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科技政策属性识别
    李牧南 王良 赖华鹏
    2024, 45(2): 1-1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1
    摘要 ( 496 )  
         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文本分析更多聚焦于微博、评论和新闻头条为代表的舆情监测和情感分析等短文本信息处理,而针对各类政策文本、论文和专利全文的属性识别和长文本分类等相关研究较少,存在一定拓展空间。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相比,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特征提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可通过预训练语言模型降低特征工程的人工干预,从而在政策属性和政策工具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我国科技政策属性(引导型、强制型和鼓励型)的自动识别问题,导入当前流行的几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针对政策文本的取词长度、数据增强和文本信息量估算等关联计算问题也进行了理论解析,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科学计量,尤其是科技政策文本分析领域的应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基于EDA(Easy Data Augmentation)方法的文本数据增强之后,当前几种代表性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面向较为抽象的科技政策属性识别问题上均显著提升了处理能力,其中EDA+Bi-LSTM-Attention的识别准确率超过88%,其他参与实验的深度学习模型(TextCNN、Bi-LSTM、RCNN、CapsNet和FastText等)在文本增强之后的平均识别率也超过了80%;但是,文本取词长度从500词增加到2000词对中文科技政策属性识别的效果提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科技政策属性自动识别、中文长文本分类和政策工具识别等科技管理相关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的生成机制
    肖小虹 余梅 赵庆 贺小刚
    2024, 45(2): 12-20. 
    摘要 ( 392 )  
    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是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质量、应对创业挑战、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学生雷某2016年回乡创办桃园的实践为例,探索性地研究了大学生如何在压力下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创业胜任能力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其所面临的阶段性压力及资源编排程序的差异,并且遵循“压力驱动—资源编排—胜任能力”的演进逻辑实现创业绩效。进一步地,从本案例的实践结果来看,在不同的创业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将焦虑、紧张转化为求生存、谋发展和布新局的驱动力,通过寻求资源编排来实现阶段性目标,从而发展了创业胜任能力。创业胜任能力的演变过程在理论逻辑上还呈现出“行业一般胜任能力—控制与拓展胜任能力—追赶行业顶尖水平胜任能力”的演进模式。据此,本文在资源编排视角下构建的压力驱动促进创业胜任能力的机制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生成和演化的“黑箱”。本文的重要性在于为创新创业领域拓展了关于大学生胜任能力的考察,这有益于这一主题在学术上的深刻洞见,在实践上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创业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警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陈耘, 赵富强, 祝含秋, 李诗琪
    2024, 45(2): 12-2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2
    摘要 ( 213 )  
        资源短缺的创业者只有保持高度警觉,才能及时识别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并开发新的资源组合,而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环境中创业者如何凭借警觉突破资源限制以获得企业成长,既有研究尚未揭示。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创业拼凑为中介变量,以内在先验知识与外在动态环境为调节变量,整合构建创业警觉对创业绩效的两阶段调节中介作用模型,探究创业警觉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对340份新创企业样本的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创业警觉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业拼凑部分中介创业警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3)先验知识负向调节创业警觉对创业拼凑的直接影响以及其通过创业拼凑对创业绩效的间接作用,先验知识越丰富,其直接影响与间接作用越弱;(4)动态环境负向调节创业拼凑对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创业警觉通过创业拼凑对创业绩效的间接作用,环境动态性越高,其直接影响与间接作用越弱。研究揭示了创业警觉对创业绩效的黑箱机制,突破了既有机会研究视角,同时拓展了资源研究视角;发现先验知识在对新创企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因而拓展了先验知识双刃剑效应研究;动态环境边界条件的考察深化了权变因素在创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拓展了创业警觉作用机制发挥的情景条件。研究结论为创业者如何提高创业绩效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型领导驱动科创企业战略创业的机制研究
    贾建林 余芬 樊霞
    2024, 45(2): 30-3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4
    摘要 ( 256 )  
        动荡复杂环境下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对领导管理理念及其变革形成迫切需求。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322家科创企业的调查问卷,探究了平台型领导驱动科创企业战略创业的逻辑机制。研究表明:平台型领导对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平台型领导有利于组织容错动态性的形成,进而正向影响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平台型领导对科创企业战略创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组织容错动态性中介效应实现的。失败恐惧不存在积极调节平台型领导对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作用的反向强化效应,但显著负向调节了平台型领导与容错动态性关系。另外,组织记忆显著负向调节了组织容错动态性对科创企业战略创业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对于科创企业持续挖掘创新机会与构建竞争优势,进而系统提升战略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众创空间政策文本分析
