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混合所有制企业控制权、制度环境和研发创新
    尹美群 高晨倍
    2020, 41(6): 1-8. 
    摘要 ( 189 )  
    本文以2011-2015年度的制造业和信息软件行业作为样本,讨论混合所有制企业控制权特征因素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资本董监事分享控制权会抑制了企业研发创新。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制度环境深刻的影响,与制度薄弱地区相比,制度完善地区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特征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研发创新,并抑制了堑壕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
    杨丽君
    2020, 41(6): 9-16. 
    摘要 ( 200 )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的两大途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若实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途径整合,则有益于缩小技术差距,但整合过程不会自发演进,需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仅是技术模仿,无自主研发创新,无法缩小技术差距。技术具有外溢性,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的技术引进难度。以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为门槛变量,结合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发现,2001-2015年整体上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自主研发更显著;知识产权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低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严重的专利侵权会阻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时,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严重,即使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长期由于自主创新的匮乏,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期望、风险恐惧与新生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基于调节聚焦理论
    黄永春,毛竹青,苏德金,赵又霖
    2020, 41(6): 17-28. 
    摘要 ( 196 )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推进,我国国民的创业热情被点燃。但是,我国的创业政策和生态环境仍不够完善,使得很多创业者处于“临渊羡鱼”的观望状态。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创业期望和风险恐惧对新生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调节聚焦理论,解析了创业期望对新生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风险恐惧对新生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企业家的创业期望越高,其创业积极性也就越高,并且会采取积极的创业投资行为。风险恐惧会降低新生企业家的创业倾向,但是个体一旦选择了创业行为后,风险恐惧对新生企业家创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其创业期望水平。当新生企业家创业期望水平较高时,风险恐惧的增加会驱动新生企业家萌发促进聚焦的调节机制,此时积极投资将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新生企业家会实施积极的投资行为。但是如果创业期望水平较低时,风险恐惧的增加会催生新生企业家产生预防聚焦的调节机制,此时害怕失败将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新生企业家会减少创业投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控制权强度对企业科技创新行为影响研究
    许永斌 万源星 谢会丽
    2020, 41(6): 29-36. 
    摘要 ( 145 )  
    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家族企业的科技创新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研发投入和成果应用两阶段这一新视角,研究了家族管理权强度、所有权强度对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研发投入阶段,不同控制权强度抑制资本投入;在成果应用阶段,不同控制权强度促进成果应用效益;相对于所有权强度,家族管理权强度对企业科技创新影响更强。本文认为,政府应重点加强研发投入方面的政策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罩困局与公共卫生产品生产运营模式创新
    蒋雨思 李垣 赵亚普
    2020, 41(6): 37-46. 
    摘要 ( 20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口罩的极度短缺暴露出当前公共卫生产品生产运营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本文以口罩产业链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公共卫生产品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基于价值网络理论,本文从价值要求、产品特性、生产方式和主体关系这四个关键要素构建了理论框架,分析了平时和战时相分离的口罩生产运营模式,指出了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平战结合的新模式。新模式从产品特性上,通过创新将不同种类产品进行整合,在生产方式上,发展大规模生产定制,在主体关系上,建立市场、政府和民众三方互为一体的协同互动,以应对不同时期的价值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旧模式的转换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动力机制:调节效应的发挥
    吕静韦
    2020, 41(6): 47-55. 
    摘要 ( 17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链:基于过程性视角的整合性分析框架
    史璐璐 江旭
    2020, 41(6): 56-64. 
    摘要 ( 210 )  
    自20世纪末“创新链”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链研究已经成为创新管理领域的前沿热点话题。创新链研究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创新组织模式,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和突破式创新。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创新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过程性的视角建立了包括创新链构建、运作和结果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从创新链阶段设定、参与主体特征、链间协作、运作模式、节点衔接和创新链绩效几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中国式社会关系对创新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链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倡议、风险容忍与企业创新效率
    李延喜,李笑冲,史金艳
    2020, 41(6): 65-79. 
    摘要 ( 268 )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质变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互补性调节分析
    黄苹 蔡火娣
    2020, 41(6): 80-89. 
