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马亮. 目标治国、绩效差距与政府行为:研究述评与理论展望[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7, 6(2): 77-91. [2] 陈那波, 王穗风. 规划与善治:关系契约视角下的五年规划——以A省民政发展规划制定为例[J]. 学术研究, 2021, No.444(11): 66-74. [3] 胡鞍钢, 刘珉, 赵海兰. 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实践(1953—2020年)[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3): 1-22. [4] 刘淑琳, 王贤彬, 黄亮雄. 经济增长目标驱动投资吗?——基于2001-2016年地级市样本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金融研究, 2019,(8): 1-19. [5] 李书娟, 陈邱惠, 徐现祥. 不利冲击下经济增长恢复的经验——基于中国经济目标管理实践[J]. 经济研究, 2021, 56(7): 59-77. [6] 徐现祥, 刘毓芸.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J]. 经济研究, 2017, 52(7): 18-33. [7] 余泳泽, 潘妍.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之谜——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视角的解释[J]. 经济研究, 2019, 54(3): 150-165. [8] Chen X, Cheng Q, Hao Y, et al. GDP growth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China[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20, 25(3): 1002-1039. [9] 李茫茫, 王红建, 严楷. 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与企业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基于多重考核目标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21, 24(1): 17-26.[10] 王贤彬, 刘淑琳, 黄亮雄. 经济增长压力与地区创新——来自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21, 21(4): 1147-1166.[11] 莫龙炯, 张小鹿. 增长目标设定能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学家, 2022, No.285(9): 39-48.[12] 詹爱岚, 翟青. 中国专利激增动因及创新力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 31(10): 1504-1511.[13] 吴建南, 赵志华. 目标设置至关重要吗?来自专利喜与忧的证据[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9): 1594-1601.[14] Wu H, Lin J, Wu H. Investigating the real effect of China’s patent surge: New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patent quality data[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22, 204: 422-442.[15] Hu A G Z, Zhang P, Zhao L. China as number one? Evidence from China's most recent patenting surg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7, 124: 107-119.[16] 寇宗来, 刘学悦. 中国企业的专利行为:特征事实以及来自创新政策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20, 55(03): 83-99.[17] 万源星, 许永斌, 许文瀚. 加计扣除政策、研发操纵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J]. 科研管理, 2020, 41(2): 83-93.[18] 张瀚禹, 吴振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基于模糊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J]. 经济管理, 2022, 44(6): 63-81.[19] 赵志华, 刘遥, 吴建南. 目标设置是发明专利拥有量激增的驱动因素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 40(11): 58-67.[20] 程玲, 汪顺, 刘晴. 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操纵的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 2019, 40(8): 67-82.[21] 马晶梅, 赵雨薇, 王成东, 等. 融资约束、研发操纵与企业创新决策[J]. 科研管理, 2020, 41(12): 171-183.[22] 万源星, 许永斌. 高新认定办法、研发操纵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 科研管理, 2019, 40(4): 54-62.[23] 张子余, 杨丹, 张碧秋.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过程中的费用操控行为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9, 22(5): 155-164.[24] 王昱, 黄真瑞, 胡腾. 政策迎合能否兼顾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操纵与生产率[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9): 1562-1573.[25] 黎文靖, 汪顺, 陈黄悦. 平衡的发展目标与不平衡的发展——增长目标偏离与企业创新[J]. 管理世界, 2020, 36(12): 162-175.[26] 赵新宇, 郑国强.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要素市场扭曲[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10): 37-49.[27] 杨国超, 刘静, 廉鹏, 等. 减税激励、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J]. 经济研究, 2017, 52(8): 110-124.[28] Fedyk T, Khimich N.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IPO firms and long-term future performance[J]. 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18, 17(1): 78-108.[29] 李军强, 任浩. 研发操纵、“多赢困境”与有效监管——随机演化博弈模型与仿真[J]. 系统管理学报, 2020, 29(06): 1078-1089.[30] 李军强, 任浩, 甄杰. 基于随机演化博弈的企业研发操纵多重监管路径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21: 1-15.[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研究[J]. 经济学动态, 2020,(04): 3-14.[32] 余泳泽, 刘大勇, 龚宇. 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J]. 管理世界, 2019, 35(7): 26-42.[33] 徐现祥, 李书娟, 王贤彬, 等.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终结“崩溃论”[J]. 世界经济, 2018, 41(10): 3-25.[34] 郑石明. 政治周期、五年规划与环境污染——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 政治学研究, 2016,(2): 80-94.[35] Chen D, Li O Z, Xin F. Five-year plans, China finance and their consequences[J].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7, 10(3): 189-230.[36] 钟宁桦, 温日光, 刘学悦. “五年规划”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J]. 经济研究, 2019, 54(4): 149-164.[37] 杨继东, 杨其静. 保增长压力、刺激计划与工业用地出让[J]. 经济研究, 2016, 51(1): 99-113.[38] 侯青川, 靳庆鲁, 陈明端. 经济发展、政府偏袒与公司发展——基于政府代理问题与公司代理问题的分析[J]. 经济研究, 2015, 50(1): 140-152.[39] 郝颖, 辛清泉, 刘星. 地区差异、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J]. 经济研究, 2014, 49(3): 101-114.[40] 袁建国, 后青松, 程晨. 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 管理世界, 2015, No.256(1): 139-155.[41] 朱红军, 王迪, 李挺.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研发投资决策后果——基于创新和税收的分析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 2016, 19(4): 36-48.[42] Gunny K A.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 27(3): 855-888.[43] Fedyk T, Singer Z, Soliman M. The sharpest tool in the shed: IPO financial statement management of STEM vs. non-STEM firm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7, 22(4): 1541-1581.[44] Lyu C, Wang K, Zhang F, et al. GDP management to meet or beat growth targe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8, 66(1): 318-338.[45] 黎文靖, 胡玉明. 国企内部薪酬差距激励了谁?[J]. 经济研究, 2012, 47(12): 125-136.[46] 陶锋, 胡军, 李诗田, 等. 金融地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经济研究, 2017, 52(9): 55-71.[47] 王浦劬.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No.90(3): 11-17.[48] 刘瑞明, 葛晶, 佟欣. 数字时代的社会秩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9): 24-41.[49] 施炳展, 游安南. 数字化政府与国际贸易[J]. 财贸经济, 2021, 42(7): 145-160.[50] 王晓晓, 黄海刚, 夏友富. 数字化政府建设与企业创新[J]. 财经科学, 2021, No.404(11): 118-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