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尹西明, 陈劲, 王华峰, 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无(无):1-10
[2]黄群慧, 盛方富.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改革, 2024, 无(无):1-10
[3]张夏恒, 刘彩霞.数据要素推进新质生产力实现的内在机制与路径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 2024, 无(无):1-12
[4]刘志彪, 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 2020, 36(7):15-29
[5]郑玉.数字经济、要素市场扭曲缓解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体制改革, 2024, 1(1):88-96
[6]黄速建, 肖红军, 王欣.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 2018, 10(10):19-41
[7]Saloner S B A G.Economics and Electronic Commerc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1, 1(15):3-12
[8]夏喆, 张永健.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成本粘性视角[J].投资研究, 2023, 42(5):93-108
[9]郑帅, 王海军.数字化转型何以影响枢纽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模块化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22, 43(11):73-82
[10]Tanaka M, Bloom N, David J M, et al.Firm performance and macro forecast accurac[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20, 114(114):26-41
[11]王晓红, 李娜, 陈宇.冗余资源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8):72-84
[12]武常岐, 张昆贤, 周欣雨, 等.数字化转型、竞争战略选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证据[J].经济管理, 2022, 44(4):5-22
[13]刘新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 2023, 11(11):37-47
[14]吴非, 胡慧芷, 林慧妍, 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 2021, 37(7):130-144
[15]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 2011, 46(9):4-16
[16]吕可夫, 于明洋, 阮永平.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源配置效率[J].科研管理, 2023, 44(8):11-20
[17]潘艺, 张金昌, 黄静.非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效率差异分析——基于股上市企业的准自然实验[J].华东经济管理, 2023, 37(01):1-14
[18]涂心语, 严晓玲.数字化转型、知识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 2022, 2(2):43-56
[19]赵宸宇, 王文春, 李雪松.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 2021, 42(7):114-129
[20]赵昕, 单晓文, 王垒.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脱虚向实[J].管理科学, 2023, 36(01):76-89
[21]王京滨, 刘赵宁, 刘新民.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无(无):1-11
[22]王鹏飞, 刘海波, 陈鹏.企业数字化、环境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管理, 2023, 45(1):43-66
[23]翟华云, 李倩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 37(2):69-80
[24]郭金花, 朱承亮.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与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J].经济管理, 2024, 无(无):1-12
[25]杜传忠, 张远.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21, 2(2):41-51
[26]张咏梅, 王晓艳, 赵金凯.以“数”谋“盈”: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4, 39(1):75-84
[27]罗进辉, 巫奕龙.数字化运营水平与真实盈余管理[J].管理科学, 2021, 34(04):3-18
[28]Karhade P P D J Q.Innovation outcomes of digitally enabled collaborative problemistic search capability[J].MIS Quarterly, 2021, 45(2):693-717
[29]叶祥松, 刘敬.异质性研发、政府支持与中国科技创新困境[J].经济研究, 2018, 53(9):116-132
[30]储丽琴, 龚元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现金持有与盈余持续性[J].会计之友, 2023, 18(18):130-138
[31]王卫星, 杜靖.研发投入惯性、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视角[J].会计之友, 2021, 24(24):33-39
[32]吴凡, 陈良华, 祖雅菲.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持续性的影响——基于集团下科技企业样本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 2109, 7(7):111-124
[33]杨兴全, 曾义.现金持有能够平滑企业的研发投入吗?——基于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4, 35(7):107-115
[34]陈建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 2023, 44(7):126-137
[35]谭志东, 赵洵, 潘俊, 等.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基于企业现金持有的视角[J].财经研究, 2022, 48(3):64-78
[36]鲁晓东, 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J].经济学季刊, 2012, 11(2):541-558
[37]靳毓, 文雯, 何茵.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 2022, 33(7):69-83
[38]黎文靖, 严嘉怡.谁利用了内部资本市场:企业集团化程度与现金持有[J].中国工业经济, 2021, 6(6):137-154
[39]汪琼, 李栋栋, 王克敏.营商“硬环境”与公司现金持有:基于市场竞争和投资机会的研究[J].会计研究, 2020, 4(4):88-99
[40]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 2005, 2(2):268-274
[41]朱丹, 周守华.战略变革、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108, 2(2):53-64
[42]孙雪娇, 范润.数字经济对大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鸿沟效应[J].经济管理, 2023, 45(8):45-64
[43]Cohen J, Cohen P, West S G, et al.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3rd ed.[Z]. Mahwah, NJ, U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3703, 703.
[44]Lind J T, Mehlum H.With or without U? The appropriate test for a U‐shaped relationship[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0, 72(1):109-118
[45]Kafouros M I.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R&D efficiency: Theory and evidence[J].Technovation, 2006, 26(7):827-835
[46]Ritter T, Pedersen C L.Digitiz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digitalization of business models in business-to-business firm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 2020, 86(86):180-190
[47]易靖韬, 张修平, 王化成.企业异质性、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 2015, 18(6):101-112
[48]孔东民, 徐茗丽, 孔高文.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J].经济研究, 2017, 52(10):144-157
[49]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内循环赋能:本土市场竞争驱动企业逆向创新[J].经济管理, 2023, 45(10):7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