和输出指标上的选取,不但克服了DMA类信用评估方法在选取样本公司和判别定点上的缺陷,还体现了较高的操作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投资效率与挤占效应研究
    郝颖,刘星
    2010, 31(3): 165-170 . 
    摘要 ( 1847 )   PDF(1619KB) ( 2387 )  
    摘要: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机驱动资本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理的两层代理框架下,构建了企业内部经营者攫取控制权私利所引致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模型。模型研究和扩展分析表明:(1)企业生产部门的低效性引发了经营者通过攫取私利增加收益选择权的动机;(2)在国有股权虚置和内部人控制显著的治理结构下,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营者私利的一致性、股权激励机制的弱效性以及薪酬管制的制度刚性,使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采用融资资金对经营者攫取私利的收益选择权进行补偿,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3)低效部门经营者的攫取私利动机和实际控制人补偿行为的相互作用,不仅导致了企业投资的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投资资金在高效部门和低效部门之间的配置产生挤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大学与科研机构中的准正式组织
    何淳宽曹威麟梁樑
    2010, 31(3): 171-175 . 
    摘要 ( 1687 )   PDF(968KB) ( 2666 )  
    摘要:通过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比较研究,本文提出了准正式组织这一新概念。在分析阐述准正式组织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大学与科研结构中的准正式组织类型及其与正式组织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移动通信产品创新评价模型
    宁连举,张沙沙
    2010, 31(3): 176-182 . 
    摘要 ( 1828 )   PDF(1042KB) ( 2368 )  
    摘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及时并且有效地推出创新产品已经成为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移动通信产品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该类型产品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产品该模型的具体权重,对其进行实例说明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析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用于移动通信产品的创新性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戏衍生品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王晛,沙振权
    2010, 31(3): 183-192 . 
    摘要 ( 1783 )   PDF(1231KB) ( 2179 )  
    摘要:游戏衍生品发展异常缓慢是业界非常困惑的问题,理论研究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在文献研究、大规模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使用游戏衍生品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影响消费者游戏衍生品使用意愿的多因素创新性概念模型,并采用自编问卷予以了验证。然后,根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强度,根据各个指标变量对相应因素的影响强度,提出了若干企业开发与经营游戏衍生品的指导性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