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1-24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创新系统的区域可达性研究
    袁立科, 张宗益
    2007, 28(1): 1-6. 
    摘要 ( 1616 )   PDF(1976KB) ( 2698 )  
    大量学者就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属性、联系、创新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尽管可达性是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但可达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在本文中,作者试图提供一个有意义、操作性强的可达性概念,来说明在可达性,技术扩散以及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之间存在密切互动关系。我们还将注重讨论不同区域的不同可达性对连贯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陈劲, 陈钰芬, 余芳珍
    2007, 28(1): 7-13. 
    摘要 ( 1529 )   PDF(1073KB) ( 2750 )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而近年来对于FD I是否能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正日益成为学者们和产业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运用全国各地区的数据分析了FDI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 I的流入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并非普遍认为的那样显著,FDI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科技能力无显著影响。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增强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制造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协调性研究
    黄鲁成, 张红彩
    2007, 28(1): 14-19. 
    摘要 ( 1598 )   PDF(1821KB) ( 2403 )  
    文章以北京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集对论的方法对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北京制造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同一性,而与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对立性,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也存在对立性。从整体而言,北京制造业内这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知识管理:知识治理理论的概念、框架及应用
    任志安
    2007, 28(1): 20-26. 
    摘要 ( 1583 )   PDF(1857KB) ( 1858 )  
    从知识过程的有效组织的现实重要性以及知识管理对此研究存在的困境入手,分析了知识治理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对知识治理理论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从治理角度出发,选择正式的组织机制,显著地影响非正式的组织实践,以最优化知识的生产和利用构成知识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治理分析框架。最后,就知识治理理论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于产权规则和责任规则之间的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
    王建安, 王蓓松
    2007, 28(1): 27-32. 
    摘要 ( 1354 )   PDF(1042KB) ( 2124 )  
    传统的法经济学理论认为,保护个人权利有两种替代的方式,即要么产权规则的保护要么责任规则的保护。本文在分析这两种保护方式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考察了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指出这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有效性,来源于其介于产权规则和责任规则之间的性质,并揭示了其公共管理蕴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丛海涛, 唐元虎
    2007, 28(1): 33-37. 
    摘要 ( 1564 )   PDF(1072KB) ( 2705 )  
    本文首先分析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困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并提出一个模型。该模型从隐性度和系统化程度两个角度分解隐性知识的特点,讨论其对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以及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并考虑了激励机制设计的两个影响因素———绩效衡量困难程度和不确定性———对激励方案选择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管理策略与知识创造
    马宏建, 芮明杰
    2007, 28(1): 38-41. 
    摘要 ( 1459 )   PDF(1860KB) ( 2321 )  
    知识创造过程是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个体或组织中相互转化和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的重要模型和理论。本文在分析、归纳了知识创造过程与知识管理策略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于不同的知识创造过程所应采用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科技人员知识存量激活模式研究
    魏江, 张帆
    2007, 28(1): 42-46. 
    摘要 ( 1472 )   PDF(1062KB) ( 2460 )  
    企业技术存量激活的核心在于激活以科技人员为载体的知识存量,使其技术知识资源通过创新活动转化为外在技术竞争优势。本文首先指出现有知识激活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用动态能力思想和知识管理理论,探究激活机理,提出基于知识应用与知识重构的科技人员知识存量动态激活模型。最后,以浙江医药集团新昌制药厂为例,佐证本文理论构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
    高建, 魏平
    2007, 28(1): 47-52. 
    摘要 ( 1659 )   PDF(1083KB) ( 2477 )  
    新兴技术常常能够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结构。本文从新兴技术与不连续创新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兴技术的特性,提出了反映新兴技术性能特征的“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曲线”,并在Foster的技术S曲线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分新兴技术与非新兴技术的“新性能过滤线”概念,为企业面临新技术时如何进行技术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标准中的企业专利战略:一个案例分析
    任声策, 宣国良
    2007, 28(1): 53-59. 
    摘要 ( 1511 )   PDF(1304KB) ( 2618 )  
    专利战略的重要意义已经普遍得到认识,然而专利战略的实际制订和实施依然没有成熟的模式。技术标准是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那是获得市场的法宝。通过对GSM技术标准形成的回顾以及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公司的专利战略分析,指出作为技术标准中的主要专利持有者,可以充分的挖掘专利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保证市场份额的同时,能够延续在技术上的优势。作为技术标准中的新进入者,或者是后发企业,则可以通过专利收购等措施获得部分专利,进入标准,同时凭借专注和投入,积极学习和创新,实现赶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也谈企业的战略定位——兼与李庆华先生商榷
    唐飞, 刘太萍, 宋学锋
    2007, 28(1): 60-64. 