    卫武, 徐和衍
    2024, 45(2): 39-4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5
    摘要 ( 245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政府的关注重点。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搭建以政策介入力度、众创生态系统和市场作用为基础的众创空间政策分析三维模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5年间我国十六座城市的182份关于众创空间产业扶持的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交叉分析,深入阐述众创空间政策工具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众创空间产业扶持政策以环境面政策为主导,需求类政策存在低占比且同质化的现象;强介入政策工具不断深化众创生态系统的全覆盖,弱介入政策则呈现明显滞后情况;各地区的众创空间扶持工作重心有所区别,东部和东北地区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众创生态环境,中西部地区关心促进众创主体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建立政策动态平衡机制,完善政策覆盖体系,探索政策措施创新,打造各地众创特色。同时,也构建了政策工具评价体系,丰富了政府政策对众创空间影响的相关文献,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来自集成电路企业的证据
    梅建明 吴昕扬 杨道虹
    2024, 45(2): 50-6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6
    摘要 ( 219 )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是促进集成电路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国家大基金”这一政策实践,以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大基金的创新激励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大基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主要激励被投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大基金既通过改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以及吸引投资者关注三个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激励企业创新;同时又抑制了企业管理层的短视主义和自利行为,从而通过监督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创新。这两种机制的作用分别会因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机构投资者调研而发挥差异化的作用。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国家大基金扶持力度、强化其对被投企业创新监督机制以及优化国家大基金投资方向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立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政策执行满意度评价研究——基于科研人员的视角
    吴丛 阿儒涵 朱蕾娜
    2024, 45(2): 61-6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7
    摘要 ( 185 )  
       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下简称基科费)作为稳定支持经费的一种,旨在解决我国以竞争性项目经费为主导的科技经费配置模式所带来的竞争过度和稳定不足的问题,同时作为启动和杠杆经费以支持国立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和培养优秀人才。本文立足政策评估视角,从科研人员角度出发,以激励-保健双因素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本科研业务费政策执行满意度分析模型,并基于4016份问卷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文本分析法,分析基科费政策执行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建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所获经费量与政策执行满意度呈正相关;对于低满意度人群,经费获得压力同政策执行满意度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年龄和职称同政策执行满意度呈负相关。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样本人群均建议未来应加大基科费投入力度,发挥其启动经费的杠杆作用并在配置上有所侧重;高满意度人群关注设立奖惩机制和加大平台与科研仪器投入等激励性因素;低满意度人群关注程序正义、配置公平、机制保障等保障性因素。为进一步提升政策实施满意度,发挥基科费的杠杆经费与稳定支持作用,国立科研机构未来应(1)进一步优化基科费布局,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部署科研项目;(2)重视基科费启动和杠杆经费功能,关注重点群体;(3)保证项目管理与流程机制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扁平化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J省A县市成为行政省直管县的断点证据
    汪涌 郭庆宾
    2024, 45(2): 70-8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8
    摘要 ( 155 )  
