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基于科学的创新: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欣融 张庆芝 雷家骕
    2022, 43(1): 1-13. 
    摘要 ( 553 )  
    基于科学的创新是指强烈依赖于科学进展、由前沿科学知识推动的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了新想法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和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基于科学的创新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围绕西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但由于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层次、问题的差异,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导致这一创新范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识别出英文文献258篇、中文文献52篇。基于这些文献,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科学的创新的研究脉络,包括相关概念、特征、过程与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同时,本文从创新维和企业维梳理了基于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创业:研究综述与展望
    周炜, 蔺楠, 张茜
    2022, 43(1): 14-21. 
    摘要 ( 436 )  
        以198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学术创业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内容如下:(1)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创业概念和分类;(2)围绕学术创业主体,重点阐述了个体层面学术创业活动的研究成果;(3)对学术创业领域常用的理论及其适用问题进行了诠释;(4)从社会经济和基础科学两个方面介绍了学术创业的影响;(5)提出学术创业的研究展望,即关注数智经济阶段学术创业类型的变化、拓展学术创业研究的理论视角、扩充学术创业的研究主题以及在进一步完善国内学术创业研究体系的同时,深化中国制度背景下学术创业问题的探索,如儒家文化环境中的学术创业动机,不同地区/省份的学术创业差异等。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为中国学术创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技安全图景:成果、问题和未来
    黄广平, 徐晓林
    2022, 43(1): 22-31. 
    摘要 ( 525 )  
          科技安全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之一。现有研究数量较少,又缺乏国外经验借鉴,使得维护国家科技安全成为一个“无人区”,跨过“无人区”需要方向指引。本文研读了与科技安全相关的所有文献,分析了研究的总体情况,归纳整理了研究的具体成果,结合其他信息,对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展望了中国科技安全研究及实践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呈现的中国科技安全研究及实践图景,可为认识中国科技安全研究的历史、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和未来方向设置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设立与区域创新能力
    崔新蕾, 刘欢
    2022, 43(1): 32-40. 
    摘要 ( 243 )  
         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绩效,为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创新型城市设立的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设立可以显著增加城市创新数量,并提高以实质性创新、可持续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设立对东部及南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相对于三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系数值随城市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试点政策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创新型城市设立可通过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应继续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路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
    李洪涛 王丽丽
    2022, 43(1): 41-48. 
    摘要 ( 159 )  
    研究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从时间修复、空间修复两个视角由宏、中、微观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关系展开理论构建及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作用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发展呈现U型作用,说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的产业升级高级化与产业多样化发展起到先抑制再推动的作用关系,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1 442项,会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影响受到科学支出水平的约束限制,科学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的边际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高照军, 张宏如
    2022, 43(1): 49-60. 
    摘要 ( 186 )  
       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针对制造业服务化探讨了企业人均能源消耗、产业链升级、创新能力对企业生产率的共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但受到企业人均能源消耗的负向调节作用。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了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结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错配影响技术创新的政府补贴效应分析——基于企业控股权性质差异视角
    刘斌斌 左勇华
    2022, 43(1): 61-69. 
    摘要 ( 134 )  
        基于控股权性质差异视角,本文首先理论分析金融错配对国有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及其模式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在缓解金融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时的政策效应;然后再以我国A股市场2012—2019年期间上市企业为样本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金融错配有助于增加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但它在降低民营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同时,会严重阻碍国有与民营企业原始发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补贴能有效缓解金融错配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与原始发明创新能力的不利影响,并对其研发投入产生正向“挤入效应”,但它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政策效果均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和BMA方法的实证研究
    范德成 谷晓梅
    2022, 43(1): 70-78. 
    摘要 ( 236 )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驱动。本研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中国大陆29个省市2011—2016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然后引入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对22个可能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潜在因素进行识别和检验。结果表明:几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平稳中略有上升,技术创新在增效和研发之间摇摆,不能兼顾,技术进步水平微降是阻碍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因;创新氛围、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研发税收、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是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此外,自主创新倾向、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水平对技术效率有关键影响,也应予以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产能促进企业创新了吗?
    马永强 张志远 巩亚林
    2022, 43(1): 79-88. 
