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国家应急科研机制建设:经验事实与政策进路
    梁中
    2023, 44(5): 1-8. 
    摘要 ( 248 )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视域下,为推动科技研发力量迅速嵌入重大公共危机应对领域,探索构建结构完备、运转有序的国家应急科研机制,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已成为国家安全与创新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命题。为此,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应急科研处置的经验事实,对其从条块分割到多层次、多主体、跨部门协同联动不断强化,从单一“行政指挥线”到“行政指挥线”和“学术指挥线”并行与融合,从“单灾种”、短期性、“个案化”应急科研处置到指向多灾种、多尺度、“专常兼备”的制度化应急处置框架构建这一实践演进逻辑进行系统分析,并从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两个层面明确内在的变革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应急科研机制的内涵和运行特征界定入手,围绕其构建方向尝试提出从“非常态应对”转向“战略化存在”、从“排他性竞争”转向“多元合作创新”、从“封闭式决策”转向“开放型决策”这三个基本理论逻辑。同时,结合我国应急科研管理的独特现实情景,针对关键政策议题,就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科研情景构建工作、建立以主动触发机制为核心的应急科研响应系统、深化中枢指挥机制改革等实践进路提出建议,以期为完善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应急科研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创新理论40年:国外研究脉络与发展
    湛军, 张顺
    2023, 44(5): 9-22. 
    摘要 ( 241 )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收集梳理了服务创新研究以往40年(1982—2021)的学术文献,借助VOSviewer、CRExplore、Metaknowledge等分析软件,完成了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理论分类,从全景角度厘清了理论发展脉络及潜在的相互联系,明确了研究热点与前沿并提出科学评价。研究发现:(1)服务创新研究存在9种主要理论/视角:熊彼特创新观、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观、市场导向观、吸收能力观、知识基础观、关系网络视角、开放式创新、服务主导逻辑,其中,动态能力观与服务主导逻辑最富发展前景。(2)上述不同理论流派的研究主体及侧重方向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共生共存相互补充,彼此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关系。(3)大多数研究聚焦于服务创新及其对创新主体的绩效影响,忽略了将内外部环境以及服务类型与服务阶段等重要情境因素纳入整体研究框架中。基于上述发现和结论,本文提出了服务创新研究理论集成框架,给未来服务创新研究提供必要的方向指导与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策略对生态系统创新的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
    王鑫, 谢庆红, 王嘉馨
    2023, 44(5): 23-33. 
    摘要 ( 187 )  
       创新驱动发展,全球平台企业都致力于创新。本文运用CiteSpace 6.1.R6,对源自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的1964篇平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和突现词检测分析,明确了研究热点和前沿。通过对重点文献梳理和归纳,厘清了平台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价值创造源泉。以价值创造机制为切入点,总结提炼了交易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的平台策略对生态系统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平台生态系统创新研究框架。用阿里巴巴零售和小米IoT开发者平台生态系统进行了印证。最后提出了三个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发企业如何突围管理制约——华为的启示
    张娜娜, 王展硕, 谢伟, 梅亮
    2023, 44(5): 34-43. 
    摘要 ( 158 )  
        后发企业不但面临技术落后的制约,其追赶目标的实现还受限于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等所引致的管理制约。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突破管理制约以及提高管理能力成为现阶段后发企业实现可持续追赶的关键。与传统追赶研究领域关注后发企业技术落后、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升过程不同,本研究聚焦于后发企业存在的管理制约现实,关注后发企业通过管理学习改善其追赶中管理制约的过程。本文选择中国华为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及三步编码法,文章深度解析了华为追赶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制约问题以及其实施管理学习的过程,研究发现:(1)管理制约导致后发企业陷入追赶困境,其对案例企业追赶行动的限制主要体现为:战略维度的低水平跟随,研发环节的封闭式技术积累,以及人力资源维度的紧缺型人才供给;(2)管理制约的复杂性特征强化了管理制约对后发企业追赶行动的限制,其复杂性具体体现为管理制约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其中案例企业管理制约的多维性体现为战略管理维度、研发流程管理维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维度管理制约,案例企业管理制约的多层次性体现为战略层面和职能层面管理制约;(3)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学习行动是后发企业突破管理制约的关键,案例企业所采取的针对性管理学习行动包括:基于战略管理对标的管理学习实践,基于体系化研发的管理学习实践,以及基于制度化人资管理的管理学习实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性创新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
    姚珊珊, 段海艳
    2023, 44(5): 44-53. 
