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
    李律成 曾媛杰 彭华涛
    2024, 45(8): 1-1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1
    摘要 ( 457 )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 QCA、NCA 和DEA 方法,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杂因果机制及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单个前因条件均不可作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通过联动组合的方式协同驱动;(2)识别出4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路径,包括:“数据要素驱动的基础前沿创新”模式、“数据要素驱动的企业-用户共创” 模式、“数字政策驱动的用户开放式创新”模式、“数据要素-数字政策共同驱动的多元协同创新” 模式,其呈现出非对称性的“殊途同归”特征。(3)企业应用创新能力薄弱是限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的“黑箱”,为我国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和驱动机制研究
    罗均梅 徐翠丰 姜忠辉
    2024, 45(8): 11-2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2
    摘要 ( 216 )  
        数字创新能力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其演化逻辑和形成机制缺乏充分探索。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双案例比较分析探究了核心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可分为协同型数字创新能力和独特型数字创新能力,其开发过程都经历了培育、形成和提升三个阶段;第二,多主体间的协作机制是核心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开发的先决条件,可分为分布式协作和集成式协作,各自推动了不同类型数字创新能力的开发;第三,知识耦合是核心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开发的动力机制,体现了多主体间协作对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作用机理。松散型知识耦合搭建了分布式协作与协同型数字创新能力之间的桥梁,紧密型知识耦合则搭建了集成式协作与独特型数字创新能力之间的桥梁。研究结论从多主体协作的新视角剖析了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不仅丰富了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理论文献,还为企业有效开发数字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主导逻辑驱动传统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机制研究
    高昕, 程露, 康宇航
    2024, 45(8): 22-3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3
    摘要 ( 161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诸多传统行业都亟待通过数实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以推动旧有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当前研究多为宏观层面的理论推演,较少从微观层面揭示如何在数实融合背景下跨越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跃迁鸿沟。本研究围绕鸭嘴兽物流科技平台展开了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探讨了其在运力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步颠覆传统集装箱陆运模式,以实现传统生产力更新的微观过程机制。研究发现:(1)传统行业供需端协同转型升级以颠覆旧有增长模式,呈现出“数字技术采纳-数据主导逻辑-传统生产力更新”的动态演进过程;(2)针对传统行业供需端发展瓶颈,在通用性数字技术嵌入和专属性数字技术研发双重维度下进行数字技术采纳,
    是促进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迈进的刺激因素与触发器;(3)数据驱动下的流程再造与功能联动共同构成的数据主导逻辑,则是推动企业从战略认知层面形成数据流和业务流有机联动的使能器。研究结论为传统行业突破传统增长瓶颈与发展痼疾提供了“供-需”互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思路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对中间产品创新价值链的影响研究
    赖俊明, 何玲辉, 王文青
    2024, 45(8): 32-4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4
    摘要 ( 145 )  
       当前经济循环流动的关键在于供给体系中各产业的关联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中间产品作为内循环体系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实体企业的产出损失、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在理论层面,本文对数字经济与中间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计量分析方面,本文采用乘数效应理论来建立计量模型,旨在探究数字经济对中国中间产品创新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中间产品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中国中间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3)虽然国外技术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中间产品创新,但其效果并不显著;(4)各地区经济实力以及投入占比对中间产品创新具有显著影响;(5)最终产品的生产有利于推动中间产品创新进程。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提示我们应该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高素质劳动力教育的供给,加强对国内中间产品研发的投入强度,减少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深化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以充分释放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规模效应,最终完成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
    肖挺, 叶浩
    2024, 45(8): 41-5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5
    摘要 ( 264 )  
        制造业总体的“大而不强”在企业层面的反映即为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是制造企业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必经之路。结合2011—2019年IFR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表征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果,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制造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对于企业加成率的促进效应在沿海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且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工业机器人应用中获益更大。此外,资本密集度更高的企业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更易于从中获得加成率提升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企业市场势力促进的中间机制为“技术进步效应”和“成本效应”,并且发现了机器人应用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存在着不同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从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打造的微观层面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培育之成效,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共生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刘军 钱宇
    2024, 45(8): 51-6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6
    摘要 ( 122 )  
       绿色技术创新是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驱动力。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共生集聚如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首次揭示了产业共生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渐进DID方法检验了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产业共生集聚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共生集聚主要通过促进绿色知识溢出、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的作用尚未显现;产业共生集聚还推动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其溢出效应仅在200 km内显著;共生集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只有在共生集聚区规模达到187.17 km2时才能显著发挥,且园区数量越多,其效应越显著;在政府环保关注度较高的地区,产业共生集聚的绿色创新效应更为突出;共生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明显“提质增量”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与引领,进一步集聚绿色创新要素;构建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工厂认证体系,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强化环保关注度,更好发挥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倒逼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和国家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朱相宇 关秉裕
    2024, 45(8): 62-7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7
