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7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转型经济中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FONT
    吴晓波,张超群,窦伟
    2011, 32(1): 1-9 . 
    摘要 ( 2036 )   PDF(1548KB) ( 2802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中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首先,回顾现有文献以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第二,利用统计数据展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第三,在文献基础上,利用我国GDP和专利数据来解释技术创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第四,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事实,将其作为背景因素来研究其影响;最后,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促使经济周期运行的最终原因,同时制度创新在其中起到了约束作用。必须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持制度的及时跟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FONT
    项本武
    2011, 32(1): 10-14 . 
    摘要 ( 2080 )   PDF(849KB) ( 2259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1996-2007年31个两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现对中国工业行业知识生产函数的估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中存在无效率;各工业行业研发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时间提升的趋势。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FONT
    周明,李宗植
    2011, 32(1): 15-21 . 
    摘要 ( 1908 )   PDF(865KB) ( 2487 )  
        摘要: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企业的合作与创新:企业和项目层面分析/FONT
    张化尧,史小坤
    2011, 32(1): 22-28 . 
    摘要 ( 1902 )   PDF(991KB) ( 2630 )  
        摘要:本文以日本技术水平在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借助专利信息研究日本的创新特色。本文的着眼点为创新中的合作行为,采用OECD的三极专利族(Triadic Patent Families)数据库、参照特定时期和特定年份的全部专利、并选取两个相似的美国公司,重点对5个日本国际性经营公司创新中的合作行为分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进行考察。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日本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有高于世界水平的联合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很强的外生性;日本的项目合作水平也要高于世界水平,这体现了日本的合作性团队文化对于创新中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该研究对中国的启示是:应该重视产业政策在促进技术提升中的作用和培养有利于合作的企业文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P P
    程跃,银路,李天柱
    2011, 32(1): 29-34 . 
    摘要 ( 2027 )   PDF(893KB) ( 2476 )  
      摘要:本文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入手,描述了萎缩、稳定、加强、动态平衡、紧缩和动荡六种创新网络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最后以新兴技术为例,对其创新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介绍,由此归纳出“完全突破型”、“市场突破型”和“技术突破型”三条新兴技术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FONT
    林筠,刘伟,李随成
    2011, 32(1): 35-44 . 
    摘要 ( 2389 )   PDF(1178KB) ( 2790 )  
        摘要:以我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社会资本是否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科研投资、技术创新与水稻生产率增长——基于动态理论的实证分析/FONT
    展进涛,陈超,廖西元
    2011, 32(1): 45-51 . 
    摘要 ( 2153 )   PDF(871KB) ( 2516 )  
        摘要: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90-2006年的水稻公共科研投资与技术创新及其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稻公共科研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长期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技术创新及公共科研投资与TFP增长之间关系不显著;从短期来看,公共科研投资是水稻品种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且应用试验经费投入是TFP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技术创新与TFP增长仍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水稻品种创新成果的增加对TFP增长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进行了相关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战略导向影响联盟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FONT
    王龙伟,李垣,谢恩
    2011, 32(1): 52-59 . 
    摘要 ( 2194 )   PDF(870KB) ( 2846 )  

    摘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使联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联盟的高失败率成为企业发挥联盟优势的障碍。本文基于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理论,分析了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企业间战略联盟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国内60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家导向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导向与营销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战略导向影响联盟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FONT
    王龙伟,李垣,谢恩
    2011, 32(1): 52-59 . 
    摘要 ( 1964 )   PDF(870KB) ( 3086 )  

    摘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使联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联盟的高失败率成为企业发挥联盟优势的障碍。本文基于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理论,分析了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企业间战略联盟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国内60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家导向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导向与营销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战略导向影响联盟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FONT
    王龙伟,李垣,谢恩
    2011, 32(1): 52-59 . 
    摘要 ( 1707 )   PDF(870KB) ( 2349 )  
        摘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使联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联盟的高失败率成为企业发挥联盟优势的障碍。本文基于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理论,分析了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企业间战略联盟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国内60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家导向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导向与营销联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技术联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FONT
    邓少军,焦豪,冯臻
    2011, 32(1): 60-67 . 
    摘要 ( 2189 )   PDF(1063KB) ( 3209 )  
        摘要:战略转型作为企业对动态变化环境的一种适应,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一种改变能力的能力,对企业战略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本研究从动态能力理论的视角分析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传导机制,认为转型背景下的动态能力由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及整合重构能力构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战略转型要素和转型成功之间的关系模型框架。随后的纵向案例研究表明:(1)企业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能够实施战略转型并获得成功的前提与关键是具有与环境变化相匹配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通过影响战略转型的关键要素,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型成效;(2)动态能力对战略转型的影响是持续进行、不断提升的过程,企业只有持续培育和提升动态能力,才能顺利推进转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FONT
    迟国泰,顾雪松,王卫
    2011, 32(1): 68-78 . 
    摘要 ( 1861 )   PDF(1157KB) ( 2570 )  
        摘要: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通过指标的海选和筛选构建了适合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对经济的影响、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等评价准则,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为指标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度为指标打分,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利用Ward聚类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特征。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建立反映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使科技评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通过对14个典型省份的Ward聚类,揭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地域不平衡特征。三是通过离差最大化方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四是采用便于横向对比的指标“专利授权数”替换“专利授权率”,避免了评价中科技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都低,专利授权率反而较高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FONT
    秦军
    2011, 32(1): 79-88 . 