    摘要 ( 18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主线,其关键在于通过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考察企业去产能对创新决策的影响对于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显示,去产能具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政府补贴较少和现金流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增强了去产能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此外,在经济增速较慢和失业率较高的情形下,去产能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为如何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微观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谁对孵化绩效影响更大?城市、孵化器与企业比较
    袁祥飞 郭虹程 刘彦平
    2022, 43(1): 89-97. 
    摘要 ( 172 )  
        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利用2015—2017年的中国33个大中城市85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调查数据,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确定了反映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资源以及孵化绩效(因变量)的主要指标,并通过检验自变量对孵化绩效的有效解释能力等手段,构建了一般的判别方程,最后对比高中低三种类型结果的判别方程模型,得出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影响的最终强度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的资源都对科技企业孵化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在孵企业的影响最强,孵化器次之,城市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研究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较大的存在价值,科技在孵企业和孵化器两个主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技在孵企业发展。城市创新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表明城市宏观因素对于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影响并不如人们直觉想象的那么强。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数据集特点,也表明目前在我国的中大型城市之间创新环境对孵化绩效作用的差距已经出现收敛态势。另外,从具体变量来看,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不论是在孵企业资源,还是在孵化器资源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量都是解释能力最强的指标。孵化器服务人员包括创业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孵企业技术人员的储备都是非常有力的孵化绩效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孵化器知识服务、获得式学习和创新孵化绩效
    梁祺, 苏涛永
    2022, 43(1): 98-104. 
    摘要 ( 117 )  
    入驻孵化器获得知识服务是初创企业创新成长的关键。但是,能否得到有效的知识服务,往往取决于服务供给过程中孵化器的角色定位以及在孵企业的能动性行为选择。为此,基于54家孵化器376个在孵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跨层回归分析模型,本研究分析了规范型和背书型两类不同知识服务对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重点考察了在孵企业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和创业警觉的调节影响。结果发现:规范型知识服务与创新孵化绩效之间有倒U型关系,而背书型知识服务对创新孵化绩效有正向影响;在孵企业的获得式学习在两种知识服务与创新孵化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创业警觉不仅正向调节获得式学习和创新孵化绩效的关系,而且调节了获得式学习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引起差异化创新孵化绩效的内在原因,为孵化器改善知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
    〖HT5”H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冗余资源、资源拼凑与创业机会识别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孙永波, 丁沂昕, 杜双
    2022, 43(1): 105-113. 
    摘要 ( 225 )  
       创业机会的本质是了解企业家如何运作并形成机会,发现或识别作为创业机会发展的开端尤为重要。资源作为维持企业内部稳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企业必须有效地拼凑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冗余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探索冗余资源与资源拼凑的倒U型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已沉淀冗余与未沉淀冗余均可有利于企业识别创业机会;随着未沉淀冗余的增加,其对资源拼凑具有正向影响,当超过一定的节点,未沉淀冗余负向影响资源拼凑。本文为企业合理利用冗余资源,培养资源拼凑能力,以识别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创新中企业间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高孟立
    2022, 43(1): 114-123. 
    摘要 ( 142 )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创新跃迁与企业失败:社会关系网络的调节作用
    赵文, 赵会会, 吉迎东
    2022, 43(1): 124-133. 
    摘要 ( 156 )  
       序贯地专注于探索与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二者的跃迁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变革如何影响企业失败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基于2006—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探索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跃迁对企业失败的影响,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利用向探索式创新跃迁负向影响企业失败,而探索向利用式创新跃迁对企业失败无显著影响;(2)当社会关系网络低于一定阈值时,负向调节利用向探索式创新跃迁对企业失败的影响;当社会关系网络高于阈值时,利用向探索式创新跃迁对企业失败的影响不显著,社会关系网络的调节效应也不复存在;(3)社会关系网络在探索向利用式创新跃迁与企业失败的关系中无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的中介作用
    王雪冬 聂彤杰 孟佳佳
    2022, 43(1): 134-142. 
    摘要 ( 419 )  
        针对“政治关联是否促进以及如何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本文构建了直接和间接政治关联在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中介作用下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315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1)直接政治关联正向影响政策感知能力、负向影响市场感知能力,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在直接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间接政治关联正向影响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在间接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均有利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本研究为理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治关联的新视角,深化了政治关联的双刃剑效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揭示了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作用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通过政治关联实现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视角下企业的知识治理和隐性知识共享
    白景坤, 李思晗, 李红艳
    2022, 43(1): 143-152. 
