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基于科学的企业”主导逻辑研究——以同方威视为例
    王婧 雷家骕
    2022, 43(11): 1-10. 
    摘要 ( 363 )   PDF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认知视角对中国情境下高校/研究机构衍生出来的“基于科学的企业”的创新发展主导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这类企业存在双主导逻辑并存的现象,分别为“需求归因”和“技术机会归因”逻辑,并且虽然在不同的阶段两种主导逻辑一以贯之,但企业对于两种主导逻辑的侧重即两种主导逻辑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方式是不断动态演化的。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双主导逻辑对“基于科学的企业”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双主导逻辑的演化路径以及对“基于科学的企业”参与和利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情境下“基于科学的企业”相关研究具有的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跨层次作用研究
    李盼盼 乔晗 郭韬
    2022, 43(11): 11-20. 
    摘要 ( 396 )   PDF  
    为揭示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根据动态能力理论和商业模式冰山理论构建了地区数字化水平与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跨层次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59个城市的415家制造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并选取典型案例对实证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地区数字化水平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均正向调节地区数字化水平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商业模式冰山理论的应用范畴,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的研究成果,并为数字化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基于知识基因
    张生太 姬亚俊 仇泸毅 刘娜
    2022, 43(11): 21-31. 
    摘要 ( 255 )   PDF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引文网络的颠覆性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刘云, 桂秉修, 王小黎
    2022, 43(11): 32-44. 
    摘要 ( 199 )   PDF  
    技术的发展路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追溯、探明和发现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技术预测提供支持,颠覆性技术作为当前国家战略的关注热点,从发展路径角度分析其特征,探寻其规律,为最终服务颠覆性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三方组结构模型的引文网络分析方法,结合三方组与网络遍历权值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网络论文重要性的技术颠覆性程度测度模型,实证研究了3D打印技术的三方组结构特征、网络特征及发展路径特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颠覆性技术发展路径测度方法能够动态测度较稳定的3D打印颠覆性程度,3D打印技术的颠覆性程度统计峰值出现在2003年,在2003年前稳步提升,2003年后保持稳定;通过三方组分析、网络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在3D打印整体技术的一次颠覆过程中,伴随着其内部子技术的多次颠覆;在内部子技术方面,通过主路径分析发现3D打印技术的“选择性激光烧结”子技术经历了材料应用层面的多次颠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网络嵌入、双元均衡创新与国际创业研究
    彭华涛, 潘月怡, 陈云
    2022, 43(11): 45-54. 
    摘要 ( 219 )   PDF  
    双元均衡创新对于国际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本文基于组织双元、社会网络等理论,选取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天生国际化企业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究双元均衡创新的平衡维度、互补维度对天生国际化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中心度与结构洞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双元均衡创新的平衡维度和互补维度均对天生国际化企业国际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均负向调节互补维度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对平衡维度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无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双元均衡创新的研究视角,并完善了社会网络、双元均衡创新以及国际创业之间的内在逻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文化:理论溯源、演化机理与中国展望
    杨刚 王健权
    2022, 43(11): 55-64. 
    摘要 ( 319 )   PDF  
    对创新文化领域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令人激动。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位、创新过程、DNA演化及文化创新这四种理论视角,首先探究了创新文化的理论之“根”,它是创新理论与文化理论相融合而成的产物。然后,基于理论溯源进一步提出创新文化的演化框架,揭示创新文化的演化机理。最后在机理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国情境做进一步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创新文化的发展脉络,推动中国式创新文化的更深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的比较研究
    任永灿, 张建卫, 赵辉
    2022, 43(11): 65-72. 
    摘要 ( 232 )   PDF  
    团队创造力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项热点主题。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18年中外团队创造力研究的时间分布、热点及知识基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研究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创造力研究的知识基础较为相似;国外研究热点侧重于影响团队创造力的互动因素及其结果变量;国内则较多关注其内涵结构、研究对象及方法。未来我国团队创造力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情境、提升机制四个方面实现转变和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何以影响枢纽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模块化视角的实证研究
    郑帅 王海军
    2022, 43(11): 73-82. 
    摘要 ( 510 )   PDF  
    如何揭开数字化转型提升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面纱,既是创新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杠杆机制(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协同机制(模块化组织架构),以“战略—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跨层次的模块化架构演进动态分析,提出模块化架构与治理机制协同的双重演化路径。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枢纽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2)模块化产品架构与模块化组织架构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上述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模块化产品架构及其镜像的模块化组织架构的演进,是现阶段枢纽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支撑。微观上揭示数字化转型的黑箱机制是对以往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并启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政策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
    宋卿清 穆荣平
    2022, 43(11): 83-92. 
