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7-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制度驱动要素对企业标准竞争参与意向的影响
    张泳 王馨 侯敏 姚琼
    2017, 38(7): 1-8. 
    摘要 ( 532 )  
    论文基于制度理论,构建了制度驱动要素、政治关联与企业标准竞争参与意向的关系模型,探讨强制性、规范性和模仿性要素对标准竞争参与意向的影响机制,以及政治关联的中介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65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制度环境中的强制性、规范性和模仿性要素对企业标准竞争参与意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治关联在这一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标准竞争的非效率驱动因素,丰富了标准竞争驱动要素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取合法性并取得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理人薪酬契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周春梅
    2017, 38(7): 9-16. 
    摘要 ( 631 )  
    经济新常态下,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文章以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就探索式技术创新、开发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重点对经理人薪酬契约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治理效应及其治理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创新投入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绩效提升;经理人薪酬契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在开发式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但对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经济后果的治理效应并不尽如人意。在探索式技术创新投入强度较大的情况下,高额的经理人货币化薪酬甚至会恶化企业绩效。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随机微分博弈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策略
    朱怀念,刘贻新,张成科,张光宇
    2017, 38(7): 17-25. 
    摘要 ( 964 )  
    利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问题,建立了一个随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哈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分别求得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下均衡的知识共享策略、知识创新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以及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均衡的创新补贴比例,并对此两种博弈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无论是Stackelberg主从博弈还是协同合作博弈,当知识共享的成本越高,共享的知识量越少;知识创新能力越大,知识共享的边际收益越高,共享的知识量越多;知识折旧率越高,共享的知识量越少。(2)协同合作博弈下创新主体共享的知识量分别高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的知识共享量,且协同合作博弈下产学研知识协同创新系统的总收益大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系统的总收益。(3)协同合作博弈下知识创新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大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知识创新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
    朱明皓 窦水海,贾冀
    2017, 38(7): 26-36. 
    摘要 ( 610 )  
    汽车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文章以技术创新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从整体效果、经济效益、技术投入、技术产出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基本上支持了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总体取得良好效果,经济效益具有跌宕起伏状态,技术投入呈波浪状上升态势,技术产出持续增长。但是,在某些年份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产业发展依赖财政资金,必须及时调整支持政策,建立适合新时期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税收抵扣的分配机制和政策效果
    陈玲,杨文辉
    2017, 38(7): 37-43. 
    摘要 ( 712 )  
    研发税收抵扣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有研究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税收抵扣政策进行了实证评估,并无一致性结论。我国近年来开始推广研发税收抵扣政策,效果尚不明朗。本研究利用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税收抵扣的分配机制,评估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上市年限短、高管持股比例高、员工规模大、处于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研发税收抵扣。整体而言,研发税收抵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支出,这一效果在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并无显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速度特征视角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研究
    杜丹丽 曾小春
    2017, 38(7): 44-53. 
    摘要 ( 637 )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会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投入而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本文从速度特征的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实施能力投入、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从三个维度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静态评价,进而从速度特征的视角,基于时间维度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分析出其三个维度的变化速度状态以及变化速度趋势,并以我国31个省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实施能力投入、创新产出等共同决定,各方面的动态变化都将引起总体创新能力的变动,且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尚有不足之处,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阶段仁慈型DEA的产业集群研发效率评价
    李烨 王延章 崔强
    2017, 38(7): 54-61. 
    摘要 ( 686 )  
    近年来,研发效率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还没有针对产业集群的研发效率的研究。本文选取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研发人员数量为产业集群研发效率的投入指标,以发明专利授权数为产出指标。并基于现有三阶段DEA未考虑决策单元之间合作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三阶段仁慈型DEA模型,并计算了2008年到2012年我国10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研发效率,结果证实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剔除了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各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有明显的上升;(2)所在城市人均GDP和研究生毕业生数对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和研发人员数量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而政府资助研发经费占城市总研发经费的比重对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对研发人员数量的投入冗余是负向不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技术追赶与动态能力:家电后发企业多案例研究
    郑刚 郭艳婷
    2017, 38(7): 62-71. 
    摘要 ( 715 )  
    近年来,一些后发企业开始借助更高的资源平台、更广的学习方式和更丰富的能力基础挑战领导企业,而这些变化与起点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的“新型技术追赶”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尝试打开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进行战略调整、进而从追赶到超越的黑箱。通过对比分析海尔、美的、格力3家家电企业,纵向归纳出新型技术追赶阶段与以往研究在追赶起点、范围和速度上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横向对比三家企业,解释不同赶超路径的成因。通过构建“新型技术追赶”框架并揭示其背后的动态能力架构,以期对那些接近前沿的后发企业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从多方位、多路径挑战领先者地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竞争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追赶企业的本地搜索、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追赶阶段的调节作用
    胡畔 于渤
    2017, 38(7): 72-80. 
    摘要 ( 670 )  
    本地搜索通过相邻知识的搜索和挖掘,保证了组织常规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把追赶进程划分为追赶早期和追赶晚期,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追赶阶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本地搜索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2)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追赶阶段显著调节了能力重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追赶早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追赶晚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丰富了本地搜索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验证了能力重构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追赶企业的本地知识搜索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兴大国企业技术赶超的时机选择与追赶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黄永春 王祖丽 肖亚鹏
    2017, 38(7): 81-90. 
