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海鹏,张夏羿,张平淡.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迁与效果评价——以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为例[J].管理评论,2020,32(08):3-12.[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3] Chen C.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 2(2):1-40.[4] 谢洪明,杨浩.大数据在商业中的研究态势与前沿热点——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科技与经济, 2019 (5): 42-46.[5]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与中国特色“经济学说的系统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20-28.[6] 张平淡,张夏羿.我国绿色信贷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环境保护,2017,45(19):7-10.[7] 王玉婧,江航翔.环境风险与绿色金融[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06):16-20.[8] 常杪,任昊.中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现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521-524.[9] 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4-9.[10] 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05):82-89+160.[11] 沈洪涛,马正彪.地区经济发展压力、企业环境表现与债务融资[J].金融研究,2014(02):153-166.[12]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任丹妮.政策推动还是市场驱动?——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金融,2020(04):78-89.[13] 麦均洪,徐枫.基于联合分析的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23-37.[14] 曾煜,陈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绿色信贷的制度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04):48-52.[15] 王遥,潘冬阳,彭俞超,梁希.基于DSGE模型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2019(11):1-18.[16] 李善民.奖惩机制下绿色信贷的演化博弈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9(05):83-98.[17] 孟科学,马晓雨,魏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实施的管理者效应与政策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3):44-51.[18] 屠红洲,屠金光.从风险偏好管理视角探析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之建议[J].新金融,2018(04):38-42.[19] 符淼,谭小波.中国银行信贷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和应用[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26(04):15-24.[20] 任康钰,张晨希.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绩的异质性影响——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武汉金融,2018(05):18-24.[21] 邵传林,闫永生.绿色金融之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双刃剑”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01):68-77.[22] 张琳,廉永辉.绿色信贷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基于银行收入结构分解的视角[J].南方金融,2020(02):45-56.[23] 胡乃武,曹大伟.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2011(03):103-107.[24] 马秋君,刘文娟.基于绿色信贷的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264-267.[25] 陈伟光,卢丽红.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外部障碍与环境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26(03):66-76.[26] 叶勇飞.“绿色信贷”的“赤道”之旅[J].环境保护,2008(07):46-48.[27] 张晨,董晓君.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动态影响——兼论互联网金融的调节效应[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33(06):56-66.[28] 陶茜.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6(05):47-50.[29] 李苏,贾妍妍,达潭枫.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风险的影响——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7(09):72-77.[30] 王晓娆.环境治理投入与银行资产质量——基于绿色信贷视角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6,21(11):12-19+60.[31] 孙光林,王颖,李庆海.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7,22(10):31-40.[32] 何凌云,吴晨,钟章奇,祝婧然.绿色信贷、内外部政策及商业银行竞争力——基于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33(01):91-103.[33] 高晓燕,高歌.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探究[J].经济问题,2018(07):15-21.[34] 张长江,张玥.绿色信贷能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吗?——基于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J].金融发展研究,2019(07):70-76.[35] 丁宁,任亦侬,左颖.绿色信贷政策得不偿失还是得偿所愿?——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PSM-DID~1成本效率分析[J].金融研究,2020(04):112-130.[36] 颜廷峰,徐旭初,任森春.绿色信贷与银行财务绩效——基于制度、技术和机构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07):63-72.[37] 蔡海静,许慧.市场化进程、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信贷[J].财经论丛,2011(05):79-85.[38] 范瑾.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银行借款成本——来自2010~2015年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8(08):64-71.[39] 谢芳,李俊青.环境风险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吗?—基于环境责任评分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9,45(11):57-69+82.[40] 陈幸幸,史亚雅,宋献中.绿色信贷约束、商业信用与企业环境治理[J].国际金融研究,2019(12):13-22.[41] 苏冬蔚,连莉莉.绿色信贷是否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8(12):123-137.[42] 陈琪.中国绿色信贷政策落实了吗——基于“两高一剩”企业贷款规模和成本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9(03):118-129.[43] 丁杰.绿色信贷政策、信贷资源配置与企业策略性反应[J].经济评论,2019(04):62-75.[44] 朱朝晖,谭雅妃.契约监管与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基于《绿色信贷指引》的准自然实验[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10):7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