    摘要 ( 250 )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拓展现有计量模型,使用多指标构建创新质量指数,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对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存在创新产出的量变,没有发生创新“质变”。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通过丰富并购企业的技术知识多样化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对跨国并购的创新质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中国企业有效实施跨国并购,匹配合适并购对象,实现增长性协同效应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
    段德忠,杨凡,胡璇
    2020, 41(6): 90-97. 
    摘要 ( 204 )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驱动的产业集群产品布局设计方法研究
    战洪飞 林园园 邬益男 余军合 张桂海
    2020, 41(6): 98-108. 
    摘要 ( 170 )  
    为了有效避免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盲目、无序的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完善产品布局设计格局,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产品结构性能、创新能力、价格以及空间创新密度四大维度构建一种数据驱动的产品布局设计方法。以产业集群数据资源为基础,运用聚类算法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产品设计决策模型,为产业集群产品的布局设计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以宁波注塑机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市场竞争、全要素生产率与国际贸易
    阮敏 简泽
    2020, 41(6): 109-118. 
    摘要 ( 155 )  
    与其它经济体比较起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出口参与率。现有研究认为,贸易成本的下降是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呈现高出口倾向的主要原因。与这个视角不同,本文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出发,考察了国内市场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倾向的影响。在这个新的视角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与企业层面的出口倾向正相关,因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出口;(2)在经济机制上,国内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通过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企业出口;(3)国内市场竞争不仅在扩展边际上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出口,而且在集约边际上促进了企业出口强度的提高。这些结果表明,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增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因此,我们促进出口的政策应该更多地转向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中心的微观经济政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NT视角的能源企业战略转型实施路径研究
    高学贤 郑海东 苏辉 卢宝周
    2020, 41(6): 119-129. 
    摘要 ( 208 )  
    能源企业战略转型的演化过程如何?转型过程中人类活动和技术的交互怎样影响转型的结果?如何管理转型的过程?既往研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Actor-Network Theory)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解释能源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即是关键行动者构建行动者联盟的过程,其中关键行动者的转译对转型的成功起着主导作用,技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在其中和人类行动者进行交互并促进(或抑制)行动者联盟的形成。本研究试图打开企业战略转型中各类行动者交互作用的黑箱,为传统能源企业实施战略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知识属性、学习能力与IJVs控制权演进:跨案例研究
    赵红,杨震宁
    2020, 41(6): 130-138. 
    摘要 ( 143 )  
    针对很多中方企业在国际合资中面临控制权演进甚至丢失的现状,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并结合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合资双方掌握的资源知识属性对IJVs控制权演进的影响以及学习能力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研究认为合资双方掌控的关键资源知识属性会影响IJVs控制权演进;合资运营中学习能力会改变合资双方关键资源的积累从而推动控制权发生演进,学习能力在关键资源积累和控制权演进中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合资过程中如何应对控制权演进维护自身权益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创业企业从0到1的成长
    李纪珍 李晓华 陈聪 高旭东
    2020, 41(6): 139-148. 
    摘要 ( 262 )  
    学术创业企业的成长伴随着从科研网络向产业网络的跨越,为了解析其成长机理,本文以中美两国共14个学术创业案例为依据,从“社会网络—合法性”视角分析企业网络的动态演化,并着重探讨了各阶段合法性约束的种类、身份转化劣势的作用机制以及合法性策略选择的情境条件。研究发现:(1)学术创业者在创业者存在身份转换劣势,并给企业带来合法性约束。(2)根据网络边界跨越方式的不同,创业者建立合法性的策略可分为直驱型策略和迂回型策略。(3)合法性策略的选择受到企业所在网络的多样性和自身技术新颖性的影响。基于学术创业的特殊情境,论文提出身份转换劣势的概念,并为企业成长理论和合法性理论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披露与非理性抢购行为:基于COVID-19疫情分析
    孙振杰
    2020, 41(6): 149-156. 
    摘要 ( 170 )  
    本文明晰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对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的影响路径,在理论上探究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满意度能够产生的抑制效应,引入了交互和中介检验方法分别进行检验。通过对疫情期间民意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疫情期间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对民众的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在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和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但存在调节效应,即在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与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质量的交互影响下,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得到了显著抑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应对策略
    汪阳洁 唐湘博 陈晓红
    2020, 41(6): 157-171. 
