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态势评估研究
    郑思佳 汪雪锋 刘玉琴 陈虹枢
    2021, 42(10): 1-1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1
    摘要 ( 701 )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日益突出,评估关键核心技术国际竞争态势,对于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点至关重要。基于对关键核心技术与高质量核心专利关系的梳理,本文以专利表征技术,从专利技术性、专利经济性和专利法律性三个维度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性地引入t-SNE算法绘制关键核心技术原创国竞争态势图谱,并通过构建技术差距指数定量评估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态势。集成电路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态势评估方法有助于明晰国内外竞争态势及薄弱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技评价政策的变迁与演化:特征、主题与合作网络
    宋娇娇 徐芳 孟溦
    2021, 42(10): 11-1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2
    摘要 ( 348 )  
    作为科技评价活动的“指挥棒”,科技评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已经成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科技管理手段。科技评价政策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研究以1978-2020年的中国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特征、政策主题和合作网络的总体情况及变迁与演化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发现:政策主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覆盖了各类科技评价相关内容,但对科技规划、政策和发展领域评价关注不足;建设性条款和分类评价成为高频政策内容,但操作性不足;机构合作网络经历了“节点逐渐增多、合作频次大幅增加”的发展趋势,各机构联系的紧密性较为稳定,但机构间权力分布则稳定性不足。最后,从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完善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加强机构协同性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提升了我国大学科研产出吗?——以“211”工程大学化学学科为例
    孙玉涛 张艺蕾
    2021, 42(10): 20-27.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3
    摘要 ( 351 )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是我国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11”工程大学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实施该项目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年项目”显著提升了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对科研产出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2)“青年项目”对大学科研产出的促进效应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高学术水平大学相比,“青年项目”对低学术水平大学科研产出的提升更大。(3)大学科研经费投入在“青年项目”和大学科研产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从组织层面丰富并拓展了“青年项目”政策研究,为青年入选者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养老新兴技术合作模式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米兰, 黄鲁成, 苗红, 吴菲菲
    2021, 42(10): 28-3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4
    摘要 ( 261 )  
    为挖掘国际养老新兴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拓扑特征、合作模式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复杂网络多尺度理论,构建了养老新兴技术合作网络自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包括复杂网络全局分析、合作模式演化分析及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国际养老科技新兴技术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和复杂网络特征,随着时间推移,网络规模不断增大,连通性增强,但不同阶段合作网络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观层面合作网络核心由初期的个人逐渐过渡到产学研主体,低广度-低深度型合作模式的绝对主导位置日益削弱,高广度-高深度型模式迅速提升,不同类型主体间合作模式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路径,整体合作深度、广度在持续加深;微观层面合作演化影响因素中,技术创新能力始终无显著影响,而地理邻近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合作主体类型、合作广度、技术相似性的促进作用逐渐削弱,技术互补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养老科技合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财税激励选择与企业突破式创新
    蒋舒阳, 庄亚明, 丁磊
    2021, 42(10): 40-47.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5
    摘要 ( 332 )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政策激励之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对此过程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而税收优惠对此过程造成了负向调节;进一步探索不同财税政策组合情境,发现在适当的研发补助支持下,税收优惠可以形成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有序引导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流动、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梁丽娜, 于渤
    2021, 42(10): 48-55.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6
    摘要 ( 329 )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家地位认同与家族企业研发投资
    许为宾 蹇亚兰 严子淳
    2021, 42(10): 56-66.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7
    摘要 ( 263 )  
    文章以第七至十一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家地位认同如何影响家族企业研发投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依赖于维系性政商成本和政治纽带而发生变化。研究发现:(1)随着企业家地位认同感的增强,家族企业会强化其研发投资行为;(2)维系性政商成本越高,企业家地位认同与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在缺乏政治纽带的企业家群体中,企业家地位认同对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从理论前沿角度对“企业家个体意志”到“企业研发行为”的主导逻辑给出了新的描述,丰富了企业家地位认同问题的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者-追随者真实行为的匹配效应