    摘要 ( 1973 )   PDF(919KB) ( 2683 )  
        摘要:我国于2006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支持已经成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我国自主创新金融安排体系建设的要求,对我国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的功能、存在问题、实现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研究:以浙江为例/FONT
    陈菲琼,任森
    2011, 32(1): 89-96 . 
    摘要 ( 2006 )   PDF(992KB) ( 2344 )  
        摘要:区域创新是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往往从产业、制度、文化和过程等方面研究区域创新行为,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演化规律则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整合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及创新资源禀赋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时间序列因子分析,本文发现:1人力资源因子和物质资源因子是浙江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2浙江省创新资源投入的增加会带来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改善;3浙江省创新活动正在经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浙江省应当注重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培养,遵循创新的市场化规律,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和高校的创新合作,优化地区创新资源配置,使创新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基于SYS-GMM的实证研究 /FONT /P
    李杏
    2011, 32(1): 97-104 . 
    摘要 ( 2067 )   PDF(879KB) ( 2793 )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中国1996-2006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将企业家精神分为风险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企业家精神,然后将其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并用SYS-GMM计量方法测算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人均播种面积作为工具变量用以识别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级部门绩效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FONT
    刘志刚,胡税根,刘静
    2011, 32(1): 105-110 . 
    摘要 ( 1937 )   PDF(853KB) ( 2292 )  
        摘要:全面展开对特定层级、特定部门和特定项目绩效评估的研究和探索,是当前深化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活动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必经阶段和关键环节。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360度反馈评价、关键绩效指标等方法和工具,构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辽宁省级部门为例,通过仅有产出的多目标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明该体系适用于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同时运用数量性方法对我国当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存在的指标体系设定、评估主体作用和影响结果因素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规律性的探讨,提出了设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发挥外部评估作用和增强评估结果客观公正性三个方面的结论和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研究/FONT
    常涛,廖建桥
    2011, 32(1): 111-121 . 
    摘要 ( 1921 )   PDF(1042KB) ( 2480 )  
        摘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并通过234个工作团队的813名成员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性绩效考核不会直接促进知识共享,而是通过团队成员的分配公平感、人际信任、团队承诺间接地正向影响知识共享;任务相互依赖性、团队成员能力梯度、团队效能感等团队特征因素以及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最后,进一步对如何有效实施团队性绩效考核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FONT
    王端旭,薛会娟
    2011, 32(1): 122-128 . 
    摘要 ( 2115 )   PDF(936KB) ( 2838 )  
        摘要: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知识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互记忆系统的专门化和协调性维度对团队创造力存在积极影响;知识共享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协调性维度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起中介作用。本文为指导交互记忆系统的建设、促进团队创造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政务服务公民采纳模型及实证研究/FONT
    蒋骁,季绍波,仲秋雁
    2011, 32(1): 129-136 . 
    摘要 ( 2117 )   PDF(1054KB) ( 2636 )  
        摘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采纳意向是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查我国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电子政务服务公民采纳模型,并通过问卷方式采集了630个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优势和相容性、自我效能在三个服务层次上对公民采纳意向均有显著影响;认知度、对政府的信任和感知信任分别在基本信息、信息交流、事务处理服务层上对公民的采纳意向产生显著影响。(2)感知信任的三个前因分别为:对互联网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和认知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FONT
    曹玉玲,李随成
    2011, 32(1): 137-146 . 
    摘要 ( 1765 )   PDF(1078KB) ( 2461 )  
        摘要:企业间信任对促进企业间合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企业层面上探讨影响企业间信任的关键因素。论文通过文献阅读和回顾,整理了影响企业间信任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元分析,在元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分析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企业间建立信任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面板数据的专利与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FONT
    唐恒,张垒,李军
    2011, 32(1): 147-152 . 
    摘要 ( 1946 )   PDF(856KB) ( 2175 )  
        摘要:专利制度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在实践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还没有定量研究。本文选择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量、专利有效累计量等10个专利表征指标,基于面板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了这些指标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专利与科技进步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并且专利制度的不同运用方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明显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专利指标和科技进步的关联性不一样,其中专利授权率与科技进步关联度最大,而专利授权量、PCT申请量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相对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系统组织模式研究/FONT
    杨瑾
    2011, 32(1): 153-160 . 
    摘要 ( 1822 )   PDF(1204KB) ( 2896 )  
        摘要:分析了复杂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特点以及集群供应链系统组织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与产品服务的集群供应链系统两阶段组织模式,并根据集成程度将集群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划分为战略级、项目级、专业产品级和过程级四种模式进行探讨,最后用实际案例对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企业信息化进程组织推动的多案例研究/FONT
    王志刚
    2011, 32(1): 161-168 . 
    摘要 ( 1510 )   PDF(1055KB) ( 2382 )  
        摘要: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总结归纳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推动行为,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组织推动工作主体的组织结构分析,研究归纳出企业内部推动信息化的四类主体:高层领导、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信息化部门,构建了大型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组织推动框架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