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国家高新区是地区“稳外资”的有效载体吗——来自我国276座城市的证据
    万源星 郑秀田 林霞
    2022, 43(9): 1-9. 
    摘要 ( 329 )  
    以相继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为实验场景,利用1994—2017年中国276座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倍差模型检验国家高新区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国家高新区促进地区吸引FDI,尤其东部地区,以及自然资源依赖度低、市场及人力资源优越的地区;(2)上述政策效果通过提高地区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及基础设施水平而实现的。本文为国家高新区政策评价不一的结论提供微观证据,并对深化市场对外开放的系列改革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唐孝文 缪应爽 孙悦 董莉
    2022, 43(9): 10-19. 
    摘要 ( 398 )  
        从“投入-产出”视角分析影响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的关键因素,通过模糊粗糙集法和随机前沿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VHSD-EM”模型赋权指标。基于2015—2020年49家高端装备制造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测算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结合K-means聚类划分成熟度层级。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模型检验影响数字化成熟度的外部因素。研究表明:①实证测度方面,数字化投入产出效率_利润效率、数字化投入产出效率_成本效率、数字化设备投入和数字化软件投入是数字化成熟度的关键测度指标。研究对象数字化成熟度分化明显,在指标维度上具有集聚效应,可以划分出五个成熟度层级(高,较高,一般,较低,低)。②外部影响因素中,政府补贴、金融科技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研究
    武建龙 鲍萌萌 陈劲 黄静
    2022, 43(9): 20-31. 
    摘要 ( 268 )  
       推动产业联盟转型升级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点。为此,从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化视角出发,分析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以及升级本质,结合主要升级压力提出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概念模型,并选择农业装备产业联盟、闪联产业联盟和TD产业联盟进行多案例研究,探究不同升级情境下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的基本类型及差异性。研究发现:(1)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可视为横向“技术-产品-市场”层级结构与纵向“创新协作网络-价值采用网络”共同构成的纵横网络结构,其结构化升级本质为创新协作网络与价值采用网络间的协调升级;(2)基于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过程特征,凝练新价值主张引领升级路径、核心创新平台辐射升级路径、多样性关系嵌入升级路径三条基本升级路径;(3)面临的升级压力、升级起点和升级关键控制点共同决定了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间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拓展创新生态系统、产业联盟等相关理论研究,并为我国产业联盟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学习辅助智能决策分析——以“绿色创新”问题为例
    张潮 冷伏海
    2022, 43(9): 32-40. 
    摘要 ( 276 )  
        政策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用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方法提高决策质量是其中的一类重要研究方向。科学研究与政府政策的制定是相互影响和协同发展的,以科技文献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知识计算可为政策研究提供知识分析和知识发现,进而提供需求分析和政策场景构建。语言是人类最有代表性的智慧特征,由学者撰写的学术文献中文字的部分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使用可以自行学习文本上下文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可将这一部分思想精华总结归纳,形成含有概率,以及具有丰富性和立体性的主题,从而支持询证决策。本文以交叉领域“绿色创新”为例,使用无监督的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分析6891篇中英文文献摘要,发现英文文献聚焦绿色创新的一般性问题,比如“企业技术成本和政府补贴”“生态环境治理”和“二氧化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等;而中文文献聚焦中国问题,比如“经济要素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发展”等。中英文文献都关注的议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等。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科技文献数据,作为政策的事前分析方法,具有科学且高效、质量高、内容有效和易沟通的特点。此方法为政府基于充分信息的循证决策和智能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一流”目标下一流大学科研效率评价
    李康 范跃进
    2022, 43(9): 41-47. 
    摘要 ( 187 )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并购隐性知识逆向转移
    苏屹, 郭稳, 张傲然
    2022, 43(9): 48-57. 
    摘要 ( 172 )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提取,提高创新效率。基于隐性知识本身固有特征和并购双方“有限理性”特征所引发的双方关于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策略的多重选择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并购中并购双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并购双方在隐性知识逆向转移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大数据知识整合技术能力、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水平、目标企业隐性知识的敏感程度、转移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率等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大数据技术分析水平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有促进作用;对目标企业的补偿率存在最优区间;成本与预期收益比率的变化将导致并购双方的博弈策略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入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
    高运胜 郑乐凯 李之旭
    2022, 43(9): 58-66. 
    摘要 ( 146 )  
        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WIOD2000—2014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是否倒逼了创新驱动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刘和旺 向昌勇 郑世林
    2022, 43(9): 67-75. 
    摘要 ( 177 )  
       本文借助于“两控区”政策冲击,选取1994—201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国家专利数据,运用倍差法,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且在长期内其政策效应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使用不同的产业转型升级指标等稳健性检验表明,我们的结论基本不变。同时,政策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它只是显著地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并不是通过资本深化渠道和外资溢出效应渠道,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倒逼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税基还是税率?不同税收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
    贺娜 李香菊
    2022, 43(9): 76-82. 