        政府扁平化改革带来的行政层级精简与决策权下放会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与发展积极性,并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现有关于政府扁平化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仍较为缺乏。本文以J省A县市成为行政省直管县为例,结合断点回归(RD)与断点-双重差分模型(RD-DD)考察政府扁平化改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净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扁平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规模与质量,但企业可能在后期偏向策略性创新。降低企业税负、节约融资成本与改善融资环境是政府扁平化改革推动企业创新进步的潜在机制。政府扁平化改革对内资属性较强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更大促进效果,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效果则相对较小。此外,政府扁平化改革会促进企业创新的结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政府扁平化改革还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从企业创新视角拓展了政府扁平化改革的微观经济后果研究,还基于企业成长角度为探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资授权经营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薄彩香 王生年
    2024, 45(2): 83-9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09
    摘要 ( 140 )  
        提高国资监管效能、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以2010—202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显著提升了国企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并未产生显著的治理效应,但委派高管强化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央企、竞争性国企和低市场化进程地区国企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强。研究结论表明,国资监管机构应加大国有资本授放权力度,提升董事履职能力,强化经理层治理,进一步改善地方国企、非竞争性国企、高市场化进程地区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治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源创新多重网络构建与分析——以百度Apollo为例
    李英姿 张丙雪 杨明萱
    2024, 45(2): 93-10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0
    摘要 ( 145 )  
         数字化情境下,企业更加重视外部知识与创意资源。“开源”模式的应用也逐渐从软件领域扩展至制造领域。企业参与开源创新可以达到集聚资源、融合知识以及共创价值的目的。开源模式下,多样性、自主性的创新主体使得创新网络也呈现出异质性强、弱连接多的显著特征。本文以百度Apollo为例,首先构建了以Apollo为中心的开源创新多重网络,包括技术层子网与市场层子网;其次,对各层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层中心性、集聚系数、派系等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对开源模式的发展趋势、开源创新网络特征和风险进行了归纳。研究发现:核心企业主导下以企业协同创新为基础的开放式网络,通过不断吸引多元化的主体推进其动态演化。基于此,提出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的开源创新网络构建思路:前者以自主构建为主,以赋能伙伴、价值共创为目标;后者则以嵌入网络为主,以提升创新绩效与影响力为主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启示包括两个方面。一,在理论层面,本文利用多重网络描述开源创新过程中主体交互、协作的关系,能够更为清晰地反映开源创新中主体多样性、交互层次性的特点,这为研究企业应用开源模式打开了新的视角:从单一层面的协同创新到多层面的复杂交互,为该模式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二,在应用层面,本文以百度Apollo为例,分析了各层网络中主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开源创新网络的主要特征,从网络构建角度设计了不同类型企业开源模式的应用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重情境下“核心-边缘”网络关系研究——基于云计算企业分阶段成长的分析
    陈岩, 张睿倩, 吴超楠, 时准
    2024, 45(2): 105-116.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1
    摘要 ( 128 )  
       精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方面力量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赢是实现中国式创新的关键着力点,揭示我国本土多重情境下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的内在复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19年云计算企业数据,本文发现了云计算企业在我国数字化、市场、制度多重情境叠加下的分阶段成长规律。结果表明,数字化情境下建立“核心-边缘”网络关系对创建期、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为负,并对存活期企业成长影响为正;多市场接触情境能强化存活期正面影响而弱化成长期负面影响,国有资本支持情境能弱化创建期负面影响而强化存活期正面影响,且市场、制度交互情境能进一步增强存活期正面影响。本研究揭示了我国本土多重情境下中小企业从依附大企业到成长的微观过程,为数字化时代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提供策略建议,并为我国分阶段运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股力量,进而精准释放中国式创新红利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施策配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规模自由资源重构实现企业高端化战略变革的机理与路径
    林海芬 海淼
    2024, 45(2): 117-126.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2
    摘要 ( 131 )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优秀的中国企业试图通过高端化战略变革突破低端锁定。但面对内部资源困境嵌套、外部合法性不足的“逆境”,高端化战略变革尚未找到有效资源调整方式同时塑造内部非规模和外部规模自由资源优势。对此,本研究展开对飞鹤、竹叶青、雅迪高端化变革实践的多案例研究,探索企业通过非规模自由资源重构突破逆境实现高端化战略变革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企业高端化变革先后经历“合法性创建”“合法性提升”阶段,相应的,非规模自由资源重构机制也由“补偿重构”向“差异重构”演变;(2)其中,两种重构机制均突破单一重构模式并创新性融合混合、内部重构模式,从而共同塑造非规模和规模自由资源优势;(3)进一步,两种重构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借助组合型资源杠杆调整内外部资源,并通过杠杆应用降低资源获取、调整的时间和费用从而整体降低重构成本,但不同企业对相同杠杆的使用略有差异。本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突破逆境实现高端化战略变革提供可参考的资源重构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潘珂 江旭
