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根福, 郑明波, 温军, 张存炳.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九大中文经济学权威期刊和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再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 2021, 38(01):17-35
[2]Sterck, O.On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the 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Growth [R].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African Economies Working Paper, 2018.
[3]张维迎, 周黎安, 顾全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及其影响因素:分位回归模型的一个应用[J].管理世界, 2005, 21(10):94-101
[4]刘诗源, 向海凌, 吴非.产城融合能促进区域创新吗?——来自中国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科研管理, 2022, 43(07):37-44
[5]Hsu, P.X.Tian,and YXu.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ross-Country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4, 112(1):116-135
[6]吴丰华, 刘瑞明.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3, 30(05):57-69
[7]鲁桐, 党印.投资者保护、行政环境与技术创新:跨国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 2015, 38(10):99-124
[8]苗文龙, 何德旭, 周潮.企业创新行为差异与政府技术创新支出效应[J].经济研究, 2019, 54(01):85-99
[9]寇宗来, 刘学悦.中国企业的专利行为:特征事实以及来自创新政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20, 55(03):83-99
[10]刘诗源, 林志帆, 冷志鹏.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J].经济研究, 2020, 55(06):105-121
[11]黎文靖, 彭远怀, 谭有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企业创新——兼论中国企业创新结构的变迁[J].经济研究, 2021, 56(05):144-161
[12]周泽将, 汪顺, 张悦.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信息困境[J].中国工业经济, 2022, 39(06):136-154
[13]陈林, 万攀兵, 许莹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与创新行为——基于自然实验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 2019, 35(10):186-205
[14]孟庆斌, 李昕宇, 张鹏.员工持股计划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吗?——基于企业员工视角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 2019, 35(11):209-228
[15]罗宏, 秦际栋.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9, 36(07):174-192
[16]王玉泽, 罗能生, 刘文彬.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 2019, 36(03):138-155
[17]潘敏, 袁歌骋.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9, 36(06):117-135
[18]段军山, 庄旭东.金融投资行为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分析与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 2021, 38(01):155-173
[19]刘志东, 高洪玮.中国制造业出口对美国企业创新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9, 36(08):174-192
[20]王雄元, 卜落凡.国际出口贸易与企业创新——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9, 36(10):80-98
[21]崔静波, 张学立, 庄子银, 程郁.企业出口与创新驱动——来自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 2021, 37(01):76-87
[22]李建强, 赵西亮.劳动保护与企业创新——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 2020, 19(01):121-142
[23]刘春林, 田玲.人才政策“背书”能否促进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 2021, 38(03):156-173
[24]孙鲲鹏, 罗婷, 肖星.人才政策、研发人员招聘与企业创新[J].经济研究, 2021, 56(08):143-159
[25]卿陶, 黄先海.国内市场分割、双重市场激励与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 2021, 38(12):88-106
[26]李东红, 乌日汗, 陈东.竞合”如何影响创新绩效:中国制造业企业选择本土竞合与境外竞合的追踪研究[J].管理世界, 2020, 36(02):161-181
[27]陈熠辉, 蔡庆丰, 林海涵.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会提升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吗?——基于“撤县设区”的实证发现与政策思考[J].经济学季刊, 2022, 22(02):465-484
[28]王永贵, 刘菲.信任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吗——基于背景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19, 36(12):152-170
[29]江轩宇, 朱琳, 伊志宏.网络舆论关注与企业创新[J].经济学季刊, 2021, 21(01):113-134
[30]张祺瑞, 姚小涛, 吴瀚.环境、结构与认知: 信号管理的发 生机制探析[J].管理学报, 2015, 12(5):772-780
[31]杜运周, 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 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 2017, 33(6):155-167
[32]RAGIN C C.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Fuzzy sets and beyond[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33]杜运周, 刘秋辰, 程建青.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J].管理世界, 2020, 36(09):141-155
[34]黄钟仪, 赵骅, 许亚楠.众创空间创新产出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研究——基于个省市众创空间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 2020, 41(05):21-31
[35]王黎萤, 霍雨桐, 杨妍.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组合模式研究——基于个省市的分析[J].技术经济, 2021, 40(10):90-97
[36]唐开翼, 欧阳娟, 甄杰, 任浩.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如何驱动创新绩效?——基于个省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7):53-72
[37]郭元源, 贺易宁, 邓晓慧.基于方法的创新资源诅咒治理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 2019, 40(04):83-91
[38]Coduras A, Antonio Clemente J, Ruiz J.A novel applica-tion of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GEMdat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4):1265-1270
[39]欧忠辉, 蔡猷花, 胡慧芳.知识网络嵌入情境如何激活企业双元创新?——基于的研究[J].科研管理, 2021, 42(06):94-101
[40]朱桂龙, 赛夫, 秦梓韬.中国各省创新水平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识别——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9):52-70
[41]杜宝贵, 张鹏举.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路径——基于上海等个省市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 40(11):3-14
[42]Nena loana-elena Oana, Carsten Q Schneider.A robustness test protocol for applied QCA: theory and R software application[J].Sociological Methods& Research, 2021, 40(8):1-12
[43]FISS P C.Building better causal theories: 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J].Academy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1, 54(2):393-420
[44]彭永涛, 侯彦超.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条件组态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内地个省市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23):54-62
[45]SCHNEIDER C Q, WAGEMANN C.Set-theoretic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4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