    摘要 ( 760 )  
    新兴大国正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着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赶超;但这也诱使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出现“投资潮涌”现象。本文基于资源累积与进入时机的交互效应,探讨了新兴大国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时机选择机制和绩效生成机制,进而通过数理建模和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进入时机的追赶绩效,最后以我国高铁产业为例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1)企业内部存量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共同影响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混沌阶段后期或主导设计形成期进入;(2)鉴于单纯的进入时机并不能决定赶超绩效,因此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还需选择适宜的赶超战略和路径,以谋取资源累积与进入时机的交互效应;(3)先动优势较强的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混沌阶段后期实施赶超,并应实施以技术突破为主导的复合战略;而先动优势较弱的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主导设计萌芽期实施赶超,并应实施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复合战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开放度、组织学习、制度环境与新创企业绩效
    王丽平 狄凡莉
    2017, 38(7): 91-99. 
    摘要 ( 672 )  
    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创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在创新开放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获取上的机理分析仍不够深入和综合。本文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组织学习和制度环境两个重要变量,构建起全新的理论模型,研究创新开放度、组织学习和制度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35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度、组织学习、制度环境均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度对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创新开放度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对创新开放度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对组织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人员的成败经历、创造力效能感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主管支持的调节作用
    顾远东 仲为国 周文莉
    2017, 38(7): 100-107. 
    摘要 ( 698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分析了亲历的和同事的成败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主管支持的调节作用。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成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成功经历的影响是积极的,失败经历的影响是消极的;②主管支持对成功经历或失败经历与创造力效能感的关系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对创造力效能感的影响都相对较弱;③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由于主管支持对“成败经历→创造力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也相对较弱;④主管支持缓和了失败经历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总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拼凑、关系信任与新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祝振铎 李非
    2017, 38(7): 108-116. 
    摘要 ( 656 )  
    创业拼凑为突破新企业创建与成长中的资源约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但创业拼凑如何通过“无中生有”实现新企业生存并获得成长、以及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以资源约束为背景,构建了创业拼凑、关系信任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12家成立时间在8年内新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业拼凑对新企业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影响;关系信任对创业拼凑与新企业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地调节作用。研究建议中国升级版经济环境下的新企业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培育和发展创业拼凑战略,并注重关系信任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以突破资源约束及获得创业成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
    齐丽云 李腾飞 郭亚楠
    2017, 38(7): 117-127. 
    摘要 ( 693 )  
    摘要: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制定与之相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准则,以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和社会期望,从而提升企业声誉。本文以ISO26000和GRI指南为基础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八个维度,对中国203家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应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多元化和专业化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经济责任对情感声誉、环境责任对认知声誉影响不显著外,其他责任维度对企业声誉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践行经济责任对企业认知声誉的提升有较为显著影响;而选择专业化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在劳动实践、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环境责任和社区发展六个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从而提升企业声誉。研究结论不仅为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提高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相似度加权投票组合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预测
    姜爱克,赵峰,李学伟
    2017, 38(7): 128-136. 
    摘要 ( 575 )  
    作为一种创新型衍生金融投资工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合理流通,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金融市场波动的不规则性、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等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过程中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对私募股权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似度加权投票组合的方法来构建私募股权投资风险预测模型,在知识引导决策的基础上,结合近邻混合案例检索决策规则的优点,提出了最大化相似度加权投票概率决策准则,并将模型参数设定在经验取值范围内,使得模型能够对待预测投资案例的风险状况进行有效的分类,实证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探析
    卢娣
    2017, 38(7): 137-144. 
    摘要 ( 618 )  
    当前,在专利申请量激增和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系统均面临日益严重的审查积压挑战。本文以200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据为分析样本,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IPC分类数、专利引文数、申请来源国是影响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保护因素,而权利要求数是危险因素。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设定准确界定IPC分类的义务、提高引文标准、提高权利要求附加费标准、实现差异化的政治倾向等措施提高我国专利授权系统的运行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目标的旅游产品质量屋建模及应用
    杨方燕,高东
    2017, 38(7): 145-152. 
    摘要 ( 704 )  
    针对当前旅游服务商急需对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以赢得市场先机,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旅游顾客满意度为目标, 从顾客需求出发,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Q)原理,首先搭建了旅游产品一维质量屋,建立了对应的目标规划模型;接着针对旅游产品“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一维质量屋进行扩展,搭建了以该六要素为维度的旅游产品多维质量屋,并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以辅助旅游产品开发决策;最后通过绵阳市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RNN-DEMATEL的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马跃,冉爱晶,朱方伟
    2017, 38(7): 153-160. 
    摘要 ( 602 )  
    本文对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影响因素识别的GRNN-DEMATEL方法。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效率,然后利用GRNN神经网络计算目标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之间的权值来得到直接关联矩阵,然后利用传统DEMATEL方法分析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GRNN-DEMATEL分析了2003年至2011年我国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是对促进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