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数字企业负责任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
    郭海 杨璐妮 黄敏
    2023, 44(10): 1-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1
    摘要 ( 563 )  
      数字企业的负责任创新实践凸显出巨大价值,但已有研究对其驱动路径和机制缺乏探讨。基于TOE框架,提出了理解数字企业负责任创新驱动路径的整合性理论模型,并运用fsQCA方法对我国29家典型数字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探讨技术、组织、环境条件驱动数字企业实现负责任创新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企业负责任创新是多层面耦合作用的结果,但实现高水平负责任创新离不开技术条件支持;(2)在技术条件支持下,存在三条驱动数字企业实现负责任创新的路径,可归纳为两大类机制:第一,以研发人员投入和CSR委员会设置为构成的独立自履机制;第二,以数字技术采纳和信任文化培育为构成的合作共创机制;(3)数字企业负责任创新具有明显的内部驱动特点,无论是否具备技术条件,外部环境推动的监督惩戒机制难以驱动数字企业开展负责任创新。研究结论在发展负责任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深化对数字企业负责任创新的驱动路径和机制的理解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张治河, 高中一
    2023, 44(10): 10-2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2
    摘要 ( 239 )  
       随着Chat GPT的发布、New Bing的问世,尤其是俄乌冲突中新型战争模式的出现,均显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如何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瓶颈,有效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解决产业创新效率问题为思考主线,通过文献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分析,形成了如下主要结论:(1)明晰了人工智能已成为产业发展、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核心中枢的总体趋势,形成了发展人工智能即发展未来的观点;(2)构建了科学高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为有效解决创新环境屏障和创新主体对立问题,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宏观调控布局和微观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3)建立了以智能教育为核心的多领域、多学科、多行业人才培养输出机制,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刘海曼, 龙建成, 申尊焕
    2023, 44(10): 22-34.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3
    摘要 ( 692 )  
        刺激企业生产模式颠覆的数字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绿色发展同等重要。然而,关于数字化转型是否以及在何种环境条件下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存在争议。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分位数分析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内生性处理支持此结论。(2)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吸收能力和增强内部控制的手段来刺激绿色创新。(3)行业异质性分析指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表现显著而在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表现不显著。(4)外部情境检验表明,强环境规制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绿色创新,而弱环境规制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作用不显著;随着外部绿色金融水平的提高,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基本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示范基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金环 于立宏
    2023, 44(10): 35-4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4
    摘要 ( 131 )  
       双创示范基地作为政府创新政策的“试验田”和“先行区”,是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但其效果究竟如何需要验证。本文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评估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引领和优化制度营商环境的“双轮驱动”效应,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3)这一政策效果在行政等级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更能发挥比较优势;(4)空间杜宾效应显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MT外部社会资本、警觉性与探索式创新
    王传征, 葛玉辉
    2023, 44(10): 43-5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5
    摘要 ( 97 )  
       高管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TMT)的外部社会资本是影响探索式创新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二者间关系的争议依然存在。本文探讨了TMT外部社会资本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利弊之争,并分析了TMT警觉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TMT外部社会资本的网络中心性和关系强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TMT警觉性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TMT警觉性减少了高水平外部社会资本(网络中心性和关系强度)的负面影响,即随着TMT警觉性的增强,网络中心性和关系强度与探索式创新的曲线关系将更为陡峭,倒U型关系的负斜率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澄清社会资本的模糊效应,揭示了TMT在战略行动中的实际心理和社会过程,体现了将高阶理论从以往广泛使用的TMT人口统计变量转向更深层次变量研究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许为宾 唐青舟 李欢
    2023, 44(10): 53-61.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6
    摘要 ( 157 )  
       在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实现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制度政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切入点,使用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前者对后者的促进关系在西部地区和大城市中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增加创新投入的“研发效应”,以及提升人力资本的“人才效应”两种机制来促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研究结论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前置动因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知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持创新的地方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基于创新系统与制度逻辑的分析
    许可 张亚峰
    2023, 44(10): 62-7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7
    摘要 ( 87 )  
