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 2023, Vol. 44 ›› Issue (12): 125-135.DO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3.12.013
张世伟1,索玮岚2,岳未桢3,4
Zhang Shiwei1, Suo Weilan2, Yue Weizhen3,4
摘要: 针对国家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测度问题的指标关联性、指标属性多样性以及多源数据融合性,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进行了研究设计,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将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和基尼系数赋权法集成,提出了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测度方法。进而,以中国科学院104家院属研究所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统计调查信息为数据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测度了各研究所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指数和各维度指数,并结合测度结果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约9.6%的研究所为卓越型,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自身良好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为其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创造了条件,该类研究所在财务管理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财务领导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2)约1.9%的研究所为落后型,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缺乏有效激励,表现为财务人员决策权较低、财务活动频次不高、财务智能化落后、“放管服”改革推进不足、人员获奖积极性不高等。(3)约88.5%的研究所为失衡型,地域差异和学科差异对其影响较大。无论是极端失衡型还是一般失衡型研究所,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维度短板,各维度能力发展不均衡,这将不利于整体推动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国家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测度方法体系,为相关单位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创新财务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