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
    杨丹
    2021, 42(5): 1-11. 
    摘要 ( 525 )  
    高额商誉已成为不少公司的隐藏地雷,但鲜有文献探究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合并商誉究竟是创造未来收益的良药还是埋藏危机的毒药,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几何?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2018年间涉及商誉事项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合并商誉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方向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倒U型关系,如果企业合并商誉的规模低于临界值,则它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反之会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地,经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合并商誉通过外部融资能力及内部协同能力两种渠道共同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上述结果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动因和合并商誉经济后果的文献,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及投资者理性看待合并商誉,为其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型企业并购与创新激励
    张兵, 孙红艳, 程新生, 李倩, 黄立新
    2021, 42(5): 12-20. 
    摘要 ( 407 )  
    科技型企业强调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其并购大多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然而,并购失败的情形很多。本文以创新激励为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对科技型企业并购后的创新激励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识别了平等对待、包容和凝聚、组织文化交流、中长期激励、保证员工发展五类影响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权威建立机制、员工合作机制、员工参与决策机制、员工发展机制、利益绑定机制;通过组织认同与利益绑定的共同作用,激励、塑造知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地,实现并购者的身份转变,并明确创新激励基本逻辑是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保障策略。本文研究不仅拓展了创新激励的适用范围,而且增补了企业并购后整合的经验证据,对于管理实践中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激励工作并实现并购后整合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规避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自主合作还是政府扶持?#br#
    杨震宁 吴晨
    2021, 42(5): 21-30. 
    摘要 ( 226 )  
    技术战略联盟是合作伙伴资源共享、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共同创造价值的组织,但其创新活动往往伴随着各类风险,在实践中很多联盟的运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降低联盟的运行风险,优化合作路径既是理论的前沿问题,也是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研究了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协同合作与联盟稳定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技术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利益冲突风险和分歧冲突风险会降低联盟的稳定性,而联盟依赖风险初期会提高联盟绩效,但随着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参与各方的自主开拓创新能力有可能受损,从而降低联盟绩效;第二,联盟内部的自主合作可以正向调节技术战略联盟运行中利益冲突风险、分歧冲突风险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并且削弱联盟依赖风险对联盟绩效的倒U型效应,从而起到协同优化的作用。政府扶持对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与联盟稳定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模式研究
    谢先达, 程聪
    2021, 42(5): 31-38. 
    摘要 ( 258 )  
    由于我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赶超战略过程中的目标不同,导致我国后发企业在创新战略实施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以我国长三角地区51家企业为调研对象,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路径及其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企业在创新动机、资源匹配以及适应能力等三方面要素组合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可以划分为成熟型市场驱动创新模式、新兴市场驱动创新模式、企业内部驱动创新模式、投机市场驱动创新模式等五种模式,并且每一模式在创新驱动要素组合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危机对企业研发回报率的影响——基于Perez巨浪模型的实证分析
    苏依依 王敏
    2021, 42(5): 39-46. 
    摘要 ( 289 )  
    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经济危机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危机可带来社会技术范式的变革,从而迎来“黄金时代”。基于Perez巨浪模型,探究在全球范围内危机前后不同企业、行业和国家企业研发回报率的变化趋势。以1986~2014年间全球63个国家的52638个企业年度数据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经济危机后,不论对企业增长还是利润率而言,企业都获得更高的研发回报率;低市场份额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提高程度大于高市场份额企业;低杠杆率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提高程度大于高杠杆企业;服务型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提高程度大于制造型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回报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Perez的巨浪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危机后企业研发提供了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竞争态势与对策研究
    杨道州, 苗欣苑, 邱祎杰
    2021, 42(5): 47-56. 
    摘要 ( 369 )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础,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与先导性产业。中美贸易摩擦在加剧产业竞争态势的同时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窗口。文章运用产业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当前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坚持系统观念与原创导向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的技术发展路线、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突破薄弱环节、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引领创新链发展进而形成现代化创新网络体系等策略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联结、资源获取与组织学习互动影响战略绩效路径研究——基于长城汽车的纵向案例研究#br#
    颉茂华, 赵圆圆, 刘远洋
    2021, 42(5): 57-69. 
    摘要 ( 256 )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网络联结的构建,能使企业从联结关系中获取资源,从而促进战略绩效提升,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已有研究未能从相关理论角度,挖掘网络联结、资源获取与提升企业战略绩效路径以及内在机理。以资源基础观与组织学习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法,以长城汽车公司为研究对象,讨论“不同网络联结阶段的结构特征、同资源获取方式与组织学习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升企业战略绩效的路径与机理”。通过企业网络联结成长阶段和网络联结成熟阶段的对比分析,构建出企业不同网络联结阶段的“网络联结、资源获取与组织学习”的互动关系对企业战略绩效作用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揭示了网络联结影响企业战略绩效的深层次原因,凸显了资源获取和组织学习与之共演化的中介作用,进而深入了解企业网络联结的异变机理与作用发挥效应,为企业整合网络联结、获取资源优势、加强组织学习、提高企业战略绩效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认知对新创企业战略多样性影响机理研究
    周键, 王庆金, 周雪
    2021, 42(5): 70-78. 