    摘要 ( 317 )   PDF  
    “创新创业”作为推动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式,引发了关于政策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新思考。本文回顾了当前创新创业政策的研究现状,从技术和市场两个视角定义了“创新创业”,从“政策资源-利益相关者-发展阶段”三个维度构建了创新创业政策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研究发现:(1)“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的创业”,既强调新兴技术迭代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也强调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或创造未来市场需求。创新创业兼具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不确定性,前者对创业者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后者对创业者承担双重不确定性引发的创业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财税、金融、孵化服务、公共服务,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者和创新创业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以及大中型企业,发展阶段分为孵化初创期、成长发展期。(3)“双创升级版”政策充分考虑了创新创业的阶段性特征和特定利益相关者需求,其中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较大。(4)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一是创新创业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基于创新的创业活动,必须多措并举,采取多种政策组合,支持和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投身创新创业。二是创新创业政策的成效取决于政策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需要选择财政政策支持为主、税收和人才政策等为辅的政策组合,给予足以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投身创业并集聚创新创业团队的政策支持力度,形成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契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价值共创和创新氛围的作用
    符加林 张依梦 闫艳玲 梁世昌 张洪
    2022, 43(11): 93-102. 
    摘要 ( 225 )   PDF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地区5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358套顾客–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计划行为理论,探索顾客契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价值共创行为和创新氛围在其中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在顾客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氛围在顾客契合和价值共创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当企业创新氛围较高时,顾客契合对价值共创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环境、动态能力与高管认知影响中小企业朴素式创新的组态效应
    曲小瑜
    2022, 43(11): 103-110. 
    摘要 ( 245 )   PDF  
    本文以16家中小企业为样本,从制度-能力-认知3个层面出发,采用fsQCA方法对制度环境、动态能力和高管支持的组态效应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企业朴素式创新产生的多重并发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机会识别能力是朴素式创新的必要条件,缺乏高管认知是阻碍朴素式创新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二,驱动朴素式创新的路径有3条,包括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机会识别能力的组态,高机会识别能力、高整合重构能力、高组织柔性和高管认知的组态,高组织合法性、高机会识别能力、高组织柔性与高管认知的组态。各路径中的要素在解释朴素式创新时存在互补和替代关系。第三,抑制朴素式创新的路径包括2条,即当高管认知缺失时,只要动态能力缺失或者制度环境缺失,便会制约朴素式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和提升机制
    刘海兵, 杨磊
    2022, 43(11): 111-123. 
    摘要 ( 156 )   PDF  
    本文基于华为公司的创新实践,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和提升机制。研究发现:(1)从资源管理的视角,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在初级生产阶段、国际化开拓阶段、全球化扩张阶段、创新引领阶段发展历程中创新能力沿着资源建构能力——资源拼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治理能力的轨迹演化;(2)战略对机会窗口的匹配性决策是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实现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导机制,战略决策对机会窗口的识别、拦截、预测、创造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创新能力发展;(3)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机制是,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及学习模式形成一个螺旋递进的上升机制。初级生产阶段实现了积累性学习模式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积累,国际化开拓阶段达到忘却性学习主导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的质变,全球化扩张阶段实现积累性学习模式主导下的显隐性知识并重的知识体系,创新引领阶段在积累性学习与忘却性学习的平衡中实现知识的开发与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操纵与证明目标导向的作用
    赵富强 周倩 陈耘
    2022, 43(11): 124-133. 
    摘要 ( 110 )   PDF  
    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结合391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影响的知识操纵中介作用机制,同时考察其作用机制发生的证明目标导向边界条件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操纵在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有显著中介作用;(3)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内外整合开发对知识操纵的直接影响及其通过知识操纵对个体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系作为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来源——客户共创的中介效应
    刘德胜 谢明磊 张鲁秀
    2022, 43(11): 134-142. 
    摘要 ( 107 )   PDF  
    传统的新产品开发范式逐渐被客户共创范式所替代,但现有文献缺少对客户共创影响产品创新底层逻辑的探讨。为此,本文假设关系才是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真正来源,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关系的不同维度——感情、人情和信任——对中小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及其客户共创的中介效应,并利用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275家制造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检验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关系的三个维度不仅会直接促进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绩效,还会通过客户共创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调节客户共创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会受到动态环境的调节,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客户共创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会有所增强。通过对关系影响创新的作用机理更加细粒度的研究,并挖掘了客户共创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关系资源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并拓展了客户共创理论的研究范畴,也可为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质环境政策、高管风险偏好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王锋正 赵宇霞 夏嘉欣
    2022, 43(11): 143-153. 