    摘要 ( 133 )  
        如何提升财务困境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避免其摘帽后再次陷入财务困境已成为实现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7—2021年我国成功撤销特别处理处罚(即“摘帽”)的ST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生存分析法中最广泛使用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困境企业摘帽后持续性创新能否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并分析生产经营效率、企业财务风险和商业化绩效的内在机制效应和过度负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摘帽后有40.7%的企业再次陷入财务困境,困境企业的发展质量堪忧。摘帽后持续性创新能显著降低再次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有助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2)机制分析发现,持续性创新并未降低困境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商业化绩效。(3)过度负债负向调节持续性创新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高负债抑制持续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持续性创新与困境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为ST上市公司真正摆脱财务困境开展持续性创新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HT5”H〗关键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DI数量、质量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
    张秀峰 胡贝贝 陈伟 张树静
    2023, 44(5): 54-61. 
    摘要 ( 220 )  
       本文利用中国52个国家高新区2008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作为阈值变量,使用Hansen非线性面板阈值回归模型,分析了FDI数量和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为阈值,FDI数量、质量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FDI数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FDI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显著。就FDI质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二门槛值之后,正向影响的边际作用又进一步增强,即改善FDI结构、提高FDI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家高新区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下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驱动机制
    杨柏 陈银忠 李海燕
    2023, 44(5): 62-69. 
    摘要 ( 204 )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自组织、自适应性系统,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关于数字化转型下系统演进的机制引发了学界的思考。本文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生态系统重塑的基础上,着重从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两个层面对数字化转型下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具体而言,数字技术通过降低创新活动不确定性,激发了高频创新;增强系统的融合和生成,提升了系统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知识累积与扩散速度;强化系统的沟通与协调,深化了系统治理协调机制等方面驱动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演进。而数据资源通过完善系统价值共创模式,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加速迭代,保持了高效创新等方面驱动系统不断演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芯片技术国际依赖网络结构及其演化
    俞荣建 赵一智 项丽瑶
    2023, 44(5): 70-84. 
    摘要 ( 143 )  
        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困局,需要对我国关键技术的国际依赖进行科学评价。针对技术依赖研究的理论争议和测度方法问题,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构建“结构差异、水平差距、技术价值和可替代性”四维技术依赖测度模型,选择芯片技术领域4大类技术模块、共15个主要技术为样本,共443 285条发明专利数据,测度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五国(地区)芯片技术的二元技术依赖关系(单向和双向)、国际技术依赖网络结构,多层次技术依赖格局和多阶段演化特征,以及各国面临的技术威胁。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在芯片技术国际依赖网络中占主要地位,中国具有一定节点入度、但处依赖明显劣势,难以形成反制能力。国际技术依赖网络日趋复杂,美国和日本等优势仍然显著、但有所减弱,各国(地区)之间依赖明显不均衡。日本和美国面临的技术威胁较小但逐渐上升,中国面临的技术威胁虽呈下降趋势,但在材料、设计、制造模块面临的技术威胁依然较大。研究丰富了技术依赖的理论内涵,并确立了技术依赖的四个维度理论结构。基于发明专利数据的技术依赖测度方法,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技术依赖网络结构分析方法,为技术威胁评价提供新的视角。研究结果对国际技术形势研判、技术威胁预测和排查以及科技战略部署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补贴、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合作
    叶阳平 马文聪
    2023, 44(5): 85-95. 
    摘要 ( 127 )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合作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具体而言,本文探讨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以及研究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在异质性企业中所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地,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细分类型的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合作;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在政府研发补贴与创新合作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只有在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才能显著调节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的关系;高管团队的海外社会资本、学术社会资本能够显著调节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的关系,而金融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文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制定促进企业间创新合作的研发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创新合作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研发国际化——来自沪深港通的证据
    万源星 王怡舒 刘云
    2023, 44(5): 96-104. 
