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从突破性创新到颠覆性创新:内涵、特征与演化
    许佳琪, 汪雪锋, 雷鸣, 陈虹枢
    2023, 44(2): 1-13. 
    摘要 ( 588 )  
        概念内涵及其特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现有文献对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研究存在概念内涵交叉重叠的现象,对各自特征的分析和演化过程研究也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明确了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内涵,探讨了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演化的底层逻辑,厘清了颠覆性创新的源起、发展及其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为颠覆性创新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认为,突破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差异,从突破性创新到颠覆性创新是一个梯度演化的过程。突破性创新属于技术创新层面的概念,是基于组织战术层面的创新活动,而颠覆性创新是基于组织战略层面的创新活动,是以“颠覆性打破”为导向的复杂创新,注重技术和组织资源的深度融合,涵盖了创新的所有范畴。本文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探讨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内在演化逻辑、构建颠覆性创新理论分析框架、寻求颠覆性创新开放与控制的战略平衡治理方式、发现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剖析中国情境下颠覆性创新的演化机制与实现路径等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政策驱动的大学发展三螺旋环境创建研究——以国产光刻机装备产业发展为例
    牛媛媛 王天明
    2023, 44(2): 14-20. 
    摘要 ( 159 )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采用三螺旋空间理论构建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互动逻辑的分析框架,以国家02重大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政策驱动下的国产光刻机装备产业发展为例,解析具有中国特殊性的光刻机装备产业发展背景、产业联盟及运行机制、产业发展的三螺旋模式和三螺旋空间,探讨我国应用型大学发展外部三螺旋环境创建的必要性,论证了光刻机产业实践对应用型大学外部发展环境创建的积极意义,并对产业政策区域覆盖不足提出大学三螺旋环境创建的建议。本研究将推动大学-产业-政府创新融合发展的实践认知,对增强和促进大学的应用性环境创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何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刘和旺 黄织娇 郑世林
    2023, 44(2): 21-31. 
    摘要 ( 309 )  
    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了“扶持性”和“门槛性”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扶持性”政策和“门槛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扶持性”和“门槛性”政策都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就单个政策而言,“门槛性”政策比“扶持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但两种政策的创新激励存在互补效应,其政策协同比单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大。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我们的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扶持性”政策通过加大研发强度等资源补偿效应激励企业创新;而“门槛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与市场竞争的程度密切相关,只有适度的市场竞争才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3)两类政策对创新激励的影响存在企业和地区方面的异质性。本文拓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类型)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优化以持续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高质量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伟楠 王凯 严子淳
    2023, 44(2): 32-44. 
    摘要 ( 313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升其创新绩效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的重要问题。本文聚焦剖析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单一维度或者其中某几个维度的发展优势,并不能转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效率优势,需要采用综合视角审视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其之间的关系;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部署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具有深远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效率并非仅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正向促进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抑制作用。研究结论补充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缺口,为地方政府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涌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关系和活动过程的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研究
    张娜 刘凤朝
    2023, 44(2): 45-54. 
    摘要 ( 162 )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将企业探索性创新活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吸纳、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与企业间知识关系特征相匹配,以企业合作关系对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企业内合作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以及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将其分别对应于创新活动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而考察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关系强度、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5—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准极大似然泊松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相似性与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随着关系强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随着网络聚合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得平坦;随着网络距离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异质性知识的获取以及内部合作网络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探索性创新能力的结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
    任文菡, 王奇
    2023, 44(2): 55-64. 
    摘要 ( 180 )  
    环境规制作为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其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专门针对海洋领域的研究不多。本文以我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相关文献和理论,从直接和间接效应出发分析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其次将资源的刚性约束与环境负效应纳入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测度模型中,采用混合EBM模型和全局GML指数分解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再次通过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存在“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就提升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而言,恰恰是中等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提升是最优的。(2)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存在多种间接影响路径,其中,环境规制加强了产业结构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人力资本、科教投入对其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环境规制还抑制了沿海地区进出口及陆域工业规模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政放权、创新环境与科技小微企业创新意愿
    郑烨, 姜蕴珊, 秦毅
    2023, 44(2): 65-72. 
    摘要 ( 101 )  
    简政放权是当前政府部门助推中小微企业减负松绑、优化区域环境的重要抓手,然而学界缺乏围绕简政放权与小微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国内399家科技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简政放权、创新环境及企业创新意愿三者间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简政”和“放权”均会对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放权”的影响作用更强;二者的交互项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环境及企业创新意愿,且对创新意愿的影响更强。创新环境在“简政”、“放权”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意愿的关系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然而其在“简政”与创新意愿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此外,简政放权在传统行政区内的作用效果总体上更显著,在新兴开发区内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权力等三项举措对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环境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管理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效果分析
    陈丽君, 李言
    2023, 44(2): 73-80. 
