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1-11-2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演化行为分析
    李梅芳, 赵永翔
    2011, 32(11): 1-6,17. 
    摘要 ( 1719 )   PDF(1135KB) ( 2468 )  
    为了揭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演化行为与规律,构建了一个以差分形式表示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经济增长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差分演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主要结论是:1企业的人均研发经费投入与科技活动人员比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系统经济增长的演化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二者的值来改变系统的演化特性;2对二者的调节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3并不是二者的值越大就必然导致企业人均工业增加值的上升;4当二者的值增大到一定条件会出现系统演化行为的分岔,分岔后会出现两种决然不同的结果,并最终进入混沌状态;5随着二者的值不断增大,系统进入分岔与走向混沌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陈伟, 张旭梅
    2011, 32(11): 7-17. 
    摘要 ( 1682 )   PDF(1035KB) ( 2546 )  
    以供应链企业间知识交易为视角,构建了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其中供应链伙伴特性包括文化相容、资源依赖和知识距离等三个方面内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相容对知识交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不显著;资源依赖对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距离对知识交易负向影响不显著,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交易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信设备巨头技术创新布局与扩散比较研究
    宋天华, 于光, 石春生
    2011, 32(11): 18-24. 
    摘要 ( 1570 )   PDF(1196KB) ( 2438 )  
    专利引文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以著名的德温特(DII)创新系统的数据,对通信设备行业两家重要企业思科与华为的专利引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一些中国高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其研发效率已经追上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中国企业的技术扩散主要是在国内,国际间技术扩散刚刚起步,影响力较小;而跨国企业技术扩散是全球性的,影响力处于龙头地位;追赶型企业技术创新是力求突破的锥型布局,领先企业是平衡型的哑铃布局;企业的技术创新布局主导着它们的技术扩散方向,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宽度大,但是优势技术少,技术深度低。而跨国企业优势技术多,技术扩散的深度高,技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要素相关性研究
    郭炬, 叶阿忠, 郭昆
    2011, 32(11): 25-36. 
    摘要 ( 1719 )   PDF(1239KB) ( 2414 )  
    大多数学者通过分析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来表述技术创新的作用。区别于以往把专利要素作为投入指标的研究,把专利分为申请与授权,同时分属投入与产出要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研究发现,R&D、专利与技术转让等技术创新要素不能全部作为内生变量使用。运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可以找到一种度量单一技术创新水平的指标,进而描述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演进路程,并证明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活动已经遇到了瓶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效应演变实证研究
    孙玉涛, 刘凤朝, 徐茜
    2011, 32(11): 37-44,58. 
    摘要 ( 1604 )   PDF(1012KB) ( 2262 )  
    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入手,运用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和Moran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外部引进规模扩张模式为主,结构优化升级较慢,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决定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演变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和吸收能力是区域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链组织研究与开发两阶段投入决策研究
    吴绍波, 顾新
    2011, 32(11): 45-51. 
    摘要 ( 1575 )   PDF(1195KB) ( 2159 )  
    本文分析了在知识链组织研究与开发协作中,基础阶段的研究由代理组织承担,应用开发阶段的创新由核心企业完成的投入决策过程。研究表明:在序贯博弈情形下,核心企业所获得的收益越多,基础研究阶段的投入产出的弹性系数越高,核心企业对代理组织的补贴越多;核心企业和代理组织在合作博弈情形下比序贯博弈情形下所投入的研发费用更多;此外,合作博弈所产生的创新收益增量部分的合作租金的分配比例与风险厌恶程度负相关,与讨价还价能力无关,合作租金的溢价补贴部分与风险规避程度、讨价还价能力同时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谢子远
    2011, 32(11): 52-58. 
    摘要 ( 1710 )   PDF(904KB) ( 2642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支出强度等7个变量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集群度、高新区规模等5个变量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这种分析为通过影响相关变量的水平来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协同研究——以核电工程为例
    刘兵, 邹树梁, 李玉琼, 曾经莲, 陈甲华
    2011, 32(11): 59-62,70. 
