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学文, 陈劲. 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战略与实践逻辑[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05):769-770.[2] 杨忠, 巫强, 宋孟璐等.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创新链理论的视角[J/OL]. 南开管理评论:1-24[2023-05-15].[3] 陈劲, 阳镇, 朱子钦. 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落地模式与应用场景[J]. 改革, 2021, 327(05):1-17.[4] 赵晶, 刘玉洁, 付珂语等. 大型国企发挥产业链链长职能的路径与机制——基于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22, 38(05):221-240.[5] 柳卸林, 魏江, 陈劲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J]. 经济管理, 2021, 43(01):5-17.[6] 穆荣平, 郭京京, 康瑾等. 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07):954-966.[7] 岳颖初, 霍国庆. 创新联合体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及博弈研究[J/OL]. 科学学研究:1-20[2023-05-10].[8] 殷辉.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机制的研究[D].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9] 姚潇颖, 卫平, 李健. 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科研管理, 2017, 38(08):1-10.[10] 吴洁, 车晓静, 盛永祥等.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9, 27(01):162-173.[11] 陈恒, 杨志, 祁凯. 多方博弈情景下政产学研绿色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21, 30(12):108-114.[12] 彭莹, 郭本海, 曹晓晓. 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的多主体多级均衡问题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21, 30(05):232-239.[13] Lynn L H. Technology competition policies and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fifty-year retrospectiv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0, 47(2):200-210.[14] 王素梅. 美日“先进存储研究联合体”发展路径与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03):455-464.[15] 白京羽, 刘中全, 王颖婕. 基于博弈论的创新联合体动力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20, 41(10):105-113.[16] 尹西明, 陈泰伦, 陈劲等.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建设[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1(02):51-60.[17] 王峥, 龚轶. 创新共同体:概念、框架与模式[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01):140-148+175.[18] 李晋章, 张虎翼, 薛雷. 基于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的模式探析[J]. 科技促进发展, 2022, 18(03):360-366.[19] 操友根, 任声策, 杜梅. 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合作网络研究——以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目为例[J/OL]. 科技进步与对策:1-10[2023-05-10].[20] 张羽飞, 原长弘, 张树满. 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对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3, 20(01):76-85.[21] 高茜滢, 吴慈生, 王琦. 基于合作竞争与协同创新的创新联合体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2, 383(11):155-164.[22] 吴晓波, 张馨月, 沈华杰. 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我国半导体产业“突围”之路[J]. 管理世界, 2021, 37(03):123-136+9.[23] 冯南平, 向巧, 沈荣骏等. 航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策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04):222-229.[24] 钱强, 张艳超. 应用型大学促进区域创新联合体演进研究——基于浙江低压电器产业的案例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19):17-23.[25] 李亚兵, 游肖迪, 赵振. 创新联合体关系嵌入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J]. 华东经济管理, 2022, 36(10):120-128.[26] 郭菊娥, 王梦迪, 冷奥琳. 企业布局搭建创新联合体重塑创新生态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2(01):76-84.[27] 王巍, 陈劲, 尹西明等.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驱动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探索: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4):21-39.[28] 靳瑞杰, 江旭.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在何方”?——基于过程性视角的转化渠道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 40(12):35-57.[29] 王珍愚, 王宁, 单晓光. 创新3.0阶段我国科技创新实践问题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4):127-141.[30] 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 Econometrica, 1991, 59(3):637-666.[31] M.A. Eghbali, M. Rasti-Barzoki, S. Safarzadeh. A hybrid evolutionary game-theoretic and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for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d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2, 102039.[32] 朱立龙, 荣俊美. “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考虑患者反馈机制的药品质量监管策略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20, 28(05):122-135.[33] 朱立龙, 张思意. 共治信息平台下政府药品质量监管策略及仿真研究[J]. 宏观质量研究, 2023, 11(01):99-112.[34] Friedman, D. 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998, 8(1):15–43.[35] 闫晓勇, 李烨, 王刘伟等.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集聚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3):6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