    魏丽萍 陈德棉
    2021, 42(10): 67-76.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8
    摘要 ( 365 )  
    在真实领导力领域,当前研究主要由“以领导者为中心”或“以追随者为中心”的范式所主导,而涉及真实型领导、真实型追随的双元研究比较缺乏。故尝试从双元视角出发,考察领导者-追随者真实行为的匹配对结果的影响及其机制。具体而言,以真实行为的一致性/不一致性为预测变量,心理资本为结果变量,领导-成员交换(LMX)为中介变量,安全依恋为调节变量,结合多项式与响应面方法,对真实行为的匹配效应进行检验。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中国大陆多家企事业单位收集了419份匹配数据。主要研究结果显示:(1)真实行为水平的一致性会显著影响追随者的心理资本:与“低—低”一致相比,“高—高”一致对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更大。真实行为水平的不一致性也会显著影响追随者的心理资本,且与不一致的方向显著相关:与“高—低”的匹配相比,“低-高”的匹配对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更大。(2)真实行为水平的一致性会显著影响LMX:与“低—低”一致相比,“高—高”一致对LMX的促进作用更大。真实行为水平的不一致性也会显著影响LMX,但不一致的方向带来的差异并不显著。(3)LMX部分中介了真实行为一致性/不一致性对追随者心理资本的影响。(4)安全依恋对真实行为匹配与心理资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揭示了发展真实型领导、发展真实型追随同样重要,为更深入地了解真实领导力发展的有效性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投资网络社群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薛超凯 党兴华 姚茜
    2021, 42(10): 77-8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09
    摘要 ( 158 )  
    信息传播有利于风险投资克服信息不对称性和项目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至2015年CVsource数据库中风险投资数据,本文研究风险投资网络社群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网络社群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项目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影响,经验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分别在项目信息传播和经验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吸收能力显著负向调节知识获取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上述结果意味着,信息传播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投资绩效,而且可以通过知识获取及吸收能力对投资绩效产生间接作用。利用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本文论证了信息传播对风险投资绩效的影响机理,并且为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行为优化以及投资绩效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王剑文, 范莉莉, 刘璐
    2021, 42(10): 85-96.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0
    摘要 ( 217 )  

    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整合’”这一经典定义,构建创新绩效函数

    Wi=Fi(X1,X2,……Xn,其中(X1,X2,……Xn)为企业拥有的n个创新要素,Wi为创新绩效。本文研究①发现在创新绩效函数中,Fi为(X1,X2,……Xn)的整合方式,表示在企业各种创新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对这些要素进行不同整合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同创新绩效,而技术创新模式正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因此Fi即是技术创新模式。②提出如何选择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的原理,即在企业(X1,X2,……Xn)不变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创新绩效W的技术创新模式,就是该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Fi。由于Fi具体关系式不易清晰界定,故本文将Fi的求解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其进行了整体拟合。③根据最优创新模式选择原理,在建立并评价X、Y、Z、W、Fi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④收集川酒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川酒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科院产研合作对其科技成果转化影响研究
    郭颖 廉翔鹏 席笑文
    2021, 42(10): 97-103.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1
    摘要 ( 233 )  
    本文旨在分析中科院产研合作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的小世界性,以及局部网络中心性与结构洞对中科院成果转化影响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科院2006-2017年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小世界性的提升有助于中科院整体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2)在产研合作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性的中科院研究所转化效率更高,而结构洞不具有显著影响。总结来看,中科院产研合作向企业和中科院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自身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链合作创新的权力结构与组织行为研究
    张华, 顾新, 王涛, 柯舸
    2021, 42(10): 104-11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2
    摘要 ( 205 )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管理思想,考虑一个由知识源、知识转移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闭环知识链系统,通过构建知识源领导(SL)、知识转移中介领导(OL)与信息服务机构领导(TL)等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对知识供给、转换、反馈等环节的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掌握领导权可提高组织的知识产出、知识定价与创新利润;在创新绩效表现上,SL模式是分散决策时的最优权力结构;OL与SL模式具有同等的知识创造效率,但OL模式系统利润偏低并存在组织间的利益冲突风险;市场机遇、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的知识创造效率正相关,弥补知识链成员创新能力的短板是提高系统创新绩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参与创新对供应链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