    摘要 ( 94 )  
       借助沪深港通场景,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多期倍差模型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开放促进企业参与研发国际化活动,且主要通过外国投资者的价值信息需求促使企业形成长期视野而实现,即“迎合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上述政策效果对东部地区企业更显著,主要促进企业在美国以外地区开展的研发国际化活动。本文建议,政府应重点完善外国投资者关系管理,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投资者互动形式,同时继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加强外资权益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渐进式跨国并购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研究——以鸣志电器为例
    陈凌云, 罗倩, 钱海荣, 王楠
    2023, 44(5): 105-112. 
    摘要 ( 104 )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优势技术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阻碍因素,不同的并购方式可能降低这些阻碍因素对并购的负向作用。本文选取鸣志电器收购AMP进行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析其并购模式并总结,借鉴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渐进式跨国并购的概念,对影响知识转移的前置因素进行梳理,逐层介绍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了渐进式跨国并购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基于原有合作基础的渐进式跨国并购通过某种强关系的建立,弱化了制度距离、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了双方的人际信任,通过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构筑稳健的信任关系,而稳健的信任关系使得并购双方知识转让意愿和知识接受意愿更为强烈,减少阻碍因素的不利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知识转移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
    方健
    2023, 44(5): 113-121. 
    摘要 ( 167 )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视角,探究供应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在机理。以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供应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供应商集中度有利于技术创新产出;(2)伴随供应商集中度提高,由于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加大且主要供应商挤占企业资源,企业将降低技术创新投入,供应商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从而证实较高的供应商集中度存在溢出效应;(3)当主要供应商中存在大供应商时,不利于技术创新产出,而较强的管理层能力则可以抑制这种负面影响;(4)企业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盈利企业的供应商集中度对技术创新产出及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长度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陈启斐
    2023, 44(5): 122-130. 
    摘要 ( 136 )  
        供应链长度的量化研究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难题。本文利用30个省份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共计120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服务业在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的供应链长度,弥补产业链研究的理论空白。在此基础上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两个视角出发,考察服务业延伸供应链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服务业供应链向上游服务环节延伸1%,将会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48%;向下游制造环节延伸会抑制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在国内价值链上,延伸供应链长度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提升作用。因此,加强供给环节的服务要素投入质量,延伸供应链长度,对于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的研究也为服务业延伸供应链长度指明方向,延伸上游服务环节的供应链长度可以有效化解“成本病”。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强化上游供应链能力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三螺旋互动有利于知识创造吗?
    张艺, 杜军, 白福臣
    2023, 44(5): 131-139. 
    摘要 ( 123 )  
        本文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方法,以我国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主体——“双一流”大学为例,探究其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双边或三边互动对知识创造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学术部门之间耦合互动关系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这不仅有利于知识创造,还有助于改善科研投入到知识产出的转化;然而,学术部门与产业部门双边互动关系出现了解耦迹象,它们之间互动不仅不利于知识创造,还间接削弱了科研投入对知识产出的正向影响;此外,产学研三螺旋互动还出现了解耦现象,并且对知识创造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资助与企业创新:缓解匮缺还是滋长惰性?
    崔兆财, 张志新, 李成
    2023, 44(5): 140-148. 
    摘要 ( 95 )  
    政府研发资助政策究竟是缓解了企业创新中的资金“匮缺”程度?还是进一步滋长了企业的创新“惰性”行为?研究将2008-2017年间国泰安数据库中2480家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在考虑内生性的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2SLS和IV Probit两种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在控制时间、行业、企业性质和地区等固定效应以及企业自身特征因素后,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活动产出以及创新意愿存在U型非线性激励效应,只有当政府资助规模超过某阈值后,才能呈现出对企业创新意愿的“挤入”效应,不过这种“挤入”效应可能会带来“重数量”困境。2)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偏好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分层效应,即合理范围内的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选择“高端”创新,过度补贴则容易鼓励企业的骗补、寻租和优惠政策的攫取等“惰性”行为,引起创新偏好向低端化“降级”,造成“轻质量”困境。3)以上结果在国有/非国有企业、高/低创新强度行业分组间均存在异质性。意味着政府的创新补贴政策需兼顾不同股权性质、不同行业创新强度的差异性,且需重点缓解民营企业和高创新强度企业的资本“匮缺”,以及“鞭策”国有企业的创新“惰性”,鼓励高创新强度行业内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否则会进一步加剧不同类型企业间的“激励扭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创新下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堵还是疏?