    摘要 ( 103 )  
    科学基金制度在促进科研产出、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如何研判科学基金的经费使用效率及资助效果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公共管理领域316名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2006—2015年相关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分层和线性回归分析,探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对公共管理领域研究者中文论文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从中文发表的各项指标上看,在相似科研禀赋前提下,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可以有效提升科研产出绩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科研水平研究者的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科研禀赋更佳的研究者其绩效表现更好。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中、低概率研究者相比,未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高概率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产出更高,一定程度提示了科研禀赋对个体绩效产出的作用。从金额上看,资助金额增加能显著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本文主要识别了在科研禀赋差异条件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对科研绩效影响,研究结论可以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与识别机制的优化提供学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
    周楠, 杨竹
    2023, 44(2): 81-88. 
    摘要 ( 183 )  
    本研究探索东道国和母国在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并购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以2014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发生的所有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正式制度距离由于增加了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文化、信仰等非正式制度距离由于能带来知识异质性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跨国并购经验能削弱正式制度距离对创新绩效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管理、产品创新度与绩效的中美比较
    张晓棠, 张海丽, Michael Song
    2023, 44(2): 89-97. 
    摘要 ( 127 )  
    将知识管理分为知识产生、扩散与应用,探究产品创新度在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收集647家中国及354家美国企业数据,经层次回归分析发现: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且产品创新度在其间起中介作用。但中美企业存在差异:①在中国,知识应用与扩散对企业绩效更重要;在美国,则知识产生与扩散更重要。②在中国,产品创新度仅在知识扩散/知识应用与企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美国,产品创新度还在知识产生与企业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③在中国,知识应用对产品创新度最重要,其次是知识扩散;在美国,知识扩散对产品创新度最重要,其次是知识应用,最后是知识产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取创新衍生价值:企业内部知识-合作网络动态视角
    黄灿, 徐戈, 沈慧君
    2023, 44(2): 98-107. 
    摘要 ( 125 )  
    技术环境动荡性增加、技术迭代周期缩短的背景下,如何持续不断从创新中获益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技术创新成果一方面具备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原生价值,同时也具备作为未来创新的知识基础激发后续技术创新的“衍生价值”。本文认为,持续从创新中获益的关键在于获取技术的衍生价值。结合创新获利理论与企业内部网络视角,本文探究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动态性对企业获取技术衍生价值的影响。基于我国制药领域企业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动态性与内部合作网络动态性均有助于企业获取自身技术创新成果的衍生价值,但在企业组织间研发网络中心度高的情况下,这种积极作用被削弱。通过动态调整内部网络结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持续从创新中获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为中介
    陈彦桦
    2023, 44(2): 108-115. 
    摘要 ( 136 )  
    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创新政策领域的经典议题,鲜有研究针对服务业企业展开讨论。研究以产品创新能力与服务创新能力为中介,通过服务业企业调研数据展开探索。PLS-SEM分析表明,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对服务业企业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三类政策的作用方式存在差异:供给型创新政策对企业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也会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间接影响;环境型创新政策通过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绩效,但不具有直接影响作用;需求型创新政策通过正向的调节效应起作用,既能调节供给型政策与产品创新能力之间关系、又调节环境型政策与服务创新能力之间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知识网络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海花 杜梅 刘钊成
    2023, 44(2): 116-126. 
    摘要 ( 149 )  
    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出发,利用1985-2018年42所双一流高校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包括高校知识网络和区域合作网络在内的产学协同创新多层网络结构模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研究高校知识网络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区域合作网络特征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知识网络的多样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高校知识网络的独特性、结构洞、扩张以及稳定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高校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独特性、结构洞、扩张以及稳定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区域合作网络结构洞正向调节高校知识网络的独特性、扩张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的公司创新能力与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意愿
    李哲 谢秉原 张芯碧 姜宜辰
    2023, 44(2): 127-136. 
    摘要 ( 102 )  
    本文从信号传递理论的视角研究创新能力强的标的企业在并购中的行为。基于2014-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并购事件,以标的公司的专利被引情况度量其创新能力,采用Logit模型检验了标的方的创新能力对其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意愿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考虑并验证了投资风险的中介效应、专利诉讼环境的调节效应,藉此从发生机制上系统解释本文的主要发现。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强的标的公司更倾向于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且该现象在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的地区更为明显,表明业绩补偿承诺对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可能更类似“锦上添花”的作用;本文还发现创新能力强的被并购方往往具有较低的投资风险,因此签订业绩承诺的可能性更大。同时,标的公司创新能力越强,则越有可能达成承诺的业绩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业绩补偿承诺的研究,为业绩补偿承诺的流行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与证据。在现实意义上,本文为并购方识别具有价值潜力的标的公司提供了新思路,即愿意做出业绩承诺的标的企业更有可能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也为监管机构合理分配监管资源、维持并购交易秩序并防范风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与中国的资本回报率
    杨君 肖明月 蒋墨冰
    2023, 44(2): 137-145. 