       知识产权政策是支持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地方政策是国家政策的具体实践。从地方层面出发,以创新系统和制度逻辑理论为基础,建立包括经济和社会基础、创新要素和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政策制定四个维度的地方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分析框架。以深圳为例,从演进发展维度将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划分为初创期、完善期、成熟期和优化期四个阶段。研究发现,知识产权政策变迁滞后于经济发展,创新资源是地方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演变的动力,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在演进过程中呈现内部协同特征,知识产权政策多方位覆盖不断深化。针对地方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完善,提出:应通过技术预见与制度梳理应对政策滞后问题、应根据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和争取各类创新资源、应提升政策与知识产权全链条的匹配度。以期为我国全面创新发展、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商对高管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杨刚 王健权
    2023, 44(10): 71-7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8
    摘要 ( 101 )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实现技术超越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关注突破性创新中的管理者行为问题,尤其在文化对企业高管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探索。因此,本文基于组织学习和前景理论,通过探究创新商对高管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经分析路径回归系数对假设做逐项检验,其实证结果显示:创新商借助探索性学习促进高管突破性创新行为;而风险厌恶则在创新商与高管突破性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中发挥调节效应,风险厌恶削弱了创新商与探索性学习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对于高管突破性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创新能力视角,为企业有效指导突破性创新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共同富裕:来自中国的验证
    吴鹏 万广华 常远
    2023, 44(10): 80-9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09
    摘要 ( 148 )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技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共同富裕又作为新发展阶段的远景目标。本文基于技术市场交易视角,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收入分配及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影响,以探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共同富裕的作用。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可以起到缓和收入差距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作用,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且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高低技能劳动的供需结构改变工资收入,使技能溢价成为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之一。本文的现实含义为,政府需高度重视技术市场交易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双赢局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博弈的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时间策略研究
    任声策, 操友根, 张怀印, 杜梅
    2023, 44(10): 91-10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0
    摘要 ( 118 )  
       以时机和时长为核心的策略性专利诉讼成为企业阻击竞争对手上市并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制约着科创板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目标的实现。本文聚焦科创板首次公开募股(IPO)阶段的专利诉讼,将时间策略刻画为诉讼时机和诉讼时长,构建三阶段专利诉讼博弈模型。研究发现,相较于IPO前或后,IPO中发起诉讼对专利权企业最为有利,而被诉专利侵权企业的最佳应对策略则是寻求庭前和解。当考虑专利有效性与被诉专利侵权企业的无效宣告时,在专利有效性从高转向低的过程中,专利权企业应在IPO中且上市委会议前区间发起诉讼收益最大,而被诉专利侵权企业将在和解费与无效宣告、暂停IPO、更新IPO文书等成本之间寻求最优行动决策。从博弈视角对专利诉讼时间策略的探讨,丰富和拓展了专利战略、诉讼战略及时间研究,并对指导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如何应对专利诉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集团创新结构的影响
    梁鹏
    2023, 44(10): 101-109.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1
    摘要 ( 80 )  
       专利作为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成果,企业集团内部采取何种创新结构模式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母子公司创新专利数据,基于集团母子公司创新结构视角,系统探讨了股权质押所引起的资本市场压力对集团创新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会促使企业集团更倾向于将创新活动分布于子公司,即分散式创新结构,以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此外,随着股价压力与业绩压力的提升,股权质押后企业采取分散式创新结构的动机会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股权质押对企业集团分散式创新结构的影响在非国有公司样本中更加显著,但实质性创新结构与策略性创新结构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研究拓展了股权质押与企业集团创新的研究范畴,对于防范化解股权质押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加强企业集团知识产权管理、促进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司透明度、内部控制审计与股价同步性
    徐京平, 张育瑄, 樊越
    2023, 44(10): 110-11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2
    摘要 ( 131 )  
    注册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一项重大安排。本文选用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注册制改革背景下,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与分组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公司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注册制下,公司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的负相关关系更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强化公司信息透明度对股价同步性的边际贡献,注册制改革与内部控制审计在上市监管过程中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外在环境不确定程度不会影响股价对异质性信息吸收的效率,但是企业性质内生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即非国有企业中股票价格吸收异质性信息的能力强于国有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促进股价吸收异质性信息,体现了技术进步对现代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注册制改革为背景,重新审视了公司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为“信息效率”学派提供了经验证据;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调节变量引入本研究,探究了注册制改革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应对上市前置与后置风险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压力、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薛晋洁, 张佳敏, 张湄婕, 晁磊
    2023, 44(10): 119-128.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3
