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5-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
    原长弘, 章芬, 姚建军, 孙会娟
    2015, 36(12): 1-8. 
    摘要 ( 1324 )  
    基于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汽车总线项目,本文运用单案例研究探究了该项目如何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揭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理,分析了协同创新成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关键点,并进一步探究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可持续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魏江, 黄学
    2015, 36(12): 9-18. 
    摘要 ( 1237 )  
    塑造自身创新能力是处于服务经济时代的服务企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核心要务。在全球化情境之下,基于传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范式构建的静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管理实践。综合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层次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审议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体现了高技术服务企业创新形态的多样性、开发与传递的不可分离性、开发组织的多样性、商业模式的重要性等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高技术服务企业为样本,对指标体系作了分行业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承担企业科研项目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什么?
    赵延东, 洪伟
    2015, 36(12): 19-28. 
    摘要 ( 1015 )  
    国内外普遍认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国家创新,但迄今尚少有经验研究来探讨校企合作究竟对科研活动产生了哪些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本文基于对一项全国七千余名科研人员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全面考察了科研人员承担企业项目对于科研文化、科研网络、科研投入及产出等多方面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承担企业项目的科研人员有更高的研究积极性、建立了更广泛的科研合作网络、在科研成果的市场转换方面表现也更好,但同时也发现承担企业项目对科研文化和基础研究可能存在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我们更好地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控制、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
    吴翠花, 张永云, 张雁敏
    2015, 36(12): 29-38. 
    摘要 ( 1009 )  
    引入组织控制变量,对企业发展不同时期情境下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主效应及组织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来自9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中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契约控制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调节效应,成长期中信任控制的正向调节效应明显,初创期中信任控制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
    刘立, 党兴华
    2015, 36(12): 39-46. 
    摘要 ( 908 )  
    在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权变理论基础上,构建创新合作网络中企业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与知识转移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西安市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QAP多元回归方法对企业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将知识价值性划分为知识关键性、知识不可替代性和知识中心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关键性和知识不可替代性对企业权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中心性对企业权力的影响不显著;企业权力在知识关键性和知识转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企业权力在知识不可替代性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而企业权力在知识中心性和知识转移之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速器支持、环境动态性与瞪羚企业突破式创新
    胡海青, 李浩
    2015, 36(12): 47-55. 
    摘要 ( 998 )  
    文章在分别考察两类加速器支持(技术支持和商业运营支持)与瞪羚企业突破式创新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动态性(技术波动和竞争强度)作为调节变量,验证加速器支持对瞪羚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图解分析加速器支持与环境动态性间的交互作用。通过287家企业实证结果显示:技术支持和商业运营支持均能促进瞪羚企业突破式创新。研究进一步发现,技术波动与竞争强度具有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科技进步关系研究
    李燕, 李应博
    2015, 36(12): 56-64. 
    摘要 ( 862 )  
    2008年后,我国海外投资存量大幅增加,获得东道国技术转移以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2004-2011年全球7个主要经济体的81个国家32个方面的数据为样本,利用修正过的反向知识溢出模型,计算了不同地区可以获得的知识转移量;然后以门槛模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时的相互作用,针对不同经济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创新对企业模仿与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芳, 赵兰香, 贾佳
    2015, 36(12): 65-74. 
    摘要 ( 1045 )  
    识别组织创新过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理解企业的创新过程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调查数据,利用潜在分类模型方法定量分析企业的组织创新类型与特点,并结合多元处理效应模型探讨组织创新对企业产品模仿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企业的组织创新程度从低到高可划分为五个等级。中高程度的组织创新水平(第Ⅲ和第Ⅳ种)对产品模仿绩效有显著作用,表明侧重知识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模仿绩效;只有最高程度的组织创新,即第Ⅴ种类型组织创新,显著提高产品创新强度,表明全面提升组织创新程度对产品模仿到产品创新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创新政策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层面,而应强调企业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型领导对知识员工公正感和满意度的影响
    金杨华, 谢瑶瑶
    2015, 36(12): 75-82. 
    摘要 ( 941 )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影响的以往研究注重组织内部变量,相对忽视其社会效应。本研究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310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分析了伦理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社会公正感和生活满意度等社会性变量的影响。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社会公正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公正感和工作满意度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支持了伦理型领导对社会结果变量的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分享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研究
    曹科岩, 窦志铭
    2015, 36(12): 83-91. 
    摘要 ( 1323 )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组织创新氛围为解释变量、知识分享为中介变量,构建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概念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我国珠三角地区35家高科技企业352名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跨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知识分享是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跨层次中介变量。该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组织创新氛围和员工创新行为研究领域,实践上为高科技企业有效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指引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口供需匹配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赵广田, 汪克夷, 余方平
    2015, 36(12): 92-102. 
    摘要 ( 900 )  
    港口供需匹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乎着港口运营效率的高低,是港口管理部门和港口运营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港口供需匹配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提出了港口供给和需求匹配的影响因素,海选出了港口供给和需求匹配相关指标体系。二是利用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到了优化精简港口供需匹配指标体系。在采集上海港2000-2013年年度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剔除了相关系数高于0.8的指标,一次优化指标体系中供给和需求指标数量分别仅保留了44%和33.3%;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初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二次优化筛选,结果表明优化筛选后的供给和需求指标用25%和24%的评价指标都能够反映90%以上的一次优化指标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型领导、积极氛围与下属创造力
    郝萌, 程志超
    2015, 36(12): 103-109. 