    摘要 ( 223 )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市场对于企业R&D的投资影响研究
    杨赞 杨鸿杰
    2022, 43(1): 153-160. 
    摘要 ( 204 )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为显著。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造成影响。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工业企业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该投资行为在短期和长期中对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对于企业经营效率则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从企业研发和创新的角度理解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角色和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SV的港口危险品管理博弈研究
    韩震 王菡 杨丽
    2022, 43(1): 161-167. 
    摘要 ( 112 )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危险品海运量逐年升高,港口危险品安全事故亦呈现出频发之势,对社会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构建科学的港口危险品管理体系,系统探讨决策主体间的关系和需求,是有效预防此类问题发生的关键。首先,以责任、发展和效益为目标,构建基于CSV理论的研究框架。其次,依据港口供应链分析,确定港口运营商、港口物流商、政府的功能定位。再次,建立两阶段主从博弈,设定预期安全系数、监管成本基数等变量,对各主体行为进行建模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设定的预期安全系数能显著影响港口运营商订购量,当预期安全系数依据CSV目标设定时,订购量将跃升至高位,港口运营商能够积极承担CSR与区域协同发展。另外,政府通过监管成本基数设置,能够有效控制港口物流商的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付费的社群中心性及其激励效应——基于“知乎Live”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征驰 古方 周莎
    2022, 43(1): 168-175. 
    摘要 ( 193 )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付费交易行为内嵌于社群组织之中,其“知识交易”表象下的“知识社交”实质更值得研究者关注。为刻画个人在互联网社群中的地位与知识供给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文中第一次提出知识提供者的“社群中心性”概念,并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知识供给行为的激励理论框架。进一步,利用Python爬虫程序获取的“知乎Live”平台知识社群和知识产品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1)社群中心性对知识提供者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与经济奖励相比,社群中心性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3)社群中心性和经济奖励之间存在部分的替代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时间序列聚类的科研成果关键词分析方法
    李海林 林春培
    2022, 43(1): 176-183. 
    摘要 ( 286 )  
       鉴于传统方法对科研成果关键词研究存在较强主观影响和较少考虑时间因素等问题,提出基于时间序列聚类的科研成果关键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验证关键词出现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键词反映主题思想的重要性,将关键词的重要度转化为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重要度的数值和趋势两个角度出发,使用动态时间弯曲方法度量关键词重要度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似性,结合近邻传播方法对关键词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似性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实现科研成果的关键词分析研究。通过对某科研管理类重要期刊2008—2017年期间刊发的科研成果论文关键词研究发现:新方法不仅可以对科研成果中关键词的关注热度和趋势进行聚类划分,自适应地找到中心关键词作为相应类别的特征代表对象,还能为科研成果关键词的主题分析提供理论方法和决策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质过剩感对90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李广平 陈雨昂
    2022, 43(1): 184-191. 
    摘要 ( 365 )  
        以相对剥夺理论、人-岗匹配理论等为基础,以523名90后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法,对资质过剩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检验了离职倾向和工作卷入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质过剩感对90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离职倾向及工作卷入在其中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厘清资质过剩感对90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更好发挥其创新效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外经历能否加速职业发展:以长江学者为例
    李峰 唐莉
    2022, 43(1): 192-199. 
    摘要 ( 312 )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化,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海归学者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也日益显著,但这一议题尚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9—2017年间入选的科学技术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样本,以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时的年龄为职业发展速度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海外经历对高校科研人员职业成就进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经历对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时间的催化剂作用具有异质性。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即归国以及海外经历仅为短暂求学/访问的科研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均不具优势,而全职海外经历缩短职业成就时间的效果明显。此外,海外经历的加速效应因科研人员所在研究平台的不同呈现异质性。入职“双一流”高校的海归学者往往更快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基于研究发现,论文对我国公派访问政策和高校当前的人才引进实践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行为-绩效”视角的创业激情研究
    周键
    2022, 43(1): 200-208. 
    摘要 ( 272 )  
       “激情创业,理性行动”已成为创业实践领域的共识,也是提升创业成长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Affect-Behavior-Output”分析框架构建了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模型,并分析失败事件学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25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2)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且创业资源拼凑行为在创业激情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失败事件学习正向调节创业激情与创业资源拼凑以及创业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