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住房供给约束、产业生命周期与创新分散化
    杜聪,王峤,刘修岩
    2020, 41(7): 110-119. 
    摘要 ( 201 )  
     较强的住房供给约束会带来城市房价激增,这会不会造成对创新要素的挤出,从而导致城市创新脚步放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住房供给约束推高房价,从而挤出创新活动,并导致创新产业在未达到成熟之前过早分散化的理论机制;进而基于2006年-2013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工业行业创新指数数据,采用不可开发土地比例和国际钢材价格等外生冲击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住房供给约束对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供给约束通过推高房价会极大的挤出城市的创新活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一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较强的住房供给约束会导致创新产业在其创新活力尚未充分发挥之前,过早的被从多元化大城市挤出到专业化中小城市,即出现了创新活动的过早分散化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从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实施差异化住宅用地供给策略和构建城市群协调创新网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
    周青,王燕灵,杨伟
    2020, 41(7): 120-129. 
    摘要 ( 521 )  
     基于国家创新和数字化战略的考虑,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数字化投入,力求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在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领域还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特别是县(区、市)层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2015-2017年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接入、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四个方面实证研究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化接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区域数字化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推进区域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但需注意协调在不同数字化投入方向上的资源投入不足和过度投入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成员权力感知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谢江佩,戴馨,黎常
    2020, 41(7): 201-209. 
    摘要 ( 208 )  
    基于趋近-抑制理论,对权力感知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内在心理认知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3个时点69个团队311名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团队成员权力感知对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权力感知与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存在正相关关系;2)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中介了权力感知对建言行为的影响;3)团队权力合法性在权力感知与建设性变革责任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进一步,4)团队权力合法性调节了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对权力感知?建言行为中介作用,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关系。最后,探讨了本文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指数对高校科研能力评估的意义与思考——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
    杨倩倩,刘宪,马德章
    2020, 41(7): 258-261. 
    摘要 ( 255 )  
     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能通过文章计量数和分数式计量数两个指标数据反映出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和大学等高水平论文的产出能力、创新趋势、创新能力、优势学科和合作潜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高校科研能力的方法。自然指数以12个月为统计时长,定期更新,对被评价机构在82种顶级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评价体系需要监测十年的论文数据相比,自然指数的排名更能反映出被评价机构在短期内的科研产出情况,能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新建高校科研产出的情况。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建校未满十年,ESI数据与其他老牌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但从自然指数数据显示,该校高水平论文一直在飞速增长,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18年已跃居内地高校第27位,深圳地区首位。数据还表明该校与海外大学的科研合作十分密切,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以外部合作为主,其优势学科为化学和物理学科,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相对比较薄弱,学科发展水平较不均衡。同样,自然指数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者的贡献程度没有区分,默认每位作者的贡献相等;统计的是论文数量和分数式计量的总量,没有以个人平均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等。随着自然指数的推广,入选自然指数统计源的各期刊,极有可能被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评价中赋予更高的权重,也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投稿时选择顶级期刊的一个标准。自然指数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评价了高校的科研产出情况,为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聚、吸引、培养——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
    张静一,刘梦
    2020, 41(7): 271-274. 
    摘要 ( 332 )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国家级水平的科研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既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要出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牵头建立跨院系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学术带头人;经费进修双保障,培养青年学术骨干;重视博士后培养,形成后备青年学术骨干梯队;积极引进有国外研究经历的优秀人才;国际化办学培养研究生。通过以上模式,凝聚、吸引和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下科研项目一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支英杰,赵晖,谢雁鸣
    2020, 41(7): 275-278. 
    摘要 ( 191 )  
     作为管理岗位的一员,承载着一个单位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凡经手的文件、材料、成果等都是国家宝贵的科技资源和无形资产,更是体现了在这个时代本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脉络、核心线及演进逻辑,体现了这个时代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的现实基础,并树立“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观。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坚定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融会贯通政策精神,透彻理解文件内容;增强政策的执行力,提高政策可操作性;适时开展制度或办法的宣讲,促进制度或办法的贯彻与落实;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或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善于运用工作语言,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善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管理人员本身提升存在感,增强归属感,才能秉承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才能体现一线管理人员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叉科学研究:内涵、测度与影响
    张琳,孙蓓蓓,黄颖
    2020, 41(7): 279-288. 
    摘要 ( 302 )  
     面对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近年来,交叉科学研究日益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叉科学?如何测度交叉科学?如何衡量交叉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本文从交叉科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围绕一系列交叉科学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交叉科学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多样性与凝聚性两个视角对交叉科学的测度指标进行了归纳,并从引文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交叉科学的影响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以期能够深化对交叉科学的认知与理解,为我国交叉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