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羽飞, 原长弘, 张树满. 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对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3, 20(01):76-85. [2] 张羽飞, 原长弘, 张树满. 产学研融合程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09):64-74.[3] 王巍, 陈劲, 尹西明等.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驱动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探索: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4):21-39.[4] 邵进.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8):7-9.[5] 王钰莹, 原长弘, 张树满. 从合作迈向融合:民营企业产学研联盟组合多样性[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07):1257-1266.[6] 熊鸿儒. 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J]. 学习与探索, 2021(05):126-133+192.[7] 沙其富, 任媛媛. 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产学研融合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7):75-78.[8] 张羽飞, 原长弘, 王涛, 等. 产学研深度融合演化路径分析——基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纵向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07):87-98.[9] 章芬, 原长弘, 郭建路. 新型研发机构中产学研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的密码[J]. 科研管理, 2021, 42(11):43-53.[10] 张赤东, 彭晓艺. 创新联合体的概念界定与政策内涵[J]. 科技中国, 2021, 285(06):5-9.[11] 郭菊娥, 王梦迪, 冷奥琳. 企业布局搭建创新联合体重塑创新生态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2(01):76-84.[12] 白京羽, 刘中全, 王颖婕. 基于博弈论的创新联合体动力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20, 41(10):105-113.[13] 尹西明, 陈泰伦, 陈劲等.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建设[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1(02):51-60.[14] 李亚兵, 游肖迪, 赵振. 创新联合体关系嵌入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J]. 华东经济管理, 2022, 36(10):120-128.[15] 马宗国, 范学爱. 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转型升级评价——2016—2020年1827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4):23-33.[16] 王欣,宋燕平,王艳荣.联合体内部互动对家庭农场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03):143-154.[17] 王峥, 龚轶. 创新共同体:概念、框架与模式[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01):140-148+175.[18] 王章豹, 韩依洲, 洪天求. 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及其优劣势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2):24-29.[19] 陈劲, 阳镇. 融通创新视角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 2021(05): 58-69.[20] 董睿, 张海涛.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演进中知识转移机制设计[J]. 软科学, 2018, 32(11):6-10.[21] Zhang Y, Yuan C, Zhang S. Influenc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alliance portfolio depth and breadth on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Evidence from China[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2, 102:190-204.[22] Lioukas C S, Reuer J J. Choosing between safeguards: Scope and governance decisions in R&D allianc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20, 46(3):359-384.[23] 袁伟, 高继平, 于薇, 等. 融通创新模式及其支撑体系构建——荷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7):1-8.[24] Miller K, McAdam R, McAdam M.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a quadruple helix perspective: Toward a research agenda [J]. R&D Management, 2018, 48(1):7-24.[25] 朱国军,王修齐,张宏远.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如何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来自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9):12-19.[26] 邵汉华, 王瑶, 罗俊. 技术市场发展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吗? [J]. 管理评论, 2022, 34(11):99-108.[27] 张嘉毅, 原长弘. 产学研融合的组织模式特征——基于不同主体主导的典型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2, 313(05):71-80+98.[28] 杨静, 文家春. “目标-结构-行动”框架下创新共同体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机制建构[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04):153-162.[29] 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13.[30] Eisenhardt K M, 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 2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