    摘要 ( 169 )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已有文献探究了提高员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少有文献从工作场所情境因素以及员工心理因素为切入点进行探究。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以多个行业创新型岗位的303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分别考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时间压力、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挑战性时间压力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且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挑战性时间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2)阻碍性时间压力负向影响员工创造力且创新自我效能感完全中介阻碍性时间压力、悖论式领导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3)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边界作用显著,当创新自我效能感越高时,挑战性时间压力对创造力的正向影响越弱。本文为员工创造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知识来源与国际间知识反向转移
    张红娟 徐文婧 王春艳 陈萌
    2023, 44(10): 129-14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4
    摘要 ( 103 )  
       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布局,这些专利是否会被发达国家的企业引用从而实现知识反向转移?本文基于USPTO获得的2005—2014年中国企业①在美被授权的4880条发明专利数据,对企业知识来源与国际间知识反向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在中国的本地知识来源与知识反向转移负相关,国际知识来源与知识反向转移正相关;技术复杂性加剧了企业本地知识来源与知识反向转移的负向关系,以及国际知识来源与知识反向转移的正向关系;国家创新水平的提高减弱了企业本地知识来源与知识反向转移的负向关系,以及国际知识来源与知识反向转移的正向关系。本文聚焦于知识来源与中国企业国际间知识反向转移,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技术复杂性以及随着中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知识来源对企业国际间知识反向转移的动态作用机制,有利于企业知识创新相关策略的制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一创业领导力对隐形冠军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葛宝山, 赵丽仪, 叶丹
    2023, 44(10): 141-15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5
    摘要 ( 111 )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如何培育更多隐形冠军来扭转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实践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创业领导力视角出发,结合“精一”发展理念,提出“精一创业领导力”概念,认为其是隐形冠军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基于257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进行假设检验,通过数据分组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检验了精一创业领导力对隐形冠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精一创业领导力有助于开发细分市场机会,帮助企业在细分领域获得竞争优势并提升隐形冠军企业绩效;精一创业领导力引导企业聚焦于细分市场并专注在细分技术领域探索,有助于制定和实施专业化战略,通过资源集聚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绩效;探索式学习能力对精一创业领导力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以及专业化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起调节作用,而利用式学习能力则不起调节作用。研究不仅从理论上揭示隐形冠军精一创业领导力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路径,还有助于从实践中指导双循环背景下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刘刚, 王刚, 蒲青茂, 芦哲
    2023, 44(10): 153-167.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6
    摘要 ( 170 )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举措,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深受实务界的关注。本文运用金融业FDI限制指数构建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程度指标,检验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影响,并选取A股纳入明晟指数(MSCI)这一准自然实验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受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影响越大,其绿色创新活动的表现越积极,在使用PSM与DID模型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信息披露意愿的提升、公众媒体监督职能的强化以及融资约束的缓解,是资本市场国际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机理。样本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这一影响在绿色信贷政策限制行业、属地环保执法程度较低以及非专利密集型的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A股纳入明晟指数后,境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增长幅度越大,企业绿色创新的表现越好。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资本市场国际化因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同时也为我国推进“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丛林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的非均衡研究
    罗恺, 左祥太
    2023, 44(10): 168-180.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7
    摘要 ( 113 )  
        专利丛林导致互补性专利无法有效集中在单个企业,从而增加企业获取这些专利的成本,折损企业市场价值,尤其是影响市值低的企业日益突显。为了厘清专利丛林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机理,推动我国企业专利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专利丛林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非均衡”效应和专利资产抑制效应的情境因素,结合我国419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分位数回归估计,得出以下结论:(1)专利丛林对企业市场价值起到减损作用;(2)企业市场价值处于不同的分位点上,专利丛林对企业市场价值负效应存在“非均衡”态势;(3)专利资产会抑制专利丛林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负效应。研究结果从资源使用的情境因素视角构建了识别专利丛林对企业市场价值不同分位的影响差异和专利资产的调节机制,为我国企业应对专利丛林提供了理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诉讼保险精算优化模型构建与支持政策实验研究
    宋河发 邢紫炫 刘安琪
    2023, 44(10): 181-192.  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0.018
    摘要 ( 89 )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专利诉讼保险发展的政策,但我国企业投保规模并不大。现有专利诉讼保险精算模型缺乏专利风险报酬、保险代理等因素;现行政策中企业保险费类型简单化,缺乏根据专利价值计算保险费的措施,影响了投保企业和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政府高额补贴模式不合理且很难持续。本文构建了“政府—保险公司—代理机构—投保企业”专利诉讼保险多主体共赢模型,研究和提出了包括专利风险报酬率、保险代理率的专利诉讼保险多因素变量精算优化模型,开展了多因素变量情境下的专利诉讼保险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实验,提出了专利诉讼保险政府补贴政策改进建议。为提高专利诉讼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应收取合理的专利风险报酬,应大力开展专利保险代理业务,投保企业应按照专利价值计算和选择合理的保险费,政府应在提升保险代理率的情况下逐步降低保费补贴的比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