    摘要 ( 1743 )   PDF(917KB) ( 2433 )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存在技术能力学习路径选择问题。通过借鉴Lyapounov函数有关复杂产品(系统)的稳定性描述,对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的协同机理、产品开发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产品开发需求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基础、技术引进必须服务产品开发这个中心、产品序列升级过程就是技术能力成长过程;通过对我国核电工程的协同分析,指出现阶段需把握好产品开发与组织适应性、技术先进性及知识管理的平衡关系,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保持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博弈模型的专利联营许可行为研究
    刘利, 朱雪忠
    2011, 32(11): 63-70. 
    摘要 ( 1658 )   PDF(1107KB) ( 2405 )  
    专利联营许可是专利联营的核心问题,专利联营各类许可过程实质是许可双方之间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为是否签订许可契约。本文基于博弈模型,分别从两个侧面探讨专利联营各类许可行为的内在机理,认为无论哪一类许可,博弈双方之间均为竞合关系,其焦点是如何最大化各自利润。只有双方都达到利润预期,才能出现博弈均衡。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正确对待专利联营许可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保护水平与企业专利保护需求
    包海波, 徐明华, 陈锦其
    2011, 32(11): 71-76,99. 
    摘要 ( 1486 )   PDF(934KB) ( 2534 )  
    通过对浙江287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本文从企业专利保护需求的视角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和专利政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专利保护水平对创新型企业专利活动的影响机制,以及企业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的评价,探讨了创新型企业对于专利保护的内生需求,由此提出加强我国专利保护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专利制度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型企业专利活动呈现出高水平、制度化的特点,但我国专利保护执法水平不高使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活动效率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认为提高专利保护水平对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规模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专利池反垄断政策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詹映
    2011, 32(11): 77-83. 
    摘要 ( 1575 )   PDF(888KB) ( 2446 )  
    以飞利浦CD-R专利池案的最终裁决以及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与竞争》报告为标志,美国针对专利池的反垄断政策近年来开始由相对宽松变得更为宽容,甚至走向纵容,不仅摒弃了国际公认的"公平、合理、非歧视"的专利许可原则,对专利费率不再加以限制,而且允许专利池进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专利池反垄断审查中仅采"合理原则"而排除适用"当然违法原则"。此外,美国对于专利池中非必要专利的认定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受此影响,作为国际专利池的主要许可对象,我国企业将更难抵御专利池的专利费盘剥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美国发起专利池反垄断诉讼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这一影响在我国无锡多媒体诉DVD3C专利池一案在美国屡遭驳回的裁决结果中已初现端倪,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利益的专利池反垄断制度显得更为紧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柏振忠
    2011, 32(11): 84-90. 
    摘要 ( 1588 )   PDF(897KB) ( 2077 )  
    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领域,跨国农业生物公司一直在寻求超越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由此而产生,并通过其独特的占有机制,成为一种极端的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然而,基因利用限制技术首次获批专利以来就陷入了争论的漩涡。事实表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国际农业生物巨头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和迈向商业化生产的步伐。对中国而言,未来也无法回避该技术的商业化。本文在分析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推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为我国保护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而且,我国自身的基因技术领域的强研发实力和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高接受程度等都将有利于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而农户的留种行为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的影响是有限的。研究结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之前,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应当审慎;二是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我国可以考虑容许相对安全的特性水平遗传利用限制技术的引入。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风险控制的ER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研究
    朱宗乾, 李艳霞, 张美
    2011, 32(11): 91-99. 
    摘要 ( 1652 )   PDF(1061KB) ( 2576 )  
    量化并落实ERP项目实施中各合作方的风险分担责任是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论文从风险控制的视角出发,针对ER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通过采用相关文献统计分析,结合ERP实施企业相关人员现场访谈等方法,建立了ERP项目风险分担指标体系。在对四种主要风险分担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ER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依据ERP项目实施中风险分担指标获取特点,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到模型的求解过程中。研究成果为有效控制ERP项目实施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文化整合视角下海外并购风险生成与演化
    陈菲琼, 黄义良
    2011, 32(11): 100-106. 
