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管理 ›› 2025, Vol. 46 ›› Issue (10): 50-59.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5.10.006
王晓玲1,果佳慧1,魏嘉蒙2
Wang Xiaoling1, Guo Jiahui1, Wei Jiameng2
摘要: 超学科研究是我国应对西方科技封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深入剖析超学科研究的中国模式,有利于推进我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超学科研究贡献中国智慧、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以“863计划”“973计划”“2011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的政策文本,以及十万空分压缩机项目、大型全断面掘进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装备三个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一手访谈资料,约40万字的文本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利用扎根分析和类型构建方法,揭示了超学科研究的三类中国模式:政府主导的跟踪发展模式,以跟踪国际前沿为目标,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研究为路径,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创新方式;探索需求导向的自主创新模式,以解决重大需求的自主创新为目标,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为路径,以集成创新为主要创新方式;多主体协商对话的协同创新模式,以科技、人才全面创新为目标,以多主体协商对话的协同创新为路径,以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为主要创新方式。基于超学科研究三种模式的特征与价值,提出建立分类管理体系,发挥各类模式的优势,并围绕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