    蔡双立 张晓丹
    2023, 44(5): 149-158. 
    摘要 ( 102 )  
       在开放创新悖论和负外部性并存的前提下,知识产权的“疏堵”保护模式对地区创新能力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开放创新范式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在开放创新范式下,采用“重堵轻疏”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影响知识产权的创新溢出效应,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样采用“重疏轻堵”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由于缺乏创新者激励,同样也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只有建立“以市场化疏通为目的,以核心利益保护为底线”的市场化促进与保护模式,才更有利于实现创新者激励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双重效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研究方面的文献,对我国政府制定支持区域提升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具有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形成的三层博弈与启示
    徐元
    2023, 44(5): 159-165. 
    摘要 ( 89 )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产业利益争夺和国家之间竞争的利器,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制定成为国家间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制定的整体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主线:即利益集团→国家→国家联盟→知识产权全球标准。从产业利益保护需求到全球标准的形成过程中,各知识产权相关行为体之间在各种机制和论坛展开激烈的博弈。这些博弈发生在三个层次:国内层次、国际(跨国)层次和联盟层次,知识产权全球标准的形成就是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博弈推动实现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双层博弈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指出了双层博弈理论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形成的三层博弈模型,并把知识产权国际谈判中知识产权所有者利益集团内部的博弈、所有者和使用者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利益集团与本国政府的博弈、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不同国家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一国利益集团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博弈、国家联盟之间的博弈等九种类型、三个层次之间的博弈纳入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即在知识产权国际谈判中,应当坚持多边主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应当利益平衡;在国际知识产权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应当善于发现和借助“沉默的盟友”的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下专利池对扩展适应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丽平 赵丽洁
    2023, 44(5): 166-173. 
    摘要 ( 75 )  
       扩展适应是企业改进现有产品和技术以扩大市场的一种重要创新方法,但现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研究结合数字经济的时代特征,基于IPO模型,构建专利池通过大数据能力和用户创新作用于扩展适应的链式中介模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收集了527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AMO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专利池对扩展适应起正向作用,大数据能力和用户创新在专利池和扩展适应在其间存在单一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为企业转变创新思路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媒体投资者行为、行业波动与溢出效应
    金大卫 陈镜宇 夏梦冉
    2023, 44(5): 174-183. 
    摘要 ( 157 )  
       我国股市频繁出现各行业股票同涨同跌和轮动异象,社交媒体中活跃的投资者行为可能加速、加剧行业间的风险传染。因此,厘清社交媒体中的投资者行为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性是防控股市行业风险传染的基本前提。本文以2019—2020年我国A股19个行业下的15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社交媒体中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对已实现波动率的影响,探究了行业情绪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传播路径,并进一步讨论了新冠疫情后的溢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及关注的高涨和投资者意见分歧的扩大化均会显著加剧行业波动;而投资者情绪及关注的大幅变动,则会抑制行业波动。整体来看,市场中存在经由投资者行为的行业间风险传染现象,投资者情绪溢出效应的理论假说被证实,具体表现为7对显著的情绪溢出关系,且溢出方向单一明确。后疫情时代,存在情绪溢出关系的行业降为5对,并表现出溢出强度变大、影响范围缩小且存在连续路径的新特征。本文揭示了相对隐蔽的跨行业情绪溢出路径,扩展了投资者行为溢出的研究内容,对后疫情时代下市场高度不确定情境中的金融实践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使命感对科研人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谢宝国, 王芳, 缪佳玲, 胡浩
    2023, 44(5): 184-192. 
    摘要 ( 237 )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职业幸福感作为个体幸福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人员创造力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依据资源保存理论的资源创造假设和资源保护假设,构建了一个职业使命感影响科研人员职业幸福感的双过程模型,考察了趋近式工作重塑和回避式工作重塑的不同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三个时点进行数据收集,共获得257个有效样本。通过线性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控制了核心自我评价之后,职业使命感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活力和主观专业高原仍有显著增量预测作用;(2)职业使命感通过资源创造过程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活力和主观专业高原产生影响;(3)职业使命感通过资源保护过程只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活力产生促进作用,而对主观专业高原没有显著预测作用。本研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职业幸福感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