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唐孝文 孙悦 唐晓彬
    2021, 42(9): 1-9. 
    摘要 ( 443 )  
    基于2011—2018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数据,结合“VHSD-EM”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对七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子行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演变维度上,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幅度存在差异,但分化程度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趋势。②行业分布维度上,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化明显,且在分布上具有集聚效应。③影响因素分析中,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特征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本文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政府科研诚信规范的历史演进与对策研究
    王安轶 胡丽云
    2021, 42(9): 10-16. 
    摘要 ( 29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界科研诚信问题的治理方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文章以国家科技部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和2019年《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简称《规则》)的文本分析入手,通过对比两者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处理流程、处理结果及对申诉程序的说明,探讨我国政府对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点;总结国家层面上治理思路与措施的演进过程,并对其中的变化、问题和未来发展给出了分析和建议。作者认为,国家应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科研诚信管理与治理,通过政策引导系统改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研伦理的教育和普及,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更加健康的稳步发展,有效防范科技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户创业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尹苗苗 冯心莹 周冰玉
    2021, 42(9): 17-23. 
    摘要 ( 321 )  
    用户因当前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而主动进行创新并将其商业化的过程称为“用户创业”。用户创业主体及其创业活动均呈现独特性,然而现有研究主要从各自研究视角关注用户创业的某方面问题,缺乏对用户创业进行全面揭示。基于此,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经典文献基础上首先界定用户创业内涵,随后提炼用户创业动机,梳理用户创业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从机会开发和资源开发视角解析用户创业活动独特性,最后总结用户创业结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用户创业的综合研究框架,总结当前研究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新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企业本位论”
    孙喜
    2021, 42(9): 24-33. 
    摘要 ( 163 )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流行语言。但长期实践表明,这种流行仍然浮于表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倒逼升级”等竞争性认识在更深层次影响深远。这使得有限的政策资源并未充分且恰当地用于企业创新需求。因此,本文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整个讨论的核心议题。我们认为,当代创新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多技术、动态性、以科学为基础和以组织为载体的特征。正是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能够适应当代创新的这些要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战略控制、财务承诺和组织整合,也不是市场机制“倒逼”的自然产物,而必须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在非市场机制的支持下实现。这些回答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企业本位论”,文末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税收竞争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与路径分析
    李长青, 彭馨
    2021, 42(9): 34-43. 
    摘要 ( 193 )  
        本文从企业迁移效应和激励效应角度,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税收竞争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路径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地方税收竞争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竞争对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比内资企业更大;税收竞争对高效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比低效率企业更大。(3)MP动态分解显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通过激励本地区企业提高生产率(而非引入高效率的新企业)来提升本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明者网络社群动态配置及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刘娜 嵇金星 毛荐其 王霄飞 官建成
    2021, 42(9): 44-51. 
    摘要 ( 257 )  
       鉴于发明者在创新活动中的“抱团”研发现象,采用GN算法,识别可再生能源行业发明者合作创新网络的社群结构,根据社群内部成员和社群经纪人网络位点的不同,通过相邻期社群动态追踪,划分社群结构动态配置,实证社群配置与社群创新能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明者合作创新网络存在明显的社群划分,不同类型的社群动态配置对社群发明者创新影响显著不同。总体为,动态与静态相协调的社群配置优于双动或双静的社群配置,具体为,“动荡”社群创新能力最弱,“纽带”社群创新能力最强,“独立”及“固化”社群介于两者间。以促进发明者创新,政策应该有利于创新网络动态及稳定的折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石秀 侯光明 景睿 王俊鹏
    2021, 42(9): 52-60. 
    摘要 ( 193 )  
    企业不同创新活动之间能够有效互动而形成新的、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具有系统性创新提升作用,可称之为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缺少对作用机制的整体揭示与实证检验。本文从整体性结构出发,在理论阐释创新活动系统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中介的多重调节效应模型,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存在整体结构性作用,既能直接提高创新效率,也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促进创新效率提高,且高环境不确定性会全面放大创新活动系统耦合效应。本研究深入了对企业创新活动协同关系的分析,增补了相关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亦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田喜洲, 郭新宇, 杨光坤
    2021, 42(9): 61-70. 
    摘要 ( 221 )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空间束缚:接近性效应研究
    向希尧 裴云龙
    2021, 42(9): 71-78. 
    摘要 ( 147 )  
    现有研究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是否受空间距离束缚持有不同观点。立足于多维接近性视角,采用南京、西安和佛山等地114家集群企业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实证检验了地理接近性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影响及社会接近性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即使考虑社会接近性,地理接近性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绩效与创新性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供了“地理未死”的直接证据。另外,表征社会接近性的四个指标中只有部分能显著调节地理接近性效应,说明社会接近性并不能完全“缓解”空间距离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影响,进而提供了“地理未死”的间接证据。最后,探讨了实证结果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既有研究分歧在接近性整合框架下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价值链下技术溢出对产业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服务化投入异质性视角
    陈伟宏, 王娟, 张鹏, 曾萍
    2021, 42(9): 79-86. 