    摘要 ( 302 )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文章通过梳理归纳疫情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比较系统地阐释了疫情下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机遇,并从市场和政府角度分析疫情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疫情为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众多机遇,驱动力主要来自疫情冲击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需求。实施“增强动力型”结构改革是政府化疫情危机为产业发展新动力、培育长期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应对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线印象管理视角:创新动机与创新绩效研究
    唐小飞 周磐 苏浩玄
    2020, 41(6): 172-180. 
    摘要 ( 225 )  
    企业创新活动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品牌创新社区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以在线印象管理为核心概念,对用户创新参与动机、印象构建行为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发现:追求知识共创动机和追求网络社交动机的社区成员,采用获得性印象管理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采用保护性印象管理行为;追求社群认同动机的社区成员,采用保护性印象管理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采用获得性印象管理行为。品牌创新社区成员的社龄长短对采纳印象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获得性印象管理行为较保护性印象管理行为对品牌创新社区的创新绩效有更正面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品牌创新社区用户研究的理论视角,也为企业识别在线用户创新参与动机,从而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建设性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权激励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杨慧辉 潘飞 胡文芳
    2020, 41(6): 181-190. 
    摘要 ( 303 )  
    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从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了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研究不同终极控股股东特征环境中的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通过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匹配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可以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股权激励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大。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会抑制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越大,股权激励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越强;而且,国有控股股东与企业家型的民营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企业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相比,资本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对股权激励抑制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剧作用更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互动导向的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杨艳玲 田宇
    2020, 41(6): 191-198. 
    摘要 ( 140 )  
    结合网络经济时代特征,遵循“导向—能力—行为—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集254家服务企业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导向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在二者关系之中发挥复合式多重中介作用,具体路径分别为:①互动导向→服务创新绩效,②互动导向→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③互动导向→吸收能力→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研究不仅明确了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而且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服务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视角下企业响应资源依赖的策略研究
    王建刚 吴洁
    2020, 41(6): 199-209. 
    摘要 ( 187 )  
    企业如何采用不同策略来管理外部资源依赖,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不同的策略及其组合能够降低外部资源依赖?通过识别两种既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响应策略:缓冲与联结,引入组织双元性视角,以2011-2013年94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缓冲、联结与双元策略对资源依赖的影响,以及环境特征的权变效应。结果表明,缓冲与联结是企业响应资源依赖的有效策略,并依赖于环境丰裕度,即高丰裕环境下,联结更为有效;低丰裕环境下,缓冲则更为有效;顺序双元策略(先缓冲-后联结)降低企业对外部的资源依赖,但同时双元策略的使用依赖于外部环境特征,即同时双元策略在低丰裕环境下更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资源依赖。这些研究发现提供了对企业管理资源依赖的综合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分享与C2C网络位置:评价机制的调节作用
    皮圣雷 丁铭铭
    2020, 41(6): 210-218. 
    摘要 ( 125 )  
    在线的C2C分享平台是目前分享经济的重要方向之一。一些C2C知识分享平台中采用对成员的评价机制作为鼓励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评价机制与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却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内一个咨询行业专业QQ群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实证探讨了系统评价和群内成员互评两种评价机制在成员的知识分享行为与个体知识网络中心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根据系统评价和成员互评两种评价机制作用的异同将知识分享平台划分为应用型、创新型和合作型知识分享平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价值观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
    孟秀兰,柴攀峰,黄中伟
    2020, 41(6): 219-227. 
    摘要 ( 293 )  
    本文借鉴社会交换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利用810份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员工工作价值观、组织公平对离职倾向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1)工作价值观是员工离职倾向强前置预测因素,且预测效应存在代际差异;(2)舒适与安全和能力与成长型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具有负向作用,且舒适与安全的负向效应更大,而地位与独立对离职倾向具有正向作用;(3)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在“70后”中效应最强,在“90后”中最弱;(4)组织公平部分调节了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预测效应,如组织公平放大了舒适与安全型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负向预测效应,减弱了地位与独立型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且调节效应在代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智力、劳动策略与情感耗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伟 梅继霞 熊卫
    2020, 41(6): 228-236. 