    摘要 ( 136 )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资本回报率快速下降使得其提升机制探索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从行政执法、司法判决和法律制度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进而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呈倒“U”型,上述影响在金融危机后更加显著,但区域异质性不明显;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已越过“最优强度”,对资本回报率产生了抑制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主要通过技术交易机制影响资本回报率,研发效率低下使得研发投入机制不显著,“创新假象”又导致技术质量机制失效;当前,中国已陷入了“知识产权保护陷阱”,进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制定进退维谷,未来亟须向自主创新转型以突破上述陷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必要专利FRAND许可费确定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张玉蓉 吴文飞
    2023, 44(2): 146-155. 
    摘要 ( 112 )  
    标准必要专利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竞争的核心。标准必要专利的有效许可和实施是实现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虽然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以FRAND原则为核心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实施的国际规则治理体系,但在FRAND原则内涵模糊且无强制约束力的情形下,以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确定为核心的诉讼纠纷席卷全球。为探寻FRAND许可费确定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专利价值评估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寻找突破方式,对FRAND许可费确定的影响因素从专利价值确定的商业因素、技术因素和法律因素三个维度进行理论探讨,然后选取17个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因素的可行性及适用难点。研究发现:考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商业因素、技术因素、法律因素。商业因素中,可对比的许可是首选方式。技术因素中,专利对产品的技术贡献、专利对标准技术能力的贡献是次优方式,而专利胜过可替代技术的效用和优势、替代技术方案的实施成本因操作难度太高而缺乏参考意义。法律因素难以定量,故参考意义较小,但可为计算方法的选择、禁令救济的限制等提供参考。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为确定FRAND许可费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企业混合产品知识封锁-共享的边界识别
    罗建强 郭亚涛 胡炳坤
    2023, 44(2): 156-164. 
    摘要 ( 77 )  
       针对混合产品提供后制造企业出于盈利与保护为目的的知识封锁行为,在考虑知识共享对客户效用和知识溢出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种知识管理策略的供需价值创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产品专有知识共享存在以知识溢出成本系数为度量的双重边界,且保护性知识共享边界更为苛刻,当知识溢出成本系数处于边界内时,制造企业可依次实施盈利性与保护性知识共享,反之,宜实施知识封锁策略;保护性知识共享下的价值创造、最优价格和提供量对知识溢出系数的敏感性高于盈利性知识共享。此外,客户若能通过知识共享实现价值的更大创造,将有助于制造企业扩大知识共享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邹志明 陈迅
    2023, 44(2): 165-175. 
    摘要 ( 196 )  
    外商直接投资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当前,面对世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稳定外资基本盘”,在更高水平上引进和利用好外资,特别是高质量FDI,是摆在面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FDI、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环境规制对FDI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FDI、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差异明显,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事件,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FDI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效应等途径和机制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相比FDI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效应中介传导途径,FDI的生产率效应机制作用更为明显。FDI显著的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是驱动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源泉和动力;FDI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途径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了与理论预期相反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及FDI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表现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水平区间内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同,技术创新及FDI均需达到一定的门槛条件才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深化了对FDI影响经济发展质量途径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全新的视角,为我国更好的引进和利用好外资,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本文也给我国应对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带来政策启示和相关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社区中用户创新行为缘何缺失,又因何兴起?——基于权力感视角的研究
    王莉, 夏萱
    2023, 44(2): 176-183. 
    摘要 ( 115 )  
    品牌社区用户创新行为已成为当下重要研究热点,许多学者都对创新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过探索,但缺乏从主观心理特质——用户权力感的视角探索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本文立足于品牌社区,并基于主动性动机模型,引入并研究了自我效能感、社区认同感与和谐型激情在权力感正向影响创新行为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371位品牌社区用户的问卷数据表明,用户权力感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自我效能感、社区认同感与和谐型激情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地,基于权力感的情境聚焦理论,本研究提出权力感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社区认同感与和谐型激情的重要边界条件——社区支持感知。发现社区支持感知高时,权力感对自我效能感、社区认同感与和谐型激情的正向影响更强,反之则更弱。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扩展了权力感的研究边界及品牌社区用户创新产生的内在机制、扩大了主动性动机模型的运用领域,而且为企业管理品牌社区、促进用户创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金融排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
    张志新 李成 靳玥 崔兆财
    2023, 44(2): 184-192. 
    摘要 ( 102 )  
       新冠疫情余波未消、粮食进口国外约束趋紧,农村金融排斥、农业技术进步能否成为缓解中国粮食供给困境的重要变量?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研究发现:(1)农村金融排斥水平过高不仅会直接抑制粮食供给安全,还会通过农业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粮食供给安全,即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村金融排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并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266%;(2)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当农村金融排斥迈过门槛值0679时,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促进作用趋弱。因此,我们应该多举措降低农村金融排斥水平、多手段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效率,以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