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7-24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能力提高:逆向技术学习
    王彦, 李纪珍, 吴贵生
    2007, 28(4): 1-8. 
    摘要 ( 1317 )   PDF(1209KB) ( 2427 )  
    产业技术学习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光纤光缆产业为对象研究该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发现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是逆向的,而且该产业同时存在"逆技术链学习"和"逆产业链学习"两类逆向学习过程。影响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学习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技术体制、制度环境、学习动力和学习基础。这4类因素在分产业(制棒、拉丝、成缆)的非均匀分布是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逆向技术学习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研究及其启示
    余翔, 黎薇
    2007, 28(4): 9-15. 
    摘要 ( 1445 )   PDF(1089KB) ( 2687 )  
    随着生物技术领域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科技和经济竞争的焦点。美国生物技术企业通过有效地实施专利战略,取得了快速地发展,占据全球领导地位。本文对其实施专利战略的情况作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值得我国企业借鉴的若干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沈能, 刘凤朝, 赵建强
    2007, 28(4): 16-22. 
    摘要 ( 1574 )   PDF(1020KB) ( 2381 )  
    本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改革以来整体工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地区之间工业TFP增长差异的特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工业TF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地区工业TFP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企业利用专利联盟运作技术标准的实践及其启示
    陈欣
    2007, 28(4): 23-29. 
    摘要 ( 1518 )   PDF(1164KB) ( 2339 )  
    目前,国外一些著名企业正积极实施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的战略,而其实施主体也已由单个企业发展成为了专利联盟的形式。从企业战略的视角来看,其竞争无疑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并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在利用专利联盟运作技术标准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我国自主技术标准。本文分析并比较了GSM-Motorola及MPEG-2专利联盟运作的模式及效果,这对我国企业利用专利联盟运作自主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 ——以晋江鞋企业集群为例
    梅述恩, 聂鸣
    2007, 28(4): 30-35. 
    摘要 ( 1490 )   PDF(1016KB) ( 2211 )  
    全球化使以企业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地方经济逐渐纳入全球框架,企业集群需要注重外部联系不断地提升竞争力。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和集群理论的研究视角,基于技术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升级,提出了以技术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为维度的企业集群的升级路径,最后实证剖析了晋江鞋企业集群的升级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新技术成果产品类转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傅毓维, 尹航, 杨贵彬
    2007, 28(4): 36-42. 
    摘要 ( 1622 )   PDF(2591KB) ( 2525 )  
    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类资源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评价科技成果的转化前景应从其经济效益、转化风险和技术成熟度等多个方面着手,当前我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最显著问题就是经济效益差,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成果转化项目的成败。本文构建了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使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力图准确地度量转化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产品创新过程模式研究
    吴迪, 孙利辉, 戴更新, 郭丽丽
    2007, 28(4): 43-48,42. 
    摘要 ( 1348 )   PDF(1752KB) ( 2243 )  
    "十一五"规划明确强调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间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制造业的产品创新。本文通过对比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过程,提出支持产品创新的协作模式——供应链产品创新过程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及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产业网络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
    李守伟, 钱省三, 沈运红
    2007, 28(4): 49-54,72. 
    摘要 ( 997 )   PDF(1870KB) ( 1984 )  
    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产业网络上的扩散。影响创新在产业网络上扩散的因素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创新的扩散规则。产业网络是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的复杂网络,其结构对创新扩散的阈值、路径长度以及企业地位和创新分享有不同的影响;基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对待技术创新风险的态度,本文还给出了产业网络上的"技术创新雪崩"扩散模型,并进一步作了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产品开发网络集成模型
    戴德宝, 赵敏, 陈荣秋
    2007, 28(4): 55-59,80. 
    摘要 ( 1549 )   PDF(1812KB) ( 2307 )  
    本文在描述新产品开发基本流程基础上,依据"阶-门"模型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新产品开发网络集成模型。该模型通过顾客交互、研发流程和数据集合三层体系结构不仅体现了对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及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应用,而且是对"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化经营理念和新产品开发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模型能够进一步改善研发流程,并有效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公共R&D与中国经济增长 ——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
    许治, 周寄中
    2007, 28(4): 60-66. 
    摘要 ( 1505 )   PDF(1031KB) ( 2104 )  
    本文利用协整方法,对我国1991~2005年的政府公共R&D不同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公共R&D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公共R&D部门R&D经费的增加、资助企业R&D经费的增加都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这个结果也验证了Morales(2001)的研究结论。同时也发现,公共R&D部门的应用研究对经济增长长期弹性为负数,并对此做出尝试性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创新力与控制力动态均衡的企业持续成长路径分析
    李颖灏, 彭星闾
    2007, 28(4): 67-72. 
