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月辉.中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理论与特点[J].国际经贸研究,1996(2). [2] 王晔.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刍议 .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1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211. [3] 莫于川.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亟待改革[J].改革,1998(6):91. [4] 冯晓青,刘淑华.试论知识产权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J].中国法学,2004(1):61. [5] 李永明,吕益林.论知识产权之公权性质—"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补充[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0-67. [6]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1. [7] 陈卫东、郝银钟.实然与应然:关于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随想[J].法学,1999(6):26. [8] 王晔.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刍议 .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1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94-197. [9] 吕薇.加强协调机制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93号),2003年7月14日. [10] WHITE HOUSE.2010 JOINT STRATEGIC PLA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ENFORCEMENT .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omb/assets/intellectualproperty/intellectualproperty_strategic_plan.pdf,2011.8. [11] W. R. Cornish.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copyright, trademarks and allied rights(4th ed.)[M].London: Sweet & Maxwell,1999:109. [12] Kimberlee Weatherall, Elizabeth Webster , Lionel Bently. IP Enforcement in the UK and Beyond . Occasional Paper No. 1/09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stralia,2009. [13] 邓建志.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特色制度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6). [14] 文希凯.香港专利保护制度考察纪行 .http://www.patent-star.wm/cachehtmU2004/100/1368.htm,2011年8月访问. [15]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1-52. [16] 楼夷.中美知识产权报告交锋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519/17101603937.shtml,2011年8月访问. [17] Mark Cohen,Michael Suasmann.知识产权罪 .http://chinese.shenyang.usconsulate.gov, 2011年8月访问. [18] 李晓明.从中美IP/WTO第一诉谈我国的轻罪体系建构-重在两国IP保护力度的分析[J].中国法学,2007(6). [19] 姜明安.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议 .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3年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 [22] 戴琳.论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及行政管理机构设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11). [23] 王强华.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的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9(9). [24] 邓建志,单晓光.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涵义[J].知识产权, 2007(1). [25] 朱雪忠,黄静.试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一体化设置[J]. 科技与法律,2004(3). [26] 吴汉东等著.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