    2024, 45(2): 127-136.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3
    摘要 ( 213 )  
       市场化改革一直被视为解决我国企业创新问题的一剂“良药”,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市场化改革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并非一成不变,既有研究亦对此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从双重竞争逻辑入手,运用制度理论,研究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采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创新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1)市场化改革对创新投入产生正向影响,即市场化改革能够借助制度的革新与完善,加速市场竞争与政府竞争,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创新资源;(2)市场化改革对创新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即过度的市场化改革会阻碍企业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致使企业创新效率因双重竞争的负面影响而受到抑制;(3)市场化改革对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产生差异化效应,其根源在于制度变革对创新与竞争的桥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创新的深层次影响机理,为企业合理配置创新投入、有效提升创新效率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政府把控市场化改革进程、理顺政企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知识结构属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
    刘娜, 杜艳婷, 毛荐其, 王崇梅
    2024, 45(2): 137-14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4
    摘要 ( 222 )  
       企业知识基础是企业创新的起点。探清知识基础在结构上的分散和依赖程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知识基础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和企业知识理论,研究企业知识基础结构属性即知识基础多样性和知识基础复杂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利用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20年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验证相关假设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基础多样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知识整合能力使其倒U型关系变缓,当知识整合能力越强时,会削弱企业知识基础多样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知识基础复杂性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且受到知识整合能力的正向调节,当知识整合能力越强时,会提升企业知识基础复杂性对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从企业知识基础结构属性的角度为企业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纵向并购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程思佳, 于立宏, 陈辰
    2024, 45(2): 145-15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5
    摘要 ( 200 )  
       开展纵向并购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纵向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纵向并购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纵向并购主要通过交易成本节约效应和企业生产率提升效应两种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密度滞后使得纵向并购并未形成知识资本集聚效应。高成长性企业纵向并购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两职分离的企业纵向并购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国有企业纵向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竞争性行业中的企业纵向并购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本文拓展了纵向并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为如何合理运用纵向并购以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商环境、研发补贴与国有企业实质性创新
    陈西婵, 陈艳, 罗正英, 姜钧乐
    2024, 45(2): 155-16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6
    摘要 ( 189 )  
       在中国政府研发补贴持续加大的同时,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可观但是质量低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实质性创新?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93家国有企业作为观测对象,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尽管研发补贴对于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企业为了获得研发补贴,更倾向于选择研发周期较短的策略性创新。因此,单纯增加补贴规模并不能提高实质性创新的产出。(2)与事前研发补贴相比,事后研发补贴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创新。(3)营商环境通过风险预期和盈利预期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在创新收益风险低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竞争性较高的行业中和较完善的法制环境中,研发补贴能够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而在由因官员变更带来创新预期收益不稳定的政务环境中,研发补贴不能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这些结果揭示了营商环境是研发补贴助推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条件及其作用机理,理清了研发补贴和营商环境两种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不同影响结果,对研发补贴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卡脖子”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科学的企业外部治理全过程模型研究
