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2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博弈机制研究
    王祥兵, 严广乐, 杨卫忠
    2012, 33(11): 1-8. 
    摘要 ( 2088 )   PDF(1259KB) ( 2938 )  
    区域创新系统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创新、学习决策和动态博弈的系统。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及其动态演化路径,把学习竞争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引入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研究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初始条件、内在决定因素、动态环境下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过程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的演变。分析表明: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学习行为和能力、系统演化的初始状态等相关,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创新的协同收益、引致风险损失、初始成本以及双方的贴现因子则是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兴产业高被引专利的形成特征——以燃料电池为例
    陈傲, 柳卸林, 高广宇
    2012, 33(11): 9-15,23. 
    摘要 ( 1965 )   PDF(1425KB) ( 3280 )  
    以燃料电池这一新兴产业为例,通过对高被引专利技术形成特征的考察,提炼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新兴产业高被引专利是发明者之间相互合作的产物,知识来源更依赖于科学文献,而专利授权数量占优的在位企业并未拥有高被引专利所有权。进一步指出,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虽有"机会窗口"但无"先天优势",本土企业必须主动嵌入全球研发网络,高度重视与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和标准制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工业生产效率研究
    郭亚军
    2012, 33(11): 16-23. 
    摘要 ( 2281 )   PDF(924KB) ( 2376 )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2009年工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阶段DEA模型对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比传统DEA方法更为合理;资源利用水平、人均居民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民营资本所占份额和对外开放水平等环境变量对工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各省市应该努力改善环境要素,创造工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良好环境;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所处工业生产效率类型采取提高技术效率和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等措施,增强工业生产效率发展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绩效、R&D资本存量与吸收能力的增长路径
    周文光, 黄瑞华
    2012, 33(11): 24-31. 
    摘要 ( 2162 )   PDF(988KB) ( 2596 )  
    本文使用差分方程组分析了创新绩效、R&D资本存量与吸收能力的增长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当R&D资本存量的现值比率与上期创新绩效对当期创新绩效的总贡献率之和小于1时,创新绩效、R&D资本存量与吸收能力的增长受到限制,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小;当R&D资本存量的现值比率与上期创新绩效对当期创新绩效的总贡献率之和大于1时,创新绩效、R&D资本存量与吸收能力的增长不受限制,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此外,折旧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创新绩效、同一期的R&D资本存量对吸收能力的边际贡献与同一期的R&D资本存量对创新绩效的总贡献率对这三者的增长速率也有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
    陶长琪, 齐亚伟
    2012, 33(11): 32-39,48. 
    摘要 ( 2126 )   PDF(1692KB) ( 2559 )  
    本文采用DEA三阶段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8年28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并利用Kernel密度分布法进行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差距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确实对效率测度存在较大影响,DEA三阶段模型增强了效率评价的科学性和省市间的可比性;技术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呈缩小趋势;要素的空间均匀分布对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起到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元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杜宾, 李军锋
    2012, 33(11): 40-48. 
    摘要 ( 2251 )   PDF(1150KB) ( 2681 )  
    以现有的胜任力理论为基础,从个体和团队长远协调发展的角度,元胜任力模型描述了比胜任力概念更为内在的和高阶的能力属性。本文以创新团队和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团队元胜任力的构成维度,建立了四维度的团队元胜任力测量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量表和测量条目。其次,遵循演绎法的量表检验流程,分别从概念效度、信度、同源方差、效标关联效度等方面验证了元胜任力测量量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证明了元胜任力是比胜任力更为高阶的概念,为进一步研究个体元胜任力对团队元胜任力的影响关系,以及团队竞争力的形成与评价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任对持续性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张珣, 徐彪, 彭纪生
    2012, 33(11): 49-56,160. 
    摘要 ( 2496 )   PDF(1550KB) ( 2926 )  
    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依据团队循环阶段模型,把团队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过渡阶段、行动阶段和人际阶段,对每个阶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过程变量,提出信任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并基于持续性团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于持续性团队,信任对团队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且团队自省、团队监督和团队努力三个变量在二者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持续性团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团队结构差异性与企业并购关系实证研究
    杨林, 杨倩
    2012, 33(11): 57-67. 
    摘要 ( 2432 )   PDF(899KB) ( 2625 )  
    本文选取我国信息技术行业2005-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高管团队结构差异性(包括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以及高管团队与董事长垂直对差异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并购发生的概率与模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其一,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会对企业并购发生概率和模式产生显著影响效应,其中,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任期会对并购发生概率与模式产生显著负相关影响,而高管团队男性占比会对并购发生概率和模式产生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二,高管团队与董事长的垂直对差异性会对并购发生概率产生显著影响效应,即高管团队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会对并购发生概率产生显著正相关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高管团队结构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完善及企业发展战略设计等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SP模式下关键业务应用服务外包中的激励契约研究
    任怀飞, 张旭梅
    2012, 33(11): 68-75. 
    摘要 ( 2037 )   PDF(1203KB) ( 2847 )  
    采用ASP模式下的关键业务应用服务,ASP客户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改善运营绩效,然而ASP提供商的能力不足和道德风险也会给ASP客户的业务运营带来风险。针对ASP提供商的能力构建和激励问题,通过建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三种不同能力构建模式的ASP提供商在提供关键业务应用服务过程中需要执行系统运营服务和业务咨询服务两项任务的激励契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ASP提供商在两个维度上的任务进行激励时,对三种能力构建模式的ASP提供商将分别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并最终对ASP客户的业务运营绩效带来影响;ASP提供商应该根据自身已经具备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能力构建模式进入关键业务应用服务市场;ASP客户应根据市场情况选择胜任的ASP提供商并设计相应的激励契约对ASP提供商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研究中自我报告法应用探讨
    张燕, 陈维政
    2012, 33(11): 76-83. 