    摘要 ( 250 )  
    创业战略多样性实现过程中,创业认知和知识基础是关键性前因变量,现有研究尚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本文从社会认知和知识基础理论出发,探讨创业认知对新创企业战略多样性的影响,构建创业认知通过知识多样性影响战略多样性的研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吸收能力对知识多样性与战略多样性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188份创业者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业配置认知、意愿认知和能力认知能够显著提升战略多样性水平,知识多样性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多样性与战略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逻辑、社区逻辑与企业总部迁移区位选择
    吴波 杨少东 康金
    2021, 42(5): 79-86. 
    摘要 ( 303 )  
    综合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的具体情境,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市场逻辑和社区逻辑对上市公司企业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基于125起总部迁移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逻辑和社区逻辑分别独立且正向地影响了上市公司总部迁移区位选择,并且,社区逻辑弱化了市场逻辑对上市公司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作用,两种逻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交互作用,体现了同一场域内不同逻辑的共存性和竞争性,进一步解释了总部迁移多指向现象。这一研究发现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拓展了总部迁移研究的理论视野,同时加深了对总部迁移多指向现象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
    杨楠
    2021, 42(5): 87-93. 
    摘要 ( 502 )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企业日益注重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借此向顾客展示产品独特价值,以期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搜集社区评论信息作为经验资料,并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互动体验、社区归属感以及品牌定位等范畴,阐释了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产品价值共创包括价值认知以及用户需求等核心要素,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则依赖于创新产品及建构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的生态圈,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应围绕产品创新打造虚拟品牌社区,强化顾客互动体验,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顾客积极参与价值共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誉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信号理论视角的研究
    张丹妮 周泽将
    2021, 42(5): 94-101. 
    摘要 ( 407 )  
    本文利用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探讨企业商誉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商誉价值越高,企业所承担的股价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企业,商誉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商誉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以上结果为商誉对资本市场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商誉价值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聚集对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区域比较研究
    杨浩昌, 李廉水, 张发明
    2021, 42(5): 102-115. 
    摘要 ( 178 )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陷“盘丝洞”:网络关系嵌入过度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王石磊, 王飞, 彭新敏
    2021, 42(5): 116-123. 
    摘要 ( 183 )  
    深度嵌入网络关系的中小企业如何通过资源拼凑构建资源禀赋、实践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269份中小企业数据分析证实:社会关系嵌入过度通过实物资源拼凑促进渐进性技术创新,甚至更显著地预测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且共同愿景正向调节该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深陷“盘丝洞”的中小企业更需要培养实物资源利用能力、以及构建共同愿景实践技术创新。研究结论丰富和完善了技术创新理论,并对中小企业突破资源束缚实践技术创新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
    吴卫红 赵鲲 张爱美
    2021, 42(5): 124-132. 
    摘要 ( 228 )  
    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投入-过程-产出”的风险研究框架,总结出6类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即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分配风险。引入协同效应为中介变量、动态能力为调节变量,运用SEM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①6类风险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同风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②协同效应在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③动态能力显著调节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与瑞典专利技术合作研究
    张亚峰, 李成龙, 肖利
    2021, 42(5): 133-142. 
    摘要 ( 214 )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是国 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瑞典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基于 1988年至2017 年瑞典、中国申请及合作申请的 PCT 专利和 EPO 专利,对专利申请及合作趋势 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与瑞典在专利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及在专利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瑞典科技与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尤其是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探讨与关键性小国的合作对我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 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信任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吗?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2021, 42(5): 143-152. 
    摘要 ( 306 )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如何驱动企业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行为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社会信任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企业市场活动的“润滑剂”,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外部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忽视了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驱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外部正式制度与企业内部高管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非正式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工具竞争逻辑主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价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产权、披露环境以及行业追随等方面存在异质性;(2)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环境)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倍增效应;(3)企业内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企业内激励制度与企业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效应;(4)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即Porter和Kramer(2006)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工具效应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基于“内外结合”的视角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研究,拓展了社会信任作用与企业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在实践层面为政府以及企业重新审视社会信任的价值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社会责任的竞争工具效应提供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专利相似度的突破性技术发明识别研究——以纳米技术为例
    马荣康 王艺棠
    2021, 42(5): 153-160. 
