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中美大数据论文的跨学科性比较研究
    吕晓赞,王晖,周萍
    2019, 40(4): 1-13. 
    摘要 ( 314 )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了2009-2016年中美大数据研究论文的跨学科性发展态势,研究内容包括跨学科性(Rao-Stirling Index)测度、核心学科分布以及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的关系,并应用VOSviewer将两国的学科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呈现。结果显示,尽管中美两国论文的跨学科性都在逐年增强,研究期间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始终高于中国。美国的大数据研究参考的学科数量更多,且学科分布更均衡,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国的大数据研究涉及学科较少,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涉及的学科数量与被引百分位显著相关,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中国论文的这种关系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技术创新中的情报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周鹏
    2019, 40(4): 14-23. 
    摘要 ( 276 )  
    通过对国外技术创新中的情报处理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国外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检索和“滚雪球”文献查找方法获得了相关英文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了文献研读,分析了单篇论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对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和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情报处理的关系以及情报处理在技术创新中的表现形式两个方面。现有研究的局限包括缺乏解释性研究、对实证结果尚未建立统一的理论框架、关键变量的辨析和测量不足以及缺乏质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买方势力与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李凯 郭晓玲
    2019, 40(4): 24-33. 
    摘要 ( 289 )  
    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的创新决策不仅受到横向市场结构的影响,还受到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市场势力的制约。本文从四个研究视角梳理总结了买方势力的概念内涵,并从三个维度剖析了其产生动因与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角对买方势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反垄断规制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闫俊周 杨祎
    2019, 40(4): 34-43. 
    摘要 ( 301 )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驱动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价研究
    郑秀梅 王海燕
    2019, 40(4): 44-53. 
    摘要 ( 278 )  
    “双创”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如何评价“双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当前“双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如何等问题还缺乏理论关注与实证研究。研究结合“双创”发展特征,在修订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双创”驱动经济发展要素模型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324家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双创”驱动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双创”驱动经济发展效果明显,但仍有部分要素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新认定办法、研发操纵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万源星 许永斌
    2019, 40(4): 54-62. 
    摘要 ( 297 )  
    基于2008-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达标型”和“避税型”研发操纵这一新视角,研究了高新认定办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新认定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而两类研发操纵抑制了这种激励效应;达标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初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外、销售收入较高的企业更显著;避税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复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内、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更显著。本文为高新认定办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省级五年发展规划实施对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陈升,李兆洋,王英杰
    2019, 40(4): 63-73. 
    摘要 ( 204 )  
    剖析五年规划是破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谜的入口。而当前学术界对五年规划绩效的实证研究较少,从省域视角切入的更少。本文从省级五年规划实施对规划绩效影响的角度,构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与“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混合模型,以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为例,通过调研数据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执行主体对规划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规划实施资源对规划执行主体—规划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而规划组织特征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和规划科学水平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机制研究
    孟凡生 赵刚
    2019, 40(4): 74-82. 
    摘要 ( 288 )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基于创新柔性理论,系统分析了创新柔性、技术创新和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模型,深入研究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制。通过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及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在创新柔性与技术创新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政策环境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QCA方法的创新资源诅咒治理模式研究
    郭元源,贺易宁,邓晓慧
    2019, 40(4): 83-91. 
    摘要 ( 230 )  
    创新资源是开展研发活动、获得创新产出的物质基础,但研究发现在部分情境下充沛的创新资源反而会导致创新绩效下滑,引发“资源诅咒”现象。通过收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资源与治理环境数据,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创新资源和治理环境组合对创新产出的效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产出效用较高的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体系化法律支持模式、竞争性市场驱动模式和管理型政府驱动模式三种类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治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团框架内子公司开放式创新研究
    徐鹏, 董美彤,白贵玉
    2019, 40(4): 92-102. 
    摘要 ( 375 )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鲜有研究从内外部网络的视角探讨过集团框架内子公司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本文从网络视角出发,构建内外部网络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开放式创新及其交互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能提升子公司创新绩效,且二者相互促进;集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对子公司不同类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内部网络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外部网络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在外向型开放创新的过程中,内部网络会强化外部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涉农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展进涛,邵兴娟,徐萌
    2019, 40(4): 103-111. 
    摘要 ( 282 )  
    政府创新补贴是一国扶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是促进农业企业的R&D投入杠杆效应而非形成补贴依赖,但补贴绩效如何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手工方式从涉农上市企业公开披露信息整理出的2012-2014年三年样本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R&D投资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涉农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显著,但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涉农企业的绩效增长短期对主营业务R&D投入会发生杠杆效应,但长期来看效应微弱,R&D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补贴依赖倾向。此外,涉农上市企业内部治理与经营水平也是影响政府补贴对R&D创新投入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从政府补贴的资助对象、方式和监管补贴用途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对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
    冯冰 杨敏利 郭立宏
    2019, 40(4): 112-124. 