    摘要 ( 2145 )   PDF(960KB) ( 2847 )  
    许多学者对自我报告法在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研究中的使用提出了质疑。本研究从研究方法角度,对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调查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SEM多组分析法对传统自我报告法和"投射式"自我报告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投射式"自我报告法可以改善自我报告法低报告问题,但两种方法在模型验证时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不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无论是传统自我报告法和"投射式"自我报告法都是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研究的有效方法。同时,本研究也验证了招聘和甑选、薪酬策略对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次序的影响研究
    刘彦文, 郭杰
    2012, 33(11): 84-88. 
    摘要 ( 2092 )   PDF(923KB) ( 2668 )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融资决策。采用管理者业绩预测偏差衡量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利用Ordered-probit模型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次序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以短期负债融资作为首要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次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选择长期负债融资优先于内部融资,选择配股筹资优先于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而非过度自信公司则相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时间的网络截流选址模型与算法——以防御性醉酒驾驶的拦截问题为例
    朱华桂, 乔联宝
    2012, 33(11): 89-95. 
    摘要 ( 1981 )   PDF(975KB) ( 2735 )  
    首先提出了连续时间的网络截流选址问题,并以保护整个道路交通网络为目标,建立了防御性醉酒驾驶拦截问题的模型。根据问题的特征,分别设计了基于时间的迭代改进算法和离散选址问题的拉格朗日启发式算法,并通过随机实例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连续时间的同步拦截问题可以通过分离连续的时间变量和离散的选址变量的方法,多次求解覆盖问题而有效解决,并且迭代改进算法对时间的搜索性更强,从而能够用较少的迭代次数解决原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绩效关系研究
    谢磊, 马士华, 桂华明, 黄培
    2012, 33(11): 96-104. 
    摘要 ( 2145 )   PDF(1038KB) ( 2758 )  
    在企业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供应物流协同理论,不仅注重多个供应商与下游制造商的协同,同时考虑各个供应商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满足下游制造商的需求。设计供应物流协同量表,分为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供应商之间协同、物流服务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供应物流协同、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e-works"合作发放问卷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验证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并且实证分析供应物流协同对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企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嵌入、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易朝辉
    2012, 33(11): 105-115. 
    摘要 ( 2241 )   PDF(1031KB) ( 2511 )  
    在创业领域,新创企业成长与网络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网络理论和资源观,本文构建了网络嵌入、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网络的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都有利于改进新创企业绩效,但其作用程度依次降低;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正相关,并在结构性、关系性网络嵌入与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而没有中介认知性网络嵌入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与模式研究——CSSCI管理学期刊案例分析
    姜春林, 王文苑
    2012, 33(11): 116-121. 
    摘要 ( 1945 )   PDF(823KB) ( 2791 )  
    以我国CSSCI收录的管理学期刊为调查对象,通过总结开放存取的概念来设定相关评定标准,对这些期刊的网站建设及免费存取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管理学期刊仍处于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初期阶段,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管理学期刊开放存取的三种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试熟化型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基于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实证分析
    孙洪武, 齐博, 刘志民
    2012, 33(11): 122-128. 
    摘要 ( 2162 )   PDF(1022KB) ( 2525 )  
    本文基于过程管理视角,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中试熟化型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项目评估模型;通过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切适性及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只有设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吸收终端用户农民参与评估,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农业科技成果熟化程度,为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外部环境、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以环境效益为调节变量
    程聪, 谢洪明
    2012, 33(11): 129-136. 
    摘要 ( 1947 )   PDF(962KB) ( 2930 )  
    既往的文献在研究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时,很少将企业外部环境与绿色经营策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同时也忽略了环境效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环境效益为调节变量,提出了企业外部环境、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浙江绍兴与江苏吴江89家化工印染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企业外部环境对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环境效益在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企业外部环境与环境效益在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中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施正确的绿色经营策略提供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集聚优势耗散的集群企业外迁动因实证研究
    吴波
    2012, 33(11): 137-143. 
    摘要 ( 1976 )   PDF(841KB) ( 2881 )  
    针对集群企业外迁现象,学术界提出了集聚优势耗散理论。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在区域层面进一步识别驱动集群企业外迁的关键要素,在企业层面揭示"能力异质性"和"规模差异性"对集群企业外迁不同的影响机制。以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层面,企业不可控区域要素是影响集群企业外迁的关键动因;在企业层面,能力强的家电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外迁意愿,而规模大的家电企业则表现出显著的本地留守意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网络成员合作行为策略选择研究
    张宝生, 张庆普, 王晓红
    2012, 33(11): 144-151. 
    摘要 ( 2089 )   PDF(1145KB) ( 2552 )  
    成员间的合作是知识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研究合作前提下的成员行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员合作的条件下,网络内节点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将时间、精力、经费等投入要素在知识转移、合作创新、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等不同的行为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获取最大的知识增量。从知识转移和合作创新的预期收益函数入手,通过对几种行为收益的综合分析,并考虑到风险因素,讨论在不同情况下成员要素投入的最佳策略。并对五个节点的知识网络G进行例证分析,对问题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期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李庆华, 王文平
    2012, 33(11): 152-160. 
    摘要 ( 2334 )   PDF(861KB) ( 2604 )  
    自战略管理理论诞生以来,其隐含的研究假设就认为持续竞争优势是存在的。因此,如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内容。但是,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保持竞争优势。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所谓持续竞争优势通常是罕见的或快速衰减的,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国外许多学者转而开始了关于短期竞争优势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外学术界存在着关于短期竞争优势的三种研究流派:一是基于行动的短期竞争优势研究流派,二是基于资源的短期竞争优势研究流派,三是基于业绩的短期竞争优势研究流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