    摘要 ( 490 )   PDF  
    绿色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的异质环境政策能否真正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高管风险偏好又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围绕环境政策与高管特征两个维度,以2013—2018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tata15.1实证检验了激励型与惩罚型两种环境政策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异同,以及高管风险偏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激励型环境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惩罚型环境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U型关系;高管风险偏好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且正向调节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环境政策的合理匹配与有序投放,再加高管冒险精神的适度提高,是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之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政治关联和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张铂晨 赵树宽
    2022, 43(11): 154-162. 
    摘要 ( 393 )   PDF  
    在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绿色创新的研究和发展是缓解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和环境规制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U影响;政治关联、环境规制均会削弱该U型影响,且随着强度的升高,削弱效果愈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强度越大越好吗?——以人文社科项目为例
    俞立平, 戴化勇, 段云龙
    2022, 43(11): 163-171. 
    摘要 ( 148 )   PDF  
    最近10多年来,我国人文社科单项项目经费资助强度稳步增长,但是项目经费资助强度的绩效问题目前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综合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经费强度对科研成果具有保障和激励机制;项目经费强度对学术论文的绩效总体较差,对学术著作的绩效尚可;近年来项目经费强度的绩效呈下降趋势;当科研成果较高时项目经费强度的绩效总体良好;学术论文和科研人员数量与项目经费强度负相关;人文社科研发人员的贡献大于研发经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专利位序-规模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
    谷斌 赵雪琦
    2022, 43(11): 172-181. 
    摘要 ( 129 )   PDF  
    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对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量化测度,可以更好地对区域创新水平进行评估与定位。文章基于全国各省2008-2018年的创新活动数据,以授权专利数量作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测试指标,分析专利数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一步了解了各省技术创新能力变化情况。文章首先对各省专利数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然后分析了GDP与R&D投入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水平出现不协调的问题,但单位数据无法评估具体发展情况。因此,文章假设授权专利数量规模符合Zipf定律,利用全国34个省近十年来授权专利数量的统计数据,通过求取Zipf定律的参数值k并划分不同标度区,分析整体创新集中度趋势以及规模——位序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授权专利数量规模具有分段特征,大体可以划分2个标度区,以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为第一标度区,以广西、云南、山西等经济欠发达的省为第二标度区,并分析了标度区范围、分段特征和各标度区分布变化规律,从而衡量全国各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文章基于授权专利数量,分析各个区域创新集聚程度,为更好地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聘用职业经理人有助于农民合作社创新吗?
    李后建 郭安达
    2022, 43(11): 182-190. 
    摘要 ( 94 )   PDF  
    探索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新路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四川省种植业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聘用职业经理人对农民合作社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聘用职业经理人后,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这一积极作用会由于土地经营规模与合作社等级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检验潜在机制发现,互联网应用程度、组织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等变量在聘用职业经理人和农民合作社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聘用职业经理人对促进农民合作社创新,实现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人力资本研究元分析
    郭文臣 陈安琪
    2022, 43(11): 191-199. 
    摘要 ( 201 )   PDF  
    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组织人力资本近年来得到持续关注。为了厘清组织人力资本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本文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147项研究、151个独立样本中的606个效应值。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以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组织特征(包含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支持),团队特征(招聘实践、培训实践、竞争性薪酬、绩效反馈、内部晋升、员工参与、共享机制),个体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态度);组织人力资本也从两个层面对组织和个体产生影响,即组织人力资本在组织层面推动组织绩效、组织创新、组织学习、竞争优势,在个体层面助力个体行为、个体绩效、职业生涯发展等。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组织人力资本形成、发展与转化的作用机理,由此推进个体与组织之间良好的正向动态循环,持续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为组织人力资本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M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
    葛元骎 李树文
    2022, 43(11): 200-208. 
    摘要 ( 480 )   PDF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取得绩效均势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研究却并未回答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实践是否对绩效具有同样的影响路径这一问题。研究基于400余家科创企业,从能力-动机-机会(AMO)三个层面探讨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初创期科创企业AM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双元学习能力与人力资本的连续中介作用影响组织绩效;而发展期与成熟期科创企业则仅通过双元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组织绩效。研究在资源-能力整合框架下厘清了不同发展阶段AM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机制,这为管理实践动态配比组织资源与能力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