    方帅 李欣融 雷家骕
    2024, 45(2): 165-175.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7
    摘要 ( 104 )  
        基于科学的企业是由科学家主导或参与创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通过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开发和商业转化获取经济利益,并在此过程中做出补充性科学研究的企业。针对基于科学的企业外部治理的研究呈现碎片化特征,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回顾。通过对相关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由于基于科学的企业其特殊性,其外部治理框架相较于传统企业呈现出独特的外部治理视角:主要围绕传统的外部治理元素(政府规制、资本市场)和独特的外部治理元素(科技教育界行规)展开,因此本文着重深入关注这三类治理元素及其治理机制,以政府规制、资本市场、科技教育界行规为逻辑框架,对基于科学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涉及的元素、过程、治理效果及理论机制进行分析,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基于科学的企业外部治理研究现状和相关主题内容,归纳整合了基于科学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全过程模型,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基于科学的企业外部治理研究框架,为启发中国情境下基于科学的企业的外部治理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DA与共现网络动态分析的技术机会识别
    王金凤, 张芷芯, 冯立杰, 张珂
    2024, 45(2): 176-18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8
    摘要 ( 193 )  
        直面未来科技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复杂性不断叠加的外部环境,亟须采用科学高效的分析方法识别技术创新机会。为此,本文从专利文本挖掘与关键词共现网络融合的动态分析视角构建了技术机会识别路径。首先,进行专利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进而运用LDA模型提取具象领域的技术主题及关键词,并引入TF-IDF指标进行重要度分析;其次,分别构建技术关键词整体共现网络和基于技术主题的包含时间窗口的关键词共现子网络;再次,基于共现强度分析及共现网络动态分析探究技术主题及关键词的演化过程,以此将关键词划分为持续型、衰退型、新兴型和舍弃型等4种类型,进而识别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机会;最后,以无人船为例,识别了动力技术主题、姿态测量技术主题和定位导航技术主题中路径规划、传感器等持续型的技术机会和激光雷达、惯性导航等新兴型的技术机会。本文不仅弥补了静态共现网络难以揭示技术领域动态演化过程的局限性,而且避免了在创新过程中掩盖或误判一些技术机会的问题,为企业高效识别技术创新机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诉讼、高管团队创新注意力与企业创新——基于诉讼事件属性的二次调节作用
    操友根, 任声策, 杜梅
    2024, 45(2): 189-19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19
    摘要 ( 189 )  
          持续创新是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日益频发的专利侵权诉讼对企业创新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既有文献主要研究专利侵权诉讼与企业创新的直接关系,缺乏对其影响机制的探索。基于此,本文引入动态竞争视角,整合注意力基础观和事件系统理论,以中国沪深两市2012至2016年间1302家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深入探究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与被诉企业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发明专利侵权诉讼对被诉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正向影响;高管团队创新注意力在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与被诉企业创新投入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同时随着专利诉讼的事件属性越突出——颠覆性越大、诉讼时机越关键、诉讼时长越持久,高管团队创新注意力对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与被诉企业创新投入关系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将被削弱。研究从内部决策者视角与外部事件属性层面揭示竞争互动中专利侵权诉讼影响被诉企业创新的边界范围,超越既有文献对二者关系的直接验证,并为理解动态竞争中企业创新的决策及其规律性提供更加契合的理论框架和逻辑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框架对订阅型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张洁梅, 王昊
    2024, 45(2): 200-20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2.020
    摘要 ( 166 )  
        知识付费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实现自我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选择。然而,订阅型知识付费产品作为特殊的信任品,消费者决策之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合理信息的策略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目标框架效应和未来自我连续性对订阅型知识付费意愿的交互作用以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抽象框架和具体框架在消费者不同未来自我连续性的表现下存在相应的作用,对高未来自我连续性的消费者使用抽象框架更能促进其付费意愿,而对低未来自我连续性的消费者使用具体框架更能促进其付费意愿;此外,心理模拟中介了这一交互影响。具体而言,抽象框架的作用通过结果模拟实现,而具体框架的作用通过过程模拟实现。本研究有效地拓展了知识付费的研究体系,从产品信息和消费者心理认知的角度为提高订阅型知识付费产品的吸引力和消费者付费意愿提供重要启示,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制定信息策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