    摘要 ( 282 )  
    基于激励、认证、“良性循环”三个理论视角,研究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对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的影响机制。通过私募通数据库搜集数据构造匹配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为私人资本提供收益类补偿时,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可以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然而,为私人资本提供亏损补偿加上收益类补偿,或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时,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不能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2)无论投资早期还是后期的创业企业,或者无论投资高科技行业还是非高科技行业的创业企业,政府引导基金投资都不能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3)无论投资创投落后地区还是创投成熟地区的创业企业,政府引导基金投资都不能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上述结论支持激励假说,但不支持认证假说和“良性循环”假说,表明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的关键在于为私人资本提供合适的补偿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金融发展影响能源效率的阶段性特征
    杨越 成力为
    2019, 40(4): 125-134. 
    摘要 ( 243 )  
    完善的金融系统通过规模扩张,结构调整以及效率提升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省域数据,利用非期望方向性距离函数、协整检验、门限回归等方法,探讨全视角下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和阶段性特征,为把握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和制定阶段性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技术改进和资源配置两个渠道影响能源效率;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同,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由于生存性生产、隐性累积效应和资源配置内在激励等问题的存在,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以及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金融发展对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受产业结构大环境影响更为敏感,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的扩张在促进能源效率方面存在阶段性替代效应,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调整能够更好的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算控制系统对科研经费支出绩效的影响
    张川 张涛
    2019, 40(4): 135-144. 
    摘要 ( 325 )  
    以预算控制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预算控制系统因素(制度设计、内部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审计)对科研经费支出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核算难度的调节作用。将科研经费支出绩效分为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绩效和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绩效两个层面。研究表明,制度设计和内部监督以预算执行力为中介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经费支出的两个层面绩效;第三方评估审计以预算执行力为中介显著正向影响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绩效,但对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绩效无显著影响;同时,核算难度负向调节预算执行力与科研经费支出两个层面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制造与全球价值链升级——海尔COSMOPlat案例研究
    吕文晶,陈劲,刘进
    2019, 40(4): 145-156. 
    摘要 ( 845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习的过程及来源:上汽集团的案例研究
    张娜娜,谢伟,臧树伟
    2019, 40(4): 157-167. 
    摘要 ( 377 )  
    管理学习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但现有的学术文献主要探讨了技术学习,缺乏对管理学习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文献差距,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了两个问题即管理学习的过程和来源。研究发现,管理学习的过程主要分为预热、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落实与优化四个阶段;管理学习的来源主要有业务协同、人员流动、外部专业机构和内部学习中心四大来源。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学习的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网络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基于创业咖啡馆的案例研究
    冯海红,曲婉
    2019, 40(4): 168-178. 
    摘要 ( 200 )  
    作为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受到社会网络的显著影响,并与一般孵化器存的形成机理和运作模式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众创空间的行动导向出发,将社会网络解析为资本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专业服务网络、媒体网络和制度网络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模式差异化的关键社会网络因素。研究发现,行动导向下的多元网络协同治理决定了众创空间的创业模式,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模式有着差异化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专利、发明高度与研发投资——一个专利质量内生化模型
    董亮 方中秀
    2019, 40(4): 179-189. 
    摘要 ( 213 )  
    “问题专利”是专利系统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假设发明高度与研发投资存在正向关联关系,在专利质量和研发投资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了专利质量的内生化。然后通过一个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局面下创新厂商的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以及非创新厂商的策略选择,进而对专利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专利质量受确定性发明高度和研发效率的影响,市场结构与专利质量之间不存在单调一致的关联。法庭对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潜在侵权者的行为,进而决定了市场结构。当显著性创新非常困难时,“问题专利”才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多次诉讼专利的基本特征与审判结果
    毛昊,尹志锋
    2019, 40(4): 190-202. 
    摘要 ( 212 )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我国专利诉讼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出现借助同一专利反复发起诉讼的情况。基于2000-2014年我国专利民事侵权诉讼数据,本文识别出发生过多次诉讼的专利,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及诉讼结果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第一,与美国进入庭审阶段的多次诉讼发起人多为败诉不同,我国多次诉讼专利原告在进入庭审阶段后通常胜诉,尽管停止侵权诉求(取得市场禁令)更容易获得法院支持,但损害赔偿金额却未与多次诉讼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第二,我国专利诉讼案件中大量使用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但在控制年度、产业、地区等变量后,发明专利被用于多次诉讼的倾向显著更高,这与总体诉讼样本中涉及发明的比重不高形成了鲜明反差。第三,多次诉讼专利具有地区和行业集中特征,东部出现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较小,制药、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产生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显著低于传统制造与机械行业。本文的实践应用价值和政策指向在于,通过对多次诉讼专利的分析为解决我国本土重复侵权、策略性商业维权以及可能的专利滥诉和司法逆向选择问题提供经验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模式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黎萤,张迪
    2019, 40(4): 203-212. 
    摘要 ( 258 )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知识搜索与企业创新:东道国选择之困
    唐宜红,俞峰,王晓燕
    2019, 40(4): 213-223. 