    孟庆春, 张正, 王莺潼
    2021, 42(10): 113-12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3
    摘要 ( 232 )  
    既有文献通常认为消费者参与创新有利于企业效益提升,但未阐明其对供应链价值创造的具体影响。为此,本文在对已有供应链价值和消费者参与创新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消费者参与创新融入到供应链价值创造体系中,运用双层规划构建消费者参与创新的供应链价值创造模型,通过分析发现:消费者参与制造商创新能够提升供应链、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的价值,并且这些价值同消费者参与程度、参与比例皆呈同向变化关系;但对于制造商来说,由于受到付酬成本等因素影响,其价值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会得到提升;另外,制造商价值与消费者参与程度呈同向变化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也与消费者参与比例呈同向变化关系。所得结论对于提升供应链价值,帮助链内企业进行创新实践,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溢出下新产品扩散模型研究——以电影为例
    夏卫国, 张旭, 侯光明
    2021, 42(10): 122-13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4
    摘要 ( 224 )  
    品牌溢出效应已成为当前新产品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本文针对品牌溢出效应下新产品扩散问题,从品牌累积效应和品牌比例效应两个角度,对经典Bass模型进行了拓展,构建了品牌溢出效应下新产品扩散模型。然后,通过性质分析发现,品牌累积效应越强,后续产品销量的峰值时间则到来越早,峰值销量和总销量则越大;而品牌比例效应的销量影响则依据关联创新效应和独立创新效应的大小而不同。最后,以电影为例,选取北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映的17个电影品牌的47部续集电影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构建模型在拟合绩效和预测绩效均有较好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与制造企业双元服务创新
    王琳 魏江 郑月龙
    2021, 42(10): 131-139. 
    摘要 ( 175 )  
    开展双元服务创新既能保持制造企业在成熟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又能开发新服务以占领新兴市场,从而保证更大竞争优势的获取。但,利用与探索将争夺本就稀缺的服务创新资源,很难同时追求。基于关系网络视角,本文提出,与知识服务机构建立联结是制造企业接近并获取服务创新资源,进而破解资源困境、促进双元服务创新的重要路径。为此,以宁波和重庆两地共296个制造企业为样本,考察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对制造企业双元服务创新的影响,并对技术能力与战略柔性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服务机构联结正向促进制造企业双元服务创新;技术能力对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与双元服务创新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呈倒U 型;资源柔性、协调柔性正向调节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与双元服务创新的关系。本研究结论对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和组织双元创新文献有着重要理论贡献,对制造企业合理配置静态、动态能力以发挥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对双元服务创新的促进性影响提供了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引用时序特征的唤醒专利识别研究
    张米尔, 刘喜美, 李海鹏
    2021, 42(10): 140-147.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6
    摘要 ( 188 )  
    唤醒专利是特殊类型的专利,由于技术内涵的超前性,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处于罕有引用的休眠状态;在经历多年的沉寂后,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最终受到关注并获得高引用而被唤醒;作为大器晚成的专利类型,唤醒专利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亟待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选取无线通信网络领域的专利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专利引用的时序特征分析,研究构建唤醒专利的识别方法;运用该识别方法筛选唤醒专利,剖析其典型特征,研究提出利用唤醒专利特征,分析和监测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无效程序的ICT领域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周克放, 乔永忠
    2021, 42(10): 148-155. 
    摘要 ( 163 )  
    专利无效程序对于控制专利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2017年期间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被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专利为样本,在根据专利有效性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分析“维持有效”和“宣告无效”两组专利在6项指标及在无效程序中援引法条的差异。结果显示:技术覆盖范围和引证专利数与专利质量显著负相关,非专利文献引用数与专利质量正相关;专利质量还与技术可专利性及专利文件的撰写和修改具有重要关系,专利可能会因为专利申请和修改过程中的程序和实体等基本问题被宣告无效。因此,评价专利质量时不仅应当重视技术和经济指标,还应对专利申请、授权、无效审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特别是专利无效审查时可能涉及到的专利文献内容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的银企系统性风险研究
    杨文珂 马钱挺 何建敏 苏屹
    2021, 42(10): 156-165.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8
    摘要 ( 225 )  
    降低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两类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银企系统,基于仿真实验着重考察其重要主体行为。具体地,着重于考察资产负债表构建与更新、主体行为动态演化、流动性资产更新以及违约清算机制等方面,通过仿真手段探究绿色创新补助政策形式与补助强度对银企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总收益的影响机制,以对理论模型进行全面验证。本研究结论的意义在于:聚焦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与银企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关系,通过计算实验方法进行验证与延伸,为促进中国绿色创新企业健康发展,帮助政府与银行防范绿色创新企业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机制参考与新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厉的环境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吗?