    摘要 ( 201 )  
    针对现有服务要素内容作用方式、重点不清晰的问题,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嵌入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协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1)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并不一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2)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不同服务内容投入、促进要素资源重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为重要;(3)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跃迁过程中,要素投入内容重点和方式发生改变。本文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机选择、追赶陷阱与企业能力重构
    臧树伟 张娜娜
    2021, 42(9): 87-93. 
    摘要 ( 222 )  
          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追赶时机、如何规避追赶陷阱、如何进行能力重构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剖析一家芯片企业过去15年间的成败得失,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研究发现:市场需求状况、市场分层结构、技术迭代速率、技术获取成本、产业分工体系、产业知识流动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组织惯性陷阱、创新范式陷阱、品牌低端化陷阱是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陷阱,企业要想规避上述陷阱,需要从组织学习、组织保障、创新协同、创新来源、品牌定位、品牌维护等方面寻求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上述研究发现丰富了现有后发追赶理论体系,同时,为处在探索和追赶之中的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企业破产阶段专利拍卖模型及启示
    徐明 姜南
    2021, 42(9): 94-102. 
    摘要 ( 138 )  
    专利权的有效性以按时缴纳年费为前提,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完毕主体资格将被注销,虽然专利仍有价值,但却将因无人缴纳年费而终止。在破产阶段,专利拍卖能够实现技术转移。通过对专利特征、拍卖动机、拍卖模型、多竞拍者拍卖等因素的研究,得出结论:如果破产后企业所有者希望继续使用专利技术,则其不会启动专利拍卖程序;如果专利拍卖的成本低于专利拍卖的成交额,债权人委员会将启动专利拍卖程序;专利的前期研发成本越高,则拍卖成交的概率越大;参与竞拍的企业数量越多,则拍卖获得较高成交额的概率越大;以竞拍联盟形式参与专利拍卖,能够降低每家竞拍企业的成本和风险。由此提出明确专利强制拍卖情形、降低专利拍卖成本、鼓励专利组合拍卖、采用集中竞拍、多形态专利拍卖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盟组合重构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吗?
    吴言波 邵云飞
    2021, 42(9): 103-111. 
    摘要 ( 204 )  
       基于网络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以3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探讨了联盟组合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联盟合法性与环境动态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合法性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联盟合法性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高霞 曹洁琼 包玲玲
    2021, 42(9): 112-119. 
    摘要 ( 237 )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ICT产业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ICT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无论从合作广度还是合作深度来看,大学对我国ICT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秀娥 李梦莹
    2021, 42(9): 120-126. 
    摘要 ( 246 )  
      近年来,创业激情作为影响创业行为和创业成功的关键情感因素日益受到学者关注,但有关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提出“创业激情-创业坚持-环境动态性-创业成功”的路径作用过程,以236位创业企业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24.0以及AMOS24.0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有积极影响;创业坚持在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会对创业坚持和创业成功间的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环境动态性调节创业坚持在创业激情与创业成功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更进一步探索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揭示创业激情向创业成功转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监管的企业嵌入式创新机制——基于自贸试验区双案例演化分析
    艾德洲, 李宇
    2021, 42(9): 127-133. 
    摘要 ( 138 )  
         传统创新领域的研究中企业、政府和制度环境相对独立。然而,随着中国政府“放、管、服”和基层服务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能够以社会网络关系为载体,依托与政府和业务关联企业的强联系和弱联系实现网络性互动,从而改善制度环境,实现创新绩效。在复杂制度环境下打破企业与政府的角色锁定成了创新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自贸试验区海关通关改革案例的演化分析,研究了监管的企业嵌入过程,研究发现:(1)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性和业务契合嵌入到监管规则的制定和监管的实施过程;(2)监管的企业嵌入式创新机制能够在专业性和治理成本等方面有效提升监管的创新效率;(3)相对监管的智能化创新,监管的企业嵌入式创新更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为监管的企业嵌入式创新机制提供了前沿范本,对于中国情景下合作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项目滚动式进度规划研究
    张晓方 门卓武 李初福
    2021, 42(9): 134-139. 
    摘要 ( 518 )  
    本文介绍了科研项目的最新特点与管理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计划基准化的概念,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详细阐述了滚动式规划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和思路。该方法通过将项目任务自上而下地按照年度进行分解,创建项目年度执行基准,在滚动周期内对组织过程资产进行阶段性固化,同时应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体系实现科研管理与技术研发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年度考核指标的完成。本文利用MS Project软件在滚动式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年度进度网络模型,实时跟踪与监控科研项目的进度、成本与质量,从而实现科研项目的高效、动态、精准化管理。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简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增大项目成功率,适用于规模化、市场化、复杂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为未来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层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异质研发
    马庆魁 樊梦晨
    2021, 42(9): 140-149. 