    摘要 ( 1375 )   PDF(1062KB) ( 2585 )  
    针对当前人们对“定位”理论的认识模糊与使用混乱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与迈克.波特的定位理论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认为企业战略定位共分为由高到低的三个层次:总体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营销战略定位;并且高层次的战略定位最终决定低层次的战略定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专利侵权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周竺, 黄瑞华
    2007, 28(1): 65-67. 
    摘要 ( 1378 )   PDF(1795KB) ( 2177 )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侵权赔偿数额对专利潜在侵权人及专利权所有人行为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侵权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再思考—兼解“李约瑟难题”
    杨得前, 严广乐, 唐敏
    2007, 28(1): 68-71. 
    摘要 ( 1307 )   PDF(1027KB) ( 2274 )  
    在传统上,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制度创新依赖于技术创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技术创新依赖于制度创新。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也就不能绝对地说谁是主导的,谁是从属的。其一:技术创新需要适宜的制度作为支撑。其二:制度创新受制于技术创新。此外,本文对“李约瑟难题”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钟远平
    2007, 28(1): 72-77. 
    摘要 ( 1369 )   PDF(1045KB) ( 2101 )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内循环研究的主要成果,就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制度安排、运行体系及经验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归纳综述,认为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积极探索适应特殊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而且要统筹推进、大胆实践,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努力让循环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经济形态,成为推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资源外包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纪志坚, 苏敬勤, 孙大鹏, 蔡俊杰
    2007, 28(1): 78-83. 
    摘要 ( 1509 )   PDF(1278KB) ( 1909 )  
    在企业资源外包决策的因素分析基础之上,设计了企业资源外包程度的研究模型,基于企业资产专用性、能力强度以及规模大小的角度,建立变量表征和测度方法,给予了研究模型企业层次上的实证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成长模型评述及构建思路探讨
    林嵩, 张帏, 姜彦福
    2007, 28(1): 84-88. 
    摘要 ( 1376 )   PDF(1863KB) ( 2167 )  
    本文介绍了创业研究中现有的两类创业成长模型———要素均衡模型和要素导向模型,分析了这两类模型的不同特点及其适用性,并提出了一个创建创业成长模型的基本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危机管理演进的动态分析
    郭际, 吴先华, 李南
    2007, 28(1): 89-96. 
    摘要 ( 1448 )   PDF(1109KB) ( 2216 )  
    在对现有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简要介绍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企业和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危机的不同阶段都有它比较脆弱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的特殊使命和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SM-Fuzzy AHP的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楼迎军, 荣先恒
    2007, 28(1): 97-103. 
    摘要 ( 1667 )   PDF(1089KB) ( 2357 )  
    本文首先基于已有研究及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核心竞争力要素,并以苏州、杭州中小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运用ISM-Fuzzy AHP模型分析法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已日益重视对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育,但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仍不够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江积海
    2007, 28(1): 104-109. 
    摘要 ( 1384 )   PDF(1267KB) ( 2574 )  
    本研究界定了后发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柔性,剖析影响两者的相关因素。研究认为基于知识传导的产品开发平台有效地提高开发柔性和降低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而动态能力有效地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柔性;同时,详细地剖析三者的内在作用机理及其策略。最后,本研究阐述知识、能力与产品协同演化的逻辑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激励性与公平性特征的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樊耘, 余宝琦, 杨照鹏
    2007, 28(1): 110-117. 
    摘要 ( 1373 )   PDF(1066KB) ( 2495 )  
    公平性与激励性是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两个主要特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劳动分工、目标设定、控制机制、信息渠道、权力分配、职业生涯以及成功标准等七个维度来衡量企业文化激励性与公平性特征,建立了基于七个维度的文化激励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标准,并依次将企业文化区分为低公平低激励的蜜蜂型、低公平高激励的雄鹰型、高公平低激励的大雁型和高公平高激励的羚羊型等四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并详细描述了不同模式的文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现代管理:起源、范式与方法论特点
    罗珉
    2007, 28(1): 118-124. 