    摘要 ( 1390 )   PDF(1037KB) ( 1955 )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持续成长路径的一般性分析框架,认为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创新力和控制力的均衡是指两力在适当的对象、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力度四个方面的均衡,企业的持续成长就是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统一朝着最优均衡状态不断逼近的过程。文章认为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推动型控制体系,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
    郭军灵
    2007, 28(4): 73-80. 
    摘要 ( 1355 )   PDF(1007KB) ( 1946 )  
    七年多来,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在对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重点探讨公益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两种主要模式:企业化转制和向非营利科研机构转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过程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戚啸艳, 胡汉辉, 崔捷
    2007, 28(4): 81-87. 
    摘要 ( 1547 )   PDF(1110KB) ( 2163 )  
    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其次,基于知识资本理论、质量管理理论、过程管理理论,提出了知识资本存在于企业就如同质量存在于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就如同质量管理,是动态过程管理假设;第三,基于上述假设,构建包括知识资本创造、固化、评估以及知识资产价值实现四个关键子过程的知识资本过程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知识资本管理描绘一幅线路图;最后,以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为例,分析上述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外溢的合作研发知识产权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瑞卿, 黄瑞华, 李研
    2007, 28(4): 88-94,99. 
    摘要 ( 1467 )   PDF(1739KB) ( 2585 )  
    当前大部分关于合作研发中知识外溢的研究,都集中在从宏观层面讨论知识外溢对企业研发投资、合作收益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而很少从企业层面分析知识外溢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本文阐述了合作研发中企业知识外溢的机制及其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并从知识特性、合作主体特性以及合作联盟的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顿悟学习的Q-SECI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褚建勋, 汤书昆
    2007, 28(4): 95-99. 
    摘要 ( 946 )   PDF(1069KB) ( 2495 )  
    本文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成果和"量子学习"模型的概念,提出应结合华人企业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顿悟文化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顿悟学习的量子知识创造(Q-SECI)模型,并定义了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分析该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实证案例的探讨,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实践社群"的应用方案来检验Q-SECI模型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侵权问题的主从博弈模型及其改进
    吕周洋, 何建敏, 吴广谋
    2007, 28(4): 100-104. 
    摘要 ( 984 )   PDF(1021KB) ( 2160 )  
    技术交易中,专利权人与竞争者(潜在的侵权者)之间是典型的主从对策关系,而行动的先后顺序对双方的最终收益会产生重大地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一主一从和一主多从的模型,分析研究专利权人面对单个侵权者或者多个侵权者时,各方的均衡策略。通过一主一从模型,我们发现,只有在竞争者先行动的前提下才会出现"侵权倾向与罚金数正相关"的特殊现象;通过一主多从模型的分析,发现专利权人的"主方优势"比较明显,而竞争者只有在先行动时,才能争取主动,促使专利权人的打击力度尽量小,从而使自己的收益尽量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融资机制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
    韩廷春, 龙源
    2007, 28(4): 105-114,140. 
    摘要 ( 922 )   PDF(2273KB) ( 2338 )  
    有效的投融资机制,能够促使技术创新主体开展更多更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在对已有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投资主位为核心的投融资机制概念,并依据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具体数据就投融资机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投资主要从投资额度、投资结构和发挥作用的年限三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融资是从融资结构和对投资的匹配度两个方面影响技术创新投资并进而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根据中国的投融资机制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融资政策、市场时机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兼析股权融资偏好的市场条件
    刘星, 郝颖, 林朝南
    2007, 28(4): 115-125. 
    摘要 ( 991 )   PDF(1132KB) ( 2433 )  
    基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理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再融资政策,本文较为深入地实证分析了市场融资条件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检验期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通股市价被普遍高估的市场条件下,再融资政策是导致股权融资次数差异的主要因素,而融资次数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利用市场融资条件的差异。对融资次数较多的公司而言:(1)利用股价高估的市场条件,通过股权融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2)以往实施股权融资年份的股票市价对当前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3)股票市价对上市公司IPO后资本结构的累积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对样本公司总体而言:(1)现时和历史的高估股票市价对公司资本结构均未产生持续显著的影响;(2)再融资政策的限制使得普遍的股权融资偏好并没有转化为普遍的股权融资现实结果;(3)总体平均负债率的下降,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获得较多再融资机会的公司吸纳了更多融资资金后的平均化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
    方阳春, 姚先国, 赖普清
    2007, 28(4): 126-133. 