    摘要 ( 151 )  
       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金融市场失灵是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可通过税收激励来调节,而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本文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且税基优惠的促进效应大于税率优惠,但税收激励对研发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不足。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强度影响显著为负,税收激励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其中税基优惠主要有利于缓解内部融资约束,税率优惠更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文章最后提出应关注每项税收激励政策有效性、提升创新质量等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非补贴型”政策作用及其差异
    熊勇清, 刘徽
    2022, 43(9): 83-90. 
    摘要 ( 217 )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型”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有效发挥“非补贴型”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中国目前实施的“路权优先”和“充电保障”两项主要“非补贴型”政策,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为例,应用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分析了两项“非补贴型”政策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 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作用虽然稍低于 “补贴型”政策,但是十分显著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可以成为“补贴退坡”后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其中,“路权优先”政策作用的增幅相对更大;从区域维度来看,“充电保障”政策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路权优先”政策作用则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的交通承载压力越高,“路权优先”政策作用越强。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情形下,应在快速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布局的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路权优先”政策实施的力度,同时,要根据交通承载压力的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非补贴型”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习与国际新创企业GVC嵌入路径——基于中国芯片行业的跨案例分析
    田毕飞, 祝人杰
    2022, 43(9): 91-98. 
    摘要 ( 111 )  
        本文以中国芯片行业的三家国际新创企业为例,采用跨案例分析法,基于组织学习视角,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组织学习要素和模式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其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嵌入路径。研究发现:国际新创企业的组织学习模式可分为信息探索式学习、技术探索式学习及开发式学习;国际新创企业的GVC嵌入路径包括价值链横向嵌入、价值链高端嵌入及价值链深度嵌入;国际新创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组织学习要素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和嵌入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漏斗视角下开放性和独占性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李梓涵昕
    2022, 43(9): 99-108. 
    摘要 ( 186 )  
        开放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独占性损失的风险,因为独占性对企业创新新颖性和效率等绩效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剖析独占性机制和开放性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整合企业跨界搜索理论与知识保护理论,基于332家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开放性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负向影响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半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而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则有助于创新漏斗创意形成和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的提升;另外,创新新颖性通过创新漏斗整个阶段的横向合作开放性来解释,尤其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开放性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积极正相关,而垂直合作开放性则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孟凡生 徐野 赵刚
    2022, 43(9): 109-118. 
    摘要 ( 183 )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行业竞争程度与创新效率
    汪芳 石鑫
    2022, 43(9): 119-126. 
    摘要 ( 159 )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数据对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实证考察行业中互联网的使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选取行业竞争程度作为门槛变量,以分析行业竞争程度如何影响互联网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行业竞争程度较强时,存在逃离竞争效应,即互联网对创新效率存在促进作用;随着竞争程度的减弱,促进作用也逐渐减弱;当竞争程度超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即竞争程度较低时,这种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异质下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及损失来源分析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2022, 43(9): 127-138. 
    摘要 ( 105 )  
       绿色创新是缓解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与创新投入共享关联特征,构建共同前沿-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以测算2008—2017年中国省际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及整体效率。运用“技术落差比率”指标衡量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对创新无效率值进行分解以挖掘效率损失根源,定位各地区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与重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同前沿下中国工业企业绿色研发效率、成果转化效率和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74、0.831和0.647,共同前沿下各效率值均未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并未有明显改善,呈稳中略降趋势。②三大地区间企业绿色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技术落差比率差异均显著,绿色研发阶段东-中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徘徊于0.2左右,而成果转化阶段东-西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最为明显,并呈不断扩大趋势。③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损失主要源自区域内企业自身管理不当,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则因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均造成效率损失,且由区域技术落后引起的效率损失占比超过5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甄选行为对技术收购后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
    裴旭东, 薛花, 王伯英, 黄聿舟, 李随成
    2022, 43(9): 139-148. 
    摘要 ( 78 )  
        企业如何通过技术收购活动实现价值创造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缺乏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技术甄选行为、技术知识利用方式、收购经验以及价值创造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57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甄选行为和技术知识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的匹配关系,技术知识利用方式有助于企业新价值的创造,收购经验对技术甄选行为和技术知识利用方式之间关系有差异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丰富并扩展了企业如何通过技术收购创造价值的相关理论,较好的回答了“成功的技术购买者如何做到物有所值”这一现实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联盟对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的影响机制
    张运生, 赖流滨
    2022, 43(9): 149-158. 