    摘要 ( 106 )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链式中介模型等方法,研究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第二,风险投资和融资约束在政府补贴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第三,高财务杠杆会抑制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对企业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第四,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与企业基础研究间存在“倒U型”关系,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会抑制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在国有背景、大规模、CEO和董事长两职分离的企业和高市场竞争程度中对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为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并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及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标准创新网络突破技术锁定的路径研究
    高鲜鑫 王黎萤
    2024, 45(8): 73-8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8
    摘要 ( 115 )  
       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面临诸多标准创新融通和关键技术锁定的挑战。本文选择海尔工业互联网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从标准创新视角探索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技术锁定突破路径。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企业技术锁定突破是不断进行标准创新以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首先基于资源依赖关系和网络嵌入层级的动态交互实现了标准创新网络的构建,继而遵循“标准创新网络构建-标准化能力提升-技术锁定突破”的路径逻辑。具体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相应构建了学习型标准创新网络、探索型标准创新网络和主导型标准创新网络,先后形成了标准跟踪能力、标准参与能力与标准主导能力,分别促进了低端技术模仿、关键技术逆向工程与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技术锁定突破。转型阶段的演进机制分别是标准参与制定机制和标准引领主导机制。研究结论为工业互联网企业突破技术锁定困境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关键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发企业与创新联合体共演驱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机制研究
    张贝贝, 尹西明, 陈泰伦, 余江, 陈劲
    2024, 45(8): 83-9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09
    摘要 ( 147 )  
      如何持续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与重点议题。然而现有研究鲜有关注中观层面如何桥接宏观产业生态和微观主体,进而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过程机制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议题。本研究聚焦光刻机这一集成电路产业代表性关键核心技术,以光刻系统集成商ASML为案例,运用纵向单案例方法系统探究:后发企业如何通过与创新联合体共演,持续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超越追赶?研究发现:面向光刻技术的阶跃性目标,基于“动机(M)-战略(S)-创新联合体(C)”的过程逻辑,ASML与其创新联合体持续共演,通过“权力分配”主体协同、“产业牵引”知识整合和“核心-外围”利益共生三种价值共创机制,驱动光刻机技术持续突破。随着创新联合体从萌芽、升级、强化到共生,ASML逐步完成其在光刻市场的后发追赶到引领超越。研究结论拓展并深化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后发追赶的理论研究,为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技术融合对后发企业非对称赶超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竞合视角
    刘微微 李昀泽 毕克新
    2024, 45(8): 95-105.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0
    摘要 ( 142 )  
      以往技术赶超研究聚焦于企业如何借助后发优势并结合企业间动态竞争关系实施创新策略。本文从企业绿色转型角度出发,对这一赶超路径进行两方面延伸:第一,提出绿色技术融合既能为关键技术“添绿”补齐短板,又会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扬其长处。第二,将动态竞合领域中的绿色技术融合与环境不确定性相关联,预测绿色技术融合的赶超效应取决于环境不确定性下的市场动荡程度。本文以 2012—2021年中国重污染行业 67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位理论测算竞合视角下绿色技术融合度,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绿色技术融合对非对称赶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动态竞合领域中的绿色技术融合能够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维度的企业追赶绩效,环境不确定性下的市场动荡会强化绿色技术融合与企业追赶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竞合视角下的绿色技术融合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通过跨领域差异化战略加速非对称技术赶超。研究结论丰富了竞合相关理论,对推动绿色与非绿色技术融合,促进后发企业非对称赶超提供经验证据和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一体化、地方政府绩效与高技术产业创新
    俞立平, 黄梦亭, 李雯, 张博
    2024, 45(8): 106-11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1
    摘要 ( 105 )  
       市场一体化可以增强全国市场的稳定发展,地方政府绩效可以促进地区市场发展,都是市场发展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将两者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其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市场一体化、地方政府绩效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我国2009—2019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地方政府绩效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绩效在市场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作用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地方政府绩效在市场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据此,我们要继续深化统一大市场建设格局,合理协调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地方政府绩效的关系,对于地方政府绩效较低的地区来说,可以适当放缓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步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PO审核过会对同行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陈世来 李青原
    2024, 45(8): 115-125.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2
    摘要 ( 73 )  
       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及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IPO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企业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05—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IPO审核过会对同行在位者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IPO审核过会显著提高了同行企业创新投入,且IPO审核过会企业数量越多,这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IPO审核过会促进同行企业创新的两种效应中,竞争效应起主要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IPO审核过会对同行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IPO拟募集资金规模越大、IPO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时及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IPO审核过会显著提高了同行企业的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主要表现为实质性创新显著增加,而策略性创新无明显变化,并最终提高了创新产出对企业价值的边际贡献。本文丰富了中国制度背景下IPO溢出效应、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重要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质性环境规制、数字化投资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
    许秀梅, 荆若兰, 李敬锁
    2024, 45(8): 126-13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3
    摘要 ( 93 )  
       绿色发展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讨异质性环境规制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及数字化投资的联动效应,有助于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本文以2012—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异质性环境规制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及数字化投资的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命令控制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2)数字化投资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正向调节命令控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的U型关系,负向调节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的倒U型关系;(3)异质性环境规制、数字化投资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上结论对于政府灵活运用环境规制工具、优化调整环境监管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调适与制度重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的差异性研究
    马文娟, 薄晓营, 王丛虎