    摘要 ( 219 )  
    本文将2008-2011年中国科技部企业创新数据库、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数据库和Hofstede关于文化的研究数据合并,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东道国正式制度和文化制度对全球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部知识搜索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前人提出的倒U型关系曲线的“拐点”尚未出现。进一步结合东道国制度因素对其探讨,发现东道国正式制度中的法律规则与监管质量负向调节搜索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文化制度中的长期导向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权力距离的负向调节作用未出现。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上述东道国制度调节下全球知识搜索所实现的中国企业创新,仍以渐进式创新为主,颠覆式创新则略显乏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任适应对回任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娟茹 杨瑾
    2019, 40(4): 224-232. 
    摘要 ( 235 )  
    本文以跨国公司回任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回任适应分为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三个维度,实证研究回任适应对回任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探讨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和创新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160位来自我国20家跨国公司的回任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均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知识转移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知识转移在工作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自我效能在知识转移与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此外,有调节的中介检验表明创新自我效能调节知识转移在回任适应与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即中介关系在高创新自我效能下比低创新自我效能下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型专家影响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变迁的中美比较研究
    孙岩 刘红艳
    2019, 40(4): 233-244. 
    摘要 ( 125 )  
    专家治策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新趋势之一。本文运用比较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近60年来中美知识型专家参与空气质量标准政策过程的模式及其对政策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直接咨询模式参与政策过程,推动了内生型政策学习,并适时承担起政策经纪人的角色身份。专家群体构成趋于多样化,具有个体强群体弱的特征,但专家政策参与的能力和自身角色认知仍有欠缺,参与路径和效果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御定向、动机氛围对企业中知识隐藏的影响
    李浩 吕鸾鸾
    2019, 40(4): 245-255. 
    摘要 ( 275 )  
    知识隐藏是组织中个体面对知识请求时的故意隐瞒行为,抑制创新并削弱组织绩效。对注重安全和风险厌恶的防御定向员工来说,控制与保留知识可以维持自身优势,动机氛围调节了防御定向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为了揭示知识隐藏的动机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大样本分析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研究验证了防御定向对企业中知识隐藏具有促进作用,绩效氛围能够增强防御定向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且弱绩效氛围和强绩效氛围起的调节效果随防御定向变化而改变。掌控氛围削弱了防御定向对知识隐藏的影响,当防御定向较低时强掌控氛围起到更大的调节作用,当防御定向较高时弱掌控氛围作用更明显。绩效氛围和掌控氛围有相互抵消的倾向,组织中同时存在两种动机氛围时,各自的作用都会减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SIA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杨海燕,李磊,韩非
    2019, 40(4): 256-263. 
    摘要 ( 286 )  
    针对陕西省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阶段缺失、管理定位失误、管理效率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以革新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为目标,以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ESIA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优化方案。在管理主体职责重新划分、管理阶段重新定义和大数据建设三大变革下,通过取消、简化、整合和自动化等手段,对流程角色、环节和内容等进行全面优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管理主体职责更加明确,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流程自动化程度产生质的飞跃,协同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替代计量学的高校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
    王菲菲,刘家妤,贾晨冉
    2019, 40(4): 264-276. 
    摘要 ( 213 )  
    高校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在推动国家、高校和高校科研人员的整体综合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学2.0时代下,有必要将传统计量指标和替代计量指标结合起来实现更为全面有效的评价应用。鉴于此,本文基于ResearchGate网站平台抓取以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为例的高校科研人员在网络媒体上呈现的影响力指标数据,并结合传统的引文计量指标数据,在数据分析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天际线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指标赋权作出综合评价。为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提供新视角,提出新思路,对具体评价结果进行解析,为完善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制的相应对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学教育国际化绩效评价
    牛华勇,栾硕,宋阳
    2019, 40(4): 277-288. 
    摘要 ( 229 )  
    高等教育国际化绩效与教育质量和人才水平紧密相关,其中商科教育始终位列各类国际化专业之首,因此从此学科切入研究教育国际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沿用以国际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为核心的商学教育国际化定义,结合商学的学科特点,通过完善和调整已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构建了包含7项定性指标和15项定量指标的商学教育国际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32家国内商学院和16家国外商学院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并采用投入归一化的DEA模型分别从战略、教学、科研、管理和人员5个维度对国内外商学院的教育国际化绩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由于教学维度的两项指标存在统计困难,实际收集到的是区间数据,因此在此维度的绩效测度中采用了分别计算绩效得分下界和上界的两组DEA模型。基于绩效测度结果,本文发现:国内商学院和国外商学院在管理和人员两个方面的国际化绩效差别不大,相比于国外商学院,国内商学院在科研方面的国际化绩效较好,但在战略和教学两个方面的国际化绩效较弱,并且在教学国际化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劣势。鉴于国内商学院在各维度下表现出的绩效损失,本文对其提出如下改进国际化绩效的建议:战略方面,依托地区教育资源及发展优势,积极与境外商学院展开合作;教学方面,深入推进课程的国际化,鼓励外文授课和使用原版教材,大力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方面,将国际化纳入提拔干部和评聘职称的考量因素,扩大学院自身的书刊资源库,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人员方面,引入国际化师资力量,适当提高外教在教师队伍中的占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