    摘要 ( 277 )  
        本文旨在从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管理层激励方式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对企业异质研发投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影响关系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对试验开发投资有正向影响,与研究投资间的关系则呈倒“U”型;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监督作用增强,这强化了股权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但薪酬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影响被挤出;研发投资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当期绩效,对其未来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且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对企业未来绩效影响的持续期数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异质性视角拓展了创新激励理论,对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体心理所有权影响创业团队绩效的机制研究
    梁燕 赵琛徽
    2021, 42(9): 150-156. 
    摘要 ( 214 )  
       “双创”背景下如何提高创业团队绩效与促进创业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基于群体心理学相关理论观点,运用SPSS21.0及MPLUS7.0对国内173家创业团队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集体心理所有权与创业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创业团队中集体心理所有权对团队学习和创业团队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团队学习在集体心理所有权与创业团队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团队任务相互依赖在两者的中介机制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团队任务相互依赖越高,集体心理所有权对团队学习与创业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弱,团队学习在集体心理所有权与创业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弱。本研究提供了从集体心理所有权与团队任务设计角度提高创业团队绩效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马识途:“多面手”高管与企业创新
    叶康涛 李宛姗 赵奇锋
    2021, 42(9): 157-165. 
    摘要 ( 205 )  
    本文主要考察决策者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具体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国上市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工作、学习及其他经历指标体系,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决策者经历多样性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决策者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决策者经历多样性通过提高失败容忍度、促进协同创新、识别并激励高水平发明家等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决策者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高科技企业、成长性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部控制意愿、内部控制水平与盈余管理方式——基于文本分析与机器学习的计量方法
    刘斌 李延喜 迟健心
    2021, 42(9): 166-174. 
    摘要 ( 229 )  
        高质量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然而其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效果则莫衷一是,其中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忽视可能是关键瘀点。我们提出“内部控制意愿”的概念,使用基于Python文本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方法作为计量基础,检验其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两类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内部控制意愿对内部控制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意愿能够约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无法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第三,内部控制意愿在内部控制水平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即企业持有积极内部控制意愿且达到高水平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升对应计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我们发现了主观能动性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与执行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建议企业董事会、外部监管部门重视内部控制意愿的培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部知识搜寻、大数据能力与企业创新
    卢剑峰 陈思
    2021, 42(9): 175-183. 
    摘要 ( 300 )  
        企业创新离不开对外部知识的利用和搜寻,大数据技术能让企业在各种领域深层次地获取全面、完整的数据。因此本文探讨了外部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将大数据能力的调节作用纳入考虑,探讨其在外部知识搜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调节效果。研究中采用无反应偏差检验分析和同源偏差检验分析检验了数据的有效性;采用回归分析法来探讨各研究变量间关系并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知识搜寻深度和广度对激进式创新及渐进式创新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搜寻广度对渐进式创新影响较大,搜寻深度则对激进式创新影响较大。在进行外部知识深度与广度搜寻时,大数据能力发挥显著正向作用。大数据能力对激进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都有正向影响。大数据能力在外部知识搜寻深度与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关系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外部知识搜寻广度与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的关系中调节作用发挥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的调节效应分析
    郭惠, 刘航
    2021, 42(9): 184-192. 
    摘要 ( 132 )  
        “官产学研”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释放政府研发资助的调节红利至关重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阐释高校创新活动与地方创新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机制。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方法以及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弹性系数有所差异,高校创新能力处于(0.275 3 0.560 3\]区间的溢出效应最佳。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具有动态调节作用,当资助强度高于0.085 3门槛阈值,高校创新才会释放正向溢出的“挤入效应”,并且随着研发资助强化,溢出轨迹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相应研究启示在于,定位高校创新溢出的最佳区间,跨越政府研发资助的约束门槛,才能有效撬动“官产学研”的内生驱动,加速区域创新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HRP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工作繁荣与心理安全感的作用
    陈耘, 赵富强, 肖洁, 胡伟
    2021, 42(9): 193-200. 
    摘要 ( 233 )  
       跨界整合时代,内外资源融合的双元创新成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员工创造力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其作用发挥有赖于组织人力资源实践的支持、积极工作状态的激发及心理安全氛围的诱导。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界定AHRP的内涵构成并构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探究了其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分步回归发现:(1)AHRP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与工作繁荣,工作繁荣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2)工作繁荣部分中介AHRP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3)心理安全感负向调节AHRP对工作繁荣的直接作用以及其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地位视角下员工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
    钱欣 刘淑桢 刘园园
    2021, 42(9): 201-208. 
    摘要 ( 309 )  
       工匠精神是国之基石,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中国发展来说是一种迫切需要。本研究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职场地位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机理,以及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工作自主性的调节效应。通过305套领导-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职场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工匠精神;组织自尊作为个体自我认知在职场地位和员工工匠精神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不仅正向强化组织自尊与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并且正向调节组织自尊在职场地位和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职场地位视角下员工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为企业培育和弘扬员工工匠精神提供思路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