    摘要 ( 1568 )  
    以往对于真实型领导和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缺少以积极氛围为中介去探索。本研究以中国本土企业的69个团队领导者和335名团队成员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真实型领导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正向影响团队信任氛围和心理氛围,并通过这两个中介变量正向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和创造力,而且知识共享对创造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提高员工的创造力,领导者不仅需要塑造自身的真实型领导风格,而且需要努力为下属营造一种基于信任和心理安全的团队氛围。本文对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零售商品牌线上线下的信任整合研究
    谢庆红, 曾常发, 付晓蓉, 李彦慧
    2015, 36(12): 110-119. 
    摘要 ( 879 )  
    零售商的双渠道信任整合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零售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对"苏宁"实体店铺具有初始信任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有线上体验感知后,对该零售品牌的整体信任水平的变化。笔者构建了包括线下信任、结构保证、心流体验、感知一致性等要素对线上、线下信任整合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对零售商店铺的线下信任能够正向影响零售商品牌的信任整合水平,且不同水平的线下信任对零售商品牌信任整合的影响机制不同。在低线下信任情景下,消费者在线上感知的结构保证、心流体验直接作用于零售商品牌的信任整合。高线下信任情景下的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感知一致性影响零售商品牌的整体信任。本研究发现为零售商进一步提升品牌信任提供了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格管制、医保支付政策与制药企业创新激励
    张新鑫, 侯文华, 申成霖
    2015, 36(12): 120-128. 
    摘要 ( 1059 )  
    本文综合考虑价格管制和现行的医保支付政策,研究制药企业创新投入和药品定价的协同决策问题,探讨价格管制和医保支付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药定价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药企业定价机制的选择受到管制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双重影响,特别地,当医保支付比例较高时,价格不能作为药品的创新水平的信号,适当降低医保支付有助于控制制药企业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价格管制对制药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受到医保支付政策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共同影响;价格管制并非总是降低企业的创新激励,当医保支付比例较高时,价格管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创新投入配置的扭曲,提高创新能力中等的制药企业的创新激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建导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决策流程设计研究
    程絮森, 李静, 殷国鹏
    2015, 36(12): 129-137. 
    摘要 ( 922 )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如何通过更好地协作来促进快速高效决策,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引入国际新兴的建导理论,采用"设计科学研究(Design Science Research)"这一新兴研究方法,针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设计了具体的建导式协作决策流程。通过选取国内的一个IT企业,综合使用实验案例和深度访谈法对该决策流程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决策流程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高管团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团队生产力,促进团队达成共识,并起到促进预测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与实证研究
    黄慧玲
    2015, 36(12): 146-154. 
    摘要 ( 858 )  
    本文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往往缺乏能够科学、合理地量化科技计划资助额度的依据,展开了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研究。该研究运用SMART指标法、德菲尔法,采用异常值纠正、标准化、赋权统计、结果调节等数学方法,构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可量化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金额;应用调节方法,能达到财政科技创新研发资金投入预算值与立项项目资助金额的平衡,亦可使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的资助导向和制定的科技规划得以体现。研究成果获得科技管理部门的采纳,使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者摆脱了在经费配置中缺乏科学量化依据的困扰,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管理从过多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向科学规范决策转变,有效提高了科技计划管理的绩效和宏观可控性,因此亦是当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群体研讨理论的知识元协同获取
    陈雪龙, 肖文辉
    2015, 36(12): 155-163. 
    摘要 ( 887 )  
    针对web2.0环境下的知识元协同获取问题,给出了web2.0环境下的知识元表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知识元属性为主体的群体研讨任务;通过群体研讨的共识状态模型,实现了多源知识元版本的融合,进而实现了知识元的协同获取。研究结果表明:以知识元作为知识的结构化表示形式,便于web2.0环境下的知识共享、传播与问题求解支持;以群体研讨理论为支撑,从定量计算视角及可操作层面给出知识元协同获取方法,便于web2.0环境下的机助知识协同获取;将群体研讨理论应用在web2.0环境下的知识元协同获取中,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群体研讨,群体成员可更加方便、相对独立的表达自己观点,由此获取的知识更具客观性与全面性,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群体研讨理论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VRM的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评价
    朱方伟, 马跃
    2015, 36(12): 164-171. 
    摘要 ( 868 )  
    首次对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效率进行了定义,并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全要素效率评价指标。利用VRM方法可以处理负投入或者负产出的特点和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征和自适应性,提出一种新的效率评价模型——BP-VRM (variant of the radial measure)方法,并对我国30个省市2003年到2011年的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效率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1.西部地区省市的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平均值要高于中部和东部,中部最低。2.各省份之间的促进效率差距在逐步缩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
    曹威麟, 姚静静, 余玲玲, 刘志迎
    2015, 36(12): 172-179. 
    摘要 ( 890 )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究竟如何相互影响,这是产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非常关注并力求实证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首先将区位商理论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运用近十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出人才及三次产业的集聚水平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就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和发展存在何种关系,展开进一步研究并得到三点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