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国强,梁瑞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强化技术创新机制的对策研究[J].软科学,2000(4):99-100.
[2] 官建成,刘顺忠.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2):210-214.
[3] 李晓钟,张小蒂.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7-64.
[4]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李佳.区域创新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检验[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4):96-102.
[5] 常玉,卢尚丰,刘显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4(1):103-105.
[6] 范柏乃.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12):667-671.
[7] 常玉,卢尚丰,刘显东.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增刊:296-299.
[8] 刘军,姚佐文.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2009(3):1-4.
[9] 闫国庆.中国开发区创新能力测度[M].科学出版社,2008:210-217.
[10] 郑健壮,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3):31-33.
[11] 陈泽聪,徐钟秀.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兼论与市场竞争的相关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22-128.
[12] 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J].经济科学,2009(4):62-74.
[13] 岳书敬.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8(5):13-18.
[14] 王家庭,贾晨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73-78.
[15] 李凯,任晓艳,向涛.产业集群效应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基于国家高新区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3):448-452.
[16]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工业增长效率对比及其政策内涵[J].财贸经济,2006(7):3-10.
[17] 梁栋.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5-47.
[18] Katz M. An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 17(4): 527-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