    摘要 ( 106 )  
        专利联盟能否帮助联盟成员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基于联盟学习、合作竞争和社会网络理论,着眼于专利联盟网络,以2006—2018年MPEGLA管理的12个专利联盟成员为样本,通过14 454组配对,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专利联盟对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网络中心位置和技术相似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联盟与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强度呈正向关系,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和网络中心位置显著削弱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而技术相似性显著强化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本文拓展了专利联盟对联盟伙伴互动的影响路径,对于高技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联盟并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结构方程-组套索的复杂专利组合测度研究
    任培民 赵树然 姜文远
    2022, 43(9): 159-168. 
    摘要 ( 85 )  
       恰当的专利组合价值测度是国家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制定合理产业技术政策的必要保障;是企业技术合作、交易等得以顺利进行的前置条件。本文以复杂专利组合价值测度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分析视角出发,在选取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首先利用综合比较与统计相关的方法判断同类专利内部指标组合方式;接着研究不同专利组之间的价值组合,运用结构方程竞争性比较来确定专利组合最佳分组;利用组指数套索回归找出关键变量组和关键变量,构造双层复杂专利组合价值评价模型。在以药品为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药品同类专利内部指标组合方式以几何平均为佳、组间则按照专利性质分组为优,并得到药品专利组合价值公式。进而将不同方法加以对比,分析本文方法合理性。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复杂双层专利组合为研究对象、使用结构方程竞争性分析获得专利组合最优分组形式、选择组指数套索回归以确定专利组合定价模型。模型符合专利组合价值评价的现实数据特点,同时将组合结构分析与组合价值评价相结合,能够有效捕捉专利组合的内在价值。本文丰富了专利组合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拓展了专利组合价值与评价维度的测度关系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共享与协同的设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金银
    2022, 43(9): 169-175. 
    摘要 ( 102 )  
       通过将设计知识转化为设计知识产权,提高了设计知识的标准化程度,促进设计知识在全产业中的流通。设计过程中设计知识的集聚与进化形成了螺旋向上的知识创新发展路径。设计过程中产出的设计知识需转化为便于管理、使用及纳入知识产权体系的设计成果。在设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中,设计组织促成整个行业的设计知识产权的有效集中与合理利用;设计机构建立内部的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计师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设计知识的获取与整理,三个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共同促进设计产业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思性知识重构、企业即兴能力及其创新效应
    芮正云, 马喜芳
    2022, 43(9): 176-184. 
    摘要 ( 118 )  
    本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反思性知识重构与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196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思性知识重构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反思性知识重构可通过培育组织即兴能力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当环境动荡性较高时,组织即兴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还发现技术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创造性”维度的影响,而市场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即时性”维度的影响。本文打开了反思性知识重构影响创新绩效的“黑箱”,并且明确了反思性知识重构提高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产品创新影响的组态效应
    李树文 罗瑾琏 梁阜
    2022, 43(9): 185-193. 
    摘要 ( 204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品创新是科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激发科创企业产品创新却尚未明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型观与权变观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以400余家科创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动机、能力、机会三个层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为条件,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产品创新的实现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初创期科创企业存在驱动高产品创新的一种路径;发展期科创企业存在五种路径,并分布于三类科创企业中;成熟期科创企业存在四种路径,并分布于两类科创企业中。(2)机会层构件是成熟期科创企业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而在初创期与发展期,任何构件均不能成为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3)在初创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并不能对高产品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发展期与成熟期,机会层与动机层的交互效应对驱动高产品创新更加重要。(4)从企业生命周期纵向对比来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的核心作用发挥主要遵循着从无到有、从动机层到机会层的发展逻辑。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科创企业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组合的重要性认识,并为寻求多种更佳乃至最佳的产品创新驱动路径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儒家文化、外来文化冲击与企业创新
    张璇 束世宇
    2022, 43(9): 194-200. 
    摘要 ( 254 )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儒家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企业创新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下有正向增加的趋势,而当外来文化进入到中国后,对现有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被部分削弱。为了进一步打开文化融合影响创新的暗箱,本文加入外来文化的地缘特征后发现,地缘亲近的亚洲地区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似性过高,反而导致二者在企业创新中产生了冲突,而与儒家文化特征相反的美洲地区外来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对企业创新产生了促进作用;究其原因与外来文化的不同特征维度有关,其中来自更低权利距离国家的文化,较低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的文化以及更高个人主义国家的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创新的促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协调的知识异质性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研究
    郑江波, 成芳, 常家泰
    2022, 43(9): 201-208. 
    摘要 ( 113 )  
    成员对研发任务相关内容形成一致理解往往需要彼此间进行以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知识协调活动。为揭示微观视角下协调活动对知识异质性团队任务共识效率的具体作用过程,提炼了知识协调的基本原理及学习策略;借鉴Deffuant有界自信模型假设,构建了成员知识水平变化影响下的任务共识模型;运用仿真方法,研究了成员学习能力、信任阈值水平、知识学习策略及学习对象搜索半径对知识异质性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学习能力及其信任阈值水平与团队任务共识效率正向相关;成员知识学习策略及学习对象搜索半径对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