    摘要 ( 352 )  
    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服务业中,情感耗竭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首次根据479份银行柜员的问卷调查,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员工情绪智力对情感耗竭影响关系的路径及条件。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情感耗竭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策略中的表面扮演和深度扮演,分别中介了情绪智力对情感耗竭的影响关系;组织支持感是劳动策略影响情感耗竭的作用条件;组织支持感调节了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与情感耗竭之间的间接作用,即在组织支持感处于较低的前提下,情绪智力更多地通过表面扮演对情感耗竭构成影响效应,而在组织支持感较高的条件下,情绪智力更多地通过深度扮演对情感耗竭产生影响作用。相对于以往相关研究而言,这些成果既丰富和拓展了情绪智力等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又可以对减轻情绪性工作员工的情感耗竭体验,发挥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独立董事与企业研发投入
    刘中燕 周泽将
    2020, 41(6): 237-244. 
    摘要 ( 176 )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技术独董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独董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女性独董削弱了技术独董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企业技术独董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表明,技术独董在企业研发活动中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指导,但其咨询职能的发挥会受到独立董事性别以及地区环境的影响。据此,本文认为应当合理设置独立董事的专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平衡发展,以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咨询职能、缩小我国创新环境的地区差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越关系无效的壁垒:企业网络位置动态构建机制研究
    张璐,侯雪茹,王科唯,张强,贾依帛
    2020, 41(6): 245-255. 
    摘要 ( 127 )  
    面对波动的网络情境,企业如何形成“构建-治理”的网络位置关系模式打破关系节点无效性的枷锁以在复杂的关系流动中推动网络位置升级?现有研究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华为作为关系治理的实践者利用所在位置上的有效性关系实现了创新发展,因此本文将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揭示了不确定情境下的关系治理行为类型及其驱动网络位置升级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受情境的长期影响,隔离机制和网络能力耦合模式下的反应式行为决定了前摄式关系治理的行为特征;(2)各阶段治理行为生成的有效性关系结果是网络位置升级路径随“防御型-信任型-协同型”关系治理实现共演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CSR与质量努力的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
    李新然 许钰清
    2020, 41(6): 256-267. 
    摘要 ( 163 )  
    为减少消费者对再造品质量水平的质疑,促进再造品销售,本文构建了有无零售商企业社会责任与制造商质量努力的四个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stackelberg博弈与逆向归纳法求出均衡解,通过对比、算例仿真各均衡结果探讨其对闭环供应链利润、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1)制造商质量努力能够扩大再造品的市场份额及产品的市场规模。一定范围内的质量努力能够使闭环供应链各方均获益。(2)零售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的市场规模,使制造商、闭环供应链系统及社会福利获益。(3)一定范围内的质量努力能够缓解零售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损失,因此,制造商质量努力与零售商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是可以改善再造品销售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松卖空管制与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
    王蕾茜 邹辉文
    2020, 41(6): 268-279. 
    摘要 ( 176 )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促使上市公司削减研发费用;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卖空机制强化了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但在管理者持有长期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得到了有效抑制,且长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排除了投资机会改变等替代性解释,证明放松卖空管制后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确实是盈余管理动机增强所致。本研究扩展了对卖空机制实施效果的理论认知,为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实验室经费配置与管理机制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寇明婷,邵含清,杨媛棋
    2020, 41(6): 280-288. 
    摘要 ( 486 )  
    国家实验室建设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特别是经费配置与管理方面进行革新。这不仅是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实验室拟突破现有科研机构瓶颈的重要切入点。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而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与发展已较为成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从财务管理视角切入,通过详细梳理美国国家实验室经费配置与管理特点,对我国拟筹建的国家实验室及科研机构经费配置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旨在为建设我国国家实验室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研究发现美国国家实验室以联邦政府资助为主的经费分配模式、全程多元监管体系、精准的绩效预算模式等卓有成效。建议我国国家实验室的经费配置遵循以任务为导向的原则,采用弹性制经费分配模式,完善管理程序和立法内容,辅以多元主体共同监督的模式,促使国家实验室经费配置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进而提升经费的配置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