    摘要 ( 1306 )   PDF(1061KB) ( 2379 )  
    本文对超现代管理的起源、范式与方法论特点进行了全面的评析。本文认为,对西方超现代管理应作具体分析,它们是以不同方式探究或表现当代西方的企业组织与管理特征,并揭示了西方现代管理学、管理的现代模式发展的内在矛盾与种种消极后果,这对我们是有认识价值与借鉴意义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诺贝尔科学奖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王荣德
    2007, 28(1): 125-131. 
    摘要 ( 1400 )   PDF(1056KB) ( 2228 )  
    诺贝尔科学奖不仅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缩影,也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典范。文章从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第一基石”;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良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自由的研究环境和交流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选准研究方向和课题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捷径”;善于把握机遇和创新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科技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
    贺小刚
    2007, 28(1): 132-139. 
    摘要 ( 1450 )   PDF(1099KB) ( 2348 )  
    核心能力的培育是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与人力资本积累、核心能力培育、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学习机制对人力资本的积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且激励机制还对核心能力的培育产生直接的效应;约束与考核机制虽然没有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及核心能力的培育产生显著作用,但有助于直接地改进企业的绩效;核心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变化趋势、问题与对策探讨
    谭文华
    2007, 28(1): 140-146. 
    摘要 ( 1390 )   PDF(1144KB) ( 2264 )  
    近年来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有较大增长,其变化轨迹与国际R&D强度变化一般规律———“S型”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基本相似,但与其他沿海发达省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甚至较大差距,且R&D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福建省R&D强度应按“强S型”增长模式实施强力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瑞典药品平行进口的实证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余翔, 武兰芬
    2007, 28(1): 147-155. 
    摘要 ( 1375 )   PDF(1476KB) ( 2272 )  
    本文首先概括总结瑞典药品平行进口的特性,从药品价格、制造商定价、药品研发和人均医药消费支出四个角度考察瑞典药品平行进口对瑞典药品市场的影响,最后分析开放平行进口对我国药品市场可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投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监控与激励博弈分析
    党兴华, 权小锋, 杨敏利
    2007, 28(1): 156-161. 
    摘要 ( 1568 )   PDF(1070KB) ( 2221 )  
    本文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行为策略的动态博弈模型,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机制、风险投资家监控机制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从风险企业家角度,监控机制与激励合同具有互补性;从风险投资家角度,监控机制与激励合同具有替代性的研究结论。论文还结合参数分析,对影响最优激励强度与综合监控强度的变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两类典型生产模式的供应链性能分析
    方志梅, 李院生, 叶飞帆
    2007, 28(1): 162-167. 
    摘要 ( 1544 )   PDF(2094KB) ( 1740 )  
    面向按库存生产(MTS)和按订单生产(MTO)的两类供应链业务流程建立了Petri网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库存、订单响应时间和设备利用率,结果表明,在库存方面,MTO供应链明显优于MTS,而在订单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方面,MTS供应链则略优于MTO。表明单一的生产模式并不能获得理想的供应链综合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实证研究
    黄俊, 刘静, 李传昭
    2007, 28(1): 168-173. 
    摘要 ( 1514 )   PDF(1130KB) ( 2172 )  
    通过实施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能够增强制造商的自主创新能力,此领域的国内外理论论证和案例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如何动态实施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实证研究则付之阙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证研究,提出了制造商有效实施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组成因素,从而为国内制造行业成功实施ESI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军工科研单位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李鹏, 李亚卫
    2007, 28(1): 174-181. 
    摘要 ( 1485 )   PDF(1848KB) ( 1924 )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军工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特点,构建出军工科研单位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罗珊, 安宁
    2007, 28(1): 182-188. 
    摘要 ( 1362 )   PDF(1833KB) ( 2306 )  
    科技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而科技合作的开展是以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为基础的。科技资源的状况、科技资源效能的发挥程度不仅是“泛珠三角”区域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的重要尺度。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配置本区域科技资源的建议和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曹国华, 潘强
    2007, 28(1): 189-192. 
    摘要 ( 1273 )   PDF(1038KB) ( 1856 )  
    在简要介绍期权博弈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期权博弈理论研究双寡头竞争者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扩散问题,采纳新技术项目价值的变化使得竞争者分别可能形成同时、领先追随和共同延期三种不同的新技术采纳均衡策略,并为期权博弈研究新技术扩散提供了一个框架和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