    摘要 ( 418 )  
    随着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迅猛增加,如何通过事前和事后指标测度并识别技术和经济价值高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焦点问题。针对我国专利普遍缺乏引文信息的现状,本文利用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信息构建两两专利相似度指标,并引入时间维度对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个时间段的专利相似度比较,测度专利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影响力,从而构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综合识别方案。然后,以纳米技术为例,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1975-2015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专利IPC四位和六位分类的相似度指标分别可以识别出6.23%和5.06%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突破性技术发明;(2)基于专利相似度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与基于专利被引数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两类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中仅有不足总样本的0.5%是相同的,表明以往单纯依赖专利被引数据识别突破性技术发明可能存在一定偏差;(3)对突破性技术发明来源特征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专利相似度和基于专利被引数的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和组织来源特征基本一致,而发明层面的知识来源特征呈现不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两类识别方案的差异性。本文基于专利相似度构建的突破性技术发明识别方案既为企业在实践中挖掘和利用高价值的发明专利提供参考,也对未来突破性技术发明相关研究达成一致结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农业开放性对品种创新的影响效应
    张超 周衍平
    2021, 42(5): 161-169. 
    摘要 ( 148 )  
    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5年植物新品种创新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区域品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农业开放性程度指标,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借助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对区域品种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对区域品种创新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项则存在抑制性效应。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开放性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不同区域品种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东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品种创新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农业开放度及交互项的消极影响不显著;华东地区农业开放性相较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且交互项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华中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及其两者交互项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据此,从知识产权保护及农业开放性的角度给出提升区域品种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的创新激励效应
    池仁勇 阮鸿鹏 於珺
    2021, 42(5): 170-181. 
    摘要 ( 267 )  
    本文选取2015-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110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协同配合对企业研发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应,市场融资并未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能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创新。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阶段的企业,政府补助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而市场融资对下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两者协同配合对非国有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新激励与政府干预理论,并为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设计创新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学术表现的差异性研究
    张丽华, 吉璐, 陈鑫
    2021, 42(5): 182-190. 
    摘要 ( 231 )  
    本文选择病毒学领域职业生涯超过30年的736名学者,以5年为一个时间窗划分为6个阶段,在分析每个阶段学者在生产力、影响力和合作能力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Aspin-Welch检验,探讨不同阶段学者的学术表现究竟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学术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性。分析科研人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学术表现差异,有助于科研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人才成长轨迹,为科技人才评价提供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导师身份对科研人员职业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闫昊 赵延东 周建中
    2021, 42(5): 191-199. 
    摘要 ( 313 )  
    本文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EHA)探讨导师身份等因素对我国科研人员职业成长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导师行政地位对晋升正高职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导师学术地位未能对晋升副高、正高职称产生显著影响;导师身份类型为双高型和高低兼具型的科研人员比导师身份为双低型的科研人员晋升正高职称更快,即导师身份类型层次越高,科研人员晋升正高职称速度越快。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科研能力是实现科研职称晋升的基础因素和必要条件,在985高校工作延缓了晋升正高职称速度,具有博士后经历有利于晋升正高职称,男性科研人员更容易实现职称晋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谏或噤声?家长式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耿紫珍 马乾 丁琳
    2021, 42(5): 200-206. 
    摘要 ( 300 )  
    当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理论发展需要关注东方情境化领导风格的作用,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家长式领导通过影响团队中“直言进谏”的建言行为,从而激活或抑制团队创造力的现象却鲜有研究考察。本文基于内隐性建言理论,探究家长式领导三元素(仁慈领导、威权领导和德行领导)通过影响团队促进性/抑制性建言影响团队创造力的间接效应,以及团队传统性对该间接效应的调节作用。针对113个工作团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研究结果:仁慈领导、德行领导通过提升促进性/抑制性建言提升团队创造力;威权领导通过削弱促进性/抑制性建言降低团队创造力;随着团队传统性水平降低,威权领导通过抑制性建言施加于团队创造力的消极效应变得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项目负责人网络位置对项目创新的影响
    潘文慧 赵捧未 丁献峰
    2021, 42(5): 207-217. 
    摘要 ( 231 )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成员组成了合作网络。本文检验了科研项目负责人网络位置对项目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当合作网络的创新能力处于行业不同水平时,该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数据,结果表明,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网络中心度对项目创新有正向影响,结构洞数对项目创新有倒U型影响。相比较合作网络创新能力处于行业高水平,当其处于中、低水平时,项目负责人网络位置对项目创新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结论不仅完善了网络位置对创新影响的相关文献,验证了我国提出项目负责人制进行项目管理的正确性,也对项目负责人制定管理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忘却、知识搜寻与绿色创新
    朱雪春 张伟
    2021, 42(5): 218-224. 
    摘要 ( 385 )  
    组织忘却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已受到关注,但鲜有文献研究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也甚少有学者分析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作用。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搜寻分为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以知识搜寻为中介变量,通过21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组织忘却、知识搜寻与绿色创新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组织忘却对绿色创新、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对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深度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于广度知识搜寻的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