    2024, 45(8): 135-14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4
    摘要 ( 56 )  
       条块分割的碎片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管活动顺利推进的现实阻力。实践从技术调适和制度重塑两条路径对政府监管的碎片化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但已有研究对不同治理路径的差异性测量与解释、技术调适与制度重塑的互动机制等关键问题尚未予以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以整体性治理和注意力分配为理论视角,以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阻力与意愿的约束分析方法探究实践形成不同治理思路的适用场景与治理差异。研究发现:监管策略的选择不是单一类型,而是多种策略共同发挥作用;实践形成不同治理思路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出于改革阻力与改革意愿的考虑进行注意力分配的选择结果;监管策略选择遵循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规则的推进顺序,蕴含着技术调适与制度重塑的组合理念。研究结论丰富了监管策略选择的过程机制研究,为提升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效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来源: 一项结构性权力视角的实证
    马艳艳, 范佳颖, 刘江南, 尹晓禾
    2024, 45(8): 145-153.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5
    摘要 ( 79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国家创新体系领域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侧重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内涵界定和现状评估,缺乏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机制的理论化研究。文章在厘清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区别的基础上,从结构性权力视角探究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并选取2012—2020年间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83家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继续保持主体地位,还应在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保持主体地位。(2)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依赖于企业的结构性权力,而企业结构性权力来源于企业的层级权威、资源掌控和网络中心性。单一权力源泉有助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且三重权力源泉之间存在两两互补效应。(3)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存在边界条件。政府科技经费支持力度能够强化企业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正向影响,但是会部分抵消企业层级权威、资源掌控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正向影响。文章深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研究,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地位相关政策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结强度、协同创新能力与数字化转型
    易加斌, 俞澜天, 王宇婷, 杨小平
    2024, 45(8): 154-163.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6
    摘要 ( 96 )  
        通过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企业适应“工业40”和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结强度、协同创新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的交互关系展开研究,并考察协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和不对称依赖的调节作用。通过270份来自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结强度和协同创新能力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联结强度对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能力对网络联结强度与数字化转型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其中对横向网络联结强度与数字化转型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纵向网络联结强度与数字化转型起完全中介作用;不对称依赖在网络联结强度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但对网络联结强度与数字化转型关系以及协同创新能力与数字化转型关系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了基于社会网络和协同创新双视角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上为制造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外源到内生的技术创新与追赶研究——基于中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发展的分析
    邓悦, 蒋琬仪, 曹国宪
    2024, 45(8): 164-17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7
    摘要 ( 82 )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如今不仅在垃圾焚烧发电规模上领先于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强国,在技术上也从籍籍无名飞跃至世界领跑地位,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演进与垃圾处理外源到内生技术变革的过程分析,揭示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得以赶超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家对技术路线的宏观指引。研究发现:(1)垃圾处理政策的发展是倒逼企业创新、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走向繁荣的必要条件;(2)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经历了外源式技术引进到内生式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成功实现垃圾焚烧发电规模和技术的全面领先。(3)本文提出了一个“双核驱动内生式创新组织模式”,在该模式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是推动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内生式创新的核心动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变革历程,同时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典型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业协会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机制研究
    王浩军, 宋铁波, 易锐
    2024, 45(8): 172-18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8
    摘要 ( 85 )  
       绿色创新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将价值创造和绿色倡议融入战略决策是日益流行的企业管理实践。行业协会在这一实践中扮演着中介机构的角色,但其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洞察。本文基于行业协会的组织属性并结合制度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全面的研究框架,考察了行业协会关联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情境机制和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行业协会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2)基于内外部协同治理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分析师关注和外部审计质量强化了行业协会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效应,从而证实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压力感知机制;(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行业协会关联通过提高企业ESG表现和吸收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行业协会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果在不同类型的行业协会关联因素中存在系统性差异。研究成果拓展了绿色创新的前因研究,深化了对中国行业协会性质和治理职能的认知,并从行业协会、市场服务机构以及董事会多边治理推动企业亲社会决策和绿色创新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孙慧, 祝树森, 唐静, 张贝贝,
    2024, 45(8): 182-19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4.08.019
    摘要 ( 153 )  
        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存在互动关系,二者耦合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同模型对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进行测度和评价,并进一步运用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实证检验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及机制。研究表明:大部分企业的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水平濒临失调,随着时间推移,空间分布格局从“中间低、四周高”转变为低水平“均衡”分布;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存在驱动效应;企业声誉和政府补贴在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和企业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在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和企业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更强。本文拓展了ESG、企业内共同富裕和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为通过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发展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