    田成诗 韩振乙
    2021, 42(10): 166-173.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19
    摘要 ( 229 )  
    严厉的环境政策是鼓励还是抑制企业的创新行为,对于我国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已有文献中,行业特征差异在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中的作用被忽视,为此文章从行业特征视角探究环境政策强度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分别构建以R&D支出与R&D投入强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污染强度和不动性为自变量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基于2011—2016年15个省市自治区4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严厉的环境政策抑制了污染密集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面对严厉的环境政策,不动性较低的行业有选择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而搬迁到环境标准相对宽松地区的倾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容型领导研究述评与中国视域下的展望
    陈晓暾, 程姣姣
    2021, 42(10): 174-18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20
    摘要 ( 811 )  
    包容型领导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方式,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其出现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新的领导风格的诉求。因此,文章系统梳理了包容型领导的概念起源、维度测量、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影响结果,构建了包容型领导研究整体框架,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述评,拓展其研究层次及方法,并将中介与调节变量纳入组织分析框架之中,同时强化了本土情境下的权变作用,并以此来讨论现有文献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未来组织管理更好地发展提出可行性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更新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李海 马丽 于然
    2021, 42(10): 182-19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21
    摘要 ( 222 )  
    知识员工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知识老化速度日益加快,知识更新成为知识员工普遍面临的压力。基于挑战—阻断性压力分类理论和压力交互理论,探讨知识更新要求对女性知识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分析了挑战性压力评估和个体技能发展的链式中介作用和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ping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更新要求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间接影响方面,挑战性压力评估和个体技能发展在知识更新要求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在直接影响方面,工作家庭冲突在知识更新要求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范员工与反生产行为——自我控制的视角
    卫武, 倪慧, 肖德云
    2021, 42(10): 191-19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22
    摘要 ( 233 )  
    模范员工一定会做出有利于组织的行为吗?实际上,出于印象管理动机的模范员工极有可能做出反生产行为,其中自我控制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自我控制资源理论为基础,采用工作日志的调查方法,收集了121个员工的数据,包括121份个体之间数据和1210份个体内部的数据,探讨印象管理中员工的模范策略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及自我监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模范策略通过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中介作用对反生产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自我监控在模范策略促进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高自我监控的情况下,模范策略对反生产行为的正向影响减弱,在低自我监控的情况下,模范策略对反生产行为的正向影响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澜湄农业科技合作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忻蔚 文淑惠 方俊智
    2021, 42(10): 199-20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10.023
    摘要 ( 157 )  
    深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是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路径。本文构建一个包含专业化分工反馈效应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动力框架,运用CiteSpace方法分析1994至2019年澜湄流域农业科技合作机构、学科和热点的演化趋势以体现合作专业化分工特征,并构建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专业化分工、农业生产资源和发展需求对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1)澜湄流域农业科技合作机构呈现集中化趋势,以中、泰两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主导,其他四国的合作力度相对较弱;合作学科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以农学为主线,先后向昆虫学、营养学、环境学、传染病学和工程学拓展;合作前沿呈现复合系统化特征,由关注单一农业生产效益向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转变。(2)专业化分工产生的反馈效应和发展需求产生的引致效应是当前推动澜湄流域农业科技合作的两大驱动力,其中,合作机构集中化趋势限制了合作的扩大、合作学科交叉融合及合作前沿复合系统化的趋势都有助于深化合作、各成员国对内发展农业和对外扩大贸易的需求均对合作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农业资源产生的势差效应尚未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