    摘要 ( 1676 )   PDF(1018KB) ( 2475 )  
    不成功的组织文化整合是海外并购失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组织文化差异与海外并购风险之间的关系、组织文化类型、组织文化适应模式以及公司间文化相互学习等要素,刻画了企业海外并购中风险生成与演化的机理。并基于这些机理,利用动态仿真的方法,揭示组织文化整合过程中,海外并购风险演化趋势。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外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王德劲
    2011, 32(11): 107-114. 
    摘要 ( 1669 )   PDF(918KB) ( 2315 )  
    在VAR模型框架内,检验了我国人力资本与高教育移民率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估计了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模型,证实了人才外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正"经济效应的存在,并分析了移民率变化对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传递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学科的博士生科研绩效管理
    古继宝, 蔺玉
    2011, 32(11): 115-122. 
    摘要 ( 1650 )   PDF(1111KB) ( 2496 )  
    博士生科研绩效是其科研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这一水平直接反映着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故有效的绩效管理对培养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过去研究对博士生科研绩效影响因素的选择缺乏系统性,且未充分考虑学科差异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以博士生所发表的论文所在的SCI分区等级作为因变量,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导师影响和学习绩效为自变量,以学科差异为调节变量(主要是比较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运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2003年入学的139名物理学科博士生与167名化学学科博士生为研究生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科差异对生源质量、导师学术身份、指导学生数与博士生科研绩效之间的关系有着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系统理论的创业过程模型
    叶明海, 王吟吟, 张玉臣
    2011, 32(11): 123-130. 
    摘要 ( 1646 )   PDF(1125KB) ( 2213 )  
    本文以创业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业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战略和创业结果等创业关键要素的创业过程模型(ORSO)。该模型刻画了创业过程的一般特征,反映了创业关键要素同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适用于解释一般创业现象和连续性创业现象。ORSO模型的构建不仅拓展了创业过程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创业管理理论,而且能为现实中的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赋权的EIP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评价
    商华
    2011, 32(11): 131-138,147. 
    摘要 ( 1515 )   PDF(944KB) ( 1819 )  
    本文构建了生态工业园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G1法与熵值法的组合方式确定指标权重,以模糊数学原理为基础构建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大连DDZ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大连DDZ的综合满意度较高,5个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排序为:市场、社区、政府、静脉企业、其他企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冗余视角下的IT投资与企业绩效
    陈媛媛, 齐中英
    2011, 32(11): 139-147. 
    摘要 ( 1929 )   PDF(974KB) ( 2386 )  
    企业IT投资过程中,组织冗余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章对此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并假设IT投资的不同时期,企业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的水平发生变化,并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相关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制造行业196家上市公司1994-2008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六个假设中五个得到证实:IT投资初期企业未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IT磨合期企业已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冗余作为IT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能够反映IT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贺贵才, 于永达
    2011, 32(11): 148-156,164. 
    摘要 ( 2032 )   PDF(1136KB) ( 2691 )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本国行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文章从行业技术结构的角度构建了两个理论模型,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结论显示,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技术结构的行业的技术创新会产生不同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行业而言,当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时,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内部技术差异大的本国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当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小时,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会激励内部技术差异小的本国行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对内部技术差异大的本国行业的技术创新有抑制效果。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而言,识别本国不同行业的技术结构——包括本国行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本国行业内部的技术差异——是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对不确定性的机制研究
    曹春辉, 席酉民, 张晓军, 葛京
    2011, 32(11): 157-164. 
    摘要 ( 1584 )   PDF(1005KB) ( 2505 )  
    通过对现有主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评述,基于项目参与方关系构建的视角,提出工程项目管理中不确定性应对的两种机制:契约机制和关系机制。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不确定性来源的探析,并结合和谐管理理论应对不确定性的机理,指出不确定性的应对机制可以依据不确定性的来源类别进行匹配,其中契约机制适合应对与物相关的不确定性;关系机制适合应对与人相关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交织了人与物的不确定性则需要围绕工程项目的核心任务,通过两种机制的互补来解决。最后,给出了工程项目管理应对不确定性的分析框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