    摘要 ( 949 )   PDF(1011KB) ( 2317 )  
    高新企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薪酬是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的主要激励手段,高管人员的薪酬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的高管的薪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公司所处的经济区域以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其中,公司的规模对高管的薪酬的影响最大。对高管的持股比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的比例、监事会规模并不影响高管的薪酬。高管的薪酬和公司的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的薪酬水平、持股比例和高管的薪酬差距明显影响着公司的业绩。本研究证实了高新企业高管薪酬的效应,建议对高新企业高管人员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的业绩为驱动的薪酬制度,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股票期权计划,适当提高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进一步完善高新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衰退矿区战略转移的前提研究
    李存芳, 蒋业香, 周德群
    2007, 28(4): 134-140. 
    摘要 ( 864 )   PDF(1038KB) ( 2269 )  
    本文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决定因素的分析,设计了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阐述了我国东部衰退矿区向西部能源富集地战略转移前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必要性以及转移前提,对徐州矿务集团(一大型衰退矿区)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心能力理论的拓展:企业家能力与竞争绩效的关系研究
    贺小刚, 潘永永, 连燕玲
    2007, 28(4): 141-148. 
    摘要 ( 1066 )   PDF(1049KB) ( 2559 )  
    核心能力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但它难以对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迁等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本文将企业家能力纳入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83份有效问卷就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核心能力直接地贡献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不仅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它还是核心能力的源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益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
    杨青, 邱菀华
    2007, 28(4): 149-154. 
    摘要 ( 1102 )   PDF(1233KB) ( 2247 )  
    本文分析了以项目研发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型企业在实施精益方式面临的主要挑战,指出科技型企业应实现从精益生产向精益价值管理的转变。在比较各种价值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全寿命期精益价值管理的概念,研究了其特点、构成要素及评价价值各要素的工具和方法。最后,指出了企业向精益价值转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产业关联分析的主导产业(群)选择研究 ——以浙江制造业为例
    朱洪倩, 耿弘
    2007, 28(4): 155-161. 
    摘要 ( 852 )   PDF(1174KB) ( 1966 )  
    自1987年以来,浙江已经发展成为制造业大省。本文用投入产出方法从量化角度对浙江制造业各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关联度系数来分析各产业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以及产业的波及效果,揭示浙江省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群),为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沟通、管理控制与战略变化速度的关系研究
    王龙伟, 李垣, 杨建君
    2007, 28(4): 162-169. 
    摘要 ( 1041 )   PDF(1031KB) ( 2008 )  
    综合考虑组织沟通与管理控制方式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潜在影响,以及组织沟通对企业管理控制方式的影响,研究了通过信息沟通与控制措施来管理战略变化速度问题。基于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信息沟通、管理控制与战略变化速度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与相关假设,并通过585家国内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沟通有利于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重视信息沟通的企业往往会同时采用战略控制与财务控制;而官僚型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财务控制;战略控制会妨碍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而财务控制会促进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修订
    李虎, 刘春林, 施建军
    2007, 28(4): 170-176. 
    摘要 ( 886 )   PDF(1015KB) ( 2100 )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修订工作的背景和原则,从指标体系框架、指标选用、衡量标准、计算方法和权重确定等五个方面阐述工作思路和修订内容。之后,本文对指标体系修订后的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性地描述统计分析。最后,本文讨论了几个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次指标体系修订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论文结构定量分析
    姜春林, 刘则渊
    2007, 28(4): 177-184. 
    摘要 ( 956 )   PDF(1062KB) ( 1523 )  
    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检索数据,利用集中度指数、绝对优势指数、相对优势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计量指标,对38所理工类研究型大学9个学科门类的论文产出进行测度分析,初步勾勒出近年来这一特定集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论文产出的特点:各大学之间、各学科之间论文产出存在较大差异,学科论文产出结构表现不均衡。认为,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应思想上重视、结构上协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学科团队中魅力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刘惠琴, 张德
    2007, 28(4): 185-191. 
    摘要 ( 2117 )   PDF(1028KB) ( 1962 )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魅力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中国高校79个学科团队60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验证这一模型。结果显示:魅力型领导能力和行为对团队创新气氛与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果,但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直接效果不显著,其通过团队创新气氛中介作用的间接效果显著;而且高校学科团队领导能力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整体效果高于领导行为。最后指出,在实践管理中高校学科团队领导要提高学科带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营造平等